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0979发布日期:2019-05-03 21:4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劳动保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劳动就业市场需要健全,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转。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如何将网络有效地运用到劳动保障市场,如何通过网络促进就业市场的良好运转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包括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企业地图库、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库和案件处理平台;

所述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用于维护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

所述企业地图库,用于根据所述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中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对每一个用工企业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并分类显示在企业地图上,以供查询;

所述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库,用于按照企业地图上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用工企业分配相应的监察员;

所述案件处置平台,用于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并分配相应的监察员进行案件处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用工企业劳动纠正进行有效处置,促进劳动市场和就业环境的良好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法人、注册号、详细地址、注册地址、性质、规模、行业大类、行业小类和员工数,所述用工情况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情况;

所述企业地图库,具体用于根据每一个用工企业的注册地址、详细地址和行业特点进行网格划分,将每一个用工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网格内,并将网格显示于企业地图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政务办公系统还包括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

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用于保存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其中,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按照企业分类和关键字进行划分,并分类存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方法,包括:

s1,根据维护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对每一个用工企业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并分类显示在企业地图上;

s2,按照企业地图上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用工企业分配相应的监察员;

s3,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并按照所述用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分配相应的监察员和办案人员,对该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处置。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法人、注册号、详细地址、注册地址、性质、规模、行业大类、行业小类和员工数,所述用工情况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情况;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根据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和行业特点进行网格划分,将每一个用工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网格内,并将划分后的网格显示于企业地图上;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根据每一个网格在企业地图上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网格分配相应的监察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根据在企业地图上对网格的点击,在每一个网格上显示该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该网格内的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

或者根据自动检测的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自动显示所述定位信息所在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

维护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其中,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包括按照用工企业分类和关键字划分后的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案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根据举报人通过网上举报或二维码扫描举报方式的举报或者监察员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用工企业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

s32,根据举报的用工企业的位置,为该用工企业分配对应的监察员进行调查取证;

s33,对上传的调查取证证据进行核实立案;

s34,为核实立案后的案件分配对应的办案人员进行案件处置;

s35,对处置完成后的案件申请结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按照案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核实立案后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级别的划分;

根据划分的级别,到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到相识度最接近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调出该案例对应的处置方案以供参考。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4和步骤s35之间还包括:

将办案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推送给举报人,在得到举报人的认可后,执行步骤s3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提供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为城市的劳动保障提供了保证,促进了劳动市场和就业环境的良好运行。该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包括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企业地图库、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库和案件处理平台。

其中,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用于维护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企业地图库,用于根据用工企业信息数据库中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对每一个用工企业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并分类显示在企业地图上,以供用户查询。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库,用于按照企业地图上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用工企业分配相应的监察员;案件处置平台,用于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并分配相应的监察员进行案件处置。

其中,不同的维度可以包括用工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分布,根据用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地理位置,对企业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用工企业显示在企业地图上,可以供用户或者监察员等进行查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法人、注册号、详细地址、注册地址、性质、规模、行业大类、行业小类和员工数,用工情况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情况。

基于此,企业地图库,具体用于根据每一个用工企业的注册地址、详细地址和行业特点进行网格划分,将每一个用工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网格内,并将网格显示于企业地图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用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分布和行业特点,对用工企业进行网格划分,比如,可以以街道为中心,设置13个一级网格,并根据各街道所辖用工企业的数量、分布状况和行业特点,合理划分为60个二级网格,将所有用工企业划分到对应的一级网格和二级网格中,并为每一个网格分配对应的网格员,即管理该网格内所有用工企业的监察员。对用工企业进行网格的划分,做到了对所有的用工企业的全面监管、全面跟踪、全方位覆盖,对用工企业监控无遗漏、网络全覆盖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政务办公系统还包括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用于保存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其中,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按照企业分类和关键字进行划分,并分类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维护一个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对全国比较典型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进行保存记录,以供后续处置劳动纠纷案件时进行参考。

