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0741发布日期:2018-12-08 07:4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搜索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如景区等场所失踪人员的搜寻或辅助搜救。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景点人员失踪或儿童走失的案件屡见不鲜,特别是自然景区,其覆盖面积大,地理环境复杂,一旦出现人员走失,特别是儿童,或出现失联情况,搜救工作很难有效的展开,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由于缺乏失踪人员的失踪位置信息,导致其搜救效率不高,搜救时间较长,这些对于儿童或是遇险游客都是十分不利的。

现在市场上的基于大数据的搜索,主要通过获得监控摄像头中的视频,对视频中的图像进行截取从而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搜索,但是在自然景区中架设摄像头一是其架设过程不易,且无法遍及景区的每个角落,其后期维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二是,对其采集到的图像没有一种合理的处理方法,针对景区进行快速有效的对失踪人员失踪区域预测。三是,现有的一些用于景区搜索的硬件或方法,其功能单一,不具备娱乐性或其它的实用性功能,因此导致其游客使用效率很低,因此也导致其对失踪人员的搜索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内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方法,包括:获得失踪人员信息;确定失踪人员失踪前最后一次出现地点;对失踪人员一段时间内的图像进行图像信息提取,并对提取信息进行大数据对比识别;根据失踪人员失踪前的图像信息评估失踪人员的行进速度;根据所述最后一次出现地点与所述行进速度评估失踪人员的可能所在区域;建立关系网,通过所述关系网对失踪人员进行人海识别,用以进一步缩小失踪人员的可能所在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信息包括:面部图像信息、年龄、性别以及出行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信息提取包括:图像中的景物图像与人物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人物图像包括:人脸图像或人物的服饰图像。

更进一步的,所述对提取信息进行大数据对比识别包括:通过计算所述景物图像或所述服饰图像哈希值的方式对景物或服饰的哈希值进行大数据对比,从而进行景物或服饰的识别,其中对服饰的识别还包括服饰的颜色;通过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的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大数据对所述特征进行对比,从而进行人脸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关系网包括:对失踪人员失踪前最后一次出现地点的图像进行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一级关联人,其中一级关联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获得上述一级关联人的相关图像信息,对所述相关图像信息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大数据人脸识别,获得二级关联人,其中,二级关联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此类推,获得多级关联人的图像信息,从而建立关系网。

更进一步的,通过对所述多级关联人与失踪人员进行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进行失踪人员的人海识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方法的搜索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以及云服务平台,其中,数据采集子系统具有多种功能,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对景物、人脸以及服饰进行识别,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与所述云服务平台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游客的身份信息;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启动拍摄功能进行图像采集;导航模块:用于目标景点的路径导航;计步模块,用于对使用者的步数进行统计;通信模块,用于与云服务平台建立通信获取相应信息,或接受来自云服务平台的消息提醒;语音模块,用于语音播报。

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对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提取,并进行人脸识别;景物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图像中的景物进行提取,进行景物识别;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生成行进轨迹,并结合使用者的行进速度以及意图估测使用者所在区域;信息存储模块,用于游客信息的提取、分类以及保存。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通过本发明系统或方法建立游客关系网,从而通过关系网对失踪游客的行进路线以及最终的可能所在区域进行预测,方法简单,系统建立方便,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景区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功能,如,景物识别、景点导航等功能,潜移默化的对景区的信息进行收集,使得其能更能够被游客所接受,使得本发明系统或方法的使用率更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搜索目的,此外,通过本发明建立的关系网,有选择的推送失踪人员的信息,避免了消息群发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且可能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率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大量游客这一人力资源,从而用以解决一般性的失联或儿童走散等情况,同时对其他游客信息的大量利用,也为困难的搜救工作提供了跟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失踪人员定位方法的方法组成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系统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系统中云服务平台的图像处理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系统中云服务平台的定位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利用本发明系统的失踪人员搜救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失踪人员定位方法的方法组成图,包括:s1、获得失踪人员信息;s2、确定失踪人员失踪前最后一次出现地点;s3、对失踪人员一段时间内的图像进行图像信息提取,并对提取信息进行大数据对比识别;s4、根据失踪人员失踪前的图像信息评估失踪人员的行进速度;s5、根据所述最后一次出现地点与所述行进速度评估失踪人员的可能所在区域;s6、建立关系网,通过所述关系网对失踪人员进行人海识别,用以进一步缩小失踪人员的可能所在区域。

