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5483发布日期:2018-11-24 12:3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公知地,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显示端通过转轴与系统端枢接。显示端上设置有显示屏;系统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系统硬件。

系统端的系统硬件(如,cpu)运行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通常会同时通过两种方式向外部环境散发,一种是热量通过壳体传递到外部环境中;另一种是通过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将热量排入外部环境中;以使系统硬件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温度以保证系统硬件正常运行。

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或者系统硬件运行时耗能较高时,两种热量散发方式均不能够将系统硬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特别是靠近壳体底部的系统硬件所散发的热量(因壳体底部与支撑平面距离较近,散热效果差)。

为解决系统硬件的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外置散热支架,使笔记本电脑放置于支架上,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外置风扇,使外置风扇产生气流以对壳体底部吹风,从而降低壳体以及系统硬件的温度。

然而,外置散热支架与笔记本电脑一同携带并不方便,因此,使其的使用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一种提高系统硬件散热效率的笔记本电脑,在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的底部枢接一个板状支架,使得该支架作为笔记本电脑的一部分,该支架通过电机驱动使得支架将壳体后端支离地面一段距离。该笔记本电脑解决了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并且,在使用时,能够将壳体支离支撑地面以增加底壳下方的散热空间,然而,由于系统硬件仍处于完全封闭的壳体中,且系统硬件与底壳之间的距离实际并没有增加,使得系统硬件与底壳之间的散热空间并没有增大,这种结构的支架对系统硬件的热量的散发的帮助并不大,散热效率提高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所述显示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系统端枢接,所述系统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系统硬件,所述壳体包括相扣合的上壳和底壳,所述底壳上开设有镂空部;

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

支板,其枢接于所述底壳上;

驱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支板以使所述支板转动而封堵所述镂空部或者将所述壳体支离支撑平面;

控制模块,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

优选地,所支板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底壳的前侧。

优选地,所述支板的前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销轴,所述支板通过所述销轴枢接于所述底壳上;其中:

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柱状扭簧,所述柱状扭簧用于为所述支板封堵所述镂空部提供回复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其中: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内筒,其上端敞口,其下端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底壳铰接,所述内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导向槽;

外筒,其下端敞口,其上端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上壳铰接,所述外筒套设所述内筒;

驱动电机,其固定于所述外筒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外筒的轴线同轴;

转子柱,其装设于所述输出轴并伸入所述内筒中,所述转子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导向头,所述导向头位于所述导向槽中,以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子柱正反转动时,所述导向头沿所述导向槽滑动以使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伸缩。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均形成一段导程为零的水平段。

优选地,在所述水平端的下槽壁开设一凹陷,以容纳部分的所述导向头。

优选地,所述镂空部为矩形的镂空部;所述支板为与所述镂空部匹配的矩形板。

优选地,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所述封盖组件;当所述支板将所述壳体支离所述支撑平面时,所述封盖组件至少部分的封盖所述支板与所述底壳之间所形成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封盖组件包括两个侧封盖组和一个后封盖组,两个所述侧封盖组分别位于所述支板的左右两个侧边处,所述后封盖组位于所述支板的后端;

所述侧封盖组包括:

锥状卷筒,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板靠近侧边的位置;

侧柔性布,其可展开地缠绕于所述锥状卷筒上;

侧扭簧,其用于为所述锥状卷筒提供缠绕所述侧柔性布的回复力;

其中:

所述支板的侧边和所述镂空部的侧边均具有侧缝隙,所述侧柔性布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板的侧缝隙和所述镂空部的侧缝隙而与所述底壳固定;

所述锥状卷筒沿所述支板的侧边自前至后直径增大。

所述后封盖组包括:

圆柱状卷筒,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板靠近后端的位置;

后柔性布,其可展开地缠绕于所述圆柱状卷筒上;

后扭簧,其用于为所述柱状卷筒提供缠绕所述后柔性布的回复力,其中:

所述支板的后端以及所述镂空部与所述支板的后端对应的侧边上均具有后缝隙,所述后柔性布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板的后缝隙和所述镂空部的侧边的后缝隙而与所述底壳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笔记本电脑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底壳上设置镂空部,并通过可封堵底壳的支板将壳体支离支撑平面,从而增大了系统硬件与支板之间的散热空间,进而提高了系统硬件通过底壳散热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主视图(显示端处于关闭状态,且支板处于封堵镂空部的状态)。

图2为图1的i向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3的d-d向剖视图。

图6为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主视图(显示端处于打开状态,且支板处于封堵镂空部的状态)。

