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0679发布日期:2019-04-05 22:0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对象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象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技术以及金融业务的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存款、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的计息方式,比如:活期、定期、协定、等本等息、多形态贷款等等,业务模式的丰富使得计息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全责发生制的记账需求,每天需要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当日计提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利息计算准确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快速计算出海量用户利息数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息方法是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上述计息方法在应对多个利率分段的场景时,需要进行递归计算,最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利息计算结果,显然,这对于周期较长的利息计算场景,计算性能会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计算性能,还可采用每日利息法,即将每日产生的利息固化下来,再对每日利息求和得到利息总额,这种计息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性能问题,但每日利息尾差的累加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象计算方法。

具体的,所述对象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

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为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与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的历史计算时间单位持续数量的乘积。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包括:

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包括:

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

将得到的乘积确认为目标对象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包括:

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第二历史对象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得到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更新为所述第一历史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象计算装置。

具体的,所述对象计算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为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与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的历史计算时间单位持续数量的乘积。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和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根据计算模块包括:

计算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

确认子模块,被配置为将得到的乘积确认为目标对象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和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输出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和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模块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第二历史对象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得到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更新为所述第一历史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支持对象计算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对象计算方法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对象计算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对象计算装置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对象计算装置所用的计算机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对象计算方法为对象计算装置所涉及的计算机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从而使得不同利率对应的利息能够相对独立,避免重复计算。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利息等对象数据计算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性能,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步骤s103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装置的计算模块403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无关的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从而使得不同利率对应的利息能够相对独立,避免重复计算。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利息等对象数据计算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性能,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对象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

在步骤s102中,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上文提及,随着数据技术以及金融业务的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存款、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的计息方式,比如:活期、定期、协定、等本等息、多形态贷款等等,业务模式的丰富使得计息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全责发生制的记账需求,每天需要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当日计提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利息计算准确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快速计算出海量用户利息数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息方法或者计算性能欠佳,或者计算准确性欠佳,均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考虑到上述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对象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从而使得不同利率对应的利息能够相对独立,避免重复计算。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利息等对象数据计算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性能,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

其中,所述对象指的是利息或者其他存在计算系数以及累积计算的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其中,所述计算时间单位指的是对象计算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比如日、周、月等等,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中以日作为计算时间单位对于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其中,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指的是产生对象数据的基础数据值;所述对象计算等价值指的是为了方便对象的计算,对于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进行一定的计算或换算得到的一个等价值;所述对象计算系数指的是利率等对于对象数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系数数据。

比如,某一客户在某一金融机构存了1万元,存期为1年,存款时约定的年利率为5%,虽然客户有可能只关心1年后他能拿到多少的利息,但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了完善资金管理,需要每日计算该客户的存款所产生的利息。在该例的利息计算中,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就是1万元,所述对象计算系数就是日利率0.137‰,即年利率5%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另外,为了方便利息的计算,每天还将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得到的值,或者将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当前计算日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作为对象计算等价值来计算每天的利息,即得到所述对象计算等价值后,就可以直接将其直接与日利率相乘,得到每天的利息,比如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1,第一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一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1万元,第一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为0.137‰,则第一天的利息值为1万元乘以0.137‰等于1.37元;第二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仍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2,第二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二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2万元,第二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不变,仍为0.137‰,则第二天的利息值为2万元乘以0.137‰等于2.74元;第三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仍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3,第三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三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3万元,第三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不变,仍为0.137‰,则第三天的利息值为3万元乘以0.137‰等于4.11元,以此类推,即可得到该客户每天获得的利息值。

其中,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指的是当前要计算对象数据所在的时间,比如当前日、当前周或者当前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102,即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上文提及,目前金融业务模式的丰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计息规则,比如为了吸引客户,有些金融机构推出了前期利息提高的存款规则,比如,对于一年期的存款来说,前两个月即前60天的年利率为8%,后10个月即后305天的年利率为5%,甚至存期内出现更多次的利率变化,比如前两个月即前60天的年利率为8%,中间两个月即中间60天的年利率为6%,后8个月即后245天的年利率为5%。对于这样的利率浮动计息规则,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息方法或者计算性能欠佳,或者计算准确性欠佳,均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为了简化利息的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累积,提高计算效率,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

