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7899发布日期:2018-12-08 07:2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般由系统提供若干无操作时间,由用户选择设定,当经过设定值之后用户仍没有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则智能移动终端进入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

这种方法具有参数相对固定的特点。用户一旦选择设定无操作时间参数值。系统即按照该参数值决定是否触发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要想提前或延迟,必须重新选择设定参数值。

这种相对固定式的参数值设置方法带来了不方便的使用体验。由于设置过短或过长的无操作时间值,可能导致过早或过晚触发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例如,用户正在使用手机仔细阅读新闻时,没有阅读完手机就关闭屏幕显示。用户为了完成阅读,不得不额外的触屏屏幕,或者重新设定无操作时间的参数值。频繁的人工设定进入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的触发条件值,也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可以根据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时间间隔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正在使用它,适应性调整无操作时间参数值,将是否启动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与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习惯相适应。

不过,用户操作手机的频度特征也可能因app应用的不同而变化。例如,用户使用社交类软件(如微信、qq)时,因要进行阅读、评论、回复,操作较为频繁。而在阅读新闻客户端和文档时,因主要进行阅读,操作频率就相对较低。因此,适合社交类软件(如微信、qq)设置的休眠模式触发条件值,不一定适合于阅读新闻客户端和文档。可以称这种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特征随app应用的不同而变化的特性为应用偏好。

因此,有必要研究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特征与所使用应用的关系,根据用户使用不同app应用时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偏好特征,判断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状态,针对具体的app应用,动态、适应性设置进入休眠模式和锁屏模式的触发条件值,实现个性化交互,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本发明公布一种能够根据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应用的操作特信息征,理解其是否正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状态,根据其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特征及应用偏好,动态、适应性调整在使用相应app应用时的状态的交互反馈的触发条件值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识别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标识x;

步骤2:识别正在使用的app应用标识x后,设置对应的时间窗口wx,并记录时间窗口wx内用户对该智能移动终端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i个操作,则有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i;

步骤3:计算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时间窗口wx中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i-1);

计算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时间窗口wx中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xmax=max{△ti+1|i=1,2,…,i-1};

步骤4:如果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xmax,则认为用户正在使用上述的app应用;

步骤5:设置系数bx,满足bx≥1;如果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x△tx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则认为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将bx和△tx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步骤6:所述的参数调整模块,更新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触发参数值为bx△txmax,即最近一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阈值调整为bx△txmax;

步骤7:反馈实施模块根据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后的参数值,在用户下一次再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时,选择对应标识的app应用的交互反馈触发参数值,根据用户的新的操作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间间隔,触发实施相应的交互反馈:当最近的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t≤△txmax,触发实施正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不启动休眠模式;当△t>bx△txmax时触发实施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启动休眠模式;

步骤8:在新的时间窗口重复步骤1至6。

所述的时间窗口wx是将用户打开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刻设置为窗口的起始时间,将用户离开或关闭该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刻设置为窗口的结束时间。

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系统,包括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参数调整模块、反馈实施模块;

所述的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用于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识别不同的app应用的标识x,并记录与之对应的用户在时间窗口wx中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信息,提供给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所述的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时间信息,计算出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和全部相邻两个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当相邻两个操作时间的间隔不大于最大值时,则状态理解模块判断为用户正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当最近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大于最大值的bx倍时,则状态理解模块判断为用户不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并将此时间间隔阈值和系数b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所述的参数调整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不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的时间间隔阈值和系数将其乘积调整为最近一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向反馈实施模块输出交互反馈,触发实施正在使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不启动休眠模式;触发实施不在使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启动休眠模式。

所述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负责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包括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该操作包括点击、长按、滑动、拖动、双击、缩放、操作电源键,设置用户使用app应用x的时间窗口wx,并记录时间窗口wx内用户对该智能移动终端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i个操作,则有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i,并将带有应用标识的时间序列t1,t2,…,ti,x发送至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所述的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负责根据接收到的窗口wx内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间信息,作出用户在智能移动终端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理解判断;包括计算正在使用的标识为x的app应用中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i-1);

计算正在使用的标识为x的app应用中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xmax=max{△ti+1|i=1,2,…,i-1};

如果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xmax,则认为用户正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

设置系数bx,满足bx≥1;如果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x△tx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则认为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将bx和△tx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适于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施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集用户使用不同app应用的操作信息,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时间间隔,提取用户操作特征与app应用的关系,自主判断用户是否正在使用app应用的状态,为不同的app应用、分别动态、适应性调整交互反馈触发条件的值。使交互反馈适应用户操作不同app应用的习惯。能够提高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互反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使用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应用标识记为a)、阅读新闻客户端(例如搜狐新闻,应用标识记为b)、阅读文档(例如wps,应用标识记为c)为例,对本发明公布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系统,包括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参数调整模块、反馈实施模块;

所述的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用于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识别不同的app应用的标识x,并记录与之对应的用户在时间窗口wx中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信息,提供给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所述的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时间信息,计算出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和全部相邻两个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当相邻两个操作时间的间隔不大于最大值时,则状态理解模块判断为用户正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当最近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大于最大值的bx倍时,则状态理解模块判断为用户不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并将此时间间隔阈值和系数b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所述的参数调整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不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的时间间隔阈值和系数将其乘积调整为最近一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向反馈实施模块输出交互反馈,触发实施正在使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不启动休眠模式;触发实施不在使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启动休眠模式。所述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行为侦测模块负责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行为包括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该操作包括点击、长按、滑动、拖动、双击、缩放、操作电源键,设置用户使用app应用x的时间窗口wx,并记录时间窗口wx内用户对该智能移动终端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i个操作,则有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i,并将带有应用标识的时间序列t1,t2,…,ti,x发送至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所述的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负责根据接收到的窗口wx内用户操作智能移动终端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间信息,作出用户在智能移动终端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理解判断;包括计算正在使用的标识为x的app应用中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i-1);

