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1664发布日期:2018-10-09 20: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追溯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现有的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中传输的信息没有经过信息安全检测装置就直接发送到计算机,因此很容易使计算机接收到病毒信息,而且计算机在与服务器终端进行信息交流时也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物联网追溯装置装置不能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包括RFID标签、RFID阅读器、中央处理模块、信息安全检测模块、计算机、无线电传输模块与服务器终端,所述RFID标签上设有无线电发射器,所述RFID阅读器上设有无线电接收器,所述PFID标签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电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连接,所述RFID阅读器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信息安全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安全检测模块与计算机电性连接,所述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FID阅读器是手持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FID标签上写入有存储编码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RFID模块与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电传输模块为WIFI无线电传输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通过在中央处理模块与计算机中间设置信息安全检测模块可检测信息的安全性,防止计算机接收到含有病毒的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将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连接,可方便信息在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之间进行传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

图中:1、RFID标签;2、RFID阅读器;3、中央处理模块;4、信息安全检测模块;5、计算机;6、无线电传输模块;7、服务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包括RFID标签1、RFID阅读器2、中央处理模块3、信息安全检测模块4、计算机5、无线电传输模块6与服务器终端7,RFID标签1上设有无线电发射器,RFID阅读器2上设有无线电接收器,PFID标签1与RFID阅读器2通过无线电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连接,采用无线电连接RFID标签与RFID阅读器,不仅读取距离远,而且读取性能可靠,RFID阅读器2与中央处理器3电性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用来对RFID阅读器2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中央处理模块3与信息安全检测模块4电性连接,信息安全检测模块4可检测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将带有病毒的信息传送到计算机5,信息安全检测模块4与计算机5电性连接,计算机5与服务器终端7连接,服务器终端7用来将信息发送到电子设备,方便人们接收物品信息。

计算机5与服务器终端7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6连接,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6可方便信息在计算机5与服务器终端7之间进行传递,RFID阅读器2是手持设备,可方便携带RFID阅读器,RFID标签1上写入有存储编码信息,中央处理模块3包括RFID模块与控制模块,RFID模块可对信息进行提取、解密、过滤、格式转换,无线电传输模块6为WIFI无线电传输模块。

具体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存储信息写入到RFID标签1中,将RFID标签1通过RFID阅读器2进行阅读,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3对信息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安全检测模块4检测信息的安全性,然后将检测后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5,计算机5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6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终端7,服务器终端7再将信息发送到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方便人们接收信息。

该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通过在中央处理模块与计算机中间设置信息安全检测模块可检测信息的安全性,防止计算机接收到含有病毒的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模块将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连接,可方便信息在计算机与服务器终端之间进行传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