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84189发布日期:2018-09-08 00:2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能够检测触控位置的触控技术,还出现了能够检测触控按压压力大小的压力触控技术,通过压力触控,可以实现更加方便的人机交互,压力感应传感器是实现压力触控的必要元件。

在显示面板的显示过程中,需要为压力传感器提供单独的偏置电压,以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正常工作,因此增大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压力感应传感器,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

选通电路,所述选通电路包括第一选通端、第二选通端、第三选通端和第四选通端,所述第一选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选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三选通端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所述第四选通端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所述选通电路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选通端和所述第三选通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选通端和所述第四选通端之间导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选通端和所述第四选通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选通端和所述第三选通端之间导通;

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多第一极性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

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压力感应传感器,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

选通电路,所述选通电路包括第一选通端、第二选通端、第三选通端和第四选通端,所述第一选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选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三选通端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所述第四选通端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所述选通电路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选通端和所述第三选通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选通端和所述第四选通端之间导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选通端和所述第四选通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选通端和所述第三选通端之间导通;

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

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n帧的显示阶段,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截止,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截止;

在所述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导通,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导通,所述选通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下;

在第n+1帧的显示阶段,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截止,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截止;

在所述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极性信号线之间导通,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线之间导通,所述选通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二状态下;

在所述第n帧,向所述第一极性数据线提供第一极性信号,向所述第二极性数据线提供第二极性信号,所述第一极性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具有相反的极性;

在所述第n+1帧,向所述第一极性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二极性信号,向所述第二极性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极性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数据线在显示阶段完成为像素电极充电的功能之后,将数据线复用为压力感应传感器提供偏置电压的信号线,使得可以利用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来辅助压力感应传感器的驱动,从而降低驱动芯片内部电压转换时的切换损耗,即节省了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在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在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极性数据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二极性数据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压力感应传感器1,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一输入端in1连接于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二输入端in2连接于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压力感应传感器1中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的连接方式均相同;选通电路2,选通电路2包括第一选通端s1、第二选通端s2、第三选通端s3和第四选通端s4,第一选通端s1连接于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第二选通端s2连接于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第三选通端s3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四选通端s4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选通电路2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选通端s1和第三选通端s3之间导通,即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导通,第二选通端s2和第四选通端s4之间导通,即第二极性信号线p2和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导通,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选通端s1和第四选通端s4之间导通,即第二极性信号线p2和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导通,第二选通端s2和第三选通端s3之间导通,即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导通;多条数据线d,多条数据线包括多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第一开关单元31,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耦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一开关单元31用于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的导通和截止;第二开关单元32,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耦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第二开关单元32用于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具体地,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不能固定在某一个值不变,否则,时间久了,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现象,从而逐渐失去旋光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坏,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必须进行极性变换,这就需要将液晶显示面板内的像素电极电压分成两种极性,一个是正极性,另一个是负极性。当像素电极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电压时,就称为正极性;当像素电极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电压时,就称为负极性。不管是正极性或负极性,都会有一组相同亮度的灰阶,所以当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压差绝对值是固定时,所表现出来的灰阶是一模一样的。不过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转向却完全相反,也就可以避免上述当液晶分子转向一直固定在一个方向时所造成的特性破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二极性数据线d2用于在同一帧中传输相反的极性信号至对应的像素电极,例如,当第一极性数据线d1传输正极性电压信号时,第二极性数据线d2传输负极性电压信号;当第一极性数据线d1传输负极性电压信号时,第二极性数据线d2传输正极性电压信号。显示面板包括由多行扫描线(图中未示出)和多列数据线d交叉绝缘限定的多个子像素,例如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每个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每个子像素中的像素电极通过薄膜晶体管连接于对应的数据线d,在显示过程中,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以使对应的薄膜晶体管逐行导通,数据线d上的数据信号通过导通的薄膜晶体管传输至对应的像素电极,对像素电极进行充电,以实现画面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第n帧的显示阶段,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截止,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截止,在显示阶段,压力感应传感器1不会接收到输入的偏置电压信号,因此不工作,驱动芯片向各数据线d提供数据电压,通过数据线d对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在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导通,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导通,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一状态下,即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导通,第二极性信号线p2和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导通;如图1所示,在第n+1帧的显示阶段,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截止,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截止;如图3所示,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在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导通,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导通,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二状态下,即第二极性信号线p2和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导通,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导通;在第n帧,如图2所示,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例如正极性信号,正极性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以使对应的像素电极具有正极性(用“+”表示像素电极具有正极性的电压),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例如负极性信号,负极性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以使对应的像素电极具有负极性(用“-”表示像素电极具有负极性的电压),第一极性信号和第二极性信号具有相反的极性;在第n+1帧,如图3所示,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提供第二极性信号,例如负极性信号,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第一极性信号,例如正极性信号。

