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7223发布日期:2019-02-12 23:2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汽车消费市场对整个行业提出品种多样化、更新周期短、价格低等要求,以及汽车制造厂普遍开展订单式、jit式等生产方式,无论是从操作、时效、成本及运输管理等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多式联运是大势所趋。

现在汽车物流运输方式单一,多以公路运输为主,联运方式比较少,运输成本高,空驶率高。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多式联运,大量的政策出台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无船承运人”、“无车承运人”等各种操作模式纷纷呈现并得到发展。这就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机遇。在多式联运的运输模式中,怎样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降低整个运输过程的时间,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难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将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成功的引入到多式联运运输模式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解决物流节点间链接的难题,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链条间的无缝流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利用信息平台与运力平台、货源平台进行对接整合,形成运力池和货源池,并针对订单计划,通过数据分析生成联运方案和运输方案;

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rfid物联网技术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绑定,运用gis系统和gps系统进行在途信息跟踪,并上传到信息平台,实现货物的全程可视化跟踪;

步骤三:运输的末端反馈,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当货物进入客户所在范围时,及时通知客户货物动态信息,并能有效的收集客户的运输需求信息,反馈给运输的前端整合。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依托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结合gis系统、gps系统、wms系统、移动app,将上游客户与下游承运商有效的衔接起来,实现票据流、信息流、实物流在整条供应链上的流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采用先定单、后定线的方式;

首先,利用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将各个项目、整车、零部件、售后备件货源与运力进行整合,形成运力池和货源池;

其次,供应商、主机厂、零散客户在移动app上发布订单计划;

最后,自营、联营或者个体承运商在移动app上对所有订单进行分段竞价、分段时效确认并进行在线签约,利用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的智能bi对订单信息、承运商信息、订单始发地、中转站、目的地、时效、运量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码头、站场管理时刻表,中转站的转换时效,以及承运商的运输时效进行运输主题组合、运输方式组合和转驳方式组合,确定最优的多式联运方案。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利用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对运输的末端反馈单元收集的客户运输需求信息进行整合,将末端变为前端,提高返程运输的装载率,推动逆向物流的流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rfid手持终端扫描每一个集装箱上的张贴条码,输入仓库零部件和周转箱信息,运用gis系统和gps系统进行在途信息跟踪。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货物与运输方式转换时,运用rfid技术扫描集装箱条码,实时掌握货物与运输方式的转换及调度信息,实现零部件信息、承运商信息的全程掌控。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对条码录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对货物和周转箱库存、在途量、损坏量以及订单需求计划和应急需求计划做出决策,以及做出拼箱拼单操作。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承运商司机通过移动app在线领取订单,订单领取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当承运商司机进入中转站点后,移动app会通过电子围栏技术自动向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及铁路站场、水路码头发送司机位置,当司机进行中转扫描后,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依据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自动匹配车辆信息,实现中转节点间的有效链接,减少转换间的等待时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借助数据采集和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的智能bi分析,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连接卡车、司机、货主,实现车辆发动机运行状态、车辆油耗消耗、车辆轮胎温度及压力全程感知,并结合疲劳驾驶识别技术及驾驶员身份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有效结合,构建智能车队。

更进一步的,疲劳驾驶识别技术,通过检测眼睛周围的特征点,判读司机是否闭眼和持续闭眼的时间;通过判别驾驶员的朝向,向左向右或是低头,判别驾驶员是否疲劳,当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及时发出警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成功的运用互联网、智能化技术解决了多式联运多种运输方式转换中信息流流动不畅通的难题,从根源上找原因,实现了多式联运无缝链接能力,创新了多式联运物流模式。

(2)本发明将企业内部信息云平台与社会云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云平台网络域,将整条供应链的信息、货源及运力进行整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透明性,使得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在整条供应链上更加顺畅的流动,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同时创新了物流模式。

(3)本发明从整条供应链上综合考虑,在运输的前端整合货源和运力,通过云平台的计算,形成多式联运方案及运输调度方案;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唯一条码及无线扫描技术实现透明的信息流的流动,进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以电子订单代替承运商间的纸质订单,实现“一单制”;在运输的末端,云平台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及时的通知客户货物动态信息,并能有效的收集客户的需求等的信息反馈给供应链的前端,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云平台对末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末端变为前端,提高返程运输的装载率,推动逆向物流的流动。该种运输模式,实现了整条供应链的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供应链间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整条供应链的共赢。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的汽车物流多式联运方法,包括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以及步骤三,运输的末端反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利用信息平台与运力平台、货源平台进行对接整合,形成运力池和货源池,并针对订单计划,通过数据分析生成联运方案和运输方案;

