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08809发布日期:2019-01-14 21:23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普及,医疗健康服务突破医院的围墙,所有的医疗服务将不再局限在单家医疗机构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以及医生利用互联网对患者实现诊前、诊中及诊后的连续性服务将会成为未了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因此患者在各医疗机构、各种方式的医疗服务产生的病历资料数据必须整合在一起进行共享,才能更好的实现协同服务和健康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跨机构跨系统的电子病历数据整合成为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基础。传统的电子病历的整合模式是建立集中式的临床数据中心技术模式,这种技术方案将分布在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病历资料定时的转换成统一标准上传的区域临床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按照统一标准集中存储后再提供统一的电子病历数据共享服务,这些资料包括病人的病历、处方、检验检查报告、体检报告、健康监测数据、医学影像数据等等。这种模式采用了很多年,目前来看应用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据整合推广难度大。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要求各医疗机构的各种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转换后定时上传,由于电子病历数据的结构繁杂、种类繁多,要定义几百种医疗文档的结构标准并要让每个系统按其进行转换上传,其工作量巨大,因此导致在推广过程中推进速度慢,就算是已经整合的数据也有数据不完整,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2)数据量大,整合效率不高、实用性不高、且成本巨大。由于电子病历的数据比较庞大,特别是很多医学影像数据,实时传输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该技术方案只能通过晚间定时进行数据上传整合,但这样导致很多数据共享无法实时实现,无法满足医疗服务的场景要求,而且数据中心需要的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要求都非常高,投入的成本巨大。

(3)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比较困难。由于该技术方案采用数据集中存放,因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都由数据中心来保证,因此数据的风险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即采用文档索引记账、文档数据分布式存储的整合技术,相对集中式的临床数据中心技术模式而言,其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s1、定义文档索引的数据标准;

步骤s2、建立用于存储文档索引的数据中心;

步骤s3、通过搜索数据中心的文档索引,调取相应医疗信息。

作为优选,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将各个数据分中心服务器的数据接入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对各个数据分中心服务器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质量评估通过,则进入步骤s102;如果质量评估不通过,则数据中心服务器向数据分中心服务器反馈不通过结论;

步骤s102、数据中心服务器建立并维护标准变量和标准字典,同时,依据标准变量和标准字典对数据预处理;

步骤s103、将预处理后的电子病历数据与定义文档索引进行一一映射。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重复率、数据偏差、数据量大小的评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01、建立文档索引的数据中心;

步骤s202、对外开放文档索引登记标准接口;

步骤s203、各医疗数据分中心服务器调用步骤s202的接口实现电子病历文档索引的上传。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01、各医疗数据分中心服务器提供自身电子病历数据的对应文档浏览器,向文档索引中心进行配置注册;

步骤s302、文档索引数据中心对外开放提供个人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展示接口,首先展示文档索引目录;

步骤s303、根据文档索引目录调取相应医疗信息系统的文档浏览器。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降低了实施推广的难度。本发明由于只采集电子病历文档的索引数据来实现数据整合,规避了对几百种医疗文档的标准化问题,所以相对来说降低了实施推广的难度;提高了数据采集与共享的效率。本发明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减少了需要采集和存储的数据量,实现按需采集与访问,因此整合和共享的效率更高;减少了成本投入。本发明由于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与存储的量,因此减少了实现电子病历整合的软硬件投入成本;更容易满足业务场景的需求。本发明的数据采集与访问均实现实时,因此能够满足医疗健康服务的各种业务场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更容易实现。本发明的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更容易实现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电子病历数据整合的方法,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s1、定义文档索引的数据标准;

步骤s2、建立用于存储文档索引的数据中心;

步骤s3、通过搜索数据中心的文档索引,调取相应医疗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索引文档索引进行存储,规避了对几百种医疗文档的标准化问题,所以相对来说降低了实施推广的难度;提高了数据采集与共享的效率。

具体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将各个数据分中心服务器的数据接入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对各个数据分中心服务器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质量评估通过,则进入步骤s102;如果质量评估不通过,则数据中心服务器向数据分中心服务器反馈不通过结论;

步骤s102、数据中心服务器建立并维护标准变量和标准字典,同时,依据标准变量和标准字典对数据预处理;

步骤s103、将预处理后的电子病历数据与定义文档索引进行一一映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重复率、数据偏差、数据量大小的评估。

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减少了需要采集和存储的数据量,实现按需采集与访问,因此整合和共享的效率更高;减少了成本投入。

具体的,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01、建立文档索引的数据中心;

步骤s202、对外开放文档索引登记标准接口;

步骤s203、各医疗数据分中心服务器调用步骤s202的接口实现电子病历文档索引的上传。

具体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01、各医疗数据分中心服务器提供自身电子病历数据的对应文档浏览器,向文档索引中心进行配置注册;

步骤s302、文档索引数据中心对外开放提供个人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展示接口,首先展示文档索引目录;

步骤s303、根据文档索引目录调取相应医疗信息系统的文档浏览器。

本实施例,即采用文档索引记账、文档数据分布式存储的整合技术。该方法首先定义电子病历文档索引结构的标准,并开放提供文档索引登记接口,各医疗分中心服务器在电子病历数据产生时实时通过接口上传相关的电子病历文档索引,文档索引数据中心收到文档索引后通过身份匹配机制将同一个患者的不同类型不同机构的电子病历文档目录进行归集,同时实际的病历数据依旧保存在各医疗分中心服务器中,各医疗分中心服务器向文档索引中心提供相应的不同类型的电子病历数据浏览器接口。文档索引中心对外开放文档索引目录的共享与显示接口,当用户需要调阅某一个具体的电子病历数据文档时,则通过调用各医疗分中心服务器向文档索引中心提供不同类型的电子病历数据浏览器接口实现具体电子病历的展现,从而实现各种类型各个系统中电子病历数据的集成和整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