具体地,每帧时间包括显示阶段和显示阶段之后的压力感应阶段,在显示阶段,压力感应传感器1不工作,驱动芯片向各数据线d输出数据信号,以使数据信号被传输至对应的像素电极,实现这一帧的画面刷新,在这一阵的画面刷新完成之后,暂时不进入下一帧,而是先进入压力感应阶段。例如,如图2所示,在第n帧的显示阶段,第一极性数据线d1传输正极性信号,第二极性数据线d2传输负极性信号,在第n帧的显示阶段结束之后,进入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此时,驱动芯片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提供正极性信号,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负极性信号,因此,电流流向为:由第一极性数据线d1流向第一极性信号线p1,由第一极性信号线p1流向第三选通端s3,由第三选通端s3流向第一选通端s1,由第一选通端s1流向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由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流向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一输入端in1,通过压力感应传感器1后,由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二输入端in2流向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由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流向第二选通端s1,由第二选通端s2流向第四选通端s4,由第四选通端s4流向第二极性信号线p2,由第二极性信号线p2流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即通过数据线来实现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驱动,在第n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初始时间内,由于第一极性数据线d1上有在显示阶段残留的正电荷,第二极性数据线d2上有在显示阶段残留的负电荷,可以将数据线等效看作多个小电容的并联,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电容,在显示区域的子像素扫描完成之后,刚刚切换至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时刻,由于电容中还存有电荷,不需要再进行充电,因此,可以通过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来辅助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驱动,从而降低驱动芯片内部电压转换时的切换损耗,即节省了功耗。如图3所示,在第n+1帧的显示阶段,像素电极的极性进行反转,即,第一极性数据线d1传输负极性信号,第二极性数据线d2传输负极性信号,在第n+1帧的显示阶段结束之后,进入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此时,驱动芯片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提供负极性信号,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正极性信号,因此,电流流向为:由第二极性数据线d2流向第二极性信号线p2,由第二极性信号线p2流向第四选通端s4,由第四选通端s4流向第一选通端s1,由第一选通端s1流向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由第一偏置电压信号线in1流向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一输入端in1,通过压力感应传感器1后,由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二输入端in2流向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由第二偏置电压信号线in2流向第二选通端s2,由第二选通端s2流向第三选通端s3,由第三选通端s3流向第一极性信号线p1,由第一极性信号线p1流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即通过数据线来实现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驱动,在第n+1帧的压力感应阶段的初始时间内,由于第一极性数据线d1上有在显示阶段残留的负电荷,第二极性数据线d2上有在显示阶段残留的正电荷,因此,可以通过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来辅助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驱动,从而降低驱动芯片内部电压转换时的切换损耗,即节省了功耗。不论各数据线d上传输的是什么样极性的信号,都能够保证在压力感应传感器1工作时,电流都是从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一输入端in1流向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第二输入端in2,使得压力感应传感器1能够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数据线在显示阶段完成为像素电极充电的功能之后,将数据线复用为压力感应传感器提供偏置电压的信号线,使得可以利用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来辅助压力感应传感器的驱动,从而降低驱动芯片内部电压转换时的切换损耗,即节省了功耗。

