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535发布日期:2019-01-25 17: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为配合各种计算机使用者对于不同功能的需求,现今计算机系统的电子装置板上皆配置有多种接口卡插槽,以提供各种不同接口卡可插设于计算机的电子装置板,使各种计算机周边的输出/输入设备可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运作,以支持使用者扩充各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用来增强计算机整体的功能及支持特殊的接口设备,其中各种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皆有所不同,例如加速图像处理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PCI)等。

由于上述接口卡一般并无专责的散热元件,故往往是通过电子装置的系统风扇引导散热气流吹向接口卡,以对接口卡进行散热。然而,相较于有插设接口卡之处,未插设接口卡之处因空间较为空旷而变成风阻较小的地方。因此,若有部分接口卡插槽未插设有接口卡时,散热气流其实会集中流向散热需求较低之处(即未插设接口卡之处)而非流向实际有散热需求之处(即有插设接口卡之处)。如此一来,实际有散热需求的接口卡就会因缺乏散热气流吹拂而影响到接口卡本身的工作效能,甚至造成接口卡停止运作。有鉴于此,制造厂往往会在未插设接口卡之处锁附一挡流铁片,以避免散热气流向散热需求较低的地方。然而,若未插设接口卡处的数量多时,螺丝锁附的方式并不方便,以及若未插设接口卡的数量或位置需更动时,螺丝锁附的方式亦难以快速调整挡流铁片的位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藉以挡流板通过枢设的方式设置,藉以简化挡流板的操作流程,以及解决以往通过螺丝锁附的方式难以快速调整挡流铁片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用以装设至少一扩展卡,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组,该主机板组包括一电路板及多个扩展卡插槽,该电路板装设于该机壳,该些扩展卡插槽设置于该电路板,该些扩展卡插槽的至少一个用以该至少一扩展卡插设;以及一挡流组件,该挡流组件包括一基座及多个第一遮挡件,该基座装设于该机壳内,该些第一遮挡件分别对应至少部分该些扩展卡插槽,且该些第一遮挡件枢设于该基座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及一阻挡位置;其中,该些第一遮挡件的至少一个可选择地自该收纳位置枢转至该阻挡位置或自该阻挡位置枢转至该收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挡流组件,适用于一机壳内,该挡流组件包括:一基座,该基座用以位于该机壳内;以及多个第一遮挡件,该些第一遮挡件枢设于该基座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及一阻挡位置;其中,该些第一遮挡件的至少一个可选择地自该收纳位置枢转至该阻挡位置或自该阻挡位置枢转至该收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组及一挡流组件。主机板组包括一电路板及多个扩展卡插槽,该电路板装设于机壳。这些扩展卡插槽设置于电路板,这些扩展卡插槽的至少一个用以插设至少一扩展卡。挡流组件包括一基座及多个第一遮挡件。基座装设于电路板。这些第一遮挡件分别对应部分这些扩展卡插槽,且这些第一遮挡件枢设于基座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及一阻挡位置。其中,这些第一遮挡件的至少一个可选择地自收纳位置枢转至阻挡位置而遮挡未插设扩展卡的扩展卡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挡流组件,适用于遮挡一机壳内的至少一扩展卡插槽,包括一基座及多个第一遮挡件。基座用以位于机壳内。这些第一遮挡件枢设于基座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及一阻挡位置。其中,这些第一遮挡件的至少一个可选择地自收纳位置枢转至阻挡位置而遮挡扩展卡插槽。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当有其中一扩展卡插槽未插设扩展卡时,使用者可将第一遮挡件扳动至阻挡位置,以通过第一遮挡件的阻挡来避免散热气流流向散热需求较低的闲置空间中,并导引散热气流转流向其余扩展卡,进而提高其余扩展卡的散热效率。

再者,因第一遮挡件采用枢设的方式装设于基座,故在扩展卡插槽未插设扩展卡的数量增减或有位置上的变动时,则使用者可简易地直接通过扳动第一遮挡件,即可快速完成挡流或解除挡流的操作。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遮挡件位于阻挡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挡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第一遮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第一遮挡件的枢接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6至图11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遮挡件的操作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挡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a 电子装置 3211a 挠性侧板