图8为图7的j向视图。

图9为图8的e-e向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g的放大视图

图11为图8的f-f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主视图(显示端处于打开状态,且支板处于支离壳体的状态)。

图13为图12的k向视图。

图14为图13的h-h向剖视图。

图中:

100-系统端;101-壳体;1011-侧隆起部;1012-后隆起部;200-显示端;300-转轴;10-底壳;11-镂空部;111-侧缝隙;112-后缝隙;12-阶梯;13-阶梯;14-后扣条板;15-侧扣条板;20-上壳;30-支板;31-销轴;32-柱状扭簧;33-阶梯;34-阶梯;35-永磁块;40-侧封盖组;41-锥状卷筒;42-侧柔性布;421-侧嵌设轴;43-侧扭簧;44-轴承;50-后封盖组;51-圆柱状卷筒;52-后柔性布;53-后扭簧;54-轴承;60-驱动组件;61-内筒;611-第一球头;612-底座;613-底盖;614-导向槽;6141-水平段;62-外筒;621-第二球头;622-顶座;623-顶盖;63-驱动电机;64-转子柱;641-导向头;65-限位环;6142-凹陷;301-第一齿轮;302-第二齿轮;303-芯轴;304-永磁环;3041-第一磁段;3042-第二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200、系统端100以及转轴300,显示端200通过转轴300与系统端100枢接;显示端200上设置有显示屏;系统端100包括壳体101以及设置于壳体101内的系统硬件,例如,主板、处理器(cpu)、内存等;壳体101包括相扣合的上壳20和底壳10,底壳10上开设有镂空部11,该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支板30、驱动组件60以及控制模块。其中,如图2所示,支板30枢接于底壳10上,并且通过枢转能够使支板30封堵底壳10的镂空部11(支板30此时所处状态成为封堵状态),或者打开镂空部11并将壳体101支离于支撑平面(支板30此时所处状态成为支离状态);驱动组件60用于驱动支板30转动以使支板30形成封堵镂空部11和将壳体101支离支撑平面的作用。控制模块,如控制按钮,用于控制驱动组件60运行,进而控制支板30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上述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处于关闭状态时,其系统硬件处于低耗能或者停止运行状态,此时,系统硬件散发的热量较少,支板30处于封堵镂空部11的状态,无需利用驱动组件60枢转支板30。如图7和图12所示,当笔记本电脑处于打开状态,且笔记本电脑因自身或者外部环境原因,其系统硬件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模块(如,按压控制按钮)来控制驱动组件60运行,该驱动组件60驱动支板30朝远离底壳10的方向转动(或者说,支板30朝远离系统硬件的方向转动),从而将壳体101支离支撑平面,此时,如图12所示,支板30与系统硬件之间的距离变大,相应地,两者之间的散热空间变大,从而能够提高壳体101在其底壳10方面使系统硬件进行散热的效率。

本发明通过在底壳10上设置镂空部11,并通过可封堵底壳10的支板30将壳体101支离支撑平面,从而增大了系统硬件与支板30之间的散热空间,进而提高了系统硬件通过底壳10散热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硬件散热效率的另一原因是:当支板30处于支离状态时,因镂空部11的存在,支板30的侧边与镂空部11的侧边之间形成了散热空隙,系统硬件所散发的热量可快速通过散热空隙散发至外部环境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板30的前端枢接于底壳10的前侧,这样,驱动组件60驱动支板30枢转使得壳体101的后端支离支撑平面,即,使壳体101形成前低后高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板30的前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销轴31,支板30通过销轴31枢接于底壳10上;其中:销轴31上套设有柱状扭簧32,柱状扭簧32用于为支板30封堵镂空部11提供回复力。当驱动组件60使处于支离状态的支板30朝靠近底壳10的方向转动时,该柱状扭簧32协同驱动组件60而使支板30转归至封堵状态,并且使支板30以一定预紧力封堵镂空部11。