可选地,如图1所示,选通电路2包括:第一开关管t1,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选通端s1,其第二端连接于第四选通端s4,其控制端连接于选通控制信号线l1;第二开关管t2,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选通端s1,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三选通端s3,其控制端连接于选通控制信号线l1;第三开关管t3,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选通端s2,其第二端连接于第四选通端s4,其控制端连接于选通控制信号线l1;第四开关管t4,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选通端s2,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三选通端s3,其控制端连接于选通控制信号线l1;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为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为n型晶体管;或者,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为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为p型晶体管。

进一步地,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当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一状态下时,向选通控制信号线l1提供第一控制信号,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导通,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截止;当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二状态下时,向选通控制信号线提供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截止,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导通。

具体地,以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为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为n型晶体管为例,当选通控制信号线l1输出低电平时,即控制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导通,同时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截止,此时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一状态,;当选通控制信号线l1输出高电平时,即控制第一开关管t1和第四开关管t4截止,同时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导通,此时选通电路2工作于第一状态,第一选通端s1和第三选通端s3之间导通,第二选通端s2和第四选通端s4之间导通。因此,只需要一条选通控制信号线l1即可实现对选通电路2的控制,使选通电路2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极性数据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二极性数据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包括多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d10,每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d10包括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在本实施例中,以n=3为例进行说明;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包括多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d20,每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d20包括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d10对应的第一多路分配器41,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包括一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第一多路分配器41的n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d20对应的第二多路分配器42,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包括一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第二多路分配器42的n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第一源极信号线k1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多路分配器41的输入端;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第二源极信号线k2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多路分配器42的输入端;每条第一源极信号线k1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一开关单元31用于控制每条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的导通和截止,即实现了控制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一极性信号线p1之间的导通和截止;每条第二源极信号线k2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第二开关单元32用于控制每条第二源极信号线k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的导通和截止,即实现了控制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每帧的显示阶段,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依次控制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之间导通,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依次控制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之间导通;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控制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均与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之间导通,即实现了在压力感应阶段,使所有的第一极性数据线d1均与第一极性信号线p1导通,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控制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均与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之间导通,即实现了在压力感应阶段,使所有的第二极性数据线d2均与第二极性信号线p2导通。

具体地,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压力感应传感器1并非通过选通电路2以及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直接与数据线d实现连接,而是使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通过多路分配器连接数据线d,每个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每个第二源极信号线k2分别连接于驱动芯片的一个接口,这样,在显示阶段,每个多路分配器依次控制对应的n条数据线分别于对应的源极信号线导通,使得驱动芯片可以通过同一个接口为多列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从而降低了驱动芯片的接口数量。在压力感应阶段,多路分配器控制对应的n条数据线连接于对应的源极信号线,从而实现了使更多数量的数据线一起为压力感应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流,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进一步降低功耗。

可选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开关单元31包括与每条第一源极信号线k1对应的第一源极开关管m1,每条第一源极信号线k1通过对应的第一源极开关管m1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一源极开关管m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源极信号线k1,第一源极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二开关单元32包括与每条第二源极信号线k2对应的第二源极开关管m2,每条第二源极信号线k2通过对应的第二源极开关管m2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源极信号线k2,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控制端可以连接于控制信号端l2,由控制信号端l2同时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导通和截止。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每帧的显示阶段,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截止,以避免数据线d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压力感应传感器1,使得压力感应传感器1在显示阶段不工作;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导通,以使数据线d上残留的电荷能够传输至压力感应传感器1,辅助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

