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及系统和核对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0555发布日期:2019-02-15 22:0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及系统和核对平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及系统和核对平台。



背景技术: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

目前,低收入家庭的核对主要通过人工从各个信息库中收集低收入家庭成员的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再通过人工核对录入的信息,以确定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标准。

通过上述描述可见,现有技术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核对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及系统和核对平台,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应用于核对平台,预先按照预设的核对规则,设置核对模型,包括:

接收外部输入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用户信息;

针对每一个所述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

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

利用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

优选地,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

采集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

优选地,

所述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包括:

利用预设的etl工具,执行:

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采集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

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处理;

将数据清洗后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

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核对依据数据。

优选地,

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包括: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

所述利用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核对模型,确定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

如果是,将所述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作为所述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核对结果;

否则,将所述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作为核对结果。

优选地,

在所述利用预先设置的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之后,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所述核对结果发送给所述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对平台,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预先按照预设的核对规则,设置核对模型;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用户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每一个所述用户,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

核对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

优选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采集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

优选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利用预设的etl工具,执行: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采集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将数据清洗后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核对依据数据。

优选地,

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包括: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

所述核对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核对模型,确定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如果是,将所述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作为所述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核对结果;否则,将所述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作为核对结果。

优选地,

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核对单元获得的所述核对结果发送给所述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核对平台和至少两个信息库;

所述至少两个信息库中的户籍信息库,用于预先存储预设的户籍信息;

所述至少两个信息库中的资料信息库,用于预先存储预设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时,需要先根据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采集该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最后利用预设的核对模型,对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核对即可获得该用户的核对结果,即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从而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对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方法,应用于核对平台,包括:

步骤101:预先按照预设的核对规则,设置核对模型;

步骤102:接收外部输入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用户信息;

步骤103:针对每一个所述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

步骤104: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

步骤105:利用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时,需要先根据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采集该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最后利用预设的核对模型,对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核对即可获得该用户的核对结果,即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从而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

采集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用户信息,可以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确定用户的户籍信息,即确定用户的家庭关系谱图,根据家庭关系谱图即可用户的家庭成员(例如,该用户的父母、子女),采集家庭成员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用户信息,即可根据接收的用户信息和采集的用户信息,获取用户和家庭成员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而确定该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的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因此能够节约核对工作的时间、成本,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包括:

利用预设的etl工具,执行:

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采集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

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处理;

将数据清洗后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

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核对依据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预设的etl工具,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实现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定时、定向的采集对应的原始数据,再使用设置数据清洗过滤规则的正则表达式,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从源头上控制采集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再对清洗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可以实现清洗后的原始数据中的数据表的合并、拆分、行列转换,去除重复记录、数据排序等功能,避免后期对原始数据的二次加工和修改。最后再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例如,按照采集的资料信息库、性质”对数据转换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获得用户和其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以保证数据的清洁度,便于对数据进行核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包括: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至少一个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可以包括用户和其家庭成员的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通过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可以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核对模型,确定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

如果是,将所述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作为所述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核对结果;

否则,将所述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作为核对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按照核对规则设置的核对模型与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异常数据,如果存在,则可以确定该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如果不存在异常数据,可确定该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举例来说,设置的核对模型为人均收入不高于1500元,无房产和无车辆;

分类后的核对依据数据,包括:用户a的收入为600元、无房产、无车辆;

家庭成员b的收入为700元、无房产、无车辆;

通过核对模型,可以确定用户a的人均收入不高于1500,且均无房产和车辆,因此可以确定用户a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利用预先设置的核对模型核对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之后,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所述核对结果发送给所述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的核对结果后,可以通过用户的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例如,qq号码、msn地址、飞信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微信号等,将核对结果发送给用户,以使用户及时了解到自身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对平台,包括:

设置单元201,用于预先按照预设的核对规则,设置核对模型;

通信单元202,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用户信息;

处理单元203,用于针对每一个所述用户,根据所述通信单元202接收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采集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

核对单元204,用于利用所述设置单元201设置的所述核对模型核对所述处理单元203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低收入家庭的核对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单元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时,处理单元需要先根据通信单元接收到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采集该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最后通过核对单元利用设置单元预设的核对模型,对处理单元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核对即可获得该用户的核对结果,即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从而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存储的户籍信息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家庭成员;采集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利用预设的etl工具,执行:从外部的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存储的预设信息中,采集与所述用户和所述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将数据清洗后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核对依据数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核对依据数据,包括: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核对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核对模型,确定获取的所述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如果是,将所述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作为所述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核对结果;否则,将所述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作为核对结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核对单元获得的所述核对结果发送给所述用户。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包括:图2中任一所述核对平台301和至少两个信息库302;

所述至少两个信息库302中的户籍信息库,用于预先存储预设的户籍信息;

所述至少两个信息库302中的资料信息库,用于预先存储预设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核对平台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时,需要先根据用户信息,从至少两个信息库中的户籍信息库采集该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从至少两个信息库中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最后利用预设的核对模型,对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核对即可获得该用户的核对结果,即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从而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以核对平台t和户籍信息库h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核对平台t预先按照预设的核对规则,设置核对模型。

具体地,根据预设的核对要求,可以设置对应的核对规则,根据核对规则,可以设置对应的核对模型,以使利用该核对模型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举例来说,按照核对规则为人均收入不高于2000元,总存款不高于5000元和无车辆,设置对应的核对模型。