具体地,首先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即判断当前计算日与前一计算日的利率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认为可将目标计算时间单位与前一计算时间单位合并进行计算,可继续按照对象计算等价值累计、对象计算等价值与对象计算系数相乘的方式来得到对象值,即此时,可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但若不相同,则需要将目标计算时间单位与前一计算时间单位分开进行计算,此时,将历史计算得到的利息值设置为是一个已得到的固化利息值,然后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即使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恢复为对象计算基础值,重新开始新一轮利率基准的计算。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3,即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

在步骤s201中,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

在步骤s202中,将得到的乘积确认为目标对象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确认得到的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与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的步骤,即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4:

在步骤s301中,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

在步骤s302中,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在步骤s303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在步骤s304中,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金融机构的数据统计或者便于客户的数据留存,还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即截止至目标计算时间单位所获得的对象值的累计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304,即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第二历史对象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得到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更新为所述第一历史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对于对象值进行有效累计,首先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得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然后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计算得到的目标对象值与第二历史对象值相加作为对象累计值输出;若不相同,则先将第一历史对象值与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作为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再将目标对象值与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作为对象累计值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指的是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得到的固化利息值,若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利率值没有变动,则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为零,若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利率值发生过变动,则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为之前得到的固化利息值,而该固化利息值为之前每一利率所持续时间段内所产生的利息之和。

以上文示例为例,某一客户在某一金融机构存了1万元,存期为1年,存款时约定前60天的年利率为8%,即日利率为0.219‰,中间60天的年利率为6%,即日利率为0.164‰,后245天的年利率为5%,即日利率为0.137‰。那么前60天中每天的利息为当天对象计算等价值乘以当天的日利率0.219‰,其中,当天对象计算等价值等于当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天数;第60天,该客户获得的利息为第60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60万元乘以日利率0.219‰等于131.5元。

第61天,对象计算系数发生了变化,由0.219‰变为了0.164‰,此时,为了简化利息的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累积,采取分段计算利息的方式,即将前60天获得的利息131.5元作为固化利息值先留存起来,将第61天作为下一利率分段的第一个起息日来计算,此时,第61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不变,仍为1万元,但第6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就不再是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61了,而是回归第一个起息日的初始值,即等于对象计算基础值1万元,第6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变为了0.164‰,那么第61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6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1万元乘以第6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64‰等于1.64元;第二个利率的最后一天,即第120天,该客户获得的利息为第二个利率阶段的第60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60万元乘以第二个日利率0.164‰等于98.63元。

第121天,对象计算系数又发生了变化,由0.164‰变为了0.137‰,与上文处理方式类似,将中间60天获得的利息98.63元与前60天获得的利息131.5元相加,将得到的利息和值230.13元作为新的固化利息值继续留存,将第121天作为下一利率分段的第一个起息日来计算,此时,第121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不变,仍为1万元,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又回归第一个起息日的初始值,即等于对象计算基础值1万元,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变为了0.137‰,那么第121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1万元乘以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37‰等于1.37元。第121天至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系数都没有变化,这样就可以按照上文所描述的固定对象计算系数处理方法计算利息值,那么第365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245万元乘以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37‰等于335.6元,最后将第三个利率对应的利息值335.6元与之前留存起来的固化利息值230.13元相加,即可得到该客户在上述浮动利率约定下所获得的总利息值565.73元。

上例对于存期内利率发生两次变化的情况下利息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对于存期内利率发生多次变化的情况,可以对应类似进行利息的计算,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在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

对于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和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中的各个参数进行预处理的步骤。

考虑到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和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中的各个参数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平台或不同的系统,这些数据的格式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数据处理、利息计算的工作效率,需要对于获得的数据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去噪、归一化和/或格式转换处理,即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可包括以下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噪、归一化和格式转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输出目标对象值的步骤。