参见图2,提供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方法,包括:s1,根据维护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对每一个用工企业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并分类显示在企业地图上;s2,按照企业地图上的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用工企业分配相应的监察员;s3,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并按照用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分配相应的监察员和办案人员,对该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处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法人、注册号、详细地址、注册地址、性质、规模、行业大类、行业小类和员工数,用工情况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情况。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步骤s1具体包括:根据每一个用工企业的分布状况和行业特点进行网格划分,将每一个用工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网格内,并将划分后的网格显示于企业地图上。相应的,步骤s2具体包括:根据每一个网格在企业地图上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个网格分配相应的监察员。本实施例中对网格进行划分的技术特征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还包括:根据在企业地图上对网格的点击,在每一个网格上显示该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该网格内的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或者根据自动检测的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自动显示定位信息所在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

对所有的用工企业按照行业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网格划分后,并将网格显示于企业地图上,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并通过多种查询方式进行查询。比如,可以点击某一个网格,则在该网格上显示该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该网格内的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另外,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可自动检测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定位信息,则根据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查找到相应的网格,并在该网格上显示该网格的监察员信息和该网格内的用工企业的统计数量。当然,在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查询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查询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维护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其中,所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包括按照用工企业分类和关键字划分后的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案例。

在本实施例中,还维护一个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对全国比较典型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进行保存记录,以供后续处置劳动纠纷案件时进行参考。在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查找时,可以按照发生劳动纠纷的用工企业的企业分类和一些关键字进行查找,比如,用工企业属于哪个行业、用工企业的规模大小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s31,根据举报人通过网上举报或二维码扫描举报方式的举报或者监察员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用工企业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立案;s32,根据举报的用工企业的位置,为该用工企业分配对应的监察员进行调查取证;s33,对上传的调查取证证据进行核实立案;s34,为核实立案后的案件分配对应的办案人员进行案件处置;s35,对处置完成后的案件申请结案。

举报人可以登录案件处理平台对用工企业对用工企业进行举报,监察员也可以根据平时的巡查发现的问题对用工企业进行举报,在案件处理平台上填写举报信息。案件处理平台根据填写的举报信息,对用工企业的纠纷案件进行初步立案,并分配对应的监察员对该用工企业进行调查取证。在分配对应的监察员时,通常根据该用工企业的地理位置确定所在的网格,该网格员即为相应的监察员。该网格员对该用工企业进行调查取证,比如,可以询问该用工企业的员工、进行文字记录、拍照和视频记录等,并将调查取证的证据上传至案件处理平台。案件处理平台对调查取证的证据核实后,进行正式立案,并为正式立案后的用工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分配相应的办案人员,由该办案人员对该劳动纠纷案件进行处置,案件处置完毕后在案件处理平台上申请结案。

其中,步骤s3还包括:按照案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核实立案后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级别的划分;根据划分的级别,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到相识度最接近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调出该案例对应的处置方案以供参考。

其中,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的劳动保障案例根据安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类,对于不同类别的案例,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核实立案后的案件也按照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级别的划分。根据划分的级别,到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到相识度最接近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例,调出该案例对应的处置方案以供本劳动纠纷案件参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4和步骤s35之间还包括:将办案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推送给举报人,在得到举报人的认可后,执行步骤s35。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案件都需要设定办理时间,当快到办理截止时间或者该案件的办理时间需要提前时,案件处理平台会通过智能终端向办案人员进行提醒。在办案的过程中,将办案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通过手机短信推送给举报人,举报人根据办案结果提出意见,反馈到案件处理平台,如果举报人对案件处理结果不满意,则办案人员考虑对案件处置方案进行调整,直到举报人对案件处理结果认可为止。当举报人对案件处置结果认可后,办案人员将案件处置结果上传至案件处理平台申请结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政务办公系统及移动政务办公方法,结合网络的方法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用工企业劳动纠正进行有效处置,促进劳动市场和就业环境的良好运行。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