用于驱动支板30转动的驱动组件60的结构和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齿轮与齿条方式传动以驱动支板30的结构,或者滚珠丝杠驱动支板30的结构,然而众多结构中要么占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较大(如滚珠丝杠结构),要么传动不稳定(齿轮与齿条的传动方式)。为提高传动稳定性并同时减小在厚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申请人经过创造性地劳动提供了一种驱动组件60的结构,如图9和14所示,并且其余附图,该驱动组件60包括:内筒61、外筒62、驱动电机63、转子柱64。其中,内筒61的上端敞口,下端设置有第一球头611,对应地,底壳10的上安装面上固定一底座612,该底座612开设有与第一球头611匹配的半球状凹陷6142,第一球头611嵌设在该半球状凹陷6142中,并通过底盖613封盖第一球头611,使第一球头611与底壳10形成铰接,内筒61的内筒61壁上开设有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导向槽614;外筒62的下端敞口,内筒61从外筒62的下端伸入外筒62中,外筒6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球头621,对应地,上壳20的下安装面上固定一顶座622,该顶座622开设有与第二球头621匹配的半球状凹陷6142,第二球头621嵌设在该半球状凹陷6142中,并通过顶盖623封盖第二球头621,进而使得第二球头621与上壳20形成铰接;驱动电机63可以为一般的小型电机,也可以为伺服步进电机,该驱动电机63固定在外筒62中,且使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与外筒62的轴线同轴,此时,驱动电机63与外筒62之间具有一定的环状间隙;转子柱64装设在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上,且转轴300柱的外周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头641,该导向头641的头部为半球状,该转子柱64位于内筒61中,且导向头641的头部位于导向槽614中并能够沿导向槽614滑动。如此,驱动电机63运行驱动转子柱64转动,而转子柱64的转动使得导向头641沿导向槽614滑动,从而使导向头641带动内筒61产生伸缩动作,进而带动支板30转动而实现对镂空部11的封堵以及对壳体101的支离动作。

上述驱动组件60的优势在于:

1、采用外筒62与内筒61套接的方式,从而减小了驱动组件60在厚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尤其是驱动电机63与外筒62之间形成环状空隙,使得内筒61在伸缩时,内筒61的上端能够运动到外筒62的上端而不与驱动电机63发生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筒61的伸缩能力,使得驱动组件60在内筒61处于完全回缩状态时所占用的厚度方向上的空间更小。

2、采用外筒62与内筒61套接的方式,内筒61受外筒62限制,从而使得伸缩动作稳定,进而使得支板30的转动过程稳定。优选地,使外套的下端的内壁上设置限位环65,该限位环65的内径小于外筒62的内径,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内筒61在伸缩时产生径向窜动,进一步提高了伸缩的稳定性。

3、采用铰接的方式使驱动组件60与壳体101连接,使得支板30的转动过程(支板30的运动过程并非直线移动)不会受到限制,相比与齿轮与齿条的传动方式,支板30的转动更加平顺和稳定。

当驱动电机63为在停止运行时输出轴能够进行自由转动的电机时,如图9、10、14所示,使导向槽614的两端均形成一端导向为零的水平段6141,且导向槽614的主体段向水平段平滑过渡并在位于上端的水平段6141的末端的槽壁上开设凹陷6142,如此,当驱动电机63驱动转子柱64转动而使导向头641旋至导向槽614的水平段6141后,内筒61处于伸出状态,使得支板30处于支离状态,由于导向头641位于水平段6141,且可嵌设于凹陷6142中,壳体101不可避免的施加于驱动组件60的外筒62的压力不会使得转子柱64转动而产生反向旋转运动,进而使内筒61保持在所伸出的状态;而当驱动电机63驱动转子柱64反向转动时,转动柱转动使得导向头641能够从凹陷6142中脱出并沿导向槽614下旋。当驱动电机63使得转子柱64上的导向头641下旋至导向槽614的下端的水平段6141时,由于导向槽614从一定导程过渡到0,这使得内筒61的回缩动速度逐渐过渡到0,从而避免了内筒61回缩使得支板30在封堵镂空部11时,与底壳10产生冲击,且由于水平端的导程为0,使得转子柱64不容易反向旋转,从而限制了封堵于镂空部11的支板30自由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镂空部11为矩形的镂空部11;支板30为与镂空部11匹配的矩形板。如图1至14所示,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封盖组件;当支板30将壳体101支离支撑平面时,封盖组件至少部分的封盖支板30与底壳10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具体地,封盖组件包括两个侧封盖组40和一个后封盖组50,两个侧封盖组40分别位于支板30的左右两个侧边处,后封盖组50位于支板30的后端。

侧封盖组40包括:锥状卷筒41、侧柔性布42、侧扭簧43。锥状卷筒41通过轴承44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板30靠近侧边的位置;侧柔性布42可展开地缠绕于锥状卷筒41上;侧扭簧43用于为锥状卷筒41提供缠绕侧柔性布42的回复力;其中:支板30的侧边和镂空部11的侧边均具有侧缝隙111,侧柔性布42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支板30的侧缝隙111和镂空部11的侧缝隙111而与底壳10固定;锥状卷筒41沿支板30的侧边自前至后直径增大。

