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3413发布日期:2019-01-05 08:5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进行卡中记录的数据的读取或数据向卡的记录的读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进行卡中记录的数据的读取或数据向卡的记录的读卡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读卡器具备用于防止插入读卡器的卡抽出的锁定杆。另外,该读卡器具备由形成卡插入口的前表面盖和壳体主体构成的壳体、固定于前表面盖并且容纳于壳体的主体框架。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读卡器中,主体框架具备配置磁头的头配置部、用于引导从卡插入口插入的卡的卡引导部、配置从卡插入口插入的卡的后端侧的袋状的卡容纳部、从卡容纳部的前端呈凸缘状扩展的隔壁部。头配置部及卡引导部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前侧的位置,在头配置部及卡引导部和隔壁部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在该读卡器中,隔壁部的后侧且卡容纳部的外侧的区域、即被隔壁部和壳体包围的区域形成不容许水等液体渗入的防水区域,配置于隔壁部的前侧的密封部件起到确保该防水区域的防水性的作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读卡器中,锁定杆被固定轴可转动地保持。锁定杆的后端侧与螺线管连接。固定轴及螺线管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后侧的防水区域中。在锁定杆的前端侧形成有与卡的前端卡合的爪部。该爪部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前侧的位置。锁定杆以固定轴为中心在爪部与卡的前端接触而防止卡抽出的位置和可进行卡的抽出的位置之间转动。

在隔壁部形成有供锁定杆通过的通过孔。在锁定杆的、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前侧的位置的部分,安装有用于防止水等液体通过隔壁部的通过孔的盖部件。盖部件例如由橡胶形成。盖部件的前端安装于锁定杆的前端侧,盖部件的后端安装于隔壁部侧。盖部件起到确保隔壁部后侧的防水区域的防水性的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2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读卡器中,在锁定杆的、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前侧的位置的部分安装有盖部件,当锁定杆转动时,在锁定杆的转动方向的一侧,盖部件收缩,在锁定杆的转动方向的另一侧,盖部件伸长。即,在该读卡器中,盖部件伴随锁定杆的转动动作而复杂地变形。因此,在该读卡器中,除非进行延长盖部件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或减薄盖部件的厚度等设计上的考虑,否则盖部件对锁定杆的动作的追随性有可能变差,从而对锁定杆的动作造成障碍。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读卡器,其在主体框架的隔壁部的前侧配置防止插入到读卡器中的卡抽出的锁定部件,在隔壁部的里侧配置构成锁定部件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驱动源,并且,以贯通隔壁部的方式形成配置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缺口或孔,其中,即使可以使用密封部件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里侧的防水区域,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的设计,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适当地动作。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读卡器,其进行卡中记录的数据的读取及数据向卡的记录中的至少任一方,其特征在于,当设卡向读卡器的插入方向侧为里侧、卡从读卡器的抽出方向侧为前侧、卡相对于读卡器的插入抽出方向为前后方向时,读卡器具备:主体框架,其具有容纳卡的里端侧部分的袋状的卡容纳部和从卡容纳部的前端呈凸缘状扩展的隔壁部;壳体,其容纳主体框架;锁定部件,其防止被插入到读卡器的卡的抽出;驱动机构,其驱动锁定部件;以及密封部件,其用于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的里侧且卡容纳部的外侧的区域、即由隔壁部和壳体包围的区域,锁定部件配置于比隔壁部靠前侧的位置,驱动机构具备配置于比隔壁部靠里侧的位置的驱动源和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锁定部件的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源及动力传递机构或者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滑动部件,在隔壁部,以沿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配置滑动部件的一部分的缺口或孔,密封部件具备:用于堵塞缺口或孔的密封主体部以及一端与密封主体部相连且另一端安装于滑动部件的筒状的盖部,在密封主体部,以沿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插通滑动部件的插通孔,盖部的一端以包围插通孔的方式与密封主体部的前侧的面或里侧的面相连,在盖部的内周侧插通滑动部件,盖部追随滑动部件的前后移动在前后方向上进行伸缩。

