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架高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6473发布日期:2019-01-16 06:0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脚架高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脚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脚架高度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是常被使用的手打输入装置。为了让使用者灵活使用键盘并调整键盘的倾斜角度,键盘的内表面通常设有脚架。然而,传统的脚架采用扳动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底面,其高度固定,因此无法调整键盘的倾斜角度。若键盘要有高度调整的功能,需装设不同高度的脚架,藉由翻开不同脚架来达到不同高度的调整需求。然而,键盘的底面空间有限且传统扳动式脚架的强度不足,装设不同高度的脚架不仅增加成本且占用过大的空间,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调整脚架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包括可活动本体、高度调整件、高度维持件以及第一弹性件。可活动本体设置于壳体内。高度调整件设置于可活动本体上,高度调整件藉由调整可活动本体的高度而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第二高度位置或第三高度位置。高度维持件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高度维持件具有非直线的连续沟槽,沟槽用以将高度调整件停止于第一高度位置、第二高度位置或第三高度位置。第一弹性件抵接可活动本体,其中第一弹性件配合可活动本体的旋转使高度调整件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或第三高度位置。

优选的,该沟槽具有相连的直线段以及非直线段,该第一高度位置与该第二高度位置位于该直线段的两端,且该第二高度位置与该第三高度位置位于该非直线段的两端。

优选的,该非直线段具有转折区,其中该高度调整件可沿着该沟槽由该第二高度位置移动至该转折区,再沿着该沟槽由该转折区反向移动至该第三高度位置。

优选的,该直线段为一字形槽,该非直线段为u字型槽。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连接该高度调整件,其中该高度调整件移动至该第二高度位置或该第三高度位置时,该第二弹性件施加拉力至该高度调整件。

优选的,还包括弹力固持件,该弹力固持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其中该高度调整件移动至该第一高度位置、该第二高度位置或第三高度位置时,该弹力固持件与该可活动本体相互卡合。

优选的,还包括释放件,该释放件连接该弹力固持件,该释放件使该弹力固持件与该可活动本体相互分离。

优选的,该高度维持件包括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底面。

优选的,该沟槽具有相连的第一非直线段以及第二非直线段,该第一高度位置与该第二高度位置位于该第一非直线段的两端,且该第二高度位置与该第三高度位置位于该第二非直线段的两端。

优选的,该第一非直线段以及第二非直线段为阶梯状。

优选的,该第一非直线段以及该第二非直线段皆为l形槽。

优选的,该第一非直线段以及第二非直线段形成u形转折区,其中该高度调整件由该第一高度位置移动至该u形转折区而到达第二高度位置,再由该u形转折区反向移动至该第三高度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调

脚架的高度;且具有多段调整高度的可活动本体,因此不需装设不同高度的脚架以减少占用的空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段调整高度的脚架具有多种支撑状态,可让使用者选择,以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

为了对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分解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分解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绘示脚架高度调整结构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分解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分解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绘示脚架高度调整结构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5绘示另一实施例的非直线连续沟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之范围。以下是以相同/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类似的元件做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所附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其可设置于键盘的底面,以调整键盘的倾斜角度。由于传统扳动式脚架只有一种支撑状态,无法让使用者有机会调整高度,为了让键盘的脚架有多种支撑状态,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分段式调整的脚架,使键盘的倾斜角度有更多种选择,以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当然,本实施例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亦可用于其他结构上,例如高度可调的书桌、游戏桌等,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a及图1b,脚架高度调整结构100可包括可活动本体110、高度调整件120、高度维持件130、第一弹性件140、第二弹性件145以及弹力固持件150。

可活动本体110例如为圆柱体,其设置于壳体101的套筒131(即高度维持件130)内。可活动本体110可隐藏在壳体101内或突出于壳体101之外,以做为支撑壳体101的脚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1的外表面(底面)103(图2a所示)例如具有一开口104,可活动本体110可经由开口104而突出于壳体101之外或隐藏于壳体101内。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1可为脚架高度调整结构100的单独部件,亦可为安装有本发明脚架高度调整结构的键盘(或者书桌、游戏桌)的外壳体。

高度调整件120例如为杆件,其设置于可活动本体110上。在一实施例中,高度调整件120可与可活动本体110容置于套筒131中,再经由卡固或锁固的方式插入而固定在可活动本体110上,且高度调整件120的一端可延伸出套筒131之外且连接第二弹性件145,如图2a所示。高度调整件120可藉由调整可活动本体110的高度而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p1、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如图2a所示,高度调整件120位于第一高度位置p1。如图2b所示,高度调整件120位于第二高度位置p2。如图2c所示,高度调整件120位于第二高度位置p2及第三高度位置p3之间。如图2d所示,高度调整件120位于第三高度位置p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可活动本体110的高度的调整,本实施例中采用旋转可活动本体110的方式进行高度调整。

