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系统及租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8343发布日期:2018-10-23 21:5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共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系统及租赁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去中心化信息技术,能安全地存储数字交易或其他数据,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上的交易确认由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共识完成,共识成功后打包写入区块。区块链维护一个公共的账本,用于存储区块链网络上所有交易,公共账本位于存储区块上任何节点都是一份完整的拷贝,从而保证其不可伪造和篡改,并实现信息共享,能提高交易和信息流通的效率。

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是指由Solidity、LLL等语言编写和编译并运行于区块链上的一串二进制代码,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存储、读写以及一些逻辑操作,目前大部分的区块链应用都是基于智能合约来运行的。智能合约使用的Solidity语言是图灵完备的,可以实现应用业务逻辑的所有操作。

房屋租赁是由房屋出租人将其所有或经营的房屋交给房屋的消费者使用,房屋消费者通过定期交付一定数额的租金,取得房屋的占有和使用权利的行为。房屋租赁是房屋使用价值零星出售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

现有对出租房屋的管理方案中,房屋出租人将房屋租出后,无法有效控制房屋的使用权,比如租客未履行租赁合约相应内容时,房屋出租人无法及时有效限制承租人对房屋的使用,造成租金或房屋使用权的回收困难。并且租赁合约履行过程中交易记录不透明,交易记录容易缺失或被伪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系统及租赁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够将租客和房屋出租人的交易记录及租赁合约记录在区块链中,能有效避免现实中存在的转租、拖欠资金现象,有效治理房屋租赁市场乱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至少包括租客节点、房屋出租人节点、银行节点及智能门锁节点,这四个节点进行分式记账形成相应区块链,且这四个节点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所述的租客节点是由租客创建的租客区块链账户,该账户与租客的银行账户关联;

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是由房屋出租人创建的房屋出租人区块链账户,该账户与房屋出租人的银行账户关联;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将根据房屋出租人与租客达成的租赁协议生成的智能合约部署在所述的区块链上,且所述的智能合约包括一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

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控制所述出租房屋的智能门锁,根据所述的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包括获取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录的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并判断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当低于时,对所述的智能门锁的运行功能进行限制;当不低于时,控制允许所述的智能门锁正常运行;并根据所述的智能门锁的运行情况触发智能合约对所述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进行相应的租金虚拟货币转移操作,并将所述虚拟货币转移操作的记账信息公布到所述行业区块链;

所述的银行节点用于获取所述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和所述的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并根据该记账信息对房屋出租人及租客的银行账户执行相应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并将所述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的信息生成记账信息并公布到所述的行业区块链,并对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为预先安装在所述出租房屋的智能门锁内的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为独立于所述的出租房屋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设备,通过与智能门锁连接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此时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预先检测该节点是否接入所述区块链,当检测到所述智能门锁节点未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时,限制所述智能门锁的运行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银行节点定期对所述区块链上的所述租客与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与其对应的银行账户进行对账,对账内容包括区块链账户余额对账和交易明细对账,保证银行账户间的资金划转与区块链账户间的资金划转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的租客和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均采用数字签名算法生成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各自的私钥由各自持有,两个公钥均在所述的区块链上对外公开,并被写入智能合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合约中需写入租客每期的租金、房屋租赁期限和所述的房屋出租人和租客的区块链账户的公钥信息及其他约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租客的区块链账户的初始值小于其银行账户余额。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的房屋租赁系统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租客和房屋出租人分别在所述的区块链上创建租客区块链账户、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并将所述的账户均与各自的银行账户关联;

S2: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根据房屋出租人与租客达成的租赁协议生成智能合约,并在所述的区块链上进行部署,所述的智能合约包括一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

S3: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获取所述的行业区块链上记录的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并判断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账户的指定阈值,若低于,则转入S4;若不低于,则转入S5;

S4:对智能门锁的运行功能进行限制;

S5:控制允许智能门锁的正常运行,然后进入S6;

S6: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根据智能门锁的运行情况触发智能合约对所述的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进行相应的虚拟租金转移操作,并将所述虚拟货币转移操作的记账信息公布到所述区块链,进入S7;

S7:所述的银行节点获取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根据所述记账信息对房屋出租人及租客的银行账户执行相应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对所述的智能门锁的运行功能进行限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智能门锁节点检测到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时,发出预警提示信息,通知租客补足账户余额,并开始计时;

步骤二:所述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再次检测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并判断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若不低于,则进入步骤三,若低于,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取消所述预警提示信息,维持所述智能门锁的正常运行;

步骤四:禁止所述智能门锁正常运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方法及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在区块链上部署的智能合约对房屋出租人账户、租客账户和出租房屋的使用权进行自动化控制,同时,所述区块链真实透明地记录了租赁期间的交易记录,同时这些记录具备可追溯性以及不可篡改性,如此实现了租出房屋和租金交易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及交易过程的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记录,提高房屋租赁交易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转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房屋租赁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是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步骤S130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中:SystemX-房屋租赁系统;10-房屋出租人节点;20-租客节点;30-智能门锁节点;40-智能门锁;50-银行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系统SystemX的交互示意图。所述房屋租赁系统SystemX至少包括承租人节点20、出租人节点10、银行节点50及智能门锁节点30。所述承租人节点20、出租人节点10、银行节点50及智能门锁节点30通过网络相互通信,所述承租人节点20、出租人节点10、银行节点50及智能门锁节点30进行分布式记账形成区块链,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根据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对租出房屋的智能门锁40进行管理。其中,所述房屋租赁系统SystemX中的节点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计算机设备、移动终端、嵌入式设备或虚拟机等。