100a 机壳 3212a 枢接轴

110a 底板 3121a 开口

120a 背板 400a 第一定位部

130a 侧板 410a 组装段

121a 组装口 420a 第一延伸段

200a 主机板组 430a 第二延伸段

210a 电路板 440a 第三延伸段

220a 扩展卡插槽 450a 定位凸部

230a 扩展卡 3213a 第二定位部

300a 挡流组件 3214a 第三定位部

310a、310b 基座 500a 第二遮挡件

311a 支撑架 F 流向

312a 顶架 a 方向

311b 枢接架 θ 钝角

312b 承载架 S1 容置空间

320a、320b 第一遮挡件 S2 闲置空间

321a 枢接部 S3 间隙

322a 挡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遮挡件位于阻挡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挡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第一遮挡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第一遮挡件的枢接部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10a用以装设多张扩展卡230a。这些扩展卡230a例如为PCIE卡。电子装置10a包含一机壳100a、一主机板组200a及一挡流组件300a。机壳100a例如为桌上型计算机的外壳或是服务器的外壳,并包含一底板110a、一背板120a及二侧板130a。背板120a与二侧板130a分别连接底板110a的相异侧,以令底板110a、背板120a及二侧板130a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1。背板120a具有多个组装口121a。

主机板组200a包含一电路板210a及多个扩展卡插槽220a。电路板210a装设于机壳100a。这些扩展卡插槽220a例如为PCIE插设,并设置于电路板210a。这些扩展卡230a分别插设于这些扩展卡插槽220a以及分别对应这些组装口121a。当扩展卡插槽220a未插设有扩展卡230a时,则会在未插设扩展卡230a处形成一闲置空间S2。所谓的闲置空间S2即是散热需求较低或无散热需求的空间。详细来说,若扩展卡230a插设于扩展卡插槽200a,则供扩展卡230a摆放的空间因有扩展卡230a存在而有散热需求。反之,若扩展卡230a未插设于扩展卡插槽200a,则原本供扩展卡230a摆放的空间因无扩展卡230a存在而无散热需求,即为闲置空间S2。

挡流组件300a包含一基座310a及多个第一遮挡件320a。基座310a包含至少一支撑架311a及一顶架312a。至少一支撑架311a组装于电路板210a。顶架312a连接于至少一支撑架311a,并与电路板210a保持一间隙。此间隙是为了避免顶架312a与电路板210a上的电子零件干涉,故此间隙的宽窄可依据电路板210a上的电子零件的高度来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遮挡件320a的数量与扩展卡插槽220a的数量相等,且这些第一遮挡件320a在位置上分别对应这些扩展卡插槽220a,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遮挡件320a的数量少于扩展卡插槽220a的数量,且这些第一遮挡件320a在位置上分别对应这些扩展卡插槽220a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遮挡件320a包含相连的一枢接部321a及一挡流部322a。枢接部321a包含相对两挠性侧板3211a及位于相对两挠性侧板3211a的二枢接轴3212a。枢接部321a通过二枢接轴3212a而可转动地设置于顶架312a而令第一遮挡件320a具有相对基座310a平躺的一收纳位置(请参阅图1)及相对基座310a站立的一阻挡位置(请参阅图2)。第一遮挡件320a位于阻挡位置时,第一遮挡件320a受顶架312a的限位而与顶架312a夹一钝角θ,进而可让第一遮挡件320a更稳定地保持于阻挡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挠性侧板3211a之间形成有一间隙S3而让两挠性侧板3211a可向内摆动而带动二枢接轴3212a相对内缩。如此一来,将有助于让二枢接轴3212a更简易地卡合于顶架312a。

在本实施例中,顶架312a具有至少一开口3121a。开口3121a供电子元件(未绘示)设置于电路板210a对应开口3121a之处,也就是说,若电路板210a上有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使得顶架312a就算被架高仍会跟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相干涉时,则可在顶架312a对应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处加设开口3121a,以避免顶架312a与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相干涉。电子元件例如为散热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a还包含多个第一定位部400a。这些第一定位部400a的数量对应第一遮挡件320a的数量。这些第一定位部400a为弹片并装设于基座310a。每一第一定位部400a包含一组装段410a、一第一延伸段420a、一第二延伸段430a及一第三延伸段440a。组装段410a装设于顶架312a。第一延伸段420a连接于组装段410a并朝电路板210a延伸。第二延伸段430a连接于第一延伸段420a。第三延伸段440a连接于第二延伸段430a,以令第二延伸段430a与第三延伸段440a构成一定位凸部450a。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段430a与第三延伸段440a夹一钝角,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段430a与第三延伸段440a也可以夹一直角或锐角。

