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276发布日期:2019-01-22 22:0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



背景技术: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密切联系着每一个考生的未来,尤其是考后志愿填报,因为信息量的非绝对均衡,会留下一些非正常的漏洞与空隙。目前普遍采用网上填报后,到学校或区招办打印志愿填报正表,并签字认可。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如果用事后伪造的志愿填报正表企图造假,若仅仅通过拿出数据库里的数据,指出志愿填报正表的内容与数据库里的数据的差别,难以确认志愿填报正表的真伪。

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志愿填报信息被篡改,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能有效地避免志愿填报信息被篡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篡改的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所述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包括:二维码获取装置、第一判断单元以及服务器,所述二维码获取装置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二维码获取装置用于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并将所述第二二维码图片发送给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其中,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二维码图片,并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将所述第二二维码图片与所述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是否有修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打印装置,所述二维码获取装置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与打印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二维码获取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器中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根据所述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图片,并将所述第一二维码图片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进行存储;

所述打印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器中存储的所述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并打印在所述纸质文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扫描识别装置和第二判断单元,所述扫描识别装置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扫描识别装置用于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扫描,提取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并发送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至第二判断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包括填报存储数据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与所述填报存储数据库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填报存储数据库内的存储数据,将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所述填报存储数据库内的存储数据进行比对,获得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所述存储数据的差异项;

其中,所述存储数据包括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识别装置包括MARK点识别单元,所述MARK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待验证的纸质文件中MARK点以内所包含的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签字笔和坐标纸,所述签字笔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签字笔用于记录在所述坐标纸上的签字信息及签字流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填报记录数据库,所述填报记录数据库用于在修改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对解锁及更正环节进行记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MARK点生成装置,所述MARK点生成装置与打印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在纸质文件中生成MARK点。

上述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通过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其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并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每一个第一二维码图片仅仅与唯一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相对应。因此,若是仅仅修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经过伪造内容后的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的第二二维码图片就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不同,从而可以判定该待验证的纸质文件是否进行了修改。因此,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的系统可以较优地达到纸质文件防篡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纸质文件防篡改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包括:二维码获取装置102、第一判断单元104以及服务器106,二维码获取装置102与第一判断单元104通信连接,第一判断单元104与服务器106通信连接。二维码获取装置102用于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并将第二二维码图片发送给第一判断单元104,其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判断单元104用于接收第二二维码图片,并从服务器106中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将第二二维码图片与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是否有修改。

具体地,上述纸质文件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二维码图片三部分,例如,纸质文件可以是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正表或是其它志愿填报表格。用户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姓名、毕业院校、民族及家庭成员信息等等;志愿填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志愿填报院校、志愿填报院校专业、是否调剂等信息;二维码图片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或是仅仅根据志愿填报信息生成。因此,每一个二维码图片有且仅有一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与其相对应或是有且仅有一组志愿填报信息与其相对应。可选地,二维码图片可以是堆叠式二维码、行排式二维码或者矩阵式二维码。

进一步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是用户对填报时的填写信息进行打印并签字确认的纸质文件。待验证的纸质文件可包括多份,分别放在不同的保管处进行保存,比如:保管处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本身、学校处、考试院。待验证的纸质文件在签字确认后需要上交,在上交过程中,会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真伪验证。由二维码获取装置102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再一次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并发送第二二维码图片给第一判断单元104。第一判断单元104接收第二二维码图片,并获取填报时存储于服务器106中的第一二维码图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维码图片是用户填报时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可以理解,第一二维码图片是正确的二维码图片。因此,第一判断单元104将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第二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这说明待验证的纸质文件并未篡改;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说明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经过了篡改。

用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正表举例,若考生最后提交的志愿填报正表生成的第二二维码图片在经过第一判断单元104判断之后,发现其与服务器106中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是不同的,则可以判定该志愿填报正表的考生基本信息和/或志愿填报信息做了修改。比如:最初时考生填报复旦大学数学专业,但在签字确认过程中自己篡改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则根据两份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是不同的。

上述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通过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其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并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每一个第一二维码图片仅仅与唯一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相对应。因此,若是仅仅修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经过伪造内容后的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的第二二维码图片就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不同,从而可以判定该待验证的纸质文件是否进行了修改。因此,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的系统可以较优地达到纸质文件防篡改的效果。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还包括:打印装置108,二维码获取装置102与服务器106通信连接,服务器106与打印装置108通信连接。二维码获取装置102还用于获取服务器106中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根据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图片,并将第一二维码图片发送至服务器106进行存储。打印装置108用于获取服务器106中存储的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并打印在纸质文件上。

