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1257发布日期:2020-07-07 14:47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社群网络交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用户想要发起并组织一个活动的时候,其通常会向认识的好友发出活动通知并且邀请好友参加活动。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发送活动通知,然后等待来自其他用户对此通知的响应,以便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所述活动。但这对于发起活动的用户来说还必须进行十分繁琐的后续操作。首先,发起活动的用户要记住申请人对此项活动的响应,并且在确定能够举行活动后还需要向申请人发送可以参加该活动的通知。当确定不能举办所述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向每个申请人发送不能参加所述活动的信息。因此,这对组织活动的用户来说是十分费时和费力的,因此需要一种系统能够对所组织的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方便管理参加报名人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创建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设置活动生成第一活动信息,发布所述第一活动信息,所述第一活动信息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一报名端口,所述第一报名端口携带有发布该活动的活动发布者标记;

第一管理模块,所述第一管理模块包括:

组织单元,用于从所有app发布的活动中搜索满足用户设置条件的活动,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从所搜索结果中选择活动;报名参加所选择的活动,或转发编辑所选择的活动形成第二活动信息并发布,所述第二活动信息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二报名端口,所述第二报名端口携带有转发编辑该信息的活动组织者;

报名管理单元,用于接收操作用户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一报名信息;或接收操作用户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二报名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创建模块包括:

分类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对活动进行分类;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添加、删除或编辑活动的操作指令设置第一活动信息;

发布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将创建单元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活动信息发布;

报名单元,用于为用户提供报名编辑端口并提交报名。

其中,所述第一创建模块还包括:评论展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编辑的活动评论并发布展示。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的报名管理单元还包括:

分享子单元,用于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分享;

编码子单元,用于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编码形成标识符号;

存储子单元,用于将编码子单元生成的标志符号存储,并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显示标识符号;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其他app上的标识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的报名管理单元还包括:验证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报名请求,并验证所述报名请求的合法性,在验证所述报名请求合法后向用户返回报名成功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资产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用户报名参加活动后所获得的积分或卡券。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支付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并结合所报名活动预设支付方式进行付款。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用户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和第二活动信息;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查询用户报名参加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收藏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从组织单元所搜索结果中选择活动收藏并查询已收藏活动。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交互模块,用于依据用户的选择进行app之间的联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所述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可快速发布活动并通过各种平台、各种渠道分享活动。活动发布者、活动组织者可以邀请身边的人参加活动,活动发布者可以直接获得每一活动的所有报名情况,每一活动组织者仅能查看、管理自己的报名名单而无法查看其它活动组织者的报名名单。这样方便活动发布者直接获得所有报名信息而不需要通过各个活动组织者的统计获得报名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创建模块的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管理模块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创建模块的创建单元、发布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创建模块的评论展示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创建模块的报名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管理模块的组织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管理模块的报名管理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管理模块的第一查询单元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交互模块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施例所基于的app端进行简要说明。本实施中每一app端上均运行所述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每一app端既可以用于发起活动(活动发布者),也可以用于报名参加活动,还可以作为第二级活动发布者(活动筹办者/活动组织者)。所述的活动可以包括:通知、投票、团购、聚会、讲座、旅游等。所述的app端可以安装于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电子终端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通信电子产品。

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创建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设置活动生成第一活动信息,发布所述第一活动信息,所述第一活动信息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一报名端口,所述第一报名端口携带有发布该活动的app标记。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创建模块的界面示意图,每一app端上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的第一创建模块用于发布活动,此时所述app端作为活动发布者可以通过第一创建模块依据用户的请求发布新的活动。在用户发起活动之前,app端可先对发起活动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保证发起的活动更加安全、可靠,保障参加活动人员的安全。如每一app端上可设置登录认证模块,每一发起活动的用户需进行用户注册获得账号后才可发布新活动。每一app端上的第一创建模块包括:

分类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对需要发布的活动进行分类。参见图1所示分类单元的界面显示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活动分成:通知、投票、团购、聚会、讲座、旅游、联谊、运动会等类别。将活动分类管理,方便依据不同的活动类型设置第一活动信息,每一app端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上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示第一活动信息供用户进一步了解活动或选择活动。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添加、删除或编辑活动的操作指令设置第一活动信息。如图3所示为创建单元创建一新聚会的过程,通过该过程设置第一活动信息。所述的创建单元可以添加一新活动,编辑第一活动信息,所编辑的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报名时间、活动人数限制、活动其他内容说明等。

报名单元,用于为用户提供报名编辑端口并提交报名。通过所述报名单元使得第一活动信息能够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一报名端口,所述第一报名端口携带有发布活动者标记。若用户通过第一活动信息直接或间接报名参加活动,则报名信息中将携带有发布该活动的发布活动者标记,从而使得活动发布者能够方便的管理活动报名人员。所述发布活动者标记可以为app名称、app编号、发布活动者单位、发布活动者名称、发布活动者联系方式等具有区分标识作用的编号、文字、字母……参阅图5所示,所述报名单元可以设置报名者所需填写的信息,如设置报名者的年龄、性别、报名者地点、联系方式、参加人员数量、报名者所属单位、报名者编号等。

发布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将创建单元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活动信息发布。发布单元将第一活动信息发布后将会在所有app端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上查看该第一活动信息。活动参与者可通过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报名参加活动。参阅图3所示“发布”为本实施方式发布单元的界面显示示意图,用户通过触碰点击即可发布编辑好的第一活动信息,从而在所有app端上均可查看该第一活动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创建模块还包括评论展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编辑的活动评论并发布展示。参阅图4所示的评论展示单元,第一创建单元的第一活动信息设置评论区域,评论展示单元可以将所有用户对每一条第一活动信息的评论在所有app端上展示。通过评论展示单元为活动报名者提供直接评论的渠道,方便活动报名者对活动提供建设性建议,方便活动组织者了解活动报名者的动态,快速收集活动报名人员的需求。经过评论展示单元使得活动组织者能够快速调整活动,更好的满足活动报名者的需求。

每一app端上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均包括第一管理模块,所述第一管理模块包括:

组织单元,用于从所有app发布的活动中搜索满足用户设置条件的活动,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从所搜索结果中选择活动;报名参加所选择的活动,或转发编辑所选择的活动形成第二活动信息并发布,所述第二活动信息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二报名端口,所述第二报名端口携带有转发编辑该信息的活动组织者标记。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所示第一管理模块显示界面中“我的组织”为所述的组织单元的界面显示示意图,用户点击界面中“我的组织”即可进入到组织单元的操作界面。参阅图6所示组织单元的操作界面,通过界面中“+组织”从所有app发布的活动中搜索满足用户设置条件的活动,用户设置的条件可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地址、活动发布者、活动组织者等。用户从搜索后的结果中可选择报名参加活动并提交。

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所搜索结果中用户还可以选择一活动信息进行转发编辑形成第二活动信息并发布,此时该app端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作为活动组织者(活动筹办者)。第二活动信息为操作用户提供第二报名端口,该第二报名端口携带有活动组织者(活动筹办者)标记,所述活动组织者标记可以为活动组织者app名称、活动组织者姓名、活动组织者单位、活动组织者联系方式等。用户如果通过第二报名端口报名参加活动,则所生成的报名信息携带活动组织者(活动筹办者)标记,通过该标记即可区分报名者属于活动发布者还是属于活动组织者,方便活动发布者与活动组织者各自管理各自的活动报名人员。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报名管理单元,用于接收操作用户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一报名信息;或接收操作用户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二报名信息。参阅图7所示报名管理单元的界面示意图,通过显示界面中的“报名名单”可快速查看、管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

若app端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作为活动发布者,则其接收操作用户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一报名信息。所述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是指报名者通过活动发布者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即为直接方式。所述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是指app端上的活动信息至少经过一个或多个活动组织者(活动筹办者)转发,经过转发编辑后生成第二活动信息,报名者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活动报名同时被活动发布者和活动组织者接收,该过程所提交的报名即为用户间接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