这些第一遮挡件320a的这些枢接部321a各具有对应第一定位部400a的一第二定位部3213a与一第三定位部3214a。即每一个第一定位部400a对应一个第二定位部3213a与一个第三定位部3214a。每一第二定位部3213a与每一第三定位部3214a例如为定位凹部,且每一第一定位部400a可选择地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二定位部3213a或一个第三定位部3214a相抵而令第一遮挡件320a位于收纳位置或阻挡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a还包含一第二遮挡件500a,当至少一扩展卡插槽220a未受扩展卡230a插设而曝露出组装口121a时,第二遮挡件500a装设于背板120a以遮盖对应的组装口121a,以解决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EMI)的问题以及避免使用者非预期地自组装口121a伸入机壳100a。

请参阅图6至图11。图6至图11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遮挡件的操作示意图。

如图6至图8所示,当有其中一扩展卡插槽220a未插设扩展卡230a时,未插设扩展卡230a处在空间上就会较为空旷而形成风阻较低的位置。此时,若第一遮挡件320a的第二定位部3213a与第一定位部400a相抵而令第一遮挡件320a位于收纳位置,则散热气流就会沿流向F流进未插设扩展卡230a的闲置空间S2内。如此一来,散热气流流至其余扩展卡230a的量就会降低而造成其余扩展卡230a的散热效率降低。

因此,如图9至图11所示,当有其中一扩展卡插槽220a未插设扩展卡230a时,使用者可将第一遮挡件320a沿方向a扳动,直至第三定位部3214a与第一定位部400a相抵而令第一遮挡件320a转动至阻挡位置。此外,当散热气流沿流向F流动并即将进入未插设扩展卡230a的闲置空间S2时,会先受到第一遮挡件320a的阻挡并转流向其余扩展卡230a,进而提高其余扩展卡230a的散热效率。

再者,若扩展卡插槽220a未插设扩展卡230a的数量增减或有位置上的变动时,则使用者可简易地直接通过扳动第一遮挡件320a,即可快速完成挡流或解除挡流的操作。

此外,因第一定位部400a为弹片,具有弹性复位能力,使得使用者扳动第一遮挡件320a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400a的弹力来产生操作手感。此外,在第一定位部400a未和第二定位部3213a或第三定位部3214a相抵时,也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部400a的弹力来减少第一定位部400a和枢接部321a干涉的状况,进而提升第一遮挡件320a转动操作的耐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挡流组件300a的基座310a为一体式的设计,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2,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挡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0b为两件式的设计,即基座310b包含一枢接架311b及一承载架312b。枢接架311b与承载架312b装设于电路板210a(电路板210a如图1所示),并彼此相间隔。这些第一遮挡件320b的一端枢设于枢接架311b,且当这些第一遮挡件320b的另一端位于收纳位置时,承载架312b承载这些第一遮挡件320b的另一端,以避免第一遮挡件320b抵到电路板210b上的电子元件。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挡流组件与具有挡流组件的电子装置,当有其中一扩展卡插槽未插设扩展卡时,使用者可将第一遮挡件扳动至阻挡位置,以通过第一遮挡件的阻挡来避免散热气流流向散热需求较低的闲置空间中,并导引散热气流转流向其余扩展卡,进而提高其余扩展卡230a的散热效率。

再者,因第一遮挡件采用枢设的方式装设于基座,故在扩展卡插槽未插设扩展卡的数量增减或有位置上的变动时,则使用者可简易地直接通过扳动第一遮挡件,即可快速完成挡流或解除挡流的操作。

此外,因第一定位部为弹片,具有弹性复位能力,使得使用者扳动第一遮挡件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的弹力来产生操作手感。此外,在第一定位部未和第二定位部或第三定位部相抵时,也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部的弹力来减少第一定位部和枢接部干涉的状况,进而提升第一遮挡件转动操作的耐用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诸个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这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