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9695发布日期:2018-11-07 09:3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人机交互一直是计算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然、高效、智能化的人家交互界面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满足用户日常工作学习的需求,除了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器之外,常需要为电子设备连接其他显示器,以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但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控制某一显示对象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至少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将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显示位置和第二显示位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内不相邻。

优选的,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是能响应第二输入操作从所述第一显示位置调整至所述第二显示位置的对象,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大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用于:

获得序列参数;

所述至少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将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包括下列中的一种:

在所述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显示区域关系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序列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或

在所述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关系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序列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优选的,其中,确定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下列中的一种:

在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利用相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或

在所述显示区域内,利用绝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优选的,其中,确定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显示位置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

依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确定第二显示位置。

优选的,其中,所述序列参数为序列标识;则

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包括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

所述第一输入操作还包括第二子操作,用于获得输入的序列标识。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包括:

在除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的其他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

优选的,其中,所述获得序列参数为获得方向参数,其中,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单向且循环的逻辑关系,所述获得方向参数是获得表征相邻指向的显示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参数;或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多向的逻辑关系,所述获得方向参数是从多个表征指向显示子区域的方向参数中,获得表征特定指向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接口,用于获得输入操作;

至少一个输出接口,用于连接显示设备;

处理器,用于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至少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将所述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包括: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针对一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种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一种相对坐标系建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一种绝对坐标系建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六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另一种相对坐标系建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另一种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中一种显示子区域逻辑关系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中再一种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方法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首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具有显示扩展功能的电子设备上,比如笔记本、智能手机、或者台式机等等。该电子设备本身或者通过dock接口外接一个或多个显示设备,具体的:如果为有线显示,一个接口可以对应一个外接显示设备,而如果为无线显示,一个接口就可以对应多个外接显示设备。其中,

对于台式机这类本身不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来说,其所具有的显示设备即为外接显示设备;而对于笔记本或者智能手机这类本身就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来说,其所具有的显示设备就包括自身和外接显示设备,也就是说,其本身也为显示设备。

如图2所示,笔记本a外接有显示设备b1和显示设备b2,此时笔记本a所对应的显示设备就包括显示设备a(即笔记本a本身)、显示设备b1和显示设备b2,其中,各显示设备所显示的部分或全部的区域为显示子区域。

扩展模式下的笔记本a对各显示设备的显示子区域进行拼接得到笔记本a所能显示的显示区域,具体的:笔记本a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或者显卡的接口分别获得显示设备a所显示的显示子区域a、显示设备b1所显示的显示子区域b1和显示设备b2所显示的显示子区域b2的显示信息,其中,显示信息包括显示顺序和显示分辨率等。

假设显示子区域a的显示顺序为1、显示分辨率为400*400;显示子区域b1的显示顺序为2、显示分辨率为300*300;显示子区域b2的显示顺序为3、显示分辨率为500*500;则笔记本a按照显示子区域a、b1、b2的顺序依次拼接,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显示区域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区域内各显示子区域的大小和形状由显示分辨率决定,各个显示子区域的分辨率可相同或不同。

其次,本申请中的目标显示对象为预先指定的某一个或多个显示对象,可具体为窗口(如网页浮动窗口)、光标、图标(如浏览器图标)和通知(如浏览器通知)等等中的一个或任意多个组合。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申请未列举的其他显示对象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步骤101中所获得的第一输入操作是电子设备本身或者通过其他外接输入设备所获得的针对目标显示对象的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从多个显示对象中选取目标显示对象,需要提前将目标显示对象进行激活,而目标显示对象的激活状态则可以由多种方式触发,比如,光标悬停、按键选择和程序运行等等。

而对于第一输入操作可以具体为快捷键操作或者触屏操作等。以下对快捷键进行简单介绍:

快捷键,又叫快速键或热键,指通过某些特定的按键、按键顺序或按键组合来完成一个操作,很多快捷键往往与如ctrl键、shift键、alt键、fn键以及windows平台下的windows键和mac机上的meta键等配合使用。目前利用快捷键可以代替鼠标做一些工作,比如可以利用键盘快捷键打开、关闭和导航"开始"菜单、桌面、菜单、对话框以及网页等。

最后,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实时检测用户所输入的操作,由于“fn+3”为预先指定的“将光标移动到显示子区域”b2的操作,因此,一旦检测到快捷键操作“fn+3”,就需要触发步骤102将光标由显示子区域a移动到显示子区域b2。

