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560发布日期:2018-11-13 22:0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因处理功能强大,使用携带方便,广受大众欢迎。但是,笔记本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强大的处理能力,使得CPU等元器件处于高频运转状态,产生较高的温度,因此,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是笔记本电脑的关键。

目前,笔记本电脑底板为不锈钢镀锌板制成,制作成本高,且散热效果不佳,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底板组装时候,没有定位结构,固定时候容易出现偏移,影响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底板为不锈钢镀锌板制成,制作成本高,且散热效果不佳,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制作成本低,散热效果佳,且便于定位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包括铝片材制作的底板体,所述底板体的周期设置有一圈印痕,所述底板体内表面设置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形状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设置等间隔分布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凹陷槽之间的底板体上设置有散热通风区域,所述散热通风区域内设置有等间隔排列的腰型通风孔,所述腰型通风孔上设置有防尘网,

所述底板体内表面的四角设置有便于定位的柱形凸台,所述柱形凸台的高度为2-4mm,

所述底板体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矩形形状的标签贴防凹槽,所述底板体的前侧边设置有便于卡接的矩形缺口。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底板体的厚度为2mm。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柱形凸台的高度为3mm。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矩形缺口内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导向片的短底边位于前侧。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底板体外表里面的四角均设置有脚垫放置槽,所述脚垫放置槽内嵌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高度为10mm。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印痕的宽度为8mm,深度为2mm。

前述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所述底板体为圆角矩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制作成本低,散热效果佳,且便于定位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的背视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底板体;2:印痕;3:凹陷槽;4:固定安装孔;5:散热通风区域;6:腰型通风孔;7:柱形凸台;8:标签贴防凹槽;9:矩形缺口;901:导向片;10:脚垫放置槽;1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包括铝片材制作的底板体1,所述底板体1的周期设置有一圈印痕2,所述底板体1内表面设置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形状的凹陷槽3,所述凹陷槽3内设置等间隔分布的固定安装孔4,所述凹陷槽3之间的底板体1上设置有散热通风区域5,所述散热通风区域5内设置有等间隔排列的腰型通风孔6,所述腰型通风孔6上设置有防尘网,增加底板体1的散热效果。

所述底板体1内表面的四角设置有便于定位的柱形凸台7,所述柱形凸台7的高度为2-4mm,所述底板体1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矩形形状的标签贴防凹槽8,所述底板体1的前侧边设置有便于卡接的矩形缺口9。

优选的,所述底板体1的厚度为2mm,用料少,制作成本低,而且,轻量化。

优选的,所述柱形凸台7的高度为3mm,便于在安全过程中柱形凸台7,起到与笔记本电脑上盖板的固定作用,便于组装。

优选的,所述矩形缺口9内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导向片901,导向片901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导向片901的短底边位于前侧,在安装时,导向片901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插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体1外表里面的四角均设置有脚垫放置槽10,所述脚垫放置槽10内嵌入有橡胶垫11,所述橡胶垫11的高度为10mm,能够将底板体1悬空设置,便于散热。

优选的,所述印痕2的宽度为8mm,深度为2mm,该印痕2能够减少底板体1的形变,增加其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底板体1为圆角矩形形状,能够防止边角过于锋利,在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刮伤人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铝制底板,制作成本低,散热效果佳,且便于定位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