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与数据平台相互关联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01742发布日期:2018-11-20 19:32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与数据平台相互关联的方法。



背景技术: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BIM数据平台”主要是管理数据与展示数据,并可以做轻量化BIM模型的操作;整体功能集约、界面友好、交互合理;依据中国建筑智慧施工BIM云平台框架设计,实现以BIM模型为载体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挖掘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对BIM模型的操作就是由用户终端通过与BIM数据平台的信息交互来完成的,因此在操作BIM模型时,必然要涉及BIM与BIM数据平台之间的相互关联。BIM与BIM数据平台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能不佳,将会极大的影响BIM模型的管理效率与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与数据平台相互关联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模型建立:按照相关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建立BIM模型,并按建模标准赋予分类信息,主要分类信息为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位置说明;

S2、模型导出:BIM模型通过插件导出IFC格式文件;

S3、导入平台:IFC格式文件导入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基于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位置说明的分类将BIM模型进行分类处理;

S4、平台登录: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录数据平台;

S5、后台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登入本数据平台的用户进行管理,或本数据平台通过预设程序对登入用户进行管理;

S6、数据交互:登入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在本数据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数据交互工作;

S7、实时共享:多个用户通过不同的用户终端登录本数据平台,并对数据平台内已有的同一个BIM模型进行相关的操作,且操作过程及对BIM模型造成的影响反馈到所有的用户终端上;

S8、实地反馈:施工现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APP端的现场拍照质量管理功能拍摄施工现场情况,并以手机作为用户终端登录本数据平台,上传施工现场情况照片,施工现场情况照片与后台模块连动实现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基于施工质量检查分部分项的理念,赋予BIM模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位置说明等分类信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使用Revit插件,将BIM模型导出为IFC 2×3版本。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3中,IFC数据导入平台后,平台能自动识别并分类数据以便于平台内用户操作和管理模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登录数据平台的用户终端无类型要求,用户可以使用PC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登录数据平台,甚至是使用在微信中通过“扫一扫”二维码直接打开BIM场景,但登录本数据平台的设备需要预先在数据平台上进行记录,并下载与本数据平台上采用的加密算法相对应的解密算法。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5中,对登入用户进行的后台管理包括并不限于:查看在线用户情况、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和设置内存上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6中,数据交互工作包括并不限于:上传BIM模型文件、查看BIM模型文件、修改BIM模型文件、属性查看、构件搜索和场景标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6和步骤S7中,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内置的实时通讯装置,与在线的其他用户就本数据平台上的某个BIM模型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7中,本发明涉及的数据平台采用运行效率最高的C++编程语言编写,系统架构也为并发访问进行优化,能更有效的优化模型处理、渲染以及压缩传输效率,能够支持超过一千个显示终端同时打开三维场景,有效的保证所开发的BIM+应用系统能广泛的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8中,因为地铁建设工程量大、协同工作部门多、工期紧等特点,使得协同管理效能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协同管理效率、及时了解与控制施工现场情况,施工现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APP端的现场拍照质量管理功能拍摄施工现场情况,并以手机作为用户终端登录本数据平台,上传施工现场情况照片,施工现场情况照片与后台模块连动实现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拍照间隔时间固定,其误差在20分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基于B/S架构的三维BIM引擎,在数据平台中完整保留BIM文件的所有几何信息以及构件属性信息。并且数据平台同时提供离线缓存技术,当用户终端在本数据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数据交互工作时,数据平台将BIM模型的数据文件离线缓存至用户终端上,在用户终端再次打开BIM模型时,无需重复下载,节省了BIM模型的打开时间又提高了BIM模型的加载效率。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平台在云端服务器上,直接采用云服务,无需额外成本即可快速运行,所有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管理。且本发明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显示前端采用基于Html5技术,作为WEB端的国际标准趋势,主流Web浏览器可以直接运行,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环境或者插件环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与数据平台相互关联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模型建立:按照相关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建立BIM模型,并按建模标准赋予分类信息,主要分类信息为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位置说明;

S2、模型导出:BIM模型通过插件导出IFC格式文件;

S3、导入平台:IFC格式文件导入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基于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位置说明的分类将BIM模型进行分类处理;

S4、平台登录: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录数据平台;

S5、后台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登入本数据平台的用户进行管理,或本数据平台通过预设程序对登入用户进行管理;

S6、数据交互:登入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在本数据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数据交互工作;

S7、实时共享:多个用户通过不同的用户终端登录本数据平台,并对数据平台内已有的同一个BIM模型进行相关的操作,且操作过程及对BIM模型造成的影响反馈到所有的用户终端上;

S8、实地反馈:施工现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APP端的现场拍照质量管理功能拍摄施工现场情况,并以手机作为用户终端登录本数据平台,上传施工现场情况照片,施工现场情况照片与后台模块连动实现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采用基于B/S架构的三维BIM引擎,在数据平台中完整保留BIM文件的所有几何信息以及构件属性信息。并且数据平台同时提供离线缓存技术,当用户终端在本数据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数据交互工作时,数据平台将BIM模型的数据文件离线缓存至用户终端上,在用户终端再次打开BIM模型时,无需重复下载,节省了BIM模型的打开时间又提高了BIM模型的加载效率。

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平台在云端服务器上,直接采用云服务,无需额外成本即可快速运行,所有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管理。且本发明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显示前端采用基于Html5技术,作为WEB端的国际标准趋势,主流Web浏览器可以直接运行,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环境或者插件环境。使得用户终端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或APP,并支持跨平台浏览,普通PC电脑、手机或PAD可以输入同样的链接地址,即可直接打开。甚至支持在微信中通过“扫一扫”二维码直接打开BIM场景。

针对不同的数据终端打开BIM模型,采用自动适应交互操作技术,在电脑端浏览器打开BIM模型时,左键为旋转BIM模型,中键滚轮为缩放BIM模型,右键为平移BIM模型;在触摸设备打开BIM模型时,单指触摸为旋转BIM模型,双指触摸为缩放BIM模型,三指触摸为平移BIM模型。

当多个BIM模型文件上传到同一场景进行管理,用户无需自己进行文件合并处理,在BIM模型文件由多个专业建模团队协同实施时,直接上传后,数据平台将多个BIM模型文件自动合并至同一三维显示场景中。并提供多多个BIM模型文件的开关控制,同时支持空间目录树与构件专业类型的显示开关。

并且数据平台采用智能渲染技术,整个渲染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由用户直接上传模型文件后,系统自动渲染生成经过美化处理的三维场景。节省了对每个模型文件的美工、渲染、烘焙、贴图等大量的模型可视化处理成本与时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