在本发明的读卡器中,用于驱动锁定部件的驱动源及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锁定部件的动力传递机构或者动力传递机构具备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的滑动部件,滑动部件的一部分配置在形成于主体框架的隔壁部的缺口或孔内。另外,在本发明中,用于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的里侧且卡容纳部的外侧的区域、即由隔壁部和壳体包围的区域的密封部件,具备用于堵塞缺口或孔的密封主体部以及一端与密封主体部相连且另一端安装于滑动部件的筒状的盖部,盖部追随滑动部件的前后移动在前后方向上进行伸缩。

即,在本发明中,伴随滑动部件的动作而变形的密封部件的盖部只需在前后方向上进行伸缩。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几乎不考虑盖部的形状等,也能够确保盖部对滑动部件的动作的追随性。即,即使几乎不考虑盖部的形状等,也能够确保盖部对锁定部件的动作的追随性。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可以通过密封部件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里侧的防水区域,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的设计,同时使锁定部件适当地动作。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盖部形成为波纹状。这样构成时,能够减小伴随盖部的伸缩动作产生的驱动源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用动力小的驱动源,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读卡器的成本。

在本发明中,例如,锁定部件能够在防止卡从读卡器抽出的防抽出位置和能够从读卡器抽出卡的可抽出位置之间转动,盖部的一端与密封主体部的里侧的面相连,盖部配置于隔壁部的里侧。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将滑动部件的直线动作变为锁定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机构配置于隔壁部的前侧。因此,与盖部配置于隔壁部的前侧的情况相比,容易配置盖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隔壁部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被切开至插入到读卡器的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隔壁部的一端面。这样构成时,例如,在主体框架由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情况下,能够简化用于形成主体框架的模具的结构。即,在隔壁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形成主体框架的模具,需要滑动模,但在隔壁部形成切开至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隔壁部的一端面的缺口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滑动模。因此,能够简化用于形成主体框架的模具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驱动源是螺线管,动力传递机构具备与螺线管的柱塞连接的杆部件作为滑动部件。这样构成时,与螺线管的柱塞构成滑动部件的一部分、盖部的另一端固定在柱塞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向螺线管的通电部分渗水的风险。另外,这样构成时,能够设计密封部件而不受柱塞的形状的影响,因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设计自由度。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读卡器中,防止插入到读卡器的卡抽出的锁定部件配置在主体框架的隔壁部的前侧,构成锁定部件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驱动源配置在隔壁部的里侧,并且,以贯通隔壁部的方式形成配置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缺口或孔,其中,即使可以使用密封部件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里侧的防水区域,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的设计,并且能够使锁定部件适当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读卡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另一方向表示从图1所示的读卡器将壳体主体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读卡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4的(a)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将上侧框架等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将上侧框架及密封部件等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将上侧框架等拆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读卡器

2卡

4壳体

6主体框架

6a卡容纳部

6b隔壁部

6e缺口

8锁定部件

9驱动机构

20密封部件

20a密封主体部

20b盖部

20d插通孔

22螺线管(驱动源)

22a柱塞

23动力传递机构

24杆部件(滑动部件)

x前后方向

x1里侧

x2前侧

z卡的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读卡器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读卡器1的立体图。图2是从另一方向表示从图1所示的读卡器1将壳体主体12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读卡器主体3的立体图。

本方式的读卡器1是进行卡2中记录的数据的读取和数据向卡2的记录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装置。具体而言,读卡器1是以手动方式进行卡2向读卡器1的插入和卡2从读卡器1的抽出以进行数据的读取或记录的所谓插卡式的读卡器。该读卡器1装设于例如无人或自助服务方式的加油站的供油装置等上来使用。

卡2例如是厚度为0.7~0.8mm左右的矩形的氯乙烯制卡。在卡2的一面形成有记录磁数据的磁条。另外,在卡2中内置有ic芯片,在卡2的另一面形成有ic芯片的外部连接端子。此外,卡2也可以是厚度为0.18~0.36mm左右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卡或规定厚度的纸卡等。

