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8939发布日期:2019-03-20 00:2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一种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现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硬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硬盘的运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状态的好坏,若不能及时对硬盘进行降温,高温将会损坏硬盘的内部元件。

现有的计算机主机虽然具有风冷或水冷系统对计算机主机进行降温,但是这两套冷却系统需要同时兼顾计算机主机的整体,因此对硬盘的降温效果不够好,现有的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降温能力,但是其很难与计算机本身的冷却系统相连接,因此降温能力依然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散热效率依然不够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硬盘安装架、硬盘、驱动电机、风冷机构和冷媒散热机构,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两个滑槽对称设置,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内部插接有硬盘安装架,所述硬盘安装架的两侧上部安装有引导轮,所述引导轮插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硬盘插接在硬盘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硬盘安装架的顶部表面两侧安装有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穿过硬盘安装架并抵在硬盘的表面上,所述硬盘安装架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两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冷媒散热机构,所述冷媒散热机构的顶部表面两侧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卡接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冷媒散热机构的底部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通过螺丝与冷媒散热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散热机构包括导热管安装架和导热管,导热管安装架设置为空心结构,导热管安装在导热管安装架的内部,且导热管设置为连续的s形,导热管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扇叶和风扇安装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表面上套装有扇叶,驱动电机通过螺丝安装在风扇安装架的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机构的表面上设置有电源接口,且电源接口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丝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套,紧固螺丝的顶部焊接有转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安装硬盘时,先将硬盘安装架从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内部抽离出来,之后将硬盘插接到硬盘安装架的内部,然后旋转紧固螺丝对硬盘进行固定,之后再将硬盘安装架插接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的内部,通过上述方便对硬盘进行固定和拆卸,同时可以对硬盘进行保护,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硬盘损坏。

(2)、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风冷机构与电脑主机电源相连接,同时将冷媒散热机构接入电脑主机的水冷系统中,若电脑主机不具有水冷系统,则冷媒散热机构可以不使用,本发明可以与电脑主机的散热系统相配合,并且可以同时使用风冷和水冷两套冷却系统,单独的对硬盘进行降温,因此可以更好的对硬盘进行降温,使硬盘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的冷媒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的风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盘安装架外壳体;2、滑槽;3、引导轮;4、硬盘安装架;5、橡胶套;6、紧固螺丝;7、散热窗口;8、硬盘;9、电源接口;10、驱动电机;11、风冷机构;12、冷媒散热机构;13、连接槽;14、连接件;15、导热管;16、扇叶;17、导热管安装架;18、风扇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硬盘安装架4、硬盘8、驱动电机10、风冷机构11和冷媒散热机构12,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2,且两个滑槽2对称设置,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内部插接有硬盘安装架4,所述硬盘安装架4的两侧上部安装有引导轮3,所述引导轮3插接在滑槽2的内部,所述硬盘8插接在硬盘安装架4的内部,所述硬盘安装架4的顶部表面两侧安装有紧固螺丝6,所述紧固螺丝6穿过硬盘安装架4并抵在硬盘8的表面上,所述硬盘安装架4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窗口7,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两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槽13,所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冷媒散热机构12,所述冷媒散热机构12的顶部表面两侧设置有与连接槽13相配合的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卡接在连接槽13的内部,所述冷媒散热机构12的底部设置有风冷机构11,所述风冷机构11通过螺丝与冷媒散热机构12相连接,所述风冷机构11的表面上设置有电源接口9,且电源接口9与驱动电机10电性连接,所述紧固螺丝6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套5,紧固螺丝6的顶部焊接有转柄,本发明可以与电脑主机的散热系统相配合,并且可以同时使用风冷和水冷两套冷却系统,单独的对硬盘8进行降温,因此可以更好的对硬盘8进行降温,使硬盘8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照图2所示,所述冷媒散热机构12包括导热管安装架17和导热管15,导热管安装架17设置为空心结构,导热管15安装在导热管安装架17的内部,且导热管15设置为连续的s形,导热管15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参照图3所示,所述风冷机构11包括驱动电机10、扇叶16和风扇安装架18,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端的表面上套装有扇叶16,驱动电机10通过螺丝安装在风扇安装架18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在安装硬盘8时,先将硬盘安装架4从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内部抽离出来,之后将硬盘8插接到硬盘安装架4的内部,然后旋转紧固螺丝6对硬盘8进行固定,之后再将硬盘安装架4插接到硬盘安装架外壳体1的内部,通过上述方便对硬盘8进行固定和拆卸,同时可以对硬盘8进行保护,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硬盘8损坏,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风冷机构11与电脑主机电源相连接,同时将冷媒散热机构12接入电脑主机的水冷系统中,若电脑主机不具有水冷系统,则冷媒散热机构12可以不使用,本发明可以与电脑主机的散热系统相配合,并且可以同时使用风冷和水冷两套冷却系统,单独的对硬盘8进行降温,因此可以更好的对硬盘8进行降温,使硬盘8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本发明的风冷机构11产生的气流朝向冷媒散热机构12所在方向,冷媒散热机构12在与水冷系统连接时,将导热管15连接到水冷系统的水冷管上,冷却水经由导热管15的冷媒入口进入导热管15内部,之后再由导热管15的冷媒出口重新回到水冷管内部。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计算机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