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rfid物联网技术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绑定,运用gis系统和gps系统进行在途信息跟踪,并上传到信息平台,实现货物的全程可视化跟踪;

步骤三:运输的末端反馈,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当货物进入客户所在范围时,及时通知客户货物动态信息,并能有效的收集客户的运输需求信息,反馈给运输的前端整合单元。

本发明的所述汽车物流多式联运系统依托oracle运输管理系统(otm)信息平台结合gis系统、gps系统、wms系统、移动app,将上游客户与下游承运商有效的衔接起来,实现票据流、信息流、实物流在整条供应链上的流动。

本发明所采用的otm信息平台,完成了12个业务场景,全国7个pdc、1个scc、417个中转站点及1097家经销商的全面覆盖;覆盖所有供应链物流业务运力池车辆近1200台,在册司机近1400名,管理堆场、中转站413个,实现全国运网网络覆盖。

在otm信息平台中,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整个供应链链条的管理者,对整个汽车物流多式联运系统进行监控和维护,同时将供应商、承运商、主机厂、客户的信息进行整合,供应商可以在本系统中随时掌握主机厂的生产计划进而做出针对性的生产安排,并能随时监控零部件在途运输及仓储状态;客户可在otm信息平台或与之相关的移动app时刻掌握所购车辆的运输状态并可在此otm信息平台的客户服务界面进行定制服务;主机厂可以根据此otm信息平台中客户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预测。

本发明的运输的前端整合单元,采用先定单、后定线的方式;

首先,利用otm信息平台将各个项目、整车、零部件、售后备件货源与运力进行整合,形成运力池和货源池;

其次,供应商、主机厂、零散客户在移动app上发布订单计划,例如e运车、车伙计等app;

最后,自营、联营或者个体承运商在移动app上对所有订单进行分段竞价、分段时效确认并进行在线签约,利用otm信息平台的智能bi对订单信息、承运商信息、订单始发地、中转站、目的地、时效、运量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码头、站场管理时刻表,中转站的转换时效,以及承运商的运输时效进行运输主题组合、运输方式组合和转驳方式组合,确定最优的多式联运方案。

本发明的步骤一,运输的前端整合,利用otm信息平台对运输的末端反馈单元收集的客户运输需求信息进行整合,将末端变为前端,提高返程运输的装载率,推动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进一步加强零部件空箱的管理,提高装载率,运输组合优化,降低运输成本等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本发明的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rfid手持终端扫描每一个集装箱上的张贴条码,输入仓库零部件和周转箱信息,运用gis系统和gps系统进行在途信息跟踪。

在整条供应链上统一条码类型、格式,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在供应商的每一个料盒、料箱货物、托盘货物上张贴条码,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循环取货,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货物移交主机厂只需直接扫描供应商条码即可,无需进行转换,同时结合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商、主机厂、第三方物流公司均能查询货物在途仓储状态,实现货物信息的透明性,进而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安全库存,降低成本,实现共赢。

从开始的订单录入,到最后的货物交付结算,以otm信息平台为中心,联合wms系统、gis系统、移动终端,对货源和运力进行合理匹配,一单到底,以“一码制”实现“一单制”,实现票据流、信息流、实物流全程可视化监督。

本发明的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货物与运输方式转换时,货物与运输方式转换时,运用rfid技术扫描集装箱条码,实时掌握货物与运输方式的转换及调度信息,实现零部件信息、承运商信息的全程掌控。

本发明的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利用otm信息平台对条码录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行拼箱拼单操作,对货物和周转箱库存、在途量、损坏量以及订单需求计划和应急需求计划做出决策。

本发明的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承运商司机通过移动app在线领取订单,订单领取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当承运商司机进入中转站点后,移动app会通过电子围栏技术自动向otm信息平台及铁路站场、水路码头发送司机位置,当司机进行中转扫描后,otm信息平台依据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自动匹配车辆信息,实现中转节点间的有效链接,减少转换间的等待时间。

本发明的步骤二,运输的过程控制,借助数据采集和otm信息平台的智能bi分析,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连接卡车、司机、货主,实现车辆发动机运行状态、车辆油耗消耗、车辆轮胎温度及压力全程感知,并结合疲劳驾驶识别技术及驾驶员身份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有效结合,构建智能车队。

本发明所采用的疲劳驾驶识别技术,通过检测眼睛周围的特征点,判读司机是否闭眼和持续闭眼的时间;通过判别驾驶员的朝向,向左向右或是低头,判别驾驶员是否疲劳,当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及时发出警报。引入驾驶员身份识别技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避免了驾驶员在运输途中进行违规操作,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