具体的,其中所述失踪人员信息包括,失踪人员的图像信息、年龄、性别以及出行意图。由于现在的图像信息中一般含有图像拍摄的时间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因此通过图像信息中的时间信息判断失踪人员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以及地点,对于图像中未包含位置的,可以通过对图像中的景物进行提取,并通过大数据进行识别对比,从而确定该图像的位置信息。本发明方法中通过获得失踪人员失踪前一段时间内的图像信息,根据其中的时间信息与位置信息,绘出失踪人员的活动轨迹;与此同时,对失踪人员的行进速度进行计算,从而推测出失踪人员在不同时间段的行进速度;最后结合其出行意图以及最后的行进速度判断出失踪人员的活动区域。此外,本发明还将通过建立游客之间的关系网,利用关系网对游客进行人海搜索,以进一步缩小失踪游客的活动区域范围。其中,所述关系网的建立方法包括:对失踪人员失踪前最后一次出现地点的图像进行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一级关联人,其中一级关联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获得上述一级关联人的相关图像信息,对所述相关图像信息中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二级关联人,其中,二级关联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此类推,获得多级关联人的图像信息,从而建立关系网。在关系网的建立过程中,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手段为人脸识别技术,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局部二值模式的方法对人脸面部特征进行提取。

lbp(localbinarypattern,局部二值模式)是一种用来描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算子;它具有旋转不变性和灰度不变性等显著的优点。lbp算子定义为在3*3的窗口内的相邻8个像素点,以窗口中心像素为阈值,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灰度值大于中心像素灰度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通常转换为十进制数即lbp码,共256种),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并用这个值来反映该区域的纹理信息,最后通过将lbp值还原成lbp图像,通过卡方统计等方法对两幅lbp图像进行对比,根据其相似程序进行人脸识别。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游览导航系统的结构图,本发明搜索系统包括,云服务平台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其中云服务平台用于游客资料的存储、分类以及图像处理工作(如,景物提取识别、人脸提取识别等),数据采集子系统可以为使用本发明搜索系统对应app的智能手机或pad等设备,本发明数据采集子系统不但作本发明搜索系统的主要采集子系统,更为了提高其使用率,进而提高采集数据的能力,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还包括:景点识别、景点导航、语音播报等功能,用以刺激游客的使用。

具体的,其中,云服务平台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景物特征提取模块、轨迹生成模块以及信息存储模块。其中,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对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提取,并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模块的功能可分为两种,一是人脸图像的提取,对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提取;二是,人脸识别,对提取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的过程在上述图1的介绍中已经提及,所述人脸图像的提取方法,本发明中采用了hear特征分离器方法对图像中的人脸面部图像进行提取。景物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图像中的景物进行提取,进行景物识别;本发明中采用哈希值比较的方法用来对所述图像信息中景物进行识别,其大致过程如下:首先,缩小图片尺寸,将图片缩小为具有64个像素的尺寸;然后简化色彩,将图片转化为64级灰度;然后计算平均值,并将每个像素的灰度与平均值进行比较,大于等于平均值的记为1,小于所述平均值的记为0;进而计算得到该景物的哈希值,最终通过大数据将该景物的哈希值与已知景物的哈希值进行比较,从而对该景物进行识别。此外,本发明搜索系统,还可利用同样的方法对失踪人员的其它特征,如服饰、佩戴物品等进行识别,从而快速的缩小对失踪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范围。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中的位置信息生成行进轨迹,并结合使用者的行进速度以及意图(兴趣景点)评估使用者的活动区域。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生成行进轨迹,并结合使用者的行进速度以及意图估测使用者所在区域;信息存储模块,用于游客信息的提取、分类以及保存。