步骤102: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

其中,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通过至少响应第一输入操作,可以先确定待显示目标显示对象的目标显示子区域,也就是第二显示子区域,进而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在此过程中:

首先,可以通过第一输入操作所表征或者所匹配的用于指定第二显示子区域的参数来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比如步骤101中的举例——快捷键操作“fn+3”为预先指定的“将光标移动到显示子区域”b2的操作,则可以利用快捷键操作“fn+3”所表征或者所匹配的显示子区域b2与某一已知区域的关系参数,以实现利用该已知的区域从显示区域中确定显示子区域b2。

其次,第二显示位置可为第二显示子区域中的指定位置,比如第二显示子区域的正中心,还可利用其他参数实时确定,比如利用第二显示子区域历史显示位置确定,具体将目标显示对象上一次在第二显示子区域的显示位置确定为第二显示位置,再比如利用第一输入操作的输入次数来确定,具体将基数次的第二显示位置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的左上角,将偶数次的第二显示位置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的右上角等。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未列举的其他显示位置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便于理解,继续以步骤101中的举例来说明,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内,笔记本a一旦检测到快捷键操作“fn+3”,就会利用快捷键操作“fn+3”所表征或者所匹配的显示子区域b2与某一已知区域的关系参数,从显示区域中确定显示子区域b2,进一步如果提前指定显示子区域b2的显示位置为正中心,则笔记本a将光标移动到显示子区域b2的正中心。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显示对象是能响应第二输入操作从第一显示位置调整至第二显示位置的对象,且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大于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

继续以上述的举例来说明,用户可利用预定义设置,比如长时间按下左触摸板按钮,笔记本a开始将光标从当前位置平移到显示子区域b2的正中心为止。可以看出,相较于跳转方式来说,这种采用平移方式的显示速度慢且效率低。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在本申请中,目标显示对象可以在两个相邻或不相邻的显示子区域间移动并显示,这就包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不相邻或者虽然相邻但第一显示位置和第二显示位置不相邻;第二种是,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相邻并且第一显示位置和第二显示位置也相邻。

对于第一种情况,目标显示对象可以实现在两个显示子区域内跳转显示。对于第二种情况,目标显示对象即是在两个相邻显示子区域间跨边界移动。而对于第二种情况,用户可直接利用输入设备(比如鼠标)将目标显示对象(比如光标)轻松移动,输入指定的输入操作反而会增加操作难度。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想要描述的是,为了避免目标显示对象在两个相邻子区域间跨边界移动,第一显示位置和第二显示位置在显示区域内不相邻。这就可以保证目标显示位置是在两个显示设备上跳转,从而减少用户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三想要描述的是,利用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输入操作获得序列参数。该序列参数可以表征或者匹配有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某一已知区域的关系,以实现利用已知的区域从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用于获得序列参数。

步骤202: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

本申请中,在获得序列参数之后,即可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某一已知区域的关系,进而利用该关系从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一种方式下,如果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显示区域的关系,则利用序列参数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获得快捷键操作“fn+3”,由于该快捷键操作“fn+3”所对应序列参数能够给出的关系是——“第二显示子区域为显示区域内显示顺序为3的显示子区域”,因此可在显示区域内将显示顺序为3的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而在确定出显示子区域b2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而第二显示位置可为显示子区域b2中的指定位置,比如显示子区域b2的正中心,还可利用其他参数实时确定,比如利用显示子区域b2历史显示位置确定,具体将目标显示对象上一次在显示子区域b2的显示位置确定为第二显示位置,再比如利用快捷键操作“fn+3”的输入次数来确定,具体将基数次的第二显示位置确定为显示子区域b2的左上角,将偶数次的第二显示位置确定为显示子区域b2的右上角等。

另一种方式下,如果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第一显示子区域关系,则利用序列参数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获得快捷键操作“windows+tab”,由于该快捷键操作“windows+tab”所对应序列参数能够给出的关系是——“第二显示子区域为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相邻且显示顺序加1的显示子区域”,由于显示子区域a的显示顺序为1,则第二显示子区域的显示顺序为2,从而可在显示区域内将显示子区域b1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而在确定出显示子区域b1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位于显示子区域b1内的第二显示位置。而第二显示位置可为显示子区域b1中的指定位置,还可利用其他参数实时确定,可具体参见上述对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描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作为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用于获得序列参数。

