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9067发布日期:2019-04-23 20: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通信软件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业务的多样化,对通信相关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交付要求也越来越高。测试作为一种质量保证手段,也越来越重要。但在整个实际的软件项目实施中,由于交付的紧迫性,对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测试方法主要依赖测试人员的经验,这种强依赖性对高效交付产生严重影响。

如图1,传统的测试方法,首先在用例中标记测试的优先级,编写完成后进行用例的评审,之后进行用例执行。测试过程中是按照用例依次来执行,那么测试的重点、测试方向等信息只能有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来判断,信息的流通只在测试和开发之间流通,这样会造成测试工作在交付紧迫的情况下,效率不高,测试重点覆盖不到用户的需求和预期。

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在版本交付紧迫情况下,解决经验强依赖的问题,通过对用户预期的管理,确定测试方向和重点,来提升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主要解决通过对用户预期的管理,确定版本测试的方向和重点,从而提高版本交付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向用户发送预先设计的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

优选的,所述向用户发送预先设计的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具体包括,初始化设置,采集用户的初始测试参数,建立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向用户发送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优选的,所述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具体包括,用户收到初始参数模型后,首先基于参数模型进行初始参数模型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如果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则认为该初始参数模型为符合初始需求的参数模型,然后再输入基于初始参数模型进行当下状态参数判断,再判断是否满足当下状态参数需求。

优选的,所述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还包括,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用户根据当前状态下的测试内容进行分类别设置,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待测试内容设置优先级,最后返回基于优先级测试内容的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不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根据当前状态下的参数设置模型,对测试条例模型进行修改,并设置针对不同内容的优先级信息,返回针对所述优先级的内容测试指令。

优选的,将基于用户当前状态下的内容测试结果返回给用户,告知用户当前测试的具体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下内容: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发送预先设计的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初始化设置,采集用户的初始测试参数,建立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向用户发送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优选的,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用户收到初始参数模型后,首先基于参数模型进行初始参数模型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如果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则认为该初始参数模型为符合初始需求的参数模型,然后再输入基于初始参数模型进行当下状态参数判断,再判断是否满足当下状态参数需求。

优选的,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用户根据当前状态下的测试内容进行分类别设置,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待测试内容设置优先级,最后返回基于优先级测试内容的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不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根据当前状态下的参数设置模型,对测试条例模型进行修改,并设置针对不同内容的优先级信息,返回针对所述优先级的内容测试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返回模块模块,用于将基于用户当前状态下的内容测试结果返回给用户,告知用户当前测试的具体结果。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从版本的入口开始就进行了质量保证,同时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先级放在最高,从而在交付压力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分批交付,提高交付效率,提升了版本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测试方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一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装置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本申请根据用户的期望,来对测试进行指导,测试通过管理用户的期望,进行有方向、有重点的去开展测试工作。在整个交付过程中,以测试为中心,测试在整个版本的交付中承担主要角色,从任务开始,主动沟通,测试与周边相关部门都是积极的双向沟通。向用户发送测试条例模型,初始化设置,采集用户的初始测试参数,建立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向用户发送所述测试条例模型。

采集用户的初始测试参数建立测试条例模型时,需要分析需求来源,根据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的需求来源来自于用户对测试条例模型的反馈,因此,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时,产品行销部从用户得到的是用户期望的需求,即是有些功能是用户希望的,但是并不一定清楚该功能如何使用,这需要前期反复的与用户沟通,并加以对用户的引导,有可能测试人员与产品人员一起,去用户那里沟通需求;技术支持部反馈的一般都是产品使用后用户提出的需求,一般这个时候,用户的需求就更明确一些了,因为用户使用了产品,对产品更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建立的测试条例模型发送给用户,由用户来返回该模型是否满足要求,进而进行测试模型分析以及相关内容的测试。

向用户发送预先设计的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

所述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具体包括,用户收到初始参数模型后,首先基于参数模型进行初始参数模型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如果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则认为该初始参数模型为符合初始需求的参数模型,然后再输入基于初始参数模型进行当下状态参数判断,再判断是否满足当下状态参数需求。

所述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还包括,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用户根据当前状态下的测试内容进行分类别设置,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待测试内容设置优先级,最后返回基于优先级测试内容的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不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根据当前状态下的参数设置模型,对测试条例模型进行修改,并设置针对不同内容的优先级信息,返回针对所述优先级的内容测试指令。

将基于用户当前状态下的内容测试结果返回给用户,告知用户当前测试的具体结果。

当从产品行销部、技术支持部拿到用户的需求后(图2中的③和④),测试就可以进行测试分析了,这时候,需要对比开发输入的设计分析,这个是测试质量保证的入口,如果用户的需求与开发的设计有偏差,那么质量最终达不到用户的预期,就交付不了。质量的第一道保障就是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内部成立用户期望管理委员会,从产品/行销部以及技术支持部提取用户期望的功能,与开发设计进行对比:⑴当开发设计满足用户的期望时,测试在编写用例时,会标注出用例的高优先级;⑵当开发设计不满足用户的期望时,先不进行用例编写,将开发的设计打回重写。然后再进行对比,直到开发的设计满足用户的期望为止。

开发的设计满足用户期望后,开始正式的用例编写,用例需要标注出用户期望的优先级,这需要做严格要求,便于后期用例的管理以及用户期望的分析。用例评审需要仔细评审标注用户期望的用例,这是后续版本测试的重点。用例评审后,用例覆盖不足的地方或者有错误的地方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改,以达到最全、最准确。

用例执行将用户期望优先级高的用例先进行测试,优先保证用户期望的功能质量;当发现的缺陷对版本有影响,则需要开发再次进行修改,测试并行进行用例的补充修改,反复执行,指导缺陷对版本没有影响。当完成测试后,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先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质量保障,这样在交付压力大的时候,便提高了交付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预期管理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下内容: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发送预先设计的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测试条例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其当前状态下的需求;若满足,则直接返回针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不满足,则对所述模型进行参数再设置,直到修改的参数满足需求时,再返回对所述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初始化设置,采集用户的初始测试参数,建立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向用户发送基于用户初始参数的测试条例模型。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用户收到初始参数模型后,首先基于参数模型进行初始参数模型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如果满足初始参数需求,则认为该初始参数模型为符合初始需求的参数模型,然后再输入基于初始参数模型进行当下状态参数判断,再判断是否满足当下状态参数需求。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用户根据当前状态下的测试内容进行分类别设置,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待测试内容设置优先级,最后返回基于优先级测试内容的测试模型进行测试的指令,若所述测试条例模型不满足当前状态下的用户需求,则根据当前状态下的参数设置模型,对测试条例模型进行修改,并设置针对不同内容的优先级信息,返回针对所述优先级的内容测试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返回模块模块,用于将基于用户当前状态下的内容测试结果返回给用户,告知用户当前测试的具体结果。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从版本的入口开始就进行了质量保证,同时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先级放在最高,从而在交付压力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分批交付,提高交付效率,提升了版本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实施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装置或终端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模块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模块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