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8460发布日期:2019-01-16 06:20阅读:1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很多人对就业忧心忡忡。经济下行时,企业经营往往不景气,出现裁员,减招等现象,直接导致就业率下降。

青年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年就业问题实质上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帮助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同时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岗位,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科学的推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才能使学历教育真正成为学力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目前,针对青年就业问题,往往缺乏精准的岗位匹配,造成职业岗位匹配不均衡、就业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岗位匹配不均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

公开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

采集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保存至企业信息数据库;

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

采集用户的信息,保存至用户信息数据库;

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

向用户和企业分别推送双方信息;

获取双方的匹配意愿并发送至对方。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采集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时,获取企业的详情信息、工作地点、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要求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获取企业的详情信息包括企业法人信息、行业分类信息、企业注册信息、企业责任制信息、人员规模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时,当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包括工作地点信息,位于工作地点周边的用户能够获取匹配优先权。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采集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受教育信息,获取用户从小学开始至最高学历的学历轨迹,包括上学位置、学校名称、成绩名次、在校职务,形成学历评分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用户的受教育信息还包括用户的受培训信息,包括用户的培训机构、用户的技能、用户所取得的资质证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采集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行为信息,获取用户录入的历史行为数据,形成行为评分系统,根据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为用户评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时,判断企业匹配的信息是否包括条件限定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条件限定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将不符合条件限定的用户过滤。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时,判断用户匹配的信息是否包括条件限定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条件限定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将不符合条件限定的企业过滤。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时,当多个企业与一个用户产生匹配,将多个企业岗位发送给同一用户,获取用户的倾向值评分,根据用户的倾向值评分,形成面试安排报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将用户信息与企业合理匹配,企业可以获取适合自己岗位的人才,用户可以获取能发挥自身最大能力的工作岗位,从社会劳动关系而言,平衡了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劳动就业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岗位和人员的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

企业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企业信息,形成一份完整的企业数据供查询匹配。

s2采集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保存至企业信息数据库。

采集的企业岗位需求信息,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布的真实信息,并在需求信息内明确企业招聘福利、薪资待遇等。

s3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

用户信息数据库用户存储用户信息,形成一份完整的用户数据供查询匹配。

s4采集用户的信息,保存至用户信息数据库。

采集用户数据时,需首先确保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与公安部门联网,获取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并明确标明用户是否有犯罪记录、征信不良的情况,如果查询到用户有不良信息,则将不良信息一并在匹配时公布给相应企业。

s5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用户信息,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匹配关系,并将匹配成功信息发送至对应企业和用户。

其中,一对一是指,企业的一个岗位需求与一名用户刚好匹配成功;一对多是指,企业的一个岗位需求与多名用户匹配成功,那么,经企业筛选后,将剩余的多名用户进行统一面试,进行二次匹配;多对一是指,多个企业的一个岗位、一个企业的多个岗位、多个企业的多个岗位与同一名用户产生匹配,由用户选择倾向的企业进行匹配;多对多只是,多个企业的一个岗位、一个企业的多个岗位、多个企业的多个岗位与多名用户产生匹配,由多名用户自行选择企业进行匹配。

s6向用户和企业分别推送双方信息。

匹配成功后,向企业、用户分别推送信息,详细公开双方的信息资料至对方。

s7获取双方的匹配意愿并发送至对方。

企业和用户在查阅完对方的详细信息后,回复同意匹配、拒绝匹配或待定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采集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时,获取企业的详情信息、工作地点、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要求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在明确上述信息后,才能确保企业岗位需求的真实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查看企业,获取企业的详情信息包括企业法人信息、行业分类信息、企业注册信息、企业责任制信息、人员规模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时,当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包括工作地点信息,位于工作地点周边的用户能够获取匹配优先权。比如,用户a所在的地理位置为a市,用户b所在的地理位置为a市周边的b市,企业的岗位需求办公地点在a市,则用户a能够率先获取匹配通知信息,在用户a与企业未匹配成功时,发送匹配信息至b,扩大匹配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受教育信息,获取用户从小学开始至最高学历的学历轨迹,包括上学位置、学校名称、成绩名次、在校职务,形成学历评分系统。通过对用户学校信息的获取,可以让企业知晓用户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等信息,易于企业匹配合适的职工,用户的学校、学历、成绩等都会形成为评分等级,分数评级越高,优势越大,便于企业更加直观的进行筛选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的受教育信息还包括用户的受培训信息,包括用户的培训机构、用户的技能、用户所取得的资质证书。用户的实际能力可通过培训获得,企业在获知用户的培训经历后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用户自身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行为信息,获取用户录入的历史行为数据,形成行为评分系统,根据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为用户评分。如用户a在2013年参加了某知名学术论坛举办的会议,并成为受邀嘉宾,那么用户a则能够获取相应的高平分数,多次行为事件的综合评分,能为企业提供参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时,判断企业匹配的信息是否包括条件限定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条件限定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将不符合条件限定的用户过滤。

比如,企业需求用户具备制图能力,则将匹配限定为具有制图能力的用户,不具备制图能力的用户将直接被过滤。

进一步的,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时,判断用户匹配的信息是否包括条件限定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条件限定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将不符合条件限定的企业过滤。

比如,用户需要企业具有认证资质,则将匹配限定为具有认证资质的企业,不具备认证资质的企业将被直接过滤。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用户信息时,当多个企业与一个用户产生匹配,将多个企业岗位发送给同一用户,获取用户的倾向值评分,根据用户的倾向值评分,形成面试安排报表。比如,企业a、企业b、企业c的某一岗位分别与用户a对应并匹配成功,获取用户a针对每个企业的倾向值评分,假设企业a的倾向值为100分,企业b的倾向值评分为90分,企业c的倾向值评分为80分,那么生成的面试安排报表将侧重安排企业a的面试时间进行安排,其次企业b,再次企业c。

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