读卡器1具备读卡器主体3和覆盖读卡器主体3的壳体4。读卡器主体3具备形成供卡2移动的卡移动路径的主体框架6、进行卡2中记录的磁数据的读取或磁数据向卡2的记录的磁头7(参照图4)、用于与内置于卡2的ic芯片进行数据的通信的具有多个ic触点弹簧的ic触点块(省略图示)、防止插入于读卡器1的卡2的抽出的锁定部件8、驱动锁定部件8的驱动机构9。壳体4由形成卡2的插入口10的前面盖11和壳体主体12构成。另外,读卡器1具备控制用的印刷基板即控制基板13(参照图2)。

在本方式中,手动操作的卡2沿图1等所示的x方向移动。即,x方向是在卡移动路径中移动的卡2的移动方向。另外,卡2沿x1方向插入,沿x2方向抽出。另外,与x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z方向是插入于读卡器1的卡2的厚度方向,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y方向是插入于读卡器1的卡2的宽度方向(短边宽度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卡2相对于读卡器1的插入抽出方向即x方向为前后方向。另外,设y方向为左右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设卡2向读卡器1的插入方向侧即x1方向侧为“里”侧或“后”侧、卡2从读卡器1的抽出方向侧即x2方向侧为“前”侧。另外,设上下方向的一侧即z1方向侧为“上”侧、上下方向的另一侧即z2方向侧为“下”侧。

主体框架6具备容纳插入到读卡器1的卡2(即从插入口10插入的卡2)的里端侧部分的袋状的卡容纳部6a和从卡容纳部6a的前端呈凸缘状扩展的隔壁部6b。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框架6具备配置磁头7的头配置部6c和用于引导从插入口10插入的卡2的卡引导部6d。卡容纳部6a的内部形成卡移动路径的一部分。在卡容纳部6a的上下两面、左右两面及后表面不形成从卡容纳部6a的外部与卡移动路径连通的开口部。隔壁部6b形成为从卡容纳部6a的前端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扩展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

头配置部6c及卡引导部6d从隔壁部6b向前侧突出。头配置部6c和卡引导部6d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形成。磁头7安装于头配置部6c的前端侧。磁头7配置为从下侧面向卡移动路径。另外,在卡容纳部6a安装有ic触点块。ic触点块配置为ic触点弹簧从上侧面向卡移动路径。

另外,主体框架6由在上下方向上一分为二的上侧框架15和下侧框架16构成。上侧框架15构成主体框架6的上侧部分。下侧框架16构成主体框架6的下侧部分。上侧框架15和下侧框架16以在上下方向上组合的状态相互固定。上侧框架15及下侧框架16由树脂形成。即,主体框架6由树脂形成。另外,上侧框架15及下侧框架16通过使用模具的树脂成形来形成。

前面盖11配置于主体框架6的前表面侧,覆盖头配置部6c及卡引导部6d。另外,前面盖11构成读卡器1的前表面。如图1所示,在前面盖11上形成有从前面盖11的前表面朝向后侧凹陷的手指插入部11a。手指插入部11a形成为用户的手指可插入的大小,在用户向读卡器1插入卡2时以及用户从读卡器1抽出卡2时,用户的手指插入手指插入部11a。

壳体主体12形成为前端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壳体主体12覆盖卡容纳部6a及隔壁部6b。隔壁部6b的外周面与壳体主体12的内周面接触。前面盖11和壳体主体12以前面盖11的后端和壳体主体12的前端抵接的状态相互固定。壳体4覆盖读卡器主体3的上下两面、左右两面及前后两面。在壳体4中容纳有主体框架6。

在本方式中,隔壁部6b的里侧且卡容纳部6a的外侧的区域、即由隔壁部6b和壳体4包围的区域形成不容许水等液体渗入的防水区域。即,卡容纳部6a的外侧的区域、即由隔壁部6b和壳体主体12包围的区域形成防水区域。另一方面,比隔壁部6b靠前侧的区域及卡移动路径形成容许水等液体渗入的渗水容许区域。控制基板13固定于卡容纳部6a的上端,且配置于防水区域中。

本方式的读卡器1具备用于防止液体渗入防水区域的密封部件(密封垫)20。即,读卡器1具备用于防止液体从渗水容许区域渗入防水区域的密封部件20。以下,说明锁定部件8、驱动机构9、密封部件20及密封部件20的周边部的结构。

(锁定部件、驱动机构、密封部件及密封部件的周边部的结构)

