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809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2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矿体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表矿产、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深部矿与隐伏矿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勘查对象。现有采用多重分形矿产资源预测理论对多个金属成矿区进行资源勘查与评价,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地表矿产的分析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矿床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矿床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矿区地质环境,构建矿区地质简图;

步骤二:建立地质数据库:收集矿区的钻孔、勘探线剖面图、探槽、地形地质图的地质数据,建立完善的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库;

步骤三:使用gocad软件结合编程完成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建模包括地表模型、断层模型、地层实体模型和矿体模型;

所述的地表模型利用收集矿区已知的连续坐标点构建数字地形模型,并对模型表面进行相应地离散光滑插值,使数字地形模型更加完善与接近实际地表;

所述的断层模型通过结合钻孔编录数据与勘探线剖面图完成对断层立体模型的构建,钻孔编录数据与勘探线剖面图包括断层在地下深处延伸的长度、厚度、倾向、倾角,在gocad软件中利用断层面解译工具将大量断层面上的离散点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断层模型;

所述的地层实体模型为多个层状分布的地层面的层数据集合,将两相邻地层间充填地质体即形成区内地层实体形成地层实体模型;

所述的矿体模型通过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及钻孔编录数据,并参照矿体轮廓圈定原则对矿体进行圈定形成矿体模型;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矿块模型结合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可以表达矿体局部的品位值变化规律,进而加深对矿体、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同时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靠性高,可视化效果好,将传统的二维地质拓展到三维空间进行定位与定量化,有助于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是现代寻找矿床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以推广至其他矿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矿区地质环境,构建矿区地质简图;

步骤二:建立地质数据库:收集矿区的钻孔、勘探线剖面图、探槽、地形地质图的地质数据,建立完善的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库;

步骤三:使用gocad软件结合编程完成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建模包括地表模型、断层模型、地层实体模型和矿体模型;

所述的地表模型利用收集矿区已知的连续坐标点构建数字地形模型,并对模型表面进行相应地离散光滑插值,使数字地形模型更加完善与接近实际地表;

所述的断层模型通过结合钻孔编录数据与勘探线剖面图完成对断层立体模型的构建,钻孔编录数据与勘探线剖面图包括断层在地下深处延伸的长度、厚度、倾向、倾角,在gocad软件中利用断层面解译工具将大量断层面上的离散点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断层模型;

所述的地层实体模型为多个层状分布的地层面的层数据集合,将两相邻地层间充填地质体即形成区内地层实体形成地层实体模型;

所述的矿体模型通过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及钻孔编录数据,并参照矿体轮廓圈定原则对矿体进行圈定形成矿体模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床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本发明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数据等资料,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径口矿段的地表模型、断裂模型、地层实体模型、矿体模型。本发明可以清晰表达矿体品位值变化特征,进而加深对矿体、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章;高乐;唐沐阳;王若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9.10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