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证核验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47838发布日期:2018-09-14 23:35阅读:5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人证核验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证核验方法主要通过判断持身份证人的人脸信息和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为同一人来判断是否能通过安检,但是这种方法无法验证身份证的真伪,也无法识别通过安检的人员是否在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中。

另外,安检的身份证读取设备大多为近场通信设备,需要将身份证靠近设备才能够识别,安检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从衣物中拿出身份证就能核验,并且同时能够验证身份证真伪、来访人员和身份证信息是否为同一人,来访人员是否为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信息中人员的人证核验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证核验方法,用于对来访人员安全检查,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利用权威居民信息验证所述来访人员的居民身份证真伪;

s2,将所述来访人员与目标人员名单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来访人员是否为目标人员。

优选的,所述步骤s1所述权威居民信息包括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及其对应的人脸信息,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子步骤:

s11,提取居民身份证芯片内存储的身份信息;

s12,对所述来访人员拍照并存储人像信息;

s13,根据所述居民身份信息的身份证号码搜索本地同步的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

s14,判断是否有此人信息;

s15,判断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本地同步的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是否一致;

s16,通过人脸比对判断所述人像信息是否与所述本地同步的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对应的人脸信息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子步骤:

s21,对所述人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

s22,与所述目标人员名单中人脸信息进行人脸比对;

s23,判断是否为目标人员,若否验证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4;否则,进入s25;

s24,向报警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s25,显示结果为通过。

优选的,,所述目标人员名单包括犯罪人员名单或失踪人员名单。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所述报警信息包括所述人像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人证核验系统,用于对来访人员安全检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至少一个摄像头、本地数据库和服务器;

所述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本地数据库和所述服务器通过以太网连接;

所述本地数据库或服务器中存储有所述权威居民信息。

优选的,所述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采用iso/iec14443type_b通信协议,采用电感耦合的通信方式,有效感应距离为90cm,可自动识别所述来访人员携带的所述居民身份证,无需将所述居民身份证从衣物中拿出。

优选的,本发明还包括至少一个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来访人员安全检查的结果。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本地数据库与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信息和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定期同步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将身份证信息和本地同步的信息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比对验证身份证真伪,通过将所述来访人员与目标人员名单信息进行人脸比对识别在逃人员,具有安检结果更准确更全面的有益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过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识别居民身份证信息,无需将身份证从衣服中取出,极大的提高了安检的速度。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验证来访人员的居民身份证真伪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来访人员与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信息进行人脸比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具体实施例的一种人证核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人证核验方法,用于对来访人员安全检查,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利用权威居民信息验证所述来访人员的居民身份证真伪;

s2,将所述来访人员与目标人员名单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来访人员是否为目标人员。

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子步骤:

s11,读取身份证信息,提取居民身份证芯片内存储的身份信息;

s12,人像采集,对所述来访人员拍照并存储人像信息;

s13,根据提取的身份证号码搜索本地数据库,本地数据库中同步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

s14,判断是否有此人信息;

s15,判断文字信息是否一致,判断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本地同步的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如姓名、籍贯、家庭住址等信息是否一致;

s16,判断是否与公安库身份证照片一致,通过人脸比对判断所述人像信息是否与所述本地同步的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信息为同一人信息。

当s14,s15,s16均为真时,判断人证核验成功,证明是本人持居民身份证;

当s14或s15为假时,证明居民身份证为假;

当s14和s15为真,s16为假时,证明案件人员用的是他人居民身份证。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子步骤:

s21,对所述人像信息特征提取;

s22,与所述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比对;

s23,判断是否为在逃人员,若否验证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4;若验证结果为否进入s25;

s24,报警,向报警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s25,通过,显示结果为通过。

当现场采集的来访人员的人像信息经过人脸识别算法判断为在逃人员,立即通过网络像公安部门发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中包括来访人员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现场的地理位置信息。

经过上述步骤后,判断方法如下表所示:

情况1,当条件判断是否为本人身份证,结果为“是”,且是否为逃犯,结果为“否”时,方法得出结论为:“显示人证对比成功,安检通过”;

情况2,当条件判断是否为本人身份证,结果为“否”,且是否为逃犯,结果为“否”时,方法得出结论为:“显示人证比对不一致,安检不通过”;

情况3,当条件判断是否为本人身份证,结果为“否”,且是否为逃犯,结果为“是”时,方法得出结论为:“人证对比不一致,安检不通过,并报警”;

情况4,当条件判断是否为本人身份证,结果为“是”,且是否为逃犯,结果为“是”时,方法得出结论为:“显示人证对比一致,安检不通过,并报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介绍了一种人证核验系统,用于对来访人员安全检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1、至少一个摄像头2、本地数据库4和服务器7;

所述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1、所述摄像头2、所述本地数据库4和所述服务器7通过以太网连接。

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1有效通信距离为90cm,采用iso/iec14443type_b通信协议,发射功率大于4w,采用13.56mhz频段,通过电感耦合的通信方式,来访人员无需将所述居民身份证从衣物中拿出并挨近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就可以检测出身份证中携带的身份信息。

摄像头2用于拍摄来访人员的照片,本地数据库4与服务器7中存储有所述权威居民信息,并且定期与公安库中的犯罪人员名单或失踪人员名单进行同步数据。

服务器7用于进行人脸识别和身份信息比对。

本人证核验系统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显示设备,用于显示人证核验的结果信息。

在安检现场,当来访人员通过非接触强感应式读卡设备1时,设备可以自动识别访人员随身携带的居民身份证芯片中的身份信息,并通过其中的身份证号码查询本地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身份证芯片中存储的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否一致;

同时,摄像头2为来访人员拍照,验证来访人员现场采集的照片是否与本地数据库中该身份证号码对应的人员的照片为同一个人的照片。

当系统判定为来访人员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时,显示设备显示人证对比成功,并显示来访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现场采集的照片和数据库中存储的照片信息。

当系统判定来访人员为罪犯人员黑名单中人员时,自动向公安机关报警中心发出警告,并传送嫌疑人员的照片和地理位置信息,嫌疑人员的照片和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显示在报警中心通知显示屏幕6中。

本发明通过判断来访人员人脸信息和身份证照片是否一致,判断居民身份证内存储的身份信息和公安数据库中的居民身份证信息是否一致判断,综合判断来访人员是否持本人身份证来访,同时采集来访人员的人像信息,对与目标人员信息中公安部罪犯人员黑名单中进行人脸比对有利于快速识别逃犯并在第一时间报警。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