在直接和间接报名过程中,活动发布者能够查看所有报名参加该活动的报名信息,由于每一报名信息均具有活动发布者标记或活动组织者标记,通过标记活动发布者可方便的将报名信息依据所属的活动组织者分类管理。

若app端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作为活动组织者(活动筹办者),则其接受操作用户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活动报名并生成第二报名信息。由于所述第二活动信息携带有编辑该信息的活动组织者标记,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第二报名信息标记有活动组织者标记,报名管理单元限制每一活动组织者仅能查看自己所组织活动的报名情况,而无法查看该活动其他组织者的活动报名情况。

所述的第一管理模块的报名管理单元还包括:

分享子单元,用于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依据用户的选择可以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以链接的形式通过微信、微博、qq、qq空间等途径分享出去给他人报名参加。参阅图7所示的报名管理单元的显示界面图,图7中所示“分享好友”为分享子单元的显示界面示意图。通过“分享好友”实现活动快速、多样化、多平台分享,能够快速传播活动,方便报名者报名参加。

编码子单元,用于将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编码形成标识符号;所述标识符号可以为一维码、二维码等可读标识符号,其他app端可通过扫描所生成的一维码、二维码查看第一报名信息或第二报名信息,从而进行活动报名或转发编辑活动。参阅图7中所示“活动编码”为编码子单元的显示界面示意图,通过编码子单元可以快速的将各个活动进行编码生成标识符号,所述的可读标识符号包括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列举的一维码、二维码。

存储子单元,用于将编码子单元生成的标志符号存储,并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显示标识符号;参阅图7所示“活动二维码”为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子单元的显示界面,所述存储子单元存储第一活动信息、第二活动信息的标志符号,并在用户查看的时候显示相对应的标志符号。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其他app上的标识符号。参阅图7所示“扫码签到”为本实施方式识别子单元的显示界面示意图,通过“扫码签到”可直接识别其他app上的标识符号,通过识别结果可直接进行活动报名或转发编辑活动。

所述报名管理单元还包括推送子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点击选择向所有app端发送新活动信息或向报名参加活动人员推送消息。参阅图7所示“发送消息给报名人员”为本实施方式推送子单元的显示界面示意图,通过点击“发送消息给报名人员”即可进行消息推送界面,即可编辑推送消息并推送。该方式使得新的活动消息能够被所有app发现或者能够尽快把活动的新动态告知报名人员。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的报名管理单元还包括:验证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报名请求,并验证所述报名请求的合法性,在验证所述报名请求合法后向用户返回报名成功信息。通过验证子单元验证通过第一活动信息、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报名请求的合法性,合法性的验证能够保证报名者身份合法性,保障后续参加活动人员安全。所述报名请求可携带报名人员身份证明、报名人员来源等,如报名人员属于某个大学、某个医院、某个机构、某个公司等,验证子单元通过核对报名请求提交的信息来判断合法性。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资产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用户报名参加活动后所获得的积分或卡券。所述积分或卡券可以用于抵扣报名费用,或依据活动发布者设置置换奖品、礼物等。参见图2所示“我的资产”为本实施方式的资产管理单元的界面显示图。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支付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并结合所报名活动预设支付方式进行付款。所述支付单元的支付方式、原理与现有技术的相同。参阅图2所示“设置支付二维码”为本实施方式支付单元的界面显示图。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用户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和第二活动信息;参阅图2所示第一管理模块显示界面的“我发布”为本实施方式第一查询单元的显示界面图,用户通过点击“我发布”即可查询该app端所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和第二活动信息,参阅图8所示通过点击“我发布”后的界面显示图,通过该方式可以查询该app端发布的所有第一活动信息和第二活动信息。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查询用户报名参加的活动;参阅图2所示第一管理模块显示界面的“我参与”为本实施方式第二查询单元的显示界面图,用户通过点击“我参与”即可查询该app端报名的所有活动。

