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960发布日期:2018-11-20 20:3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鼠标垫中,其颜色功能单一,人们在使用时仅能大部分只是用一半的区域,剩余空间比较浪费。

专利文件106816940,公开了一种鼠标垫无线充电器,括鼠标垫本体、内置有电能发射模块的充电板和电能接收模块,电能接收模块接收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电磁信号后转换为电能供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板可拆卸连接鼠标垫本体。

但在上述的专利文件中,充电板和鼠标垫可拆卸连接,其携带容易脱落,在使用时两者易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该鼠标垫成本低,易于使用,加工流程少,维护方便,易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包括有防滑层、导光层、助滑层、发光组件、无线充电组件和电源输入插头,所述防滑层、导光层和助滑层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导光层上设有发光放置孔和无线充电放置孔,所述导光层边缘开有电源输入孔,所述导光层上还设有导线通过槽,所述发光组件放置于发光放置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放置于无线充电放置孔,所述电源输入插头放置于电源输入孔,所述发光组件和无线充电组件通过导线与电源输入插头连接,所述导线穿过导线通过槽。

通过设有导光板、发光组件、无线充电组件,可以实现鼠标垫既发光又能对手机或其他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发光组件可以在夜间提供照明,又能渲染室内气氛。

进一步,所述导光层为导光板。

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有发光PCBA,所述发光PCBA上带有复数个LED灯。PCBA可以提供稳定电压,向LED灯提供发光频率、发光亮度等。

进一步,所述发光PCBA上设有触摸感应开关,所述触摸感应开关与LED灯电连接。采用触摸感应开关控制LED灯,方便进行调节LED灯光的开关、亮度等。

进一步,所述电源输入插头安装于发光PCBA边缘上,所述电源输入孔与无线充电放置孔贯穿。将电源输入插头安装于发光PCBA上,减少电路,方便组装,易于加工。

进一步,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有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导光层还设有线圈容纳孔,所述无线充电PCB板放置于无线充电放置孔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放置于线圈容纳孔,所述无线充电放置孔与线圈容纳孔之间设有第二导线通过槽,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端头穿过第二导线通过槽与无线充电PCB板连接。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线圈均会发热,将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线圈分离,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方便散热。

进一步,所述导光层上还设有充电口金属固定件,所述充电口金属固定件包括有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安装于导光层的电源输入孔边缘上方,所述下固定片安装于导光层的电源输入孔边缘下方。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片上设有与电源输入插头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下固定片设有与电源输入插头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所述电源输入孔设置于导光层边缘中间位置。

进一步,所述LED灯为七色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使用新型中通过设有导光板、发光组件、无线充电组件,可以实现鼠标垫既发光又能对手机或其他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发光组件可以在夜间提供照明,又能渲染室内气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发光PCBA上LED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电源输入插头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无线充电PCB板直流转交流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无线充电PCB板无线发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发光PCBA主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发光PCBA触摸感应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无线充电PCB板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无线充电PCB板充电指示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9所示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光鼠标垫,鼠标垫包括有防滑层1、导光层2、助滑层3、发光组件4、无线充电组件5和电源输入插头6,防滑层、导光层2和助滑层3依次固定连接,导光层2上设有发光放置孔21和无线充电放置孔22,导光层2边缘开有电源输入孔23,导光层2上还设有导线通过槽24,发光组件4放置于发光放置孔21,无线充电组件5放置于无线充电放置孔22,电源输入插头6放置于电源输入孔23,发光组件4和无线充电组件5通过导线与电源输入插头6连接,导线穿过导线通过槽24。电源输入插头6可以为Micro-USB、Mini-USB或lightning。

通过设有导光板2、发光组件4、无线充电组件5,可以实现鼠标垫既发光又能对手机或其他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发光组件4可以在夜间提供照明,又能渲染室内气氛。

导光层2为导光板,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发光组件4包括有发光PCBA41,发光PCBA41上带有8个LED灯,图2所示为8个LED灯电路连接示意图,图6所示为发光PCBA的主控制电路。

发光PCBA41可以提供稳定电压,向LED灯提供发光频率、发光亮度等。

发光PCBA41上设有触摸感应开关,如图7所示为触摸开关电路,触摸开关采用RH6015单通道电容式触摸感应控制开关,触摸感应开关与LED灯电连接。采用触摸感应开关控制LED灯,用户触摸RH6015开关,图6所示电路发光PCBA的主要控制电路会检测出一个低电平,当触摸无效时恢复初始状态,从而实现鼠标垫灯效切换,方便进行调节LED灯光的开关、亮度等。

电源输入插头6安装于发光PCBA41边缘上,电源输入孔23与无线充电放置孔贯穿21。将电源输入插头6安装于发光PCBA41上,并将电源输入插头6与发光PCBA41进行连接,如图3为电源输入插头电路示意图与图6所示发光PCBA的主控制电路连接,减少电路,方便组装,易于加工。

无线充电组件5包括有无线充电PCB板51和无线充电线圈52,导光层2还设有线圈容纳孔25,无线充电PCB板51放置于无线充电放置孔24内,无线充电线圈52放置于线圈容纳孔25内,无线充电放置孔24与线圈容纳孔25之间还设有第二导线通过槽26,无线充电线圈52端头穿过第二导线通过槽26与无线充电PCB板51连接。

无线充电PCB板上设有直流转交流电路、无线发射电路、保护电路和FOD异物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为无线充电PCB板上由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图5所示为无线充电PCB板上无线发射电路,该无线充电PCB板上还设有图8所示电压/电流/温度保护电路和图9所示充电指示电路,放置在充电时过载对设备造成损害,此外无线充电PCB板还设有FOD异物检测电路,若有金属或其他异物被放置在充电板时,通过计算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无线发射电路将停止发射能量。

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PCB板51和无线充电线圈52均会发热,将无线充电PCB板51和无线充电线圈52分离,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散热快,避免对鼠标垫或手机损坏。

无线电线圈包括铜线圈和磁盘,铜线圈用于产生磁场,磁盘用于导磁、导热、挡磁,提高传输效率。

导光层2上还设有充电口金属固定件7,充电口金属固定件7包括有上固定片71和下固定片72,上固定片71安装于导光层的电源输入孔23边缘上方,下固定片72安装于导光层的电源输入孔23边缘下方。采用金属固定件7对电源输入插头6进行固定,方便插拔。

上固定片71上设有与电源输入插头6相适配的第一凹槽711,下固定片72设有与电源输入插头6相适配的第二凹槽721。

电源输入孔23设置于导光层2边缘中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LED灯为七色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使用新型中通过设有导光板、发光组件、无线充电组件,可以实现鼠标垫既发光又能对手机或其他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发光组件可以在夜间提供照明,又能渲染室内气氛。

以上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