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6772发布日期:2018-08-04 17:0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主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



背景技术:

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此外,电脑机箱具有电磁辐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于机箱不像CPU、显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机性能,所以在DIY中一直不被列为重点考虑对象。但是机箱也并不是毫无作用,一些用户买了杂牌机箱后,因为主板和机箱形成回路,导致短路,使系统变得很不稳定。

传统主机箱长时间使用,易使主机箱内部吸附大量灰尘,影响主机箱散热效果,长期不清理易使主机箱内部元件因工作过热而发生损坏,缩短主机箱使用寿命,且传统主机箱不易拆卸,拆卸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清理主机箱内部灰尘的难度,使灰尘易堆积主机箱内部影响主机箱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主机箱长时间使用,易使主机箱内部吸附大量灰尘,影响主机箱散热效果,长期不清理易使主机箱内部元件因工作过热而发生损坏,且主机箱不易拆卸,拆卸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包括外壳组件、控制组件和安拆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座、左机壳、右机壳、前机壳、后机壳和顶壳,所述左机壳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左侧,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右机壳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右侧,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前机壳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前方,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机壳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后方,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顶壳位于所述左机壳和所述右机壳上表面,且与所述左机壳和所述右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硬盘、PCB板、风扇、电源和光驱,所述硬盘位于所述左机壳右侧壁底部,且与所述左机壳固定连接,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右机壳左侧壁底部靠近所述硬盘的右侧,所述PCB板与所述右机壳固定连接,所述风扇位于所述PCB板前表面,且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源位于所述左机壳右侧壁顶部靠近所述硬盘的上方,所述电源与所述左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光驱位于所述右机壳左侧壁顶部靠近所述PCB板的上方,所述光驱与所述右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硬盘、所述PCB板、所述风扇和所述光驱均与内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安拆组件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左侧,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右侧,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机壳前表面左侧设有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左机壳前表面右侧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左机壳前表面顶部左侧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左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左机壳前表面顶部右侧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左机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和所述后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机壳与所述前机壳之间和所述左机壳与所述后机壳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机壳和所述后机壳与所述左机壳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插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PCB板与所述右机壳之间通过卡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通过设置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前机壳和底座,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后机壳和底座,方便拆卸前机壳、后机壳和底座,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槽插接固定前机壳和左机壳,第二固定槽插接固定后机壳和左机壳,方便拆卸前机壳、后机壳和左机壳,通过设置第一卡槽固定连接前机壳和左机壳,第二卡槽固定连接后机壳和左机壳,方便拆卸前机壳、后机壳和左机壳,通过设置PCB板卡合固定右机壳,方便拆卸PCB板和右机壳,使主机箱的拆卸更加简单方便,清理内部灰尘更加容易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壳组件、11-底座、12-左机壳、13-右机壳、14-前机壳、15-后机壳、16-顶壳、20-控制组件、21-硬盘、22-PCB板、23-风扇、24-电源、25-光驱、30-安拆组件、31-第一滑轨、32-第二滑轨、33-第一固定槽、34-第二固定槽、35-第一卡槽、36-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拆卸清理灰尘的主机箱,包括外壳组件10、控制组件20和安拆组件30,外壳组件10包括底座11、左机壳12、右机壳13、前机壳14、后机壳15和顶壳16,左机壳12位于底座11上表面左侧,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右机壳13位于底座11上表面右侧,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前机壳14位于底座11上表面前方,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后机壳15位于底座11上表面后方,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顶壳16位于左机壳12和右机壳13上表面,且与左机壳12和右机壳13固定连接,控制组件20包括硬盘21、PCB板22、风扇23、电源24和光驱25,硬盘21位于左机壳12右侧壁底部,且与左机壳12固定连接,PCB板22位于右机壳13左侧壁底部靠近硬盘21的右侧,PCB板22与右机壳13固定连接,风扇23位于PCB板22前表面,且与PCB板22固定连接,电源24位于左机壳12右侧壁顶部靠近硬盘21的上方,电源24与左机壳12固定连接,光驱25位于右机壳13左侧壁顶部靠近PCB板22的上方,光驱25与右机壳13固定连接,硬盘21、PCB板22、风扇23和光驱25均与内部电源24电性连接,电源2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安拆组件30包括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一固定槽33、第二固定槽34、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第一滑槽31位于底座11上表面左侧,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第二滑槽32位于底座11上表面右侧,且与底座11固定连接,左机壳12前表面左侧设有第一固定槽33,左机壳12前表面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槽34,第一卡槽35位于左机壳12前表面顶部左侧靠近第一固定槽33的上方,第一卡槽35与左机壳12固定连接,第二卡槽36位于左机壳12前表面顶部右侧靠近第二固定槽34的上方,第二卡槽36与左机壳1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材质为不锈钢金属,中间设于滑道,通过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滑动连接前机壳14与底座11和后机壳15与底座11,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材质为不锈钢金属,形状为长条状,中间设有卡口,通过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插接固定左机壳12与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与后机壳15,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材质为不锈钢金属,形状为长方体,中间设有固定口,通过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固定连接前机壳14与左机壳12和左机壳12与后机壳15。

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滑轨31用于滑动连接前机壳14和底座11,方便拆卸前机壳14和底座11,第二滑轨32用于滑动连接后机壳15和底座11,方便拆卸后机壳15和底座11,第一固定槽33用于插接固定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方便拆卸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第二固定槽34用于插接固定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方便拆卸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第一卡槽35用于固定连接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更利于固定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第二卡槽36用于固定连接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更利于固定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PCB板22卡合固定右机壳13,方便拆卸PCB板22和右机壳13,使主机箱的拆卸更加简单方便,清理内部灰尘更加容易彻底。

进一步的,前机壳14与底座11之间和后机壳15与底座11之间,通过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方便滑动连接前机壳14与底座11和后机壳15与底座11,方便安装拆卸前机壳14与底座11和后机壳15与底座11。

进一步的,左机壳12与前机壳14之间和左机壳12与后机壳15之间,通过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方便固定连接左机壳12与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与后机壳15,有利于安装固定左机壳12与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与后机壳15。

进一步的,前机壳14和后机壳15与左机壳1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插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方便插接固定前机壳14与左机壳12和后机壳15与左机壳12,有利于安装拆卸前机壳14与左机壳12和后机壳15与左机壳12。

进一步的,PCB板22与右机壳13之间通过卡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合固定PCB板22与右机壳13,方便拆卸PCB板22与右机壳13,使清理主机箱内部灰尘更加方便,减少因清理损坏PCB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需要清洗时,断开电源,滑开顶壳16,拆出顶壳16,通过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滑开前机壳14与后机壳15和底座11,拆出底座11,通过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解开后机壳15与前机壳14和左机壳12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拔出前机壳14与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的插接,拆出前机壳14和后机壳15,拔出PCB板22与右机壳13的卡合连接,拆出PCB板22,清理顶壳16、底座11、前机壳14、后机壳15和PCB板22,用机箱专业吹风机吹除机箱内其余灰尘,清理完毕,卡合连接上PCB板22与右机壳13,通过第一固定槽33和第二固定槽34插接固定上前机壳14与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通过第一卡槽35和第二卡槽36固定好前机壳14与后机壳15和左机壳12,通过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滑动连接上底座11和前机壳14与后机壳15,滑动连接上顶壳16,接通电源,开机正常工作,安装清理结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