可选地,在图4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所示的结构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仅有如下区别,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输出端连接于对应的输出信号线ol,压力感应传感器1包括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条输出信号线ol对应的第五开关管t5,每个第五开关管t5的第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输出信号线ol,每个第五开关管t5的控制端连接于输出信号控制线l3;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或第二源极信号线k2包括与每条输出信号线ol对应的输出复用信号线k0以及输出复用信号线k0之外的输入复用信号线k00,每个第五开关管t5的第二端连接于对应的输出复用信号线k0;第一源极开关管和/或第二源极开关管包括与每条输出复用信号线k0对应的复用开关管m0以及未与任意输出复用信号线k0对应的非复用开关管m00,每个复用开关管m0的控制端连接于复用控制信号线l4,每个非复用开关管m00的控制端连接于非复用控制信号线l5。

进一步地,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方法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那对应控制方法不同,区别在于,在每帧的显示阶段,向复用控制信号线l4和非复用控制信号线l5提供截止信号,以控制每个复用开关管m0和每个非复用开关管m00截止,向输出信号控制线l3提供截止信号,以控制每个第五开关管t5截止,此时压力感应传感器1不工作;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向复用控制信号线l4提供截止信号,以控制每个复用开关管m0截止,以避免输出复用信号线k0与第一极性信号线p1或第二极性信号线p2之间导通,向非复用控制信号线l5提供导通信号,以控制每个非复用开关管m00导通,向输出信号控制线l3提供导通信号,以控制每个第五开关管t5导通,此时,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或第二源极信号线k2导通,而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均连接于驱动芯片,因此,驱动芯片可以直接通过一部分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来获取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以此来实现压力检测功能,从而无需单独设置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线以及对应的驱动芯片接口;而另一部分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仍用于为压力感应传感器1提供偏置电压信号,以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省略了选通电路、子像素以及数据线的具体连接结构,这些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5,多条数据线从显示区域5的第一侧(图8中显示区域的上方)贯穿显示区域5并延伸至显示区域5的第二侧(图8中显示区域的下方);在显示区域5的第一侧,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多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包括多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每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包括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多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包括多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每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包括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在显示区域5的第二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一极性数据线组对应的第一多路分配器41,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包括一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第一多路分配器41的n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在显示区域5的第二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二极性数据线组对应的第二多路分配器42,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包括一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第二多路分配器42的n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在显示区域5的第二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第一源极信号线k1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多路分配器41的输入端;在显示区域的第二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第二源极信号线k2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多路分配器42的输入端。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连接于驱动芯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对于图8中所示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在每帧的显示阶段,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依次控制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之间导通,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依次控制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之间导通,此时,驱动芯片通过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数据信号;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每个第一多路分配器41控制n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均与对应的第一源极信号线k1之间导通,每个第二多路分配器42控制n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均与对应的第二源极信号线k2之间导通,此时,驱动芯片通过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向所有的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所有的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用于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工作的信号,其中,向第一极性数据线d1提供的信号和向第二极性数据线d2提供的信号为极性相反的信号。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的控制方法以及通过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二极性数据线d2向压力感应传感器1传输偏置电压以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对于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结构,由于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设置于显示区域的上侧,而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设置于显示区域的下侧,第一源极信号线k1和第二源极信号线k2连接于驱动芯片,因此,在压力感应阶段,在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为压力感应传感器1提供偏置电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数据线上在显示阶段所残留的电荷,节省功耗的效果更好。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开关单元31包括与每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对应的第一源极开关管m1,每条第一极性数据线d1通过对应的第一源极开关管m1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一源极开关管m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性数据线d1,第一源极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极性信号线p1;第二开关单元32包括与每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对应的第二源极开关管m2,每条第二极性数据线d2通过对应的第二源极开关管m2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极性数据线d2,第二源极开关管m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极性信号线p2。

进一步地,对于图8中所示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在每帧的显示阶段,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截止,以保证在显示阶段,压力感应传感器1不会对子像素中像素电极的充电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导通,以保证在压力感应阶段,能够通过数据线为压力感应传感器1提供偏置电压,以驱动压力感应传感器1正常工作。

