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668发布日期:2018-09-11 22:2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医疗机构血培养信息采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操作简单快捷、便于管理的基于RFID技术的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血培养是败血症唯一的确诊手段,可以协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过程中,采血量的多少,对于血培养至关重要,过多或过少的血量都会影响血流感染病原体的检出效果;并且,对于每一盛放血样本的血培养瓶,需要在血培养瓶上注明病人信息、采血部位、采血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上述信息通常由护士采血后录入,然后在血培养瓶上正确粘贴条形码,并立即送检。目前,临床上血培养瓶中血样本的信息采集,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条码扫描、采血量的测量计算等操作,耗时长,工作量大,人工操作易出错;特别是血培养样本送检量大时,来不及信息采集可能导致血样本的失效,进一步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效率低下。

并且,条形码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差,一旦污染、折损可能造成无法读取的风险;另外,条形码必须在近距离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使用,应用场合受限;同时,条形码可存储容量比较小且不可重复使用,不满足未来医疗领域需要携带的资料量越来越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快捷、便于管理的基于RFID技术的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

一种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2)、红外液位探测器(3)和RFID读写器(4),支撑座(2)的座体(21)上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携带RFID电子标签(8)的血培养瓶(7)的槽,槽底部设置有一可调高度的垫板(26),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分别装设于槽的相对的两槽壁上开设的通孔中,血培养瓶(7)置于垫板(26)上并位于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之间;RFID读写器(4)设置在靠近支撑座(2)的位置,垫板(26)位于RFID读写器(4)的工作范围内。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支撑座(2)的槽为U形槽(22),U形槽(22)相对的两槽壁上分别安装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垫板(26)置于座体(21)下部的U形槽(22)中。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U形槽(22)的开口一侧的座体(21)底部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并在座体(21)的延伸处竖向设置有一侧板(25),侧板(25)正对U形槽(22)的开口,RFID读写器(4)安装在侧板(25)上。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发射器(31)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接收器(32)为光电二极管与放大器的集成元件。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包括一控制器(1),控制器(1)内置有相互电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接口单元(13),发射器(31)、接收器(32)和RFID读写器(4)分别通过接口单元(13)电连接至控制器(1)的数据处理单元(11)。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包括一操作显示面板(5),操作显示面板(5)通过接口单元(13)电连接至控制器(1)的数据处理单元(11)。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接口单元(13)包括USB接口、以太网接口、无线接口和串口。

上述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中,所述控制器(1)的以太网接口或无线接口用于电连接外置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以上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同时实现RFID电子标签自动扫描和血培养样本血量是否满足要求的自动判断,即通过RFID读写器对血培养瓶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自动读取,通过红外液位探测器配合处理器自动判断血培养瓶内的血培养样本血量是否满足要求,并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LIS端灵活生成各种报表,数据管理更加灵活;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能够节省人力成本,防止人工错误的发生,有助于实现血培养样本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血培养瓶与支撑座、RFID读写器、红外液位探测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处理器,11:数据处理单元,12:存储单元,13:接口单元;

2:支撑座,21:座体,22:U形槽,23:第一槽壁,24:第二槽壁,25:侧板,26:垫板;

3:红外液位探测器,31:发射器,32:接收器;

4:RFID读写器;

5:操作显示面板;6: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7:血培养瓶,8:RFID电子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医疗领域中,一般通过扫人工描粘贴在血培养瓶上的条形码、人工判断血量是否满足要求等形式来获取血培养样本信息,这种工作形式耗时长,工作量大,人工操作易出错,效率低下,且条形码不可重复使用,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差,一旦污染、折损可能造成无法读取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该装置通过RFID读写器对血培养瓶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自动读取,通过红外液位探测器配合处理器自动判断血培养瓶内的血培养样本血量是否满足要求,并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LIS端灵活生成各种报表,工作效率高,能够节省人力成本,防止人工错误的发生,有助于实现血培养样本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获取装在血培养瓶7中的血培养样本的信息,同时获取该血培养样本的体积并自动判断血培养样本量是否满足检测血量要求,同时将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以生成需要的报表,其包括支撑座2、处理器1以及电连接至处理器1的RFID读写器4、红外液位探测器3和操作显示面板5,其中: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的优选结构示例。因RFID电子标签相对于条形码来说,具有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的特性,支撑座2用于放置携带RFID电子标签8的血培养瓶7,其结构可以灵活设置。支撑座2包括座体21,座体21上部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槽,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放置血培养瓶7的可调高度的垫板26,相对的两槽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两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用于安装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靠近支撑座2的位置安装有一RFID读写器4,垫板26位于RFID读写器4的工作范围内(所选择的RFID读写器4和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不同,RFID读写器4的工作范围不同)。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座体21内部的槽为U形槽22,U形槽22的相对的两槽壁(即第一槽壁23和第二槽壁24)上开设的通孔用于安装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即发射器31设置在第一槽壁23上的通孔中,接收器24设置在第二槽壁24上的通孔中),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U形槽22的开口一侧的座体21底部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并在延伸的座体21处竖向设置有一侧板25,侧板25正对U形槽22的开口,RFID读写器4安装在侧板25上;U形槽22下部的座体21上设置可调高度的垫板26,该垫板26可采用市场型号合适的成熟产品,可精确调节垂直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侧板25与U形槽22开口的距离由选择的RFID读写器4及其配套使用的RFID电子标签8的频率、工作距离所决定的,为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低频、工作距离为10cm左右的RFID电子标签和RFID读写器4。因RFID电子标签相对于条形码来说,具有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的特性,支撑座2的结构可以灵活设置,若支撑座2采用木材或塑料等非金属制成,支撑座2放置血培养瓶7的位置中心与其上侧板25之间的距离只要在RFID读写器4工作范围内,不管座体21的结构如何设置,RFID读写器4均能够正常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