步骤402:核对平台t接收外部输入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用户信息。

具体地,用户如需申请低收入家庭,可以在核对平台t中输入其身份证号、用户姓名、联系方式等用户信息,或者,也可以将身份证号、用户姓名、联系方式等用户信息递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将用户的用户信息输入到核对平台t中。

举例来说,核对平台t接收工作人员输入的用户“小崔”的身份证号“123”、用户姓名“小崔”和联系电话“45678”。

步骤403:核对平台t针对于每一个用户,根据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户籍信息库h存储的户籍信息中确定用户的家庭成员。

具体地,核对平台t根据用户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可以从户籍信息库h中确定用户的家庭关系谱图,根据家庭关系谱图可以确定其家庭成员,进而完成采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和用户姓名等用户信息的工作。

举例来说,核对平台t通过用户姓名“小崔”和身份证号“123”,从从户籍信息库h中可以查找到“小崔”的家庭成员b,并采集家庭成员的用户姓名为“小金”、身份证号为“98756”的用户信息。

步骤404:采集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

步骤405:核对平台t利用预设的etl工具,从至少一个资料信息库k存储的预设信息中,采集与用户和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

具体地,在确定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后,核对平台t可以利用预设的etl工具(例如,kettle工具),从各个部门单位的资料信息库(例如,社保信息库、工商信息库、房产信息库、土地信息库、人口信息库)中,采集用户和其家庭成员分别对应的原始数据(例如未经过数据处理的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土地信息)。

举例来说,核对平台t利用kettle工具,分别从社保信息库、工商信息库、房产信息库、土地信息库中,分别采集出用户“小崔”的用户姓名“小崔”和身份证号“123”对应的原始数据为“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工资1000元”、“家庭成员数量为2人”、“2011年至2017年交社保6325元”。

采集家庭成员“小金”的用户姓名“小金”和身份证号为“98756”对应的原始数据为“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工资1500元”、“家庭成员数量为2人”、“2003年至2017年交社保26325元”。

步骤406:核对平台t利用etl工具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具体地,使用预设的sql脚本可以预先设置,用户设置数据清洗过滤规则的正则表达式,核对平台t再利用etl工具使用该正则表达式,即可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以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步骤407:核对平台t利用etl工具对数据清洗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并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核对依据数据。

具体地,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后,还需要进行数据转换,以对数据清洗后的原始数据中的数据表进行合并、拆分、行列转换、去除重复记录、数据排序处理,避免后期对原始数据的二次加工和修改。再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转换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即可获得用户和其家庭成员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以保证数据的清洗度,便于对数据进行核对。

举例来说,核对平台t利用kettle工具,使用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采集的原始数据为“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工资1000元”、“家庭成员数量为2人”、“2011年至2017年交社保6325元”、“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工资1000元”、“家庭成员数量为2人”、“2003年至2017年交社保26325元”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并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获得用户姓名“小崔”和身份证号“123”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和“工资1000元”;

用户姓名“小金”和身份证号为“98756”对应的原始数据为“存款150元”、“无房产”、“无车辆”和“工资1500元”。

步骤408:核对平台t利用核对模型,确定分类后的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如果是,执行步骤409,否则,执行步骤410。

具体地,核对平台t利用核对模型与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例如,是否拥有房产、车辆、企业等异常数据,如果核对依据数据中存在异常数据,则可以确定该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如果核对依据数据中不存在异常数据,则可以确定该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举例来说,核对平台t利用核对模型,可以确定用户“小崔”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步骤409:核对平台t将至少一条异常数据,作为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核对结果,执行步骤411。

步骤410:核对平台t将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作为核对结果,执行步骤411。

步骤411:核对平台t通过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核对结果发送给用户。

具体地,核对平台t在确定用户的核对结果后,可以通过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将核对结果发送给用户,例如,通过用户信息中的手机号,将核对结果发送给用户,以使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及时掌握核对结果,以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收入家庭核对系统,能够降低工作人员核对工作的难度,节约核对低收入家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核对低收入家庭的效率。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时,需要先根据用户信息,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采集该用户的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最后利用预设的核对模型,对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核对即可获得该用户的核对结果,即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低收入家庭,从而能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用户信息,可以从外部的户籍信息库中确定用户的户籍信息,即确定用户的家庭关系谱图,根据家庭关系谱图即可用户的家庭成员(例如,该用户的父母、子女),采集家庭成员的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用户信息,即可根据接收的用户信息和采集的用户信息,获取用户和家庭成员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而确定该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的条件,而无需通过人工核对,因此能够节约核对工作的时间、成本,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核对效率。

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利用预设的etl工具,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实现从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定时、定向的采集对应的原始数据,再使用设置数据清洗过滤规则的正则表达式,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从源头上控制采集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再对清洗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可以实现清洗后的原始数据中的数据表的合并、拆分、行列转换,去除重复记录、数据排序等功能,避免后期对原始数据的二次加工和修改。最后再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例如,按照采集的资料信息库、性质”对数据转换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获得用户和其家庭成员的用户信息分别对应的核对依据数据,以保证数据的清洁度,便于对数据进行核对。

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利用按照核对规则设置的核对模型与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核对依据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异常数据,如果存在,则可以确定该用户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如果不存在异常数据,可确定该用户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从至少一个外部的资料信息库中,获取的核对依据数据可以包括用户和其家庭成员的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通过社保信息、工商信息、房产信息和土地信息,可以确定用户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

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的核对结果后,可以通过用户的用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例如,qq号码、msn地址、飞信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微信号等,将核对结果发送给用户,以使用户及时了解到自身是否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