高度维持件130例如为套筒131,其设置于壳体101的内表面102。套筒131包覆在壳体101的开口104周围,且套筒131内径略大于可活动本体110的外径,使容置于套筒131内的可活动本体110仅具有沿着垂直轴向z(即高度调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如图2a所示,高度维持件130具有一非直线的连续沟槽l1,用以引导高度调整件120至预定的高度,以使高度调整件120停止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上。在一实施例中,高度调整件120可容置于非直线的连续沟槽l1内,并根据沟槽l1的形状移动到预定的高度位置,以达到分段调整脚架高度的目的。

此外,第一弹性件140例如为张力弹簧,其在垂直轴向z上抵接可活动本体110。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141固定不动,另一端142可移动。因此,当可活动本体110隐藏于壳体101内时,第一弹性件140被压缩而储存一弹力,当可活动本体110欲突出于壳体101之外时,第一弹性件140可释放弹力以提供可活动本体110往开口104移动的推力。也即,当可活动本体110的高度调整时,第一弹性件140配合可活动本体的高度调整使高度调整件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或第三高度位置。

另外,第二弹性件145例如为压缩弹簧,其在水平轴向x(垂直于高度调整方向)上连接高度调整件12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146固定不动,另一端147可移动。因此,第二弹性件145可随高度调整件120旋转而被拉伸以储存一弹力,并可藉由释放弹力以提供高度调整件120反向旋转时的拉力。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146固定在一杆体148上或是可活动地套设在杆体148上。当高度调整件120的高度改变时,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146可固定保持在预定高度位置或可随着高度调整件120移动至其他高度位置。其中,杆体148设置于壳体101的内表面102。

再者,弹力固持件150例如包括一卡扣件151以及第三弹性件152,其设置于壳体101的内表面102,用以卡合可活动本体110。另外,释放件155设置于壳体101的外表面103,并连接弹力固持件150,用以释放卡扣件151,以使卡扣件151与可活动本体110分离。第三弹性件152例如为一张力弹簧,其在另一水平轴向y(垂直于高度调整方向)上抵接卡扣件151。第三弹性件152的一端153固定不动,另一端154可移动。在常时状态下,第三弹性件152能使卡扣件151持续扣持于可活动本体110上。

如图2a所示,卡扣件151可穿过套筒131而插入至可活动本体110内,以使卡扣件151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卡合,进而将可活动本体110固定在第一高度位置p1上。若要调整脚架高度,使用者只需扳动释放件155,使卡扣件151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分离即可。

请参照图2b,第一弹性件140可使高度调整件120由第一高度位置p1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其中,第一高度位置p1与第二高度位置p2例如位于沟槽l1的一直线段l11的两端。直线段l11为一字形槽,且直线段l11沿着垂直轴向z延伸。因此,可活动本体110可被第一弹性件140驱动而往下移动。

接着,请参照图2c及图2d,第二高度位置p2与第三高度位置p3位于非直线段l12的两端,其中非直线段l12为一u字型槽,且u字形槽具有一转折区t(标示于图2a中)。高度调整件120可沿着沟槽l1由第二高度位置p2移动至转折区t,再沿着沟槽l1由转折区t反向移动至第三高度位置p3。在图2c中,当高度调整件120随着可活动本体110旋转而由第二高度位置p2移动至转折区t时,第二弹性件145被拉伸,且第一弹性件140再次提供可活动本体110往开口104方向移动的推力,使高度调整件120往下移动而通过转折区t。在图2d中,受到第二弹性件145提供的拉力,高度调整件120沿着沟槽l1由转折区t反向移动至第三高度位置p3。

另外,如图2d所示,当可活动本体110移动至第三高度位置p3时,卡扣件151可穿过套筒131而插入至可活动本体110内,以使卡扣件151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卡合,进而将可活动本体110固定在第三高度位置p3上。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非直线连续沟槽l1包括相连的一直线段l11以及一非直线段l12,高度调整件120可根据沟槽l1的形状移动到预定的高度位置,且第一弹性件140可配合可活动本体110的旋转使高度调整件120由第一高度位置p1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此外,高度调整件120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时,第二弹性件145可施加一拉力至高度调整件120。另外,当高度调整件120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p1、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时,弹力固持件150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卡合,或是藉由释放件155释放第三弹性件152,使弹力固持件150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分离。再者,藉由反向顺序转动可活动本体110,高度调整件120亦可由第三高度位置p3分段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p1或第二高度位置p2,以达到分段调整脚架高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45以及弹力固持件150并非必须之部件,亦可省略。

