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历生成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9220发布日期:2018-11-20 19:1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简历生成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招聘过程中,企业通常通过招聘网站获取应聘者编辑的简历,通过简历的筛选来核定合适的人才。但是,企业却很难辨认出获得的简历是否是真实的。尤其是在一些大企业的招聘中,企业会收到来自大量应聘者的简历,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应聘者会在自己的简历中添加不实的内容,这就使企业很难高效的筛选出合适、真实的简历。

因此,如何获得真实的简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历生成方法,以获得真实的简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对所述第一简历信息的评价。

其中,所述第一简历信息包括:

第一个人基础信息和工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

利用所述授权信息在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第二个人基础信息;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其中,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简历生成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合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对所述第一简历信息的评价。

其中,所述第一简历信息包括:

第一个人基础信息和工作信息。其中,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

相应的,所述合成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其中,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之前,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授权信息在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第二个人基础信息;

相应的,所述合成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简历生成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所述简历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所述简历生成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通过在区块链发布智能合约,获取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多方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简历,并将多方简历合并为一个目标简历信息,应聘者应聘的企业查看该目标简历信息。由于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均是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上发布简历信息,彼此或其他人均不可篡改,保证了最终合成的简历真实客观,从而免去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背景调查的环节,便于人才甄选,提高了招聘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简历生成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简历生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简历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简历生成方法,以获得真实的简历。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S101,获取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在本方案中,使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技术,让应聘者和应聘者曾就职过的企业共同参与编写简历,保证简历的真实。

具体地,与各大招聘网站合作,预先将开发的智能合约程序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上,并在各个区块链节点上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案中智能合约可以是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或招聘平台进行发布,具体由哪一方进行发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系统获取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简历信息,作为第一简历信息,也就是说,第一简历信息是由应聘者单方编辑并发布在智能合约的简历。

其中,应聘者编辑的简历可以包括全方面的内容,包括由目标应聘者编辑的个人基础信息,作为第一个人基础信息,例如个人姓名、户籍等基础信息;还可以包括工作信息,如曾就职企业、工作内容;还可以包括教育经历信息,如毕业院校等。

S102,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具体地,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该应聘者的简历信息,作为第二简历信息。也就是说,第二简历信息是由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针对该应聘者的曾就职情况编写的简历。其中,第二简历信息可以是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对第一简历信息的评价,也可以是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就职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应聘者向目标企业发送简历时,简历生成系统首先获取由目标应聘者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在第一简历信息中的工作履历信息中提取出该目标应聘者的曾就职企业信息,然后根据曾就职企业信息向该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发起简历填写的请求,曾就职企业接受邀请并填写请求中对应该目标应聘者的简历信息,即第二简历信息,简历生成系统在曾就职企业完成第二简历信息的填写后,获取该第二简历信息。其中,向曾就职企业发起的简历填写的请求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请求企业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就职情况,第二种则是,将该请求中携带应聘者编写好的第一简历信息或第一简历信息中对应该曾就职企业的部分信息,然后由曾就职企业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评价。

第二简历信息的获取也可以是简历生成系统接收企业在该应聘者离职后就上传的针对该应聘者的工作简历,并进行存储,在该应聘者向下一企业发送简历时,再从存储模块获取第二简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填写的第二简历信息真实有效,第二简历信息可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填写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目标应聘者在曾就职企业所属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填写的内容,将两部分内容作为最终第二简历信息。

其中第二简历信息有上述两部分内容时,两部分内容均是由上述不同部门分别发布到智能合约上,彼此不可篡改,此外,可以编辑算法,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成真实率更高的第二简历信息,例如可以将相同度高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内容,将相同低的内容分别显示,并标明出处。

S103,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具体地,简历生成系统将上述第一简历信息和第二简历信息合并成一个简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将第一简历信息与第二简历信息简单的组合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一个文件中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第一简历信息,第二部分是第二简历信息;也可以是通过预定算法根据两部分简历的相同程度、不同程度,生成一份新的简历,在新的简历中将相同度高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内容,将相同度低的内容分别显示并标注简历来源,以使应聘者应聘的企业更方便的查看新简历。

需要说明的是,应聘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或毕业时间不长的毕业生来说,简历中学校的信息也尤为重要,例如毕业院校、校园经历等。因此,在本方案中也可以在利用第一简历信息与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之前,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再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和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与第二简历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理,第三简历信息的获取可以是在目标应聘者向目标企业发送简历时,简历生成系统根据目标应聘者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在其中提取目标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信息,然后向该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发起简历填写的请求,毕业院校接受邀请并填写请求中对应该目标应聘者的简历信息,即第三简历信息,简历生成系统在毕业院校完成第三简历信息的填写后,获取该第三简历信息。