步骤302: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在第二显示子区域内,利用相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位置是利用第二显示子区域的相对坐标来计算的,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获得快捷键操作“fn+3”或者两次获得快捷键“windows+tab”,可以确定显示顺序为3的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在图3示出的显示区域示意图中,电子设备可直接从所拼接的显示区域内确定显示子区域b2,但是如果计算显示子区域b2内的某一点的位置就需要确定显示子区域b2的位置。当然,该显示子区域的位置可以用顶点坐标、对角线坐标等表示,以下以采用顶点坐标表示显示子区域。

假设显示子区域b2预先指定的显示位置为正中心,可针对显示区域b2建立如图6所示的相对坐标系,在该相对坐标系下,显示子区域b2四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依次为(0,0)、(500,0)、(500,500)、(0,500)。由此,可计算出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也就是正中心的相对坐标为(250,250)。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作为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五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用于获得序列参数。

步骤402: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在显示区域内,利用绝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位置是利用第二显示子区域在显示区域的绝对坐标来计算的,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获得快捷键操作“fn+3”或者两次获得快捷键“windows+tab”,可以确定显示顺序为3的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在图3中,电子设备可直接从所拼接的显示区域内确定显示子区域b2,但是如果计算显示子区域b2内的某一点的位置就需要确定显示子区域b2的位置。当然,该显示子区域的位置可以用顶点坐标、对角线坐标等表示,以下以采用顶点坐标表示显示子区域。

假设显示子区域b2预先指定的显示位置为正中心,可针对显示区域b2建立如图8所示的绝对坐标系,在该绝对坐标系下,显示子区域b2四个顶点的绝对坐标依次为(700,0)、(1200,0)、(1200,500)、(700,500)。由此,可计算出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也就是正中心的绝对坐标为(950,250)。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作为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再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六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用于获得序列参数。

步骤502: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确定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依据相对位置关系,在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确定第二显示位置。

本申请中,第二显示位置是由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显示子区域决定的,也就说,第二显示位置与第二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由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上。笔记本a获得快捷键操作“fn+3”或者两次获得快捷键“windows+tab”,可以确定显示顺序为3的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确定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在图3中,电子设备可直接从所拼接的显示区域内确定显示子区域b2,但是如果计算第一显示位置与显示子区域a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显示子区域b2内的某一点的位置就需要确定显示子区域a和显示子区域b2的位置。当然,该显示子区域的位置可以用顶点坐标、对角线坐标等表示,以下以采用顶点坐标表示显示子区域。

首先,以相对坐标系为例进行说明:

可针对显示子区域a和显示子区域b2分别建立如图10所示的相对坐标系,显示子区域a四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依次为(0,0)、(400,0)、(400,400)、(0,400),如果第一显示位置的相对坐标为(200,200),则可以确定第一显示位置位于显示子区域a的正中心;假设第二显示位置与第二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二显示位置也应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的正中心,从而利用显示子区域b2四个顶点的相对坐标即可计算出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也就是正中心的相对坐标为(250,250)。

其次,以相对坐标系为例进行说明:

建立如图8所示的绝对坐标系,在该绝对坐标系下,显示子区域a四个顶点的绝对坐标依次为(0,0)、(400,0)、(400,400)、(0,400)。若第一显示位置的绝对坐标为(200,200),则可以确定第一显示位置位于显示子区域a的正中心;假设第二显示位置与第二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二显示位置也应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也就是显示子区域b2的正中心,从而利用显示子区域b2四个顶点的绝对坐标计算出位于显示子区域b2内的第二显示位置,也就是正中心的绝对坐标为(950,250)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本申请实施例七中,序列参数为序列标识,比如,快捷键操作“fn+3”所对应的序列标识可以为显示顺序“3”或者其他相匹配的标识。

继续以图2为例,用户利用笔记本a的键盘输入快捷键“fn+3”,即可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的显示顺序为“3”,进一步利用各显示子区域的显示顺序,即可确定出显示子区域b2为第二显示子区域。

在序列参数为序列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输入操作包括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第一输入操作还包括第二子操作,用于获得输入的序列标识。

结合图3示出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在用户输入快捷键操作“fn+3”的过程中,若笔记本a检测到第一子操作——第一按键操作“fn”,则笔记本a将各显示子区域所对应的显示顺序显示至相应的显示子区域内,比如,显示顺序“1”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内,显示顺序“2”显示在显示子区域b1内,显示顺序“3”显示在显示子区域b2内,此时显示区域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用户就可以在各显示设备上看到各显示设备的序列标识,从而为用户选择目标显示设备提供了方便;进一步,若笔记本a检测到第二子操作——标识按键操作“3”,则笔记本a确定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子区域,也就是第二显示子区域为显示子区域b2,进一步,利用不同的第二位置确定策略将光标移动至显示子区域b2内。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位置确定策略的具体内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序列标识还可一直显示于各显示子区域内,而无需触发。并且,对于序列标识的基于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数字,还可为字符等。