依照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另一种脚架高度调整结构100’,其例如设置于一键盘的底面,以调整键盘的倾斜角度。请参照图3a及图3b,脚架高度调整结构100’可包括可活动本体110、高度调整件120、高度维持件130以及第一弹性件140。相关的元件说明不再详细描述,请参照上述实施例。

可活动本体110例如为圆柱体,其设置于壳体101的一套筒131(即高度维持件130)内。可活动本体110可隐藏在壳体101内或突出于壳体101之外,以做为支撑壳体101的脚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1的外表面103例如具有一开口104,可活动本体110可经由开口104而突出于壳体101之外或隐藏于壳体101内。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高度调整件120例如为一杆件,其可藉由调整可活动本体110的高度而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p1、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可活动本体110的高度的调整,本实施例中采用旋转可活动本体110的方式进行高度调整。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高度维持件130例如为一套筒131,其设置于壳体101的一内表面102。如图3a所示,高度维持件130具有一非直线的连续沟槽l2,高度调整件120可容置于非直线的连续沟槽l2内,并根据沟槽l2的形状移动到预定的高度位置,以达到分段调整脚架高度的目的。

请参照图4a,在一实施例中,沟槽l2具有相连的第一非直线段l21以及第二非直线段l22,第一高度位置p1与第二高度位置p2位于第一非直线段l21的两端,且第二高度位置p2与第三高度位置p3位于第二非直线段l22的两端。第一非直线段l21与第二非直线段l22例如为l形槽,且第一非直线段l21与第二非直线段l22为一阶梯状,以形成由上往下降低的分段式沟槽l2。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140例如为一张力弹簧,其在垂直轴向z上抵接可活动本体110。第一弹性件140可配合可活动本体110的旋转使高度调整件120由第一高度位置p1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

请参照图4a,高度调整件120可穿过沟槽l2而将可活动本体110固定在第一高度位置p1上。若要调整脚架高度,使用者只需旋转可活动本体110,使高度调整件120沿着第一非直线段l21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即可。

请参照图4b,可活动本体110被旋转时,其同时被第一弹性件140驱动而往下移动。此时,高度调整件120停止在第二高度位置p2上。若要调整脚架高度,使用者只需再次旋转可活动本体110,使高度调整件120沿着第二非直线段l22移动至第三高度位置p3即可。

请参照图4c,可活动本体110被旋转再次被第一弹性件140驱动而往下移动。此时,高度调整件120停止在第三高度位置p3上。由以上的说明可知,非直线连续沟槽l2包括相连的第一非直线段l21以及一第二非直线段l22,高度调整件120可根据沟槽l2的形状移动到预定的高度位置,且第一弹性件140可配合可活动本体110的旋转使高度调整件120由第一高度位置p1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再者,藉由反向顺序转动可活动本体110,高度调整件120可由第三高度位置p3分段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p1或第二高度位置p2,以达到分段调整脚架高度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维持件130包括转盘13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1的外表面103上。使用者可藉由转动高度维持件130的转盘132,使高度调整件120可由第一高度位置p1分段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其操作原理与转动可活动本体110相似,只是转动方向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第二实施例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100’中未绘示弹力固持件150,但亦可增设弹力固持件150与可活动本体110相互卡合,以使高度调整件120停止于第一高度位置p1、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上。

另外,请参照图5,其绘示另一种非直线连续沟槽l3的示意图。非直线连续沟槽l3包括相连的第一非直线段l31以及第二非直线段l32,第一高度位置p1与第二高度位置p2位于第一非直线段l31的两端,且第二高度位置p2与第三高度位置p3位于第二非直线段l32的两端。第一非直线段l31与第二非直线段l32例如为l形槽,且第一非直线段l31以及第二非直线段l32形成u形转折区t’。

若要调整脚架高度,只要旋转可活动本体110,使高度调整件120可沿着由第一高度位置p1移动至u形转折区t’而到达第二高度位置p2,接着反向旋转可活动本体110,使高度调整件120再由u形转折区t’反向移动至第三高度位置p3。如此,高度调整件120可由第一高度位置p1分段移动至第二高度位置p2或第三高度位置p3,以达到分段调整脚架高度的目的。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脚架高度调整结构,具有多段调整高度的可活动本体,因此不需装设不同高度的脚架以减少占用的空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段调整高度的脚架具有多种支撑状态,可让使用者选择,以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