其中,向毕业院校发起的简历填写的请求也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请求毕业院校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在校情况,第二种则是,将该请求中携带应聘者编写好的第一简历信息或第一简历信息中对应在校信息的部分信息,然后由毕业院校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评价。

第三简历信息的获取也可以是简历生成系统接收毕业院校在该应聘者毕业后就上传的针对该应聘者的在校信息,并进行存储,在该应聘者向下一企业发送简历时,再从存储模块获取第三简历信息,将第一、第二、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对于第一、第二、第三简历信息的合成,与上述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合成为目标简历信息的方法类似,可以相互参照,例如,可以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第三简历信息进行组合;也可以是通过预定算法,根据三部分简历的相同程度、不同程度,生成一份新的简历,在新的简历中,将相同度高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内容,将相同度低的内容分别显示并标注简历来源。

应聘者应聘的企业在区块链中注册登录即可查看合成的目标简历信息。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通过在区块链发布智能合约,获取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多方在区块链的编辑的简历,并将多方简历合并为一个目标简历信息,应聘者应聘的企业查看该目标简历信息。由于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均是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上发布,彼此或其他人均不可篡改,保证了最终合成的简历真实客观,从而免去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背景调查的环节,便于人才甄选,提高了招聘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方法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方法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S201,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S202,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其中S201与S202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S101和S102,此处不再赘述。

S203,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

在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应聘者个人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可以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目标应聘者的个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应聘者的个人信息之前,需要向应聘者获取授权信息。授权信息的内容可以根据向权威机构获取个人信息的条件确定。

S204,利用所述授权信息在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第二个人基础信息。

具体地,利用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目标应聘者的真实个人基础信息。权威个人信息机构可以包括政府、公安部门等。

S205,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具体地,简历生成系统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以及从上述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的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具体合成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第一简历信息和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添加个人基础信息,与上述实施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方法,可以在目标应聘者授权后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用该目标应聘者的真实个人信息,并将真实个人信息合成到目标简历中,使招聘企业可以简单方便的查看到应聘者的真实个人信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系统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系统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在本方案中,使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技术,让应聘者和应聘者曾就职过的企业共同参与编写简历,保证简历的真实。

具体地,与各大招聘网站合作,预先将开发的智能合约程序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上,并在各个区块链节点上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案中智能合约可以是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或招聘平台进行发布,具体由哪一方进行发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获取模块301获取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简历信息,作为第一简历信息,也就是说,第一简历信息是由应聘者单方编辑并发布在智能合约的简历。

其中,应聘者编辑的简历可以包括全方面的内容,包括由目标应聘者编辑的个人基础信息,作为第一个人基础信息,例如个人姓名、户籍等基础信息;还可以包括工作信息,如曾就职企业、工作内容;还可以包括教育经历信息,如毕业院校等。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具体地,第二获取模块302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该应聘者的简历信息,作为第二简历信息。也就是说,第二简历信息是由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针对该应聘者的曾就职情况编写的简历。其中,第二简历信息可以是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对第一简历信息的评价,也可以是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就职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应聘者向目标企业发送简历时,由第二获取模块302首先获取由目标应聘者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在第一简历信息中的工作履历信息中提取出该目标应聘者的曾就职企业信息,然后根据曾就职企业信息向该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发起简历填写的请求,曾就职企业接受邀请并填写请求中对应该目标应聘者的简历信息,即第二简历信息,简历生成系统在曾就职企业完成第二简历信息的填写后,第二获取模块302获取该第二简历信息。其中,第二获取模块302向曾就职企业发起的简历填写的请求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第二获取模块302请求企业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就职情况,第二种则是,第二获取模块302将该请求中携带应聘者编写好的第一简历信息或第一简历信息中针对该曾就职企业的部分信息,然后由曾就职企业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评价。

第二简历信息的获取也可以是第二获取模块302接收企业在该应聘者离职后就上传的针对该应聘者的工作简历,并进行存储,在该应聘者向下一企业发送简历时,再从存储模块获取第二简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填写的第二简历信息真实有效,第二简历信息可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填写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目标应聘者在曾就职企业所属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填写的内容,将两部分内容作为最终第二简历信息。

其中第二简历信息有上述两部分内容时,两部分内容均是由上述不同部门分别发布到智能合约上,彼此不可篡改,此外,可以编辑算法,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成真实率更高的第二简历信息。

