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卡自助发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198发布日期:2018-11-07 20:44阅读:3186来源:国知局
门禁卡自助发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卡自助发卡机。



背景技术:

小区门禁IC/ID钥匙卡由于体积小、造型新颖、携带方便等特点,已被社会广泛使用。但门禁钥匙扣卡由于不规则的形状,仍旧依赖传统人工方式发卡,发卡效率低、耗费人力。专利号为201510069155.5、名称为“智能发卡机及其控制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实现智能发卡的发卡机,该发卡机包括送料机构、筛选分离机构(即分卡装置)和收料机构。送料机构与筛选分离机构左右布置,送料机构采用螺旋送料方式将智能卡送入筛选分离机构中,再由筛选分离机构将智能卡片分离成单张,再经收料机构送出。

上述发卡机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送料机构与筛选分离机构左右布置,占地较大,不利于发卡机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二是采用螺旋送料方式,所以送料机构中一次只能放置少量智能卡,需要人工辅助及时添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禁卡自助发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助发卡机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门禁卡自助发卡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门禁卡自助发卡机,包括机架,机架上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储卡箱和分卡装置,储卡箱上设置有供门禁卡流出的出卡孔及用于拨动门禁卡流入出卡孔的拨动件,拨动件转动安装在储卡箱内,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拨动件转动的拨动件驱动机,出卡孔的位置与分卡装置中的卡片入口对应以使出卡孔中流出的门禁卡能落入分卡装置中。

所述储卡箱包括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上层箱体的箱底设置有上出卡孔,下层箱体上设置有下出卡孔,下出卡孔的位置与分卡装置中的卡片入口位置对应,上出卡孔与下出卡孔在上下方向上错开;拨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储卡箱的中部。

上层箱体的箱底设置有多个上出卡孔,多个上出卡孔以拨动件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下出卡孔距拨动件转动中心线的距离等于上出卡孔距拨动件转动中心线的距离。

所述拨动件为转动设置在上层箱体底部的转动底板,上出卡孔开设在转动底板上,下层箱体包括位于上端的固定板,所述下出卡孔开设在固定板上,下层箱体上于下出卡孔正下方设置有供门禁卡通过的过孔,下出卡孔距转动底板转动中心线的距离等于上出卡孔距转动底板转动中心线的距离。

上层箱体的箱底与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圆弧过渡结构的下端延伸至上出卡孔的边缘。

分卡装置包括上固定卡盘、转动卡盘和下固定卡盘,转动卡盘设置在上固定卡盘与下固定卡盘之间,上固定卡盘上设置有上通孔,转动卡盘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分卡孔,下固定卡盘上设置有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上通孔、分卡孔、下通孔距离转动卡盘回转轴线的距离相同,分卡孔的孔深等于或大于一张门禁卡的厚度,上固定卡盘的盘底与下固定卡盘盘顶的距离小于两张门禁卡的厚度;上通孔位于出卡孔的正下方。

转动卡盘上设置有多个分卡孔,分卡孔沿转动卡盘的回转轴线环状分布。

机架上设置有收卡装置及出卡口,收卡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翻转盘,还包括用于带动翻转盘向下转动的翻转盘驱动机及控制翻转盘驱动机动作的控制器,翻转盘的正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门禁卡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大量门禁卡储存在储卡箱中,拨动件转动时可将门禁卡带至与出卡孔位置对应处而使门禁卡由出卡孔流出。分卡装置设置在储卡箱的下方,合理利用了储卡箱下部空间,能减小发卡机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发卡机的小型化设置。同时由储卡箱的出卡孔中流出的门禁卡更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分卡装置中,不需要额外消耗其他能量,有利于降低发卡机能耗。

更进一步地,储卡箱包括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大量的门禁卡暂储在上层箱体中,门禁卡流出储卡箱需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经上出卡孔从上层箱体中落至下层箱体中,第二步是经下出卡孔从下层箱体中落至分卡装置内,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下层箱体中门禁卡分布较为分散,有利于减小多张门禁卡同时流出储卡箱的概率,从根本上减少因多张门禁卡同时落至分卡装置中而造成的分卡装置卡顿现象,保证自助发卡顺畅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禁卡自助发卡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动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固定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门禁卡自助发卡机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机架上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储卡箱1、分卡装置和收卡装置,机架上还设置供使用者取卡的出卡口。储卡箱1包括上层箱体12和下层箱体13,上层箱体12的箱底设置有多个上出卡孔11,下层箱体13上设置有一个下出卡孔14。