另外,对于第一子操作和第二子操作的输入形式:第一子操作可以是第一按键的长按,而第二子操作则是第一按键保持长按的情况下标识按键的输入。当然,第一子操作和第二子操作还可为两次独立的输入,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再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八中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包括:

在除第一显示子区域的其他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

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图3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在用户输入快捷键操作“fn+3”的过程中,若笔记本a检测到第一子操作——第一按键操作“fn”,则笔记本a首先检测光标当前所在的显示子区域,假设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内,则此时在除第一显示子区域的其他显示子区域显示序列标识,也就是可以在显示子区域b1和显示子区域b2内分别显示显示顺序“2”和“3”。

作为获得序列参数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九中获得序列参数为获得方向参数,其中,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单向且循环的逻辑关系,所述获得方向参数是获得表征相邻指向的显示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参数。

如果显示子区域a、显示子区域b1和显示子区域b2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单向且循环,在图12所示出的显示子区域逻辑关系示意图中,箭头表示显示子区域的循环方向,显示子区域的循环显示顺序就为a→b1→b2→a→b1→b2……。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a内,则一旦获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参数,就将光标显示在显示子区域b内。而对于获得方向参数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包括但不局限于热键操作或者触屏操作等,比如,获得快捷键操作“→”或者向右滑屏的操作,就可以获得表征相邻指向的显示子区域的方向参数。

作为获得序列参数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十中获得序列参数为获得方向参数,其中,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多向的逻辑关系,所述获得方向参数是从多个表征指向显示子区域的方向参数中,获得表征特定指向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

图13示出另一显示区域示意图,该显示区域为一个3*3的二维区域,包括c1~c9的显示子区域,显示子区域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2所示,并且显示子区域间的逻辑关系为多向,也就是说,其包含有“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以及“右下”等指向逻辑中的任意多个。

为方便理解,继续以图2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目标显示对象为光标,并且光标当前显示在显示子区域c5内,则一旦获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参数,比如获得表征“向右”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则将光标显示于显示子区域c6内;再比如,获得表征“右上”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则将光标显示于显示子区域c3内。而对于获得方向参数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包括但不局限于热键操作或者触屏操作等,比如,获得快捷键操作“→”或者向右滑屏的操作,就可以获得表征“向右”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

与上述显示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设备,如图14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

操作获取模块10,用于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显示模块20,用于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

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位置和第二显示位置在显示区域内不相邻。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目标显示对象是能响应第二输入操作从第一显示位置调整至所述第二显示位置的对象,且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大于第一输入操作的操作时间。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入操作用于:

获得序列参数;

显示模块20,用于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包括下列中的一种:

在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显示区域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序列参数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或

在序列参数能确定出第二显示子区域与第一显示子区域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序列参数确定第二显示子区域,并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0,用于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下列中的一种:

在第二显示子区域内,利用相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或

在显示区域内,利用绝对坐标参数计算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0,用于确定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的第二显示位置的过程,包括:

确定第一显示位置与第一显示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

依据相对位置关系,在第二显示子区域内确定第二显示位置。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序列参数为序列标识;则

第一输入操作包括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

第一输入操作还包括第二子操作,用于获得输入的序列标识。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操作,用于在不同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包括:

在除第一显示子区域的其他显示子区域内显示互不相同的序列标识。

在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获得序列参数为获得方向参数,其中,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单向且循环的逻辑关系,获得方向参数是获得表征相邻指向的显示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参数;或

如果显示子区域之间具有多向的逻辑关系,获得方向参数是从多个表征指向显示子区域的方向参数中,获得表征特定指向显示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参数。

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输入接口,用于获得输入操作;

至少一个输出接口,用于连接显示设备;

处理器,用于如果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一显示位置,获得第一输入操作;至少基于第一输入操作,将目标显示对象显示在第二显示位置;其中,

第一显示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子区域,第一显示子区域由第一显示设备显示;第二显示位置位于第二显示子区域,第二显示子区域由第二显示设备显示,且第一显示子区域和第二显示子区域是显示区域中不相同的两个局部。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用户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快捷键等输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对象快速准确的在多个显示子区域间移动,操作简单快捷。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