图4的(a)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3将上侧框架15等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3将上侧框架15及密封部件20等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3所示的读卡器主体3将上侧框架15等拆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锁定部件8起到如下作用:在插入到读卡器1的卡2和读卡器1使用ic触点块进行通信时,防止卡2从读卡器1抽出。该锁定部件8具备与卡2的前端接触而防止卡2从读卡器1抽出的爪部8a。爪部8a构成锁定部件8的前下端侧部分。锁定部件8安装于头配置部6c的上表面侧,且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前侧的位置。另外,锁定部件8配置于前面盖11的内部。锁定部件8配置为爪部8a从上侧面向卡移动路径。

锁定部件8能够在爪部8a与卡2的前端接触以防止卡2从读卡器1抽出的防抽出位置和爪部8a从卡移动路径向上侧退避以使卡2能从读卡器1抽出的可抽出位置(图3~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具体而言,锁定部件8被固定在头配置部6c的固定轴21可转动地保持,能够在防抽出位置和可抽出位置之间转动。固定轴21配置为固定轴21的轴向和左右方向一致,锁定部件8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另外,固定轴21插通到锁定部件8的后下端侧部分。

驱动机构9具备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22和将螺线管22的动力传递给锁定部件8的动力传递机构23。螺线管22安装于卡容纳部6a的上表面侧,且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里侧的位置。另外,螺线管22配置为使螺线管22的柱塞22a(参照图5)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另外,螺线管22配置为柱塞22a向前侧突出。动力传递机构23具备作为与柱塞22a连接的滑动部件的杆部件24和用于将杆部件24与锁定部件8连接的两个连杆部件25、26。

杆部件24的后端部形成与柱塞22a连接的连接部24a。杆部件24的前端部形成与连杆部件25连接的连接部24b。连接部24a和连接部24b利用直线状形成的直线部24c相连。连接部24a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里侧的位置,连接部24b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前侧的位置。即,杆部件24的后端部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里侧的位置,杆部件24的前端部配置于比隔壁部6b靠前侧的位置。

连杆部件25、26配置于隔壁部6b的前侧。连杆部件25形成为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l形状。连杆部件25的中心部被固定在头配置部6c的固定轴28可转动地保持。固定轴28配置为固定轴28的轴向和左右方向一致,连杆部件25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连杆部件26形成为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长条形状。

杆部件24的连接部24a与柱塞22a可转动地连接。连接部24a相对于柱塞22a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连杆部件25的一端部与杆部件24的连接部24b可转动地连接。连杆部件25相对于连接部24b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连杆部件25的一端部配置于固定轴28的下侧。

连杆部件26的一端部可转动地与连杆部件25的另一端部连接。连杆部件26相对于连杆部件25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连杆部件25的另一端部配置于固定轴28的前侧。锁定部件8的后上端侧部分与连杆部件26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锁定部件8相对于连杆部件26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在本方式中,当螺线管22的柱塞22a在前后方向上动作时,杆部件24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

在隔壁部6b形成有配置直线部24c的一部分的缺口6e。即,在隔壁部6b形成有配置杆部件24的一部分的缺口6e。缺口6e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隔壁部6b。另外,缺口6e切开至隔壁部6b的上端面。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缺口6e的形状形成长方形状。缺口6e形成于上侧框架15。

密封部件20由橡胶形成。密封部件20具备用于堵塞缺口6e的密封主体部20a和从外周侧覆盖直线部24c的一部分的盖部20b。本方式的密封部件20由密封主体部20a和盖部20b构成。密封主体部20a和盖部20b一体形成。密封主体部20a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密封主体部20a配置为密封主体部20a的厚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一致。另外,密封主体部20a配置于从缺口6e的上端到下端的整个区域。

在密封主体部20a的左右的两端面及下端面形成有嵌入缺口6e的边缘的切槽20c,密封主体部20a嵌入缺口6e。切槽20c形成为从密封主体部20a的左右的两端面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陷,并且形成为从密封主体部20a的下端面向上侧凹陷。在密封主体部20a形成有插通杆部件24(具体而言,插通直线部24c)的插通孔20d。插通孔20d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密封主体部20a。另外,插通孔20d形成于密封主体部20a的下端部。

