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9812发布日期:2018-12-11 23:5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终端、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对智能终端的信息安全、使用高效的要求,指纹识别功能应运而生,移动用户只需要将设定指纹的手指轻触指纹识别区域,便可进入移动终端或者完成交易费用的支付。

然而,使用指纹功能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当移动终端的持有者非本意的将设定指纹的手指轻触指纹识别区域时,依然会打开智能终端或者完成交易费用的支付,如此,当移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酗酒状态或高压病态等非清醒状态时,很容易被人为控制从而让自己的终端设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人面前造成个人隐私信息被暴露,更有甚之,在非清醒的情况下被人利用完成交易费用的支付,从而造成个人资金的丢失。

综上分析,现有技术方案中缺少一种在用户非清醒状态下自动关闭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的方法,以达到在用户非清醒状态下自动关闭指纹识别功能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中的任意一种时,则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后,向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接收确认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包括解锁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及移动支付的指纹识别功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信息为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具体包括:

当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中的任意一种时,则关闭指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确认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包括:解锁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或移动支付的指纹识别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当检测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时,则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有效保障了智能终端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智能终端,例如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及ios系统的智能终端。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接收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接收的状态信息执行打开或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的功能;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或者智能眼镜等智能设备,在此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包括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者高压病态等状态;当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时,处理模块12便根据该“酗酒状态”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有效避免了智能穿戴设备的佩戴者在酗酒后,被人利用,导致其在非本意愿的情况下,将设定指纹的手指触碰到指纹识别区域,打开移动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当智能终端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睡眠状态”时,便根据该睡眠状态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以有效避免佩戴者在处于睡眠状态时,被他人利用其手指打开佩戴者自己的移动终端导致的个人隐私泄露或者完成移动支付导致的个人财产安全问题;当智能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高压病态”时,处理模块12便根据该高压病态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以避免佩戴者在处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作时被人利用,使佩戴者设定指纹的手指在非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触碰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区域从而打开移动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或者完成移动支付导致的个人财产流失等安全问题。

无论是佩戴者处于酗酒状态、睡眠状态还是高压病态,当其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时,非本意愿的概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在解锁智能终端之前,通过智能穿戴设备获取佩戴者的当前状态,可有效避免非本意愿的情况下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或者资金的流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智能终端设置判断模块,以判断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正常状态还是非意识状态时,如果是非意识状态,则处理模块12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否则,处理模块12开启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仅列举了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及高压病态等非意识状态,仅为了便于描述,并非对佩戴者的非意识状态的具体限定,在此指出,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仅改变佩戴者的非意识状态,依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智能终端获取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状态后,发送接收确认信息给智能穿戴设备,以告知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终端该状态信息已经被获取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在检测到用户需要通过指纹识别功能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时,便发送触发信号,以请求对佩戴者的状态信息进行检测并发送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智能终端在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状态信息后判断该状态信息为非意识状态还是正常状态,若判断结果为佩戴者处于非意识状态,则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否则,才允许使用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其中,非意识状态包括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高压病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之间的通讯连接不通畅导致智能终端无法收到所述状态信息,智能终端设置发送模块,在获取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状态信息时,向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接收确认信息。当智能穿戴设备在预订时间间隔内未收到接收确认信息时,请求智能穿戴设备再次发送所述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可以为蓝牙通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当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者高压病态时,便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了用户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被人利用其手指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有效保障了存储于智能终端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及个人财产的安全。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21、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表征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高压病态,正常状态表征佩戴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而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高压病态均表征佩戴者处于非意识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在获取到智能穿戴设备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之后,发送接收确认信息给智能佩戴设备,以告知智能佩戴设备其发送的状态信息已经被获取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首先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智能穿戴设备便可以将其检测到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智能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或者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23、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指纹识别功能。

当智能终端接收到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高压病态中的任意一种非意识状态时,则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此时,可以启用智能终端的密码识别功能或者图案识别功能。如在检测到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高压病态中的任意一种非意识状态时,在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时,智能终端自动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并开启密码识别功能或者图案识别功能:当开启密码识别功能时,提示佩戴者输入设定的密码;当开启图案识别功能时,提醒用户输入预先设定的图案,无论是切换至密码识别功能还是切换至图案识别功能,均可避免佩戴者在非意识状态下被他人利用采用指纹识别的方式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3,还可以具体包括:

1)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非意识状态;其中,非意识状态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

2)若是,则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否则,则打开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功能包括解锁智能终端时的指纹识别功能及移动支付时的指纹识别功能。

由于解锁智能终端,意味着智能终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前,存储于智能终端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偷窥。而在移动支付时,指纹识别往往是移动支付的最后一道门槛,一旦识别成功,个人财产便流向商家,因此,解锁智能终端时的智能识别功能及完成移动交易时的指纹识别急需检测佩戴者是否为非意识状态,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及财产的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当佩戴者处于酗酒状态时,可能导致意识不清醒,然而此时将设定指纹的手指触碰指纹识别区域时,依然可以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而睡眠状态时,佩戴者的意识也不清醒;同时,高血压及并发症发作时,也可能导致佩戴者的意识不清楚,然而并不影响指纹的使用。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非意识状态具体可以包括酗酒状态、睡眠状态和者高压病态。当然,仅非意识状态种类的改变,在不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依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当检测到佩戴者处于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等非意识状态时,则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了所述佩戴者在非意识状态下非本意愿的降设定指纹的手指轻触指纹识别区域从而导致个人移动终端中的隐私信息泄露或者个人财产的流失。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发送模块、心率检测模块、酒精检测模块和血压检测模块。

所述心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佩戴者的心率,以表征佩戴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所述酒精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佩戴者血压中的酒精浓度,以供检测佩戴者是否处于酗酒状态;血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佩戴者的血压,以确定佩戴者是否处于高压病态。

所述智能终端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作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智能穿戴设备每间隔预订时间间隔向智能终端发送一次佩戴者的当前状态,当某一次智能穿戴设备检测到佩戴者的当前状态为非意识状态时,智能终端的处理模块便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当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终端的确认信息,同时,当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触发信号时,便向智能终端发送状态信息;当发送完毕后,便等待来自智能终端的确认信息,若在预设时间间隔(如0.5s、0.7s或1s)内未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确认信息,则再次发送智能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当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触发信号时,在发送佩戴者的状态消息后,在等待来自智能终端的确认信息的同时,对刚刚发送的状态消息做进一步的判断,如果检测到佩戴者未处于非意识状态时,则当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确认信息时继续进行下一次的检测,而不是再次发送刚刚发送的状态消息,如此便在达到及时发送状态信息的同时尽最大可能的节省了网络资源;相反,若判断的结果是佩戴者处于非意识状态,则当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确认信息时,则继续再次发送智能佩戴者刚刚发送的状态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智能穿戴设备检测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根据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关闭或者打开指纹识别功能,通过本方案,可有效避免用户在非意识状态下被利用指纹完成对佩戴者的智能终端的私自打开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有效保障了用户保存在智能终端的数据信息及个人隐私,同时有效避免了在用户非意识情况下被利用其指纹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有效保障了用户个人财产的安全。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电源设备403,用于为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供电。存储器4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4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4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所述检测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4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402通信,在所述检测设备上执行存储器4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基于硬件配置的安卓模拟器检测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状态信息为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关闭或打开指纹识别功能,具体包括:

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状态中的任意一种时,则关闭指所述智能终端的纹识别功能。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在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当前状态之后,还包括:

发送确认信息给智能穿戴设备。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包括解锁智能终端时的指纹识别功能及移动支付时的指纹识别功能。

由于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能够运行在智能终端中,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能够在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时根据所述佩戴者的状态打开或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从而有效保障所述佩戴者的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实施例5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关闭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储卡,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佩戴者的当前意识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关闭或打开所述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状态信息为正常状态、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病态。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关闭或打开指纹识别功能,具体包括:

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酗酒状态、睡眠状态或高压状态中的任意一种时,则关闭指所述智能终端的纹识别功能。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在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佩戴者的当前状态之后,还包括:

发送确认信息给智能穿戴设备。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指纹识别功能包括解锁智能终端时的指纹识别功能或移动支付时的指纹识别功能。

由于状态信息能表征所述佩戴者的意识状态,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能够在解锁智能终端或者完成移动交易的支付时根据状态信息打开或关闭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因此能够有效保证所述佩戴者的个人信息及财产的安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接收模块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卡、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