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6539发布日期:2019-04-20 06:0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与缅甸、老挝等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和泰国相邻,这些地区多属于“边、穷、少”地区,加之该流域地区气候降水湿热,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充沛,水域广阔,植被覆盖密集广泛。这些优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地区虫媒传染病的易发、高发地区,加之经济落后等影响因素,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世界上虫媒传染病的重点高发地区。据统计仅缅甸疟疾和登革热病例年均均超过1万余例,老挝年均疟疾病例超过2万余例、登革热5000余例。与上述传染病流行严重的缅甸、老挝、越南相邻,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有国家和省级边境口岸23个、通道643条、95个边民互市通道、103个边贸互市点。仅2015年云南疟疾病例516余例,其中80%以上病例来源于gms区域国家;登革热病例1816例,接近30%病例来源于gms区域国家。2013年以来,在中老、中缅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德宏州瑞丽市和临沧市耿马县先后发生了因老挝和缅甸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暴发,近三年疫情水平均在全国前三位,这与高效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的境外输入和分部扩散高度关联,输入地还是以缅甸、老挝为主。

伊蚊属是蚊科中最大一属,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等多种传染病。伊蚊分布范围广、生态习性独特。伊蚊防治是防治伊蚊传播疾病的主要手段,而开展伊蚊的监测,掌握伊蚊的种群分布、抗药性和携带病原情况,则是做好伊蚊及其传播疾病防治的前提。近年来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增多。2014年广东登革热流行,2016年美洲寨卡病毒病流行且我国出现输入性疫情,2016年我国出现黄热病病例输入性疫情。2017年,在印度和越南出现登革热流行,我国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出现反复,浙江省甚至山东省新出现登革热疫情。伊蚊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预防控制登革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伊蚊控制,最主要就是幼虫监测,通过抽样办法,调查监测区域内蚊虫的相对密度水平,为评估传播危险性和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主要监测指数有: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三种。

蚊媒传染病疫情暴发时,需要快速对群体的蚊媒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群体调查,对于同一事件调查团队内蚊媒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调阅是日益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调查工作大都是分散的,且没有对调查的居民区范围对各调查员进行合理的空间交通规划,导致了调查工作时间完成的先后不一,最晚的调查结果决定了此次调查的总体时间,“木桶效应”影响了调查的整体效率。

在澜湄次区域,虫媒传染病高发,蚊媒密度调查是经常进行的工作,寄生虫病防治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经常需要现场进行蚊媒密度调查,了解蚊媒分布的情况,并使用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指标评价蚊媒密度严重情况,借此推测传染病罹患的发病概率和控制程度,并对阳性的积水点进行取样和实验室甄别,确定蚊虫种类。然而,在使用该项发明之前,现场工作人员都是通过人工调查、填写、统计等原始的操作手动来完成对这些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调查任务繁重且效率较低、调查结果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及方法。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输入模块,供用户实时填写、修改、认可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

定位模块,用于自动实时采集调查点位置信息;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初步计算;

终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

终端连接模块终端连接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数据对接;

所述服务器包括:

服务器连接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对接;

服务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在历次调查中移动终端上传的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公式运算并形成报告。。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业务人员进行蚊媒原始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输入模块向终端输入原始数据,同时,终端的定位模块自动采集位置信息;

步骤2,数据处理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输出模块向用户反馈初步结果;

步骤3,用户根据输出模块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审核,并判断数据是否有误,如果数据有误,则通过定位模块对数据进行修改或重新采集填写,然后返回步骤2,反之,则进入步骤4;

步骤4,用户通过定位模块认可调查数据,同时终端存储模块存储认可的数据;

步骤5,终端连接模块将终端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如果采集时现场有网络环境,则该步骤在步骤4完成之后立即执行,反之则在终端接入公共网络后执行;

步骤6,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接受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服务器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存储。