盖部20b形成为筒状。盖部20b的一端与密封主体部20a相连,盖部20b的另一端安装于杆部件24。具体而言,盖部20b的前端以从外周侧包围密封主体部20a的插通孔20d的方式与密封主体部20a的里侧的面相连。另外,盖部20b的后端固定于连接部24a和直线部24c间的边界部分,盖部20b配置于隔壁部6b的里侧。杆部件24的直线部24c插通于盖部20b的内周侧。密封主体部20a的插通孔20d被盖部20b从后侧堵塞。

本方式的盖部20b形成为波纹状。即,盖部20b形成为峰折部和谷折部在前后方向上反复的波纹状。如上所述,当螺线管22的柱塞22a沿前后方向动作时,杆部件24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当杆部件24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时,盖部20b追随杆部件24的前后移动在前后方向上进行伸缩。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中,向锁定部件8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23具备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杆部件24,杆部件24的一部分配置在形成于主体框架6的隔壁部6b的缺口6e。另外,在本方式中,用于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6b里侧的防水区域的密封部件20具备用于堵塞缺口6e的密封主体部20a以及前端与密封主体部20a相连并且后端安装于杆部件24的筒状的盖部20b,盖部20b追随杆部件24的前后移动而沿前后方向进行伸缩。

即,在本方式中,伴随杆部件24的动作而变形的盖部20b只是沿前后方向进行伸缩。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几乎不考虑盖部20b的形状等,也能够确保盖部20b对杆部件24的动作的追随性。即,在本方式中,即使几乎不考虑盖部20b的形状等,也能够确保盖部20b对锁定部件8的动作的追随性。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可以通过密封部件20防止液体渗入隔壁部6b里侧的防水区域,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20的设计,同时使锁定部件8适当地动作。

在本方式中,盖部20b形成为波纹状。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减小伴随盖部20b的伸缩动作产生的螺线管22的负荷。因此,在本方式中,可以使用动力小的螺线管22,其结果是,可以降低读卡器1的成本。

在本方式中,在隔壁部6b的前侧配置有连杆部件25、26,但盖部20b的前端与密封主体部20a的里侧的面相连,盖部20b配置于隔壁部6b的里侧。因此,在本方式中,与盖部20b配置于隔壁部6b的前侧的情况相比,容易配置盖部20b。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的方式是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之一例,但不限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方式中,盖部20b的后端也可以安装于螺线管22的柱塞22a。在这种情况下,由杆部件24和柱塞22a构成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的滑动部件。即,在这种情况下,螺线管22及动力传递机构23具备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的滑动部件。

但是,在如上述的方式那样盖部20b的后端安装于杆部件24的情况下,与盖部20b的后端安装于柱塞22a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向螺线管22的通电部分渗水的风险。另外,在如上述的方式那样盖部20b的后端安装于杆部件24的情况下,能够设计密封部件20而不受柱塞22a的形状的影响,因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20的设计自由度。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代替缺口6e在前后方向上以贯通隔壁部6b的方式形成配置直线部24c的一部分的孔(未切开至隔壁部6b的上端面的孔)。在这种情况下,密封主体部20a嵌入该孔,将该孔堵塞。但是,在如上述的方式那样在隔壁部6b形成有缺口6e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用于形成主体框架6的模具(具体而言,用于形成上侧框架15的模具)的结构。即,在隔壁部6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形成上侧框架15的模具,需要滑动模,但在隔壁部6b形成切开至隔壁部6b的上端面的缺口6e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滑动模。因此,可以简化用于形成上侧框架15的模具的结构。

在上述的方式中,盖部20b的后端也可以与密封主体部20a的前表面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盖部20b的前端例如被固定于杆部件24的连接部24b和直线部24c间的边界部分,盖部20b被配置于隔壁部6b的前侧。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盖部20b也可以不形成为波纹状。即,在盖部20b上也可以不形成峰折部和谷折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盖部20b形成为厚度薄的薄壁的筒状。

在上述的方式中,驱动机构9也可以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来代替螺线管22。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读卡器主体3也可以不具备磁头7。进而,在上述的方式中,读卡器1是手动式的读卡器,但读卡器1也可以是具有自动输送卡2的卡输送机构的卡输送式的读卡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