可选地,如图1至4和图8所示,在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第二源极开关管m2中,每个源极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信号端l2;显示面板还包括测试控制端子(图中未示出)和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测试控制端子和驱动芯片连接于控制信号端l2。

进一步地,对于图1至4和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为避免由于显示面板的不良而导致驱动芯片的浪费,在绑定驱动芯片之前需要先进行测试,在测试阶段,外部信号连接至测试控制端子,测试控制端子向控制信号端l2提供导通信号,以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导通,此时,外部信号输入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进而使外部信号输入至每条数据线,通过观测显示面板中各子像素是否能够正常点亮来进行显示的测试,如果测试通过,则可以将驱动芯片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在驱动芯片绑定在显示面板上之后,即可以正常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以及压力检测;在每帧的显示阶段,驱动芯片向控制信号端l2提供截止信号,以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截止,显示阶段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每帧的压力感应阶段,驱动芯片向控制信号端l2提供导通信号,以控制每个第一源极开关管m1和每个第二源极开关管m2导通,压力感应阶段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绑定驱动芯片之间对显示面板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为每条数据线提供测试信号,以通过观测每个子像素是否能够正常点亮来判断显示面板是否存在显示不良,而本发明实施例里中的第一极性信号线p1和第二极性信号线p2能够实现同时为每条数据线提供测试信号,因此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复用为进行测试。

可选地,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由多条数据线d和多条扫描线(图中未示出)交叉绝缘限定的多个子像素,每条数据线d连接于对应的一列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第一极性数据线d1和第二极性数据线d2交替排布。这样,可以使具有不同极性的像素电极在显示面板上更加均匀地分布,以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感应传感器为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串联有第二压变电阻r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入端in2之间串联有第三压变电阻r3,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串联有第四压变电阻r4,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一输入端in1之间串联有第一压变电阻r1。

具体地,第一压变电阻r1、第二压变电阻r2、第三压变电阻r3和第四压变电阻r4的形状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该压力感应传感器包括第一延伸方向x和第二延伸方向y,第一延伸方向x和第二延伸方向y交叉设置,第一压变电阻r1由第一端a到第二端a’的延伸长度在第一延伸方向x上的分量大于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分量,第二压变电阻r2由第一端b到第二端b’的延伸长度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分量大于在第一延伸方向x上的分量,第三压变电阻r3由第一端c到第二端c’的延伸长度在第一延伸方向x上的分量大于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分量,第四压变电阻r4由第一端d到第二端d’的延伸长度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分量大于在第一延伸方向x上的分量。这样设置不仅可以使得第一压变电阻r1和第三压变电阻r3感应第一延伸方向x的应变,第二压变电阻r2和第四压变电阻r4感应第二延伸方向y的应变,还可以使整个压力感应传感器的面积较小,受温度影响较小。当显示面板没有受到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压应力时,第一压变电阻r1与第二压变电阻r2的阻值之比等于第四压变电阻r4与第三压变电阻r3的阻值之比时,电桥达到平衡状态,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等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压应力时,上述四个电阻均会发生形变,导致各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使电桥打破平衡状态,即第一压变电阻r1与第二压变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不等于第四压变电阻r4与第三压变电阻r3的阻值之比,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不等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之差与显示面板受到的压力值存在对应关系,在压力检测过程中,通过获取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和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即可得到相应的压力值。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感应传感器1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具体地,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以为四边形结构,四条边分别与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接,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条边,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另外两条边。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向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施加偏置电压,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压应力时,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阻值发生变化,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的输出信号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上电压的变化检测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如图11所述,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触摸显示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数据线在显示阶段完成为像素电极充电的功能之后,将数据线复用为压力感应传感器提供偏置电压的信号线,使得可以利用数据线上残留的电荷来辅助压力感应传感器的驱动,从而降低驱动芯片内部电压转换时的切换损耗,即节省了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