为了判断血培养瓶7内注入的血培养样本的血量是否满足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液位探测器3对血培养瓶7内的血培养样本的液位进行测量,其中,发射器31用于发射红外光,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接收器32用于接收红外光;血培养瓶7具有可透红外光的透明瓶体,主要包括40ml厌氧瓶、30ml需氧瓶和20ml儿童瓶三种规格类型,每一规格类型的血培养瓶7的直径和高度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将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血培养瓶7放置在垫板26上,根据所要求的血培养样本血量值计算该血培养瓶7所对应的刻度值,并调节垫板26的高度,使得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位于该血培养瓶7的上述刻度值所在平面上(即达到预设液位值),当血培养瓶7内的血量液位达到或高于预设液位值时,发射器31发出的红外光穿透过血培养瓶7后被接收器32接收,且接收器32将其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优选的,接收器32采用光电二极管与放大器的集成元件。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处理器1内置有数据处理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接口单元13,其中,接口单元13包括USB接口、无线接口、以太网接口和串口等常用外部接口,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接收器32和RFID读写器4分别通过接口单元13电连接到处理器1的数据处理单元11,数据处理单元11通过接口单元13接收接收器32获取的血培养瓶7的液位信息和RFID读写器获取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并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

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一操作显示面板5,操作显示面板5通过接口单元13电连接至处理器1,该装置通过该操作显示面板5与操作人员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显示面板5用于输入运行参数、显示采集的数据以及显示装置工作状态等,运行的数据可通过接口单元13转至U盘、硬盘等,通过中转进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也可以由处理器1控制RFID读写器将运行数据写入RFID电子标签;也可以通过接口单元13的无线接口或以太网接口连接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直接将数据传送至LIS进行分析处理。

以上部件按照上述连接关系组装成本实用新型血培养信息自动采集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操作者首先通过操作显示面板5设置该装置的运行参数,例如,设置血培养瓶7的规格类型以获取该型号血培养瓶所对应的预定液位值;然后将装有血培养样本的血培养瓶7置于支撑座2的垫板26上,并调节垫板26,使得血培养瓶7的预设液位值所在的刻度与红外液位探测器3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位于同一水平面;启动RFID读写器4对血培养瓶7上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8进行读取,并将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存储在处理器1的存储单元12中,同时红外液位探测器3测量的注血后的血培养瓶7的液位信息存储在处理器1的存储单元12中,数据处理单元11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血量体积不满足检测要求,则在操作显示面板5上显示建议重新取样信息;如果血量体积满足检测要求,则通过接口单元13将条形码信息和血量体积满足要求的标识信息传输至LIS,LIS可读取该RFID电子标签信息所关联的血培养瓶信息、病人信息和血量体积标识信息根据需要制作各种类型的报表,例如血培养检测结果报告,包括血培养报阳时间、血培养危急值、血培养培养时间等。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同时实现RFID电子标签自动扫描和血培养样本血量是否满足要求的自动判断,即通过RFID读写器4对血培养瓶7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自动读取,并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LIS端灵活生成各种报表,数据管理更加灵活;通过红外液位探测器3配合处理器1自动判断血培养瓶7内的血培养样本血量是否满足要求,可有效减少人工误判率;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能够节省人力成本,防止人工错误的发生,有助于实现血培养样本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