所述第一管理模块还包括收藏单元,用于依据用户的触碰指令从组织单元所搜索结果中选择活动收藏并查询已收藏活动。参阅图2所示第一管理模块显示界面的“我收藏”为本实施方式的收藏单元的显示界面图,用户通过点击“我收藏”即可查询该app端所收藏关注的所有活动。

所述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交互模块,用于依据用户的选择进行app之间的联络。所述第一交互模块为用户提供交友平台,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添加好友以便进行活动咨询等。参阅图9所示第一交互模块的界面显示图,图中所示“消息”、“通讯录”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交互模块,所述第一交互模块与现有技术的qq聊天、微信聊天等原理一样。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以下列举一实例说明所述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活动发布者以及多个活动组织者,每一活动发布者、活动组织者均为一app端上运行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在该实施方式中,假设所述活动发布者为a大学校团委,所述活动组织者为a大学各个学院,例如包括:土木学院、生物学院、信息学院、外语学院等。

a大学校团委作为活动发布者采用第一创建模块发起一聚会,参阅图1所示a大学校团委选择第一创建模块的分类单元显示界面上的“聚会”进入创建单元、报名单元、发布单元的显示界面,通过所述创建单元进行第一活动信息的编辑、报名设置、发布设置。

所述创建单元的编辑界面参见图3所示,通过第一创建模块的创建单元可编辑聚会主题、聚会地点、聚会时间、聚会可参加人数、聚会其他说明等。

所述报名单元的显示界面参见图3所示“报名者所需填写的信息”,a大学校团委可设置报名者需填写年龄、性别、联系方式、所属单位、编号、学号等收集报名人员信息。所述报名单元可设置第一活动信息发布单位为a大学校团委,从而使得通过第一活动信息提交的报名信息自动标记有发布单位“a大学校团委”。

所述创建单元、报名单元设置好第一活动信息后通过触碰点击发布单元,即点击界面中“发布”即可将第一活动信息发布。发布后的第一活动信息可供所有a大学各学院在各自app端上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上查看。

如图4所示,还可以通过第一创建模块的评论展示单元评论a大学校团委举办的聚会活动,a大学各个学院学生可以进行聚会评论,每个评论都将在所有app端上展示。该评论展示单元与现有其他app的评论展示原理、功能类似。

各个学院作为活动组织者,可组织本学院内的学生参加聚会报名,为了方便管理、了解本学院学生的报名情况,每个学院可将a大学校团委发布的第一活动信息转发并编辑生成第二活动信息。各个学院可点击第一管理模块显示界面中“我的组织”进入组织单元,输入活动发布单位“a大学校团委”即可搜索到a大学校团委发布的聚会。各个学院可申请转发第一活动信息并编辑生成第二活动信息,例如设置第二活动信息的活动组织单位为“土木学院”、“生物学院”、“信息学院”或“外语学院”,或第二活动信息可提供选择端口供学生选择所在学院,从而使得通过第二活动信息提交的报名信息均分别标记有各个学院名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图7所示,a大学校团委或各个学院可通过各自app端上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的“报名名单”各自查看参加聚会的报名情况。a大学校团委作为活动发布者可接收各个学院的报名信息并查看,从而方便实时了解参加聚会人员的情况,并调整活动内容。各个学院作为活动组织者仅允许查看自己学院的报名情况,而不允许查看其他学院的报名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个学院也可以作为活动发布者,应用各自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发布新活动。

上述实施方式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例如还可以应用于马拉松赛的志愿者报名等。志愿者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社会团体,由马拉松官方发起活动,各院校、各社会团体添加了官方发起的活动后可以邀请本团体内的学生或协会人员报名参加,然后自行管理自己的报名人员。

上述实施方式的app活动报名管理系统可依据使用的需求被应用于各种单位、各种活动中,不仅仅局限在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示例中。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