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游客的身份信息;在游客使用本发明数据采集子系统前,游客需通过填写个人信息,以及兴趣景点等信息来获使用权。其中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头像(面部图像),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启动拍摄功能进行图像采集;该模块的一方面用于启动拍摄功能,一方面可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如对图像进行涂鸦、添加场景道具等。此外,当拍摄图像中含有可以识别的标志景物时,本子系统可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搜索,并将与该景物相关的介绍通过语音播报模块进行播报,使得游客声景并茂的了解该景点的历史文化。导航模块:用于景点的路径导航;游客可通过数据与当前景区有关的景点进行路线导航,此外,该模块还将通过游客数据的景点信息,从而获得该游客游览意向,进而可以与云服务平台中的轨迹化生成模块进行配合从而确定失踪人员的可能行进路线,并结合该失踪人员的平均行进速度,评估出该失踪游客的活动范围。计步模块,用于对使用者的步数进行统计;该模块可为云服务平台提供失踪游客的活动情况。通信模块,用于与云服务平台建立通信获取相应信息,或接受来自云服务平台的消息提醒;语音模块,用于语音播报。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系统中云服务平台的图像处理流程图。云服务平台在获得该游客的身份信息时会对该通信设备信息一起记录下来,之后直接通过识别该接收信息的发送设备信息就可知道该信息的来源,利用这种方法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与游客信息关联起来,当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来自该游客上传的图像信息时,将分别对该图像信息中的景物信息进行提取识别,对其中的人物信息可以选择性的提取分类,如儿童和成人,对于儿童(可通过其身高或人脸图像的大小进行辨别),还可以增加如服装与服装颜色等信息对其进一步描述。上述过程可以视为图像基本的信息提取,可以在为被要求进行详细人脸识别前进行主动收集特殊游客信息(如儿童),从而当这类特殊人群发生失踪现象时,可以快速的缩小人脸识别所需的范围,甚至无需进行人脸识别直接通过人为识别即可对失踪人员进行识别。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于景区失踪游客的搜索系统中云服务平台的定位工作流程图。当收到游客失踪信息后,首先需确定失踪游客信息,可通过其姓名,照片或手机号码等确定失踪人员信息,通过提取该失踪人员最后一次上传图像中的时间信息与位置信息,从而获得失踪人员最后一次出现地点,可以通过获得该人员失踪前一段时间的图像信息,或只针对最后一次上传图像信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提取,将其中可识别人员(使用本发明系统人员)作为一级关联人,在通过云平台中进行大数据查找,获得所述一级关联人在失踪人员失踪前一段时间或失踪后一段时间的上传图像,并对图像中的可识别人物进行提取,作为二级关联人。通过人脸识别对所述二级关联人进行体征提取以及大数据比对,从而判断所述二级关联人中是否具有失踪人员,若包含失踪人员,则获取该图像的位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并继续以二级关联人为查找对象,获得三级关联人,并进行人脸识别判断,若包含失踪人员,则获取该图像的位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若失踪人员为特殊人员,如儿童,还可以通过增加信息如,服装或服装颜色从而缩小人脸识别范围,从而加快查找速度。本发明可通过限制关联人查询级数来终止查询过程。

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为一种失踪人员搜救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在云服务平台评估出失踪人员的活动区域范围,可以有选择的向该区域内的游客发送人员失踪消息提示,其中,消息提示包含失踪游客的身份信息或联系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联系方式,此时,还将伴随有语音模块的播报提醒;接收到该消息的游客根据失踪人员的身份信息就近搜索,若寻找到失踪人员可通过消息提醒中的联系方式并与联系人进行联系。上述中,可以通过失踪人员与某人共同出现的次数判断关联度,从而进行有选择性的发送消息。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失踪人员的可能情况包括:失联、儿童走失等情况。

以上,仅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