考虑到目标对象值可被不同业务方应用或展示,因此,在该步骤中,可根据不同业务方的需要对于所述目标对象值的显示形式进行修改然后再输出,比如可将所述目标对象值放置于不同的数据模板中输出给不同的业务方。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具体可实现为平台侧。如图4所示,所述对象计算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被配置为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

确定模块402,被配置为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计算模块4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上文提及,随着数据技术以及金融业务的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存款、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的计息方式,比如:活期、定期、协定、等本等息、多形态贷款等等,业务模式的丰富使得计息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全责发生制的记账需求,每天需要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当日计提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利息计算准确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快速计算出海量用户利息数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息方法或者计算性能欠佳,或者计算准确性欠佳,均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考虑到上述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对象计算装置,该装置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从而使得不同利率对应的利息能够相对独立,避免重复计算。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利息等对象数据计算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性能,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

其中,所述对象指的是利息或者其他存在计算系数以及累积计算的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其中,所述计算时间单位指的是对象计算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比如日、周、月等等,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中以日作为计算时间单位对于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其中,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指的是产生对象数据的基础数据值;所述对象计算等价值指的是为了方便对象的计算,对于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进行一定的计算或换算得到的一个等价值;所述对象计算系数指的是利率等对于对象数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系数数据。

比如,某一客户在某一金融机构存了1万元,存期为1年,存款时约定的年利率为5%,虽然客户有可能只关心1年后他能拿到多少的利息,但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了完善资金管理,需要每日计算该客户的存款所产生的利息。在该例的利息计算中,所述对象计算基础值就是1万元,所述对象计算系数就是日利率0.137‰,即年利率5%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另外,为了方便利息的计算,每天还将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得到的值,或者将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当前计算日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作为对象计算等价值来计算每天的利息,即得到所述对象计算等价值后,就可以直接将其直接与日利率相乘,得到每天的利息,比如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1,第一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一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1万元,第一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为0.137‰,则第一天的利息值为1万元乘以0.137‰等于1.37元;第二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仍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2,第二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二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2万元,第二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不变,仍为0.137‰,则第二天的利息值为2万元乘以0.137‰等于2.74元;第三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仍为1万元,起息总天数为3,第三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为第三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等于3万元,第三天的对象计算系数不变,仍为0.137‰,则第三天的利息值为3万元乘以0.137‰等于4.11元,以此类推,即可得到该客户每天获得的利息值。

其中,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指的是当前要计算对象数据所在的时间,比如当前日、当前周或者当前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402被配置为:

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上文提及,目前金融业务模式的丰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计息规则,比如为了吸引客户,有些金融机构推出了前期利息提高的存款规则,比如,对于一年期的存款来说,前两个月即前60天的年利率为8%,后10个月即后305天的年利率为5%,甚至存期内出现更多次的利率变化,比如前两个月即前60天的年利率为8%,中间两个月即中间60天的年利率为6%,后8个月即后245天的年利率为5%。对于这样的利率浮动计息规则,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息方法或者计算性能欠佳,或者计算准确性欠佳,均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为了简化利息的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累积,提高计算效率,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利率的变化对于利息等对象数据的计算进行拆分,即采用利率分段固化的方式来计算对象数据。

具体地,确定模块402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即判断当前计算日与前一计算日的利率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认为可将目标计算时间单位与前一计算时间单位合并进行计算,可继续按照对象计算等价值累计、对象计算等价值与对象计算系数相乘的方式来得到对象值,即此时,可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与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但若不相同,则需要将目标计算时间单位与前一计算时间单位分开进行计算,此时,将历史计算得到的利息值设置为是一个已得到的固化利息值,然后将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即使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恢复为对象计算基础值,重新开始新一轮利率基准的计算。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计算模块403包括:

计算子模块501,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

确认子模块502,被配置为将得到的乘积确认为目标对象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确认得到的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与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的部分,即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1,被配置为获取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包括:前一计算时间单位的历史对象计算基础值、历史对象计算等价值、历史对象计算系数和第一历史对象值;

确定模块602,被配置为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目标对象计算基础值和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