具体地,纸质文件中的第一二维码图片由二维码获取装置102生成,第一二维码图片是根据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做MD5运算生成的结果,该填写信息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二维码获取装置102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需要发送给服务器106进行保存,便于以后使用时方便提取。打印装置108将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一同打印在纸质文件上,需要说明是,每一份纸质文件中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是相对应的。可选地,打印装置108还可以与二维码获取装置102通信连接,使得二维码获取装置102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可以通过打印装置108直接打印在纸质文件上。

进一步地,该纸质文件可以是最初填报时纸质文件,也可以是经过篡改的纸质文件,二维码获取装置102可以将最初填报时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也可以将经过篡改的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通过比对两种二维码图片可以得知纸质文件是否有篡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还包括:扫描识别装置110和第二判断单元112,扫描识别装置110与第二判断单元112通信连接,第二判断单元112与服务器106通信连接。扫描识别装置110用于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扫描,提取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并发送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至第二判断单元112。

具体地,扫描识别装置110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扫描时,扫描对象包括整个纸质文件的内容,可选地,扫描对象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以及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提取出纸质文件的全部扫描内容,并发送纸质文件的全部扫描内容至第二判断单元112。

用高考志愿填报正表举例,高考志愿填报正表一式三份,学生自己手中一份,学校存档一份,由区招办收集汇总,交到考试院一份。其中,交到考试院的那一份会先全部收集起来,采用分批收集的方式收集,每个批次数量不等,最多的一个批次约二十万张。但用扫描识别装置110批量扫描时,每批可能只有两万张,需要多批扫描。其中,扫描识别装置110对高考志愿填报正表扫描时,会扫描整个高考志愿填报正表,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与第一二维码图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106包括填报存储数据库,第二判断单元112与填报存储数据库通信连接。第二判断单元112用于获取填报存储数据库内的存储数据,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填报存储数据库内的存储数据进行比对,获得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存储数据的差异项。

具体地,填报存储数据库存储的存储数据包括用户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第二判断单元112从填报存储数据库中获取相对应的用户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与扫描识别装置110提取的待验证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获得待验证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存储数据的差异项。若是没有差异项,则判定该纸质文件没有被篡改。

比如说:用户填报时没有填“复旦大学数学系”,后来根据其他用户填报情况乃至其他非法信息得知:如果填报该项,录取概率很大,于是伪造一张志愿填报正表来耍赖,扫描识别装置110会提取出“复旦大学数学系”这一信息,但该用户填报时并没有填“复旦大学数学系”。于是,通过第二判断单元112能判断出该伪造的志愿填报正表与填报存储数据库存储的存储数据的差异项。该差异项就是“复旦大学数学系”,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考生使用伪造的志愿填报正表蒙混过关,进一步达到防篡改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扫描识别装置110包括MARK点识别单元,MARK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待验证的纸质文件中MARK点以内所包含的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

具体地,每一张纸质文件都会设置MARK点,其中,每三个MARK点之间会形成一个平面,当然,选择更多个MARK点可以形成使用者所需要的平面形状。MARK点是扫描识别装置110定位的参考标志,MARK点的主要作用是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需要扫描的信息进行精确定位。MARK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待验证的纸质文件中的MARK点,确定该纸质文件的扫描范围,从而读取出该纸质文件的扫描范围中的信息。较佳地,MARK点设置在整个纸质文件的边缘处,使得MARK点识别单元可以识别的范围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还包括MARK点生成装置,MARK点生成装置用于在纸质文件中生成MARK点,MARK点生成装置与MARK点识别装置配套使用,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佳,扫描准确性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签字笔和坐标纸,签字笔与服务器106通信连接,签字笔用于记录在坐标纸上的签字信息及签字流程。

具体地,纸质文件使用坐标纸进行打印,且每一份纸质文件都需要用户使用签字笔进行签字确认。签字笔可具备录音和录像功能,用于将用户签字的每一笔流程详尽的记录下来,得到完整的记录笔迹,记录笔迹包括签字信息及签字流程。签字笔与服务器106通信连接,可以将完整的记录笔迹上传给服务器106进行保存。通过将志愿填报时的专业坐标纸和专业签字笔搭配使用,为纸质文件防篡改系统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进一步地达到防篡改防抵赖效果,为纸质文件的防篡改防抵赖筑起最后一道高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106还包括填报记录数据库,填报记录数据库用于在修改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对解锁及更正环节进行记录。