所述的租客节点是由租客创建的租客区块链账户,该账户与租客的银行账户关联;

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是由房屋出租人创建的房屋出租人区块链账户,该账户与房屋出租人的银行账户关联;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将根据房屋出租人与租客达成的租赁协议生成的智能合约部署在所述的区块链上,且所述的智能合约包括一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所述智能合约中可以包括房屋租赁协议的相关内容,如房屋出租人和租客的区块链账户的公钥地址、租赁期限和每期租金,以及其他约定。所述智能合约打上时间戳后存放在所述区块链上,对所有节点公开,或根据租客与房屋出租人的事先约定向部分节点公开。

所述的智能门锁节点控制所述出租房屋的智能门锁,根据所述的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包括获取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录的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并判断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当低于时,对所述的智能门锁的运行功能进行限制;当不低于时,控制允许所述的智能门锁正常运行;并根据所述的智能门锁的运行情况触发智能合约对所述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进行相应的租金虚拟货币转移操作,并将所述虚拟货币转移操作的记账信息公布到所述区块链;

所述的银行节点用于获取所述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和所述的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并根据该记账信息对房屋出租人及租客的银行账户执行相应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并将所述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的信息生成记账信息并公布到所述的行业区块链,并对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区块链的形式进行交易记账,并采用智能合约的形式实现租赁合同的自动履行。

借助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技术,其固有的透明性、安全性、不可篡改、不可撤销性,可以保证房屋租赁交易记录的真实有效。

进一步地,所述银行节点50可以定期对所述行业区块链上所述租客与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与其对应的银行账户进行对账,对账内容包括余额对账和交易明细对账。如此,保证了真实银行账户间的资金划转与区块链账户间的资金划转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再次参照图1,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可以为所述智能门锁40中预先安装的程序或软件,用于实现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并根据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控制所述智能门锁40。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也可以为独立于所述智能门锁40存在的控制设备(例如单片机和嵌入式设备),通过与所述租出房屋智能门锁40连接,并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根据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控制所述租出房屋智能门锁40。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需预先检测该节点是否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在检测到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未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时,限制所述智能门锁40的运行功能。具体地,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检测该节点是否可以与所述行业区块链中的至少一个其他节点进行通讯。在检测到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不能与所述行业区块链中任何节点通讯时,限制所述智能门锁40的所有运行功能。

参照图2,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的租赁系统来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0,租客和房屋出租人分别在所述的区块链上创建租客区块链账户、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并将所述的账户均与各自的银行账户关联;

S110,所述的房屋出租人节点根据房屋出租人与租客达成的租赁协议生成智能合约,并在所述的区块链上进行部署,所述的智能合约包括一预设的账户指定阈值;

S120,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获取所述行业区块链上记录的租客的区块链账户信息,并判断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若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进入步骤S130,若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不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进入步骤S140。

S130,对所述智能门锁40的运行功能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在检测到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时,及对禁止智能门锁40的开启。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步骤S130可以包括子步骤S131至子步骤S137。

S131,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检测到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时,发出预警提示信息,通知租客补足账户余额,并开始计时。

S132,所述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再次检测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并判断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是否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若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不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进入子步骤S133,若所述租客的区块链账户虚拟货币余额低于所述账户指定阈值进入子步骤S134。

S133,取消所述预警提示信息,维持所述智能门锁40的正常运行。

S134,禁止所述智能门锁40正常运作。

S140,控制允许所述智能门锁40正常运行。然后进入步骤S150。

S150,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根据所述智能门锁40的运行情况触发智能合约对所述租客及房屋出租人的区块链账户进行相应的虚拟租金转移操作,并将所述虚拟货币转移操作的记账信息公布到所述行业区块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锁节点30在预设时间点(租赁合约到期当天12:00时刻)触发智能合约进行租金转移。

进行租金转移的记账信息被公布到所述行业区块链,如此,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的所有节点,或者按照租客、房屋出租人和银行事先约定的部分节点都可以查询租赁过程中的所有真实完整的交易记录。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租客支付租金的逾期记录也可以公布到所述行业区块链,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其他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可以接入所述行业区块链,根据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对租客和租赁资产、房屋租赁协议进行信用评估。

S160,所述银行节点50获取所述行业区块链上的记账信息,根据所述记账信息对房屋出租人及租客的银行账户执行相应的实际租金转移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所述房屋出租人对智能门锁40的远程管理,并真实可靠完整地记录交易,大大减少了房屋租赁交易中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房屋租赁方法及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根据行业区块链上生成的智能合约对房屋出租人账户、租客账户和出租房屋的使用权进行自动控制,同时,行业区块链真实透明地记录了租赁期间的交易记录。如此,实现了租出房屋和租金交易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及交易过程的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记录,可以提高租赁交易管理效率的同时避免转租现象(在智能合约部署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区块链中有该房产尚且处于出租状态下的记录,则合约无法成功部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