后封盖组50包括:圆柱状卷筒51、后柔性布52、后扭簧53、后扭簧53。圆柱状卷筒51通过轴承54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板30靠近后端的位置;后柔性布52可展开地缠绕于圆柱状卷筒51上;后扭簧53用于为柱状卷筒提供缠绕后柔性布52的回复力,其中:支板30的后端以及镂空部11与支板30的后端对应的侧边上均具有后缝隙112,后柔性布52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支板30的后缝隙112和镂空部11的侧边的后缝隙112而与底壳10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侧柔性布42和后柔性布52由仅允许气体通过而限制灰尘通过的布料制成,例如,由化纤无纺布制成,但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当支板30受驱动组件60驱动而使壳体101支离支撑平面时,支板30的侧边以及后端与镂空部11的侧边以及后边所形成的空隙由柔性布封盖,当支板30受驱动组件60驱动而转归至封堵状态时,在对应地侧扭簧43和后扭簧53的作用下,使锥状卷筒41及圆柱状卷筒51分别对侧柔性布42和后柔性布52进行缠绕收纳。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在于:

1、在支板30转至支离状态时,支板30与镂空部11之间的空隙由柔性布封堵,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壳体101内。

2、在支板30转至支离状态时,柔性布与上壳20以及底壳10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有利于风扇产生气流,且能够使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柔性布直接进入壳体101中,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气流的更换速度更快,有利于使系统硬件散热。

3、使位于支板30的侧边处的卷筒设置成锥状,从而使侧柔性布42的展开形状能够与支板30和镂空部11之间的空隙的形状匹配(均为扇形形状),从而使侧柔性布42在前后方向上的张紧度一致。

应该说明的是:柔性布虽然对系统硬件通过空隙进行散热具有一定负面影响,而由于柔性布具有允许气体通过的特性,且柔性布的厚度可设置的更小,进而使得柔性布对系统硬件通过空隙散热的影响程度不大,并且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柔性布进入壳体101中可抵消柔性布对系统硬件通过空隙散热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6、9、11、14所示,使镂空部11的侧边上形成的侧缝隙111由底壳10与侧扣条板15对扣形成,使镂空部11的后边上形成的侧缝隙111由底壳10与后扣条板14对扣形成,且使侧柔性布42的自由端连接在一个侧嵌设轴421上,该侧嵌设轴421保持在底壳10与侧扣条板15之间,使后柔性布52的自由端连接在一个后嵌设轴上,该后嵌设轴保持在底壳10与后扣条板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使底壳10与扣条板之间形成缝隙,使得缝隙的形成更加简单,避免在镂空部11的边上加工缝隙的情况的发生(在边上直接加工缝隙的加工难度大),并且通过嵌设轴连接柔性布的自由端,更方面将自由端与底壳10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板30的侧边形成阶梯33,与支板30的侧边对应的镂空部11的侧边也形成阶梯12,支板30通过两个阶梯的对接搭接在镂空部11的侧边上,支板30的后端也形成阶梯34,与支板30的后端对应的镂空部11的后边也形成阶梯13,支板30通过两个阶梯的对接搭接而搭接在镂空部11的后边上。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柔性布的自由端的结构设计巧妙,使得装配简单。

优选地,使得位于支板30和镂空部11的边的缝隙成喇叭状,即,使该处加工成圆角,从而使柔性布不会因与边接触而产生过多磨损,也有利于柔性布通过缝隙更加顺畅的伸缩。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优势还在于:因设置锥状卷筒41和圆柱状卷筒51使得支板30与卷筒对应的位置形成侧隆起部1011和后隆起部1012,该侧隆起部1011和后隆起部1012在支板30处于封堵镂空部11的状态时,能够使底部稳定放置于支撑平面上,且使底壳10与支撑平面具有一定距离,这样也有利于底壳10及系统硬件的散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1所示,并结合其余附图所示,在转轴300上安装有第一齿轮301,在与转轴300保持平行的芯轴303上安装第二齿轮302以及永磁环304;第二齿轮302与第一齿轮301啮合传动,且在支板30的上板面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一个永磁块35。其中,永磁环304由扇形角大于180°的第一磁段3041与扇形角小于180°的第二磁段3042围成;且两个磁段位于永磁环304外径的一端极性不同,并且当显示端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永磁块35与第二磁段3042异极相对,而当显示端200打开至一定角度时,例如打开至大于60°的角度时,永磁块35与第一磁段3041同极相对。如此,当显示端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永磁体与第二磁段3042向吸引,从而使支板30所处的封堵状态更加稳定,而当显示端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永磁体与第一磁段3041相排斥,从而解除对支板30的限制,从而方便支板30通过枢转支离壳体10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