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1176发布日期:2019-05-07 22:13阅读:1993来源:国知局
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具体是一种通过探入式设备对孔洞编码进行识别的装置,专用于高温作业过程中的自动化识别,属于热处理行业专用的一种自动化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在装备制造业中,保证机械零件内在质量,是提高机械产品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热处理过程则是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生产工艺环节,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质量。

经过“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的热处理企业规范化发展,产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其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管理粗放,节能环保措施薄弱等问题。我国热处理设备多处于单机操作模式,严重依赖人工操作。由于热处理过程高温环境的特殊性,炉内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炉子室内温度亦达到五十多摄氏度。在此高温环境下,人工操作易失误,从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比较严重。因此,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的工作速度滞缓、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设备能力,保障满负荷生产,有效利用能源。

要解决热处理单机操作的问题,采用自动化联机模式运行,首先要解决高温情况下的货物自动识别的难题。通常情况下,采用条码形式作为自动识别的基本手段。但目前现有的条码,不管是纸质、塑料制、金属制乃至特殊的耐高温陶瓷制,其可耐受温度均远远小于1000℃,无法直接应用于热处理设备中。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被用于识别热处理入炉料盘,包括探入式识别器;

所述探入式识别器包括识别器壳体,识别器壳体内腔中设置有顶针、定位针和接近开关;所述顶针与接近开关配合使用;所述顶针和定位针均从识别器壳体内腔伸出到识别器壳体外侧;

所述热处理入炉料盘上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上设置有方向孔和编码孔;所述定位针与方向孔配合使用;所述顶针与编码孔配合使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改进:

所述识别器壳体中设置有一个定位针和至少四个阵列分布的顶针;所述折弯板上设置有一个方向孔和至少四个阵列分布的编码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识别器壳体上设置有定位挡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识别热处理入炉料盘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折弯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顶针通过弹簧接近开关抵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识别器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抛开了普通条形码的识别方式(即扫描按照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以表达出一组信息的识别方式),使条码自动识别克服了高温不耐受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改用识别孔洞的有无来实现编码,形成可自动识别的信息,使其可应用于热处理过程中,使热处理联机自动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热处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热处理入炉料盘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折弯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探入式识别器5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被用于识别热处理入炉料盘1,如图1-4所示,包括探入式识别器5。