为避免上层箱体12的箱底与箱壁的夹角处堆积门禁卡,上层箱体12的箱底与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圆弧过渡结构的下端延伸至上出卡孔的边缘。本实施例中,上层箱体12的箱底除了开设圆弧过渡结构的箱底本体之外,还包括转动底板15。下层箱体13包括位于上端的固定板16。上出卡孔11设置在转动底板15上,且多个上出卡孔11围绕转动底板15的转动中心线呈环状分布。固定板16上设置有一个与上出卡孔11形状一致的连通孔,连通孔形成所述下出卡孔14,下出卡孔14距转动底板15转动中心线的距离等于上出卡孔11距转动底板15转动中收线的距离。下层箱体13上于下出卡孔14正下方设置有供门禁卡通过的过孔17。

架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底板15转动的拨动件驱动机,转动底板15转动至任一个上出卡孔11与连通孔上下对应时,上层箱体12中的门禁卡经过上出卡孔11及连通孔之后落入下层箱体13中,并由下出卡孔14中流出。所以在日常使用时,大量的门禁卡暂储在上层箱体12中,门禁卡流出储卡箱需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经上出卡孔11和连通孔从上层箱体12中落至转动底板15上,第二步是经过孔17从下层箱体13中落至分卡装置内,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下层箱体13中门禁卡分布较为分散,有利于减小多张门禁卡同时流出储卡箱1的概率,从根本上减少因多张门禁卡同时落至分卡装置中而造成的分卡装置卡顿现象,保证自助发卡顺畅进行。转动底板15的设置还可以拨动上层箱体12中的门禁卡使之落入下层箱体13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底板与固定板均可省去,而是直接在上层箱体的箱底板上设置上出卡孔,在下层箱体的箱底板上设置下出卡孔,而是在储卡箱的中部设置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拨轴以实现拨动件的功能,使用拨动件驱动机驱动拨轴转动而拨动上层箱体中的门禁卡由上出卡孔落下。

分卡装置包括上固定卡盘、转动卡盘4和下固定卡盘5,转动卡盘4设置在上固定卡盘与下固定卡盘5之间。转动卡盘4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分卡孔41,分卡孔41沿转动卡盘4的回转轴线环状分布。

上固定卡盘上设置有上通孔、下固定卡盘5上设置有下通孔51,上通孔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出卡孔14位置对应,上通孔与下通孔51在上下方向上位置错开。上通孔、分卡孔41、下通孔51的面积都足以使门禁卡通过,同时分卡孔41的孔深等于或大于一张门禁卡的厚度,上固定卡盘的盘底与下固定卡盘5盘顶的距离小于两张门禁卡的厚度,所以一个分卡孔41内只能容纳一张门禁卡。

分卡装置的分卡原理如下:上层箱体12中的门禁卡先由上出卡孔11落至下层箱体13中,再落至上通孔内;转动卡盘4转动至其中一个分卡孔41正好位于上通孔下方时,门禁卡落至该分卡孔41内,门禁卡的下端被下固定卡盘5的上端面承托;随着转动卡盘4的转动,当内部容纳有门禁卡的分卡孔41转至下通孔51正上方时,分卡孔41内的门禁卡即可经下通孔51落至下通孔51下方的收卡装置上。

收卡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翻转盘6,还包括用于带动翻转盘6向下转动的翻转盘驱动机及控制翻转盘驱动机动作的控制器。翻转盘6的正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门禁卡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控制连接,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翻转盘6上存在门禁卡时会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翻转盘驱动机发送触发信号,翻转盘驱动机受控运动带动翻转盘6转动,门禁卡在重力作用下落至出卡口,使用者即可通过出卡口将门禁卡取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以下层箱体的箱底板作为上固定卡盘,此时需要控制下层箱体的箱底板下端与下固定卡盘盘顶的距离小于两张门禁卡的厚度、还需要使下出卡孔的面积只能允许一张门禁卡通过,这种情况下出卡孔即具备了上通孔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