计算模块6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对象计算等价值和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对象值;

输出模块6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金融机构的数据统计或者便于客户的数据留存,还设置有输出模块604计算并输出对象累计值,即截止至目标计算时间单位所获得的对象值的累计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模块604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第二历史对象值;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相同时,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得到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当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不相同时,将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更新为所述第一历史对象值与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并将所述目标对象值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值作为所述对象累计值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对于对象值进行有效累计,所述输出模块604首先获取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得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然后判断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与所述历史对象计算系数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计算得到的目标对象值与第二历史对象值相加作为对象累计值输出;若不相同,则先将第一历史对象值与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作为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再将目标对象值与新的第二历史对象值的和作为对象累计值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指的是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得到的固化利息值,若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的利率值没有变动,则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为零,若所述前一计算时间单位之前利率值发生过变动,则所述第二历史对象值为之前得到的固化利息值,而该固化利息值为之前每一利率所持续时间段内所产生的利息之和。

以上文示例为例,某一客户在某一金融机构存了1万元,存期为1年,存款时约定前60天的年利率为8%,即日利率为0.219‰,中间60天的年利率为6%,即日利率为0.164‰,后245天的年利率为5%,即日利率为0.137‰。那么前60天中每天的利息为当天对象计算等价值乘以当天的日利率0.219‰,其中,当天对象计算等价值等于当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天数;第60天,该客户获得的利息为第60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60万元乘以日利率0.219‰等于131.5元。

第61天,对象计算系数发生了变化,由0.219‰变为了0.164‰,此时,为了简化利息的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累积,采取分段计算利息的方式,即将前60天获得的利息131.5元作为固化利息值先留存起来,将第61天作为下一利率分段的第一个起息日来计算,此时,第61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不变,仍为1万元,但第6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就不再是对象计算基础值乘以起息总天数61了,而是回归第一个起息日的初始值,即等于对象计算基础值1万元,第6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变为了0.164‰,那么第61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6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1万元乘以第6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64‰等于1.64元;第二个利率的最后一天,即第120天,该客户获得的利息为第二个利率阶段的第60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60万元乘以第二个日利率0.164‰等于98.63元。

第121天,对象计算系数又发生了变化,由0.164‰变为了0.137‰,与上文处理方式类似,将中间60天获得的利息98.63元与前60天获得的利息131.5元相加,将得到的利息和值230.13元作为新的固化利息值继续留存,将第121天作为下一利率分段的第一个起息日来计算,此时,第121天的对象计算基础值不变,仍为1万元,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又回归第一个起息日的初始值,即等于对象计算基础值1万元,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变为了0.137‰,那么第121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1万元乘以第121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37‰等于1.37元。第121天至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系数都没有变化,这样就可以按照上文所描述的固定对象计算系数处理方式计算利息值,那么第365天所获得的利息为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等价值245万元乘以第365天的对象计算系数0.137‰等于335.6元,最后将第三个利率对应的利息值335.6元与之前留存起来的固化利息值230.13元相加,即可得到该客户在上述浮动利率约定下所获得的总利息值565.73元。

上例对于存期内利率发生两次变化的情况下利息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对于存期内利率发生多次变化的情况,可以对应类似进行利息的计算,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在还可包括:

对象计算系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

预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和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中的各个参数进行预处理。

考虑到所述目标计算时间单位的对象计算系数和历史对象计算参数集合中的各个参数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平台或不同的系统,这些数据的格式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数据处理、利息计算的工作效率,需要对于获得的数据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去噪、归一化和/或格式转换处理,即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可包括以下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噪、归一化和格式转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目标对象值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目标对象值。

考虑到目标对象值可被不同业务方应用或展示,因此,所述目标对象值输出模块可根据不同业务方的需要对于所述目标对象值的显示形式进行修改然后再输出,比如可将所述目标对象值放置于不同的数据模板中输出给不同的业务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700包括存储器701和处理器702;其中,

所述存储器701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702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图8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对象计算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计算机系统8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处理。在ram803中,还存储有系统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801、rom802以及ram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及其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所述对象计算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路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