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2348发布日期:2019-03-13 23:35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网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



背景技术:

“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是指电源、电网、负荷与储能四部分通过多种交互手段、更经济、更高效、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动态平衡能力,从而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的运行模式和技术,该模式使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和运行模式,综合考虑电源之间、源网之间、网荷储之间的协调互动特性,将有助于客服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受环境和气象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降低接纳新能源电力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系统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减弃增效,使电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中面临着负荷多样性,难以充分挖掘并量化评估各类负荷的调控能力,建立面向典型柔性负荷用户的精细化激励响应模式中面临着如何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控制和新生能源难以融入到现有的电网传统调度模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包括信息交互总线、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智能配电站、配电站、设备层和负荷群,所述负荷群与设备层通过导线双向连接,所述设备层与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通过导线双向连接,且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分别与信息交互总线和智能配电站通过导线双向连接,且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与智能配电站通过导线双向连接,所述智能配电站与配电站通过导线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荷群包括汽车负荷、计算机负荷和家庭负荷。

优选的,所述设备层包括分布式电源、多样性负荷和储能系统。

优选的,所述负荷群与多样性负荷通过导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针对具体的电力用户,根据其内部的生产、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用电情况,以及负荷用户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约束和调度成本,针对性地评估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潜力,准确掌握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成本,从而充分掌握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特征,建立精细化的负荷用电模型,准确计算负荷参与需求响应后的用电曲线,为项目后续的激励响应机制设计、调度模型和优化调度控制策略提供基础。

2、本发明,针对连续控制设备与离散控制的模型差异问题: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等变量连续壳调节,而以变压器和电容器等为代表的传统无功控制方式则只能离散化调节,相当于在优化问题中增加了整数变量,从而导致问题非凸难以求解,因此技术关键在于通过变压器模型的线性化,通过特殊的方法江西模型转化为连续模型,从而简化优化问题,方便求解;针对配电网有功无功不解耦问题,在配电网电压控制问题中,优化模型是哪一求解的非凸模型,技术关键在于通过而阶锥规划将原问题转化为易求解的问题,从而实现配电网优化控制。

3、本发明,可再生能源难以在日前进行精准预测,通过分析风电预测精准度随时间尺度逐级提高的太危险和有功调度的固有特点,提出多时间尺度协调的有功调度模式及其关键技术,采用基于“多级协调、逐级细化”的思路,将上一级遗留的偏差由下一级来修正,实现日前计划、滚动计划、实时调度计划和agc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功调度的目标为在保证系统运行经济性、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小弃风弃光,落实绿色节能调度理念;在负荷侧,备有热电联产机组、分布式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具有部分负荷响应特性的工业园等大用户在未来以整体参与电度,它可视为若干可控设备的集群,对于这种基于集群代理的源网荷储进行协调,充分利用各种设备的互补特性,使得集群呈现整体并网特性,提升调控能力,实现好友并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源网荷储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信息交互总线10、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智能配电站30、配电站40、设备层50、负荷群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包括信息交互总线10、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智能配电站30、配电站40、设备层50和负荷群60,所述负荷群60与设备层5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所述设备层50与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且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分别与信息交互总线10和智能配电站3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且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与智能配电站3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所述智能配电站30与配电站4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电力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建立面向典型柔性负荷用户的精细化激励响应模式、提出基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和提出基于分层模型预测的网源荷储日内多尺寸调度控制技术;面向典型柔性负荷用户的精细化激励响应模式中包括刻画不同时间段中,不同的调度成本下,电力用户的激励响应潜力和用户曲线;基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包括改善配电网电压分布,应对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降低分布式发电脱网风险的策略,基于分层模型预测的网源荷储日内多尺寸调度控制技术包括充分发挥源网荷储的互补调控能力,通过时间维度的解耦与协调,达到控制过程的经济学与安全性协调、快速性与干扰性并重的整体控制效果。

具体的,所述负荷群60包括汽车负荷、计算机负荷和家庭负荷,针对具体的电力用户,根据其内部的生产、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用电情况,以及负荷用户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约束和调度成本,针对性地评估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潜力,准确掌握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成本,从而充分掌握柔性负荷的激励响应特征,建立精细化的负荷用电模型,准确计算负荷参与需求响应后的用电曲线,为项目后续的激励响应机制设计、调度模型和优化调度控制策略提供基础。

具体的,所述设备层50包括分布式电源、多样性负荷和储能系统,柔性负荷模型的单次导入时间≤3分钟,进一步优化了柔性负荷模型的单次导入时间,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连续控制设备与离散控制的模型差异问题,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等变量连续壳调节,通过特殊的方法转化为连续模型,从而简化优化问题,方便求解,针对配电网有功无功不解耦问题,从而实现配电网优化控制。

具体的,所述负荷群60与多样性负荷通过导线电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负荷群60中的计算机负荷、汽车负荷和家庭负荷与设备层50中的多样性负荷通过导线双向连接,设备层50与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通过导线双向连接,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对设备层50中的分布式电源、多样式负荷和储能系统进行控制,而且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终端20将设备层50的用电状况直接反馈给智能配电站30或者通过信息交互总线10反馈给智能配电站30,接受到反馈的智能配电站30经过处理后重新对设备层50和配电站40进行配电,通过优化调度,降低了电网运行成本,降低了停电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能质量,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