计算正在使用的标识为x的app应用中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xmax=max{△ti+1|i=1,2,…,i-1};

如果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xmax,则认为用户正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

设置系数bx,满足bx≥1;如果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x△tx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则认为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将bx和△tx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一种判断智能移动终端不同app使用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侦测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识别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标识x。

步骤2:识别正在使用的app应用标识x后,设置对应的时间窗口wx,并记录时间窗口wx内用户对该智能移动终端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i个操作,则有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i;

步骤3:计算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时间窗口wx中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i-1);

计算正在使用的app应用的时间窗口wx中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xmax=max{△ti+1|i=1,2,…,i-1};

步骤4:如果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xmax,则认为用户正在使用上述的app应用;

步骤5:设置系数bx,满足bx≥1;如果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x△tx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行为,则认为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将bx和△tx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步骤6:所述的参数调整模块,更新用户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触发参数值为bx△txmax,即最近一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阈值调整为bx△txmax;

步骤7:反馈实施模块根据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后的参数值,在用户下一次再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时,选择对应标识的app应用的交互反馈触发参数值,根据用户的新的操作标识为x的app应用的时间间隔,触发实施相应的交互反馈:当最近的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t≤△txmax,触发实施正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不启动休眠模式;当△t>bx△txmax时触发实施不在使用标识为x的app应用状态的交互反馈为启动休眠模式;

步骤8:在新的时间窗口重复步骤1至6。

实施例:

针对三种app应用,分别设置时间窗口wa,wb,wc;其中wa,wb,wc分别表示应用标识为a、b、c的时间窗口w。

将用户打开微信(应用a)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a的起始时间,将用户离开或关闭微信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a的结束时间。

将用户打开搜狐新闻客户端(应用b)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b的起始时间,将用户离开或关闭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b的结束时间。

将用户打开wps(应用c)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c的起始时间,将用户离开或关闭wps的时刻设置为窗口wc的结束时间。

若用户用户打开微信,记录窗口wa内用户对手机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i个操作,则有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i.将(t1,t2,…,ti,a)发送至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若用户用户打开搜狐新闻客户端,记录窗口wb内用户对手机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j个操作,则有j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j.将(t1,t2,…,tj,b)发送至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若用户用户打开wps,记录窗口wc内用户对手机的第i个操作发生的时间ti.若在窗口内侦测到k个操作,则有k个操作发生的时间序列t1,t2,…,tk.将(t1,t2,…,tk,c)发送至带应用偏好的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状态理解模块。

对(t1,t2,…,ti,a),计算使用微信时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i-1).

求取使用微信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amax=max{△ti+1|i=1,2,…,i-1}.

设置系数ba=1.

令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amax的时间段为用户正在使用微信状态。

令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a△ta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段为不在使用微信的状态。

将ba和△ta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参数调整模块根据接收到的ba△tamax的值,更新用户不在使用微信状态的参数值为ba△tamax。即上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调整为ba△tamax。

反馈实施模块根据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后的参数值,在用户下一次使用微信(即新的时间窗口),根据用户最近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t,触发实施正在使用微信状态(△t≤△tamax)的交互反馈,即不启动休眠模式;触发实施不在使用微信状态(△t>ba△tamax)的交互反馈,即启动休眠模式。

在用户下次使用微信的新的时间窗口重复上述过程。

对(t1,t2,…,ti,b),计算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时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j).

求取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bmax=max{△ti+1|i=1,2,…,j}.

设置系数bb=1.1.

当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bmax的时间段为用户正在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状态。

当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b△tb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段为不在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状态。

将bb和△tb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参数调整模块根据接收到的bb和△tbmax的值,更新用户不在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状态的参数值为bb△tbmax。即最近一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调整为bb△tbmax。

反馈实施模块根据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后的参数值,在用户下一次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即新的时间窗口),根据用户最近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t,触发实施正在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状态(△t≤△tbmax)的交互反馈,即不启动休眠模式;触发实施不在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状态(△t>bb△tbmax)的交互反馈,即启动休眠模式;。

在用户下次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新的时间窗口重复上述过程。

对(t1,t2,…,ti,c),计算使用wps时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ti+1-ti.(i=1,2,…,j),

求取使用wps全部相邻操作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tcmax=max{△ti+1|i=1,2,…,k},

设置系数bc=1.2,

当相邻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ti+1≤△cbmax的时间段为用户正在使用wps状态。

当最近一次操作后超过bc△tcmax的时间未侦测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段为不在使用wps的状态。

将bc△tcmax的值送入参数调整模块。

参数调整模块根据接收到的bc和△tcmax的值,更新用户不在使用wps状态的参数值为bc△tcmax。即上次操作后的无操作时间调整为bc△tcmax。

反馈实施模块根据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后的参数值,在用户下一次使用wps(即新的时间窗口),根据用户最近一次操作后经过的时间△t,触发实施正在使用wps状态(△t≤△tcmax)的交互反馈,即不启动休眠模式;触发实施不在使用wps状态(△t>bc△tcmax)的交互反馈,即启动休眠模式;。

在用户下次使用wps的新的时间窗口重复上述过程。

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操作手机的历史习惯动态、适应性设置启动休眠模式的无操作时间值,且对不同的app应用,能够分别设置不同的无操作时间值。用户在使用不同app时,是否启动休眠模式符合用户的历史操作习惯和应用偏好。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手机不同app的体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