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2384发布日期:2019-01-14 18:0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勘探结果表明,不同盆地或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同时,同一地区不同构造带、不同井位的油气富集程度以及富集层段,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确定油气富集程度对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指导井位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大多数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某一区块储量与某一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来间接表征油气富集程度,但该方法误差较大,且无法表征单井某一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因而,如何对微观上单井某一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进行表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该方法能够表征单井各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研究区多口已知储量井的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分别确定每种资料中所述已知储量井内不同层段中包含的油气显示级别,并利用赋值表对各种油气显示级别分别赋值,所述赋值表如下:

表1油气显示级别赋值表

(2)分别统计每种资料中各井各层段中每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并以层段为单位,分别统计各层段的砂岩总厚度;

(3)针对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公式(1)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1)中,pi表示第i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i=1时为录井资料,i=2时为测井资料,i=3时为试油资料;j=1,2,3……ni,ni为第i种资料所包含油气显示级别的种类总数;vij为第i种资料第j种油气显示级别的赋值;hij为第i种资料第j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m;h为该层段的砂岩总厚度,m;

(4)根据所述已知储量井的勘探资料,确定所述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结合上述计算获得的各层段对应的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通过拟合建立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所述评价公式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2)中,ra为储量丰度,t/km2;pi为第i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i=1时为录井资料,i=2时为测井资料,i=3时为试油资料;ai为通过拟合得到的第i种资料油气聚集有效值的系数;b为通过拟合得到的常数项;

(5)针对未知储量井的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利用上述得到的评价公式计算未知储量井每一层段对应的预测储量丰度。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采用公式(3)计算获得,公式(3)的表达式为:

ra=r/s(3)

公式(3)中,ra为储量丰度,t/km2;r为该层段对应的探明油气储量,t;s为该层段对应的含油气面积,km2

作为优选,步骤(4)中建立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时,采用的拟合方法为最小二乘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单井各层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录井、测井、试油资料含油气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而确定各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进而,通过拟合建立该值与储量丰度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公式,利用该评价公式能够对单井各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进一步明确油气在平面和纵向上的油气差异富集程度提供了量化方法;

2、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不受其他成藏要素影响,从实际已知储量井的资料出发,计算结果更为准确,且操作过程简单易行;

3、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不需要大量的研究资料,仅需勘探初期最基本最原始的井资料即可完成定量表征,不受勘探区研究程度的影响,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研究区多口已知储量井的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分别确定每种资料中所述已知储量井内不同层段中包含的油气显示级别,并利用赋值表对各种油气显示级别分别赋值,所述赋值表如下:

表1油气显示级别赋值表

(2)分别统计每种资料中各井各层段中每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并以层段为单位,分别统计各层段的砂岩总厚度;

(3)针对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公式(1)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1)中,pi表示第i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i=1时为录井资料,i=2时为测井资料,i=3时为试油资料;j=1,2,3……ni,ni为第i种资料所包含油气显示级别的种类总数;vij为第i种资料第j种油气显示级别的赋值;hij为第i种资料第j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m;h为该层段的砂岩总厚度,m;

(4)根据所述已知储量井的勘探资料,确定所述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结合上述计算获得的各层段对应的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通过拟合建立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所述评价公式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2)中,ra为储量丰度,t/km2;pi为第i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i=1时为录井资料,i=2时为测井资料,i=3时为试油资料;ai为通过拟合得到的第i种资料油气聚集有效值的系数;b为通过拟合得到的常数项;

(5)针对未知储量井的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利用上述得到的评价公式计算未知储量井每一层段对应的预测储量丰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研究区内的已知储量井数量较少时,可采用其相邻地区或类似地形地区的已知储量井的数据来建立评价公式。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采用公式(3)计算获得,公式(3)的表达式为:

ra=r/s(3)

公式(3)中,ra为储量丰度,t/km2;r为该层段对应的探明油气储量,t;s为该层段对应的含油气面积,km2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获得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

此外,步骤(4)中建立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时,采用的拟合方法为最小二乘法。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其评价结果最为准确。

上述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单井各层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录井、测井、试油资料含油气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而确定各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进而,通过拟合建立该值与储量丰度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公式,利用该评价公式能够对单井各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进一步明确油气在平面和纵向上的油气差异富集程度提供了量化方法。同时,上述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不受其他成藏要素影响,从实际已知储量井的资料出发,计算结果更为准确,且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此外,上述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不需要大量的研究资料,仅需勘探初期最基本最原始的井资料即可完成定量表征,不受勘探区研究程度的影响,适用范围广泛。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对龙凤山地区未知储量井的油气富集程度进行表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龙凤山-东岭地区16口已知储量井的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分别确定每种资料中所述已知储量井内不同层段中包含的油气显示级别,并利用上述赋值表(表1)对各种油气显示级别分别赋值。以sn108井的k1yc3层位为例,该层段中包含的油气显示级别及其赋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sn108井的k1yc3层位的各参数统计表

(2)分别统计每种资料中各井各层段中每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并以层段为单位,分别统计各层段的砂岩总厚度。以sn108井的k1yc3层位为例,该层段中每种油气显示级别对应的总厚度和该层段的砂岩总厚度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针对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以sn108井的k1yc3层位为例,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16口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对应的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的结果统计如表3所示。

表316口已知储量井各层段对应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和储量丰度的统计表

(4)根据16口已知储量井的勘探资料,根据公式(3)计算获得16口已知储量井各层段的储量丰度,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进一步结合上述计算获得的各层段对应的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公式如下:

ra=3.331p1-0.111p2-0.477p3+29.139(4)。

(5)以龙凤山地区19口井作为未知储量井,针对未知储量井的每一层段,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利用上述得到的公式(4)计算19口未知储量井每一层段对应的预测储量丰度,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龙凤山地区19口未知储量井各层段的预测储量丰度统计表

(注:/表示该层位缺失或砂体不发育)

经实际勘探,获得龙凤山地区营城组(层位k1yc3~k1yc6)中各层段储量的占比,其结果与本实施例中各层段预测储量占比的匹配关系较好,由此可说明本实施例的预测结果准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