具体地,由于用户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因此用户填报的每一步操作的信息都会同步记录并保存在填报记录数据库。若是纸质文件的信息需要修改,替换或者补正等操作流程,需要对该用户先进行解锁,解锁之后用户才可以对纸质文件的信息进行修改、替换或者补正,填报记录数据库会通过日志形式同步对修改、替换或者补正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彻底还原填报过程。

比如:1月1日到1月3日是考生志愿填报时间,某考生在1月1日将信息填报完成,并打印了志愿填报正表,此时,该考生的填报状态自动进入锁定状态,该考生与学校都无权进行修改。但1月3日才是最后截止时间,在最后截止时间前,如果考生的确要修改信息,需要通过区招办请示考试院,考试院对该考生进行解锁操作,并将原来打印的志愿填报正表作废后,考生才能对志愿填报正表的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并打印新的志愿填报正表签字后,该考生志愿填报状态再次进入锁定状态。尽管考生的每一步操作是在学校乃至家里的电脑上进行的,但都会汇总到考试院信息管理中心,增添修改的是考试院的填报记录数据库,考试院会将每一个数据产生的过程(时间、IP地址等)记录保存下来,这样的记录就是日志。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纸质文件防篡改方法,包括:

S302,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其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该纸质文件可以是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正表或是其它志愿填报表格,待验证的纸质文件是用户对填报的信息进行打印并签字确认的纸质文件,二维码图片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或是仅仅根据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由二维码获取装置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再一次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并发送第二二维码图片给第一判断单元。

S304,接收第二二维码图片,并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将第二二维码图片与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是否有修改。

具体地,第一判断单元接收第二二维码图片,并获取填报时存储于服务器中的第一二维码图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维码图片是用户填报时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可以理解,第一二维码图片是正确的二维码图片。因此,第一判断单元将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第二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这说明待验证的纸质文件并未篡改;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说明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经过了篡改。每一个第一二维码图片有且仅有一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与其相对应。可选地:可以选择使用机器分析对比,也可以选择用人工判别。

上述纸质文件防篡改方法,通过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图片,其中,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的一种或多种。并获取对应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每一个第一二维码图片仅仅与唯一的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相对应。因此,若是仅仅修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经过伪造内容后的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的第二二维码图片就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不同,从而可以判定该待验证的纸质文件是否进行了修改。因此,该纸质文件防篡改的系统可以较优地达到纸质文件防篡改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纸质文件防篡改方法还包括:S306,获取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根据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图片,并将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存储。

S308,获取存储的预存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并打印在纸质文件上。

具体地,纸质文件中的第一二维码图片由二维码获取装置生成,第一二维码图片是根据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做MD5运算生成的结果,该填写信息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二维码获取装置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需要发送给服务器进行保存,便于以后使用时方便提取。打印装置将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一同打印在纸质文件上,需要说明是,每一份纸质文件中第一二维码图片与用户填报时的填写信息是相对应的。可选地,打印装置还可以与二维码获取装置通信连接,使得二维码获取装置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可以通过打印装置直接打印在纸质文件上。

进一步地,该纸质文件可以是最初填报时纸质文件,也可以是经过篡改的纸质文件,二维码获取装置可以将最初填报时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也可以将经过篡改的纸质文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通过比对两种二维码图片可以得知纸质文件是否有篡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纸质文件防篡改方法还包括:S310,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扫描,提取所述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

S312,获取存储数据,将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存储数据进行比对,获得待验证的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存储数据的差异项;其中,所述存储数据包括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

具体地,扫描识别装置对待验证的纸质文件进行扫描时,扫描对象包括整个纸质文件的内容,可选地,扫描对象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以及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提取出纸质文件的全部扫描内容,并发送纸质文件的全部扫描内容至第二判断单元。

进一步地,填报存储数据库存储的存储数据包括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第二判断单元从填报存储数据库中获取相对应的用户填报时的用户基本信息、志愿填报信息和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生成的第一二维码图片,与扫描识别装置提取的待验证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获得待验证纸质文件的填写信息和第一二维码图片与存储数据的差异项。若是没有差异项,则判定该纸质文件没有被篡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