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卡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3976发布日期:2018-08-24 18:3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卡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芯片卡,其是由一卡片本体、及一设于卡片本体上的芯片所构成,该卡片本体内部埋设与芯片连接形成导通的感测线圈,从而构成一电子芯片卡。由于目前门禁卡较多,如进入小区需要一张门禁卡,进入公司需要另外一张门禁卡,而较多的门禁卡往往给使用者带来困扰,导致错拿门禁卡的事情经常发生。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双卡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卡位结构,能任意切换2种不同规格的芯片,而且芯片切换简单快捷,固定牢固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卡位结构,包括卡座、封板、搭接机构、导轨、芯片集成机构、堵头,所述的封板位于卡座上端,所述的封板与卡座粘接相连,所述的搭接机构伸入卡座且位于封板下端,所述的搭接机构与封板粘接相连,所述的搭接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封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卡座还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不贯穿卡座,所述的导轨位于滑槽内侧,所述的导轨与卡座粘接相连,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位于滑槽内且被导轨贯穿,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可以沿导轨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数量为2件,所述的堵头伸入滑槽内侧,所述的堵头与卡座粘接相连;

所述的搭接机构还包括主铜芯、弹性机构、过渡铜芯、压片,所述的主铜芯位于封板下端,所述的主铜芯与封板粘接相连,所述的弹性机构位于主铜芯下端,所述的弹性机构与主铜芯焊接相连,所述的弹性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主铜芯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过渡铜芯位于弹性机构下端,所述的过渡铜芯与弹性机构焊接相连,所述的压片位于过渡铜芯下端,所述的压片与过渡铜芯焊接相连,主铜芯、弹性机构、过渡铜芯、压片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组成信号传输通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片还设有弧形过渡部,所述的弧形过渡部与压片一体相连,弧形过渡部的设置便于芯片集成机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机构还包括顶板、弹片、底板,所述的顶板位于主铜芯下端,所述的顶板与主铜芯焊接相连,所述的弹片位于顶板下端,所述的弹片与顶板焊接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弹片下端,所述的底板与弹片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贯穿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还包括托板、芯片、外拉板,所述的托板位于滑槽内侧且被导轨贯穿,所述的托板可以沿导轨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芯片位于托板顶部,所述的芯片与托板粘接相连,所述的外拉板位于托板外侧,所述的外拉板与托板一体相连,通过拉动外拉板可以带动托板沿导轨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还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不贯穿托板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还设有球头,所述的球头位于卡槽内侧,所述的球头与托板一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卡位结构,工作时,将搭接机构一端与线圈连接,手动推动任意一个芯片集成机构沿滑槽向卡座中心处移动,直到设置在托板上的球头插入设在导轨上的限位槽内即可,此时,芯片的引脚与压片接触,由于芯片的引脚有一定的高度,当芯片的引脚与压片接触后,弹性机构内的弹片产生形变,从而反作用于芯片,使得压片与芯片的引脚压紧,此时,芯片与线圈连通即可正常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能任意切换2种不同规格的芯片,而且芯片切换简单快捷,芯片固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搭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弹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芯片集成机构俯视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芯片集成机构侧视图

图中:卡座1、封板2、搭接机构3、导轨4、芯片集成机构5、堵头6、滑槽101、主铜芯301、弹性机构302、过渡铜芯303、压片304、弧形过渡部305、顶板306、弹片307、底板308、限位槽401、托板501、芯片502、外拉板503、卡槽504、球头50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双卡位结构,包括卡座1、封板2、搭接机构3、导轨4、芯片集成机构5、堵头6,所述的封板2位于卡座1上端,所述的封板2与卡座1粘接相连,所述的搭接机构3伸入卡座1且位于封板2下端,所述的搭接机构3与封板2粘接相连,所述的搭接机构3数量为2件,沿所述封板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卡座1还设有滑槽101,所述的滑槽101不贯穿卡座1,所述的导轨4位于滑槽101内侧,所述的导轨4与卡座1粘接相连,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5位于滑槽101内且被导轨4贯穿,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5可以沿导轨4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5数量为2件,所述的堵头6伸入滑槽101内侧,所述的堵头6与卡座1粘接相连;所述的搭接机构3还包括主铜芯301、弹性机构302、过渡铜芯303、压片304,所述的主铜芯301位于封板2下端,所述的主铜芯301与封板2粘接相连,所述的弹性机构302位于主铜芯301下端,所述的弹性机构302与主铜芯301焊接相连,所述的弹性机构302数量为2件,沿所述主铜芯301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过渡铜芯303位于弹性机构302下端,所述的过渡铜芯303与弹性机构302焊接相连,所述的压片304位于过渡铜芯303下端,所述的压片304与过渡铜芯303焊接相连,主铜芯301、弹性机构302、过渡铜芯303、压片304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组成信号传输通路,所述的压片304还设有弧形过渡部305,所述的弧形过渡部305与压片304一体相连,弧形过渡部305的设置便于芯片集成机构5滑动,所述的弹性机构302还包括顶板306、弹片307、底板308,所述的顶板306位于主铜芯301下端,所述的顶板306与主铜芯301焊接相连,所述的弹片307位于顶板306下端,所述的弹片307与顶板306焊接相连,所述的底板308位于弹片307下端,所述的底板308与弹片307焊接相连,所述的导轨4还设有限位槽401,所述的限位槽401贯穿导轨4,所述的芯片集成机构5还包括托板501、芯片502、外拉板503,所述的托板501位于滑槽101内侧且被导轨4贯穿,所述的托板501可以沿导轨4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芯片502位于托板501顶部,所述的芯片502与托板501粘接相连,所述的外拉板503位于托板501外侧,所述的外拉板503与托板501一体相连,通过拉动外拉板503可以带动托板501沿导轨4滑动,所述的托板501还设有卡槽504,所述的卡槽504不贯穿托板501主体,所述的托板501还设有球头505,所述的球头505位于卡槽504内侧,所述的球头505与托板501一体相连,该双卡位结构,工作时,将搭接机构3一端与线圈连接,手动推动任意一个芯片集成机构5沿滑槽101向卡座1中心处移动,直到设置在托板501上的球头505插入设在导轨4上的限位槽401内即可,此时,芯片502的引脚与压片304接触,由于芯片502的引脚有一定的高度,当芯片502的引脚与压片304接触后,弹性机构302内的弹片307产生形变,从而反作用于芯片502,使得压片304与芯片502的引脚压紧,此时,芯片502与线圈连通即可正常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能任意切换2种不同规格的芯片,而且芯片切换简单快捷,芯片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