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蚊媒密度调查工作的效率和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从而可以节省公共卫生资源,并为蚊媒相关疾病疫情的快速预警及处置提供支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现场监测结果立即上传系统后,通过软件后台的运行分析,汇总结果后形成监测结果和监测报告,通过及时生成的监测数据可以:1.各级疾控机构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作为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于流行季节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监测;2.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20时,提示存在伊蚊传播疾病暴发高风险,建议疾控机构提请辖区政府组织开展消除蚊媒孳生地和灭蚊工作;3.首次发现埃及伊蚊时保存监测所获标本,立刻将监测结果报告上级疾控机构,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提供历年连续性的监测记录,行成数据库,对伊蚊消展的季节性和密度变化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登革热疫情预测预警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和系统分析参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以往的伊蚊幼虫监测方法:调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水桶、废弃瓶罐等)。

工作量:1.蚊种鉴定捕获的四龄幼虫进行蚊种鉴定。2.监测频率1-4月和12月,每月监测1次,分四个方位及口岸,每次50户人家,共250户人家;5-11月,每月监测2次,分四个方位及口岸,每次50户人家,共250户人家。3.统计指标: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布雷图指数(bi)=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房屋指数(hi)=阳性房屋数/调查房屋数×100、容器指数(ci)=阳性容器数/容器数×100(阳性容器指有伊蚊幼虫或蛹孳生的容器)。监测结果的使用:布雷图指数>20,提示登革热区域流行风险高,当地政府需组织以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预防性灭蚊,降低蚊媒密度。有登革热疫情时,迅速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防止暴发流行。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埃及伊蚊分布时,及时上报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表1

表2

实施例:

本发明通过一种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快速评估系统,运用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使用系统软件开展上述的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工作,解决以往伊蚊密度调查数据手工纸质记录统计不及时、操作繁琐、数据分析运用时效性差的缺点,在进入现场工作前,通过调查者输入伊蚊媒介现场调查数据、定位信息、气象信息等发送至服务器,在系统中建立采集数据库,到达现场后,按照表1的内容逐项录入。数据上传系统软件后,还能自动加和统计运算,得出如表2中统计结果,形成: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专业的分析统计报告,提供卫生专业部门评价媒介致病风险和防控效果指标,从而提高信息调查的速度及质量,有效的辅助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和日常防控风险预判。

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往手工采集数据时面临的工作繁重、数据错误率高、数据滞后的问题,以及认为计算错误、指标类型计算错误和报告撰写不规范的难题。)

比如:

1.“伊蚊媒介监测点xx月xx日监测结果”:此表以往得录入excel表格后由人工进行逻辑检查再设计加和计算后才能生成,录入环节多、数字多且没有校验功能,使用“系统软件”后都是自动生成的;

2.积水容器及孳生情况:这个构成图以往是靠人工统计后用excel表格功能制作的,使用“系统软件”后都是自动生成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样例,是一个包含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的系统。不失一般性,以下以一个服务器和一个移动终端构成系统为例,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样例可以推广至一服务器多网络终端的情形。

本实施样例所涉及的系统,包含两大部分,即移动终端与服务器。

移动终端可由蚊媒调查人员随身携带,包含6个模块,具体如下:

(1)输入模块w1,可供用户实时填写、修改、认可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

(2)定位模块l1,用于自动实时采集调查点位置信息;

(3)数据处理模块h1,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初步计算;

(4)终端存储模块s1,用于存储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

(5)输出模块r1,用于输出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

(6)终端连接模块c1,用于与服务器进行数据对接。

服务器包含2个模块,具体如下:

(1)服务器连接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对接;

(2)服务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在历次调查中移动终端上传的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数据,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公式运算并生成报告。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步骤1,业务人员进行蚊媒原始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输入模块向终端输入原始数据,同时,终端的定位模块自动采集位置信息;

步骤2,数据处理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输出模块向用户反馈初步结果;

步骤3,用户根据输出模块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审核,并判断数据是否有误,如果数据有误,则通过定位模块对数据进行修改或重新采集填写,然后返回步骤2,反之,则进入步骤4;

步骤4,用户通过定位模块认可调查数据,同时终端存储模块存储认可的数据;

步骤5,终端连接模块将终端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如果采集时现场有网络环境,则该步骤在步骤4完成之后立即执行,反之则在终端接入公共网络后执行;

步骤6,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接受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服务器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存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