合成模块303,用于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具体地,合成模块303将上述第一简历信息和第二简历信息合并成一个简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合成模块303可以是将第一简历信息与第二简历信息简单的组合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一个文件中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第一简历信息,第二部分是第二简历信息;也可以是通过预定算法根据两部分简历的相同程度、不同程度,生成一份新的简历,在新的简历中将相同度高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内容,将相同度低的内容分别显示并标注简历来源,以便应聘者应聘的企业查看新的简历。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系统,通过在区块链发布智能合约,第一获取模块301和第二获取模块302分别获取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多方在区块链的编辑的简历,并有合成模块303将多方简历合并为一个目标简历信息,应聘者应聘的企业查看该目标简历信息。由于应聘者和其曾就职企业均是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上发布,彼此或其他人均不可篡改,保证了最终合成的简历真实客观,从而免去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背景调查的环节,便于人才甄选,提高了招聘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与上文描述的任一实施例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301、第二获取模块302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应聘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或毕业时间不长的毕业生来说,简历中学校的信息也尤为重要,例如毕业院校、校园经历等。因此,在本方案中也可以在利用第一简历信息与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之前,由第三获取模块401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再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和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与第二简历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理,第三简历信息的获取可以是在目标应聘者向目标企业发送简历时,第三获取模块401根据目标应聘者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在其中提取目标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信息,然后向该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发起简历填写的请求,毕业院校接受邀请并填写请求中对应该目标应聘者的简历信息,即第三简历信息,第三获取模块401在毕业院校完成第三简历信息的填写后,获取该第三简历信息。

其中,向毕业院校发起的简历填写的请求也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请求毕业院校直接编写该目标应聘者的在校情况,第二种则是,将该请求中携带应聘者编写好的第一简历信息或第一简历信息中对应在校信息的部分信息,然后由毕业院校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评价。

第三简历信息的获取也可以是第三获取模块401接收毕业院校在该应聘者毕业后就上传的针对该应聘者的在校信息,并进行存储,在该应聘者向下一企业发送简历时,再从存储模块获取第三简历信息,将第一、第二、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合成模块303,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对于第一、第二、第三简历信息的合成,与上述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合成为目标简历信息的方法类似,可以相互参照,例如,合成模块303可以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第三简历信息进行组合;也可以是通过预定算法,根据三部分简历的相同程度、不同程度,生成一份新的简历,在新的简历中,将相同度高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内容,将相同度低的内容分别显示并标注简历来源。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与上文描述的任一实施例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

在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应聘者个人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可以由第四获取模块501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目标应聘者的个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应聘者的个人信息之前,第四获取模块501需要向应聘者获取授权信息。授权信息的内容可以根据向权威机构获取个人信息的条件确定。

第五获取模块502,用于利用所述授权信息在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第二个人基础信息。

具体地,第五获取模块502利用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目标应聘者的真实个人基础信息。权威个人信息机构可以包括政府、公安部门等。

合成模块303,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在本方案中,合成模块303具体用于将第一简历信息、第二简历信息,以及从上述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的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具体合成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第一简历信息和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添加个人基础信息,与上述实施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简历生成系统,第五获取模块502可以在目标应聘者授权后向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用该目标应聘者的真实个人信息,并由合成模块303将真实个人信息合成到目标简历中,使招聘企业可以简单方便的查看到应聘者的真实个人信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历生成装置,具体包括: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简历生成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存储器60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处理器602为简历生成装置提供计算和及控制能力。其中,所述处理器602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2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与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对所述第一简历信息的评价。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2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简历信息包括第一个人基础信息和工作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授权信息;利用所述授权信息在权威个人信息机构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的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二个人基础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2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目标应聘者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第一简历信息;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为预先在区块链发布的智能合约;获取目标应聘者曾就职企业在所述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二简历信息;获取目标应聘者毕业院校在智能合约上编辑的目标应聘者的第三简历信息;将所述第一简历信息、所述第二简历信息和所述第三简历信息合成目标简历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简历生成装置还包括:

输入接口603,用于获取外部导入的计算机程序、参数和指令,经处理器602控制保存在存储器601中。该输入接口与输入装置相连,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参数或指令,该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覆盖的触摸屏,也可以是终端外壳上设置的案件、轨迹球或触摸板,也可以是键盘、鼠标等。

显示单元604,用于显示处理器602发送的数据。该显示单元604可以为PC机上的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604可以显示简历信息的获取状态、各个节点的信息以及目标简历合成结果等。

网络端口605,用于与外部各种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所采用的通信技术可以为有线通信技术或无线通信技术,如移动高清链接技术(MHL)、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无线保真技术(WiFi)、蓝牙通信技术、低功耗蓝牙通信技术、基于IEEE802.11s的通信技术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网络接口与目标应聘者对应的节点、曾就职企业对应的节点、毕业院校对应的节点、权威个人信息机构对应的节点以及目标应聘者应聘的目标企业对应的节点通过网络互连,通过网络端口605从各个节点获取相应的数据,或向各个节点发送相应的数据,如向目标企业对应的节点发送目标简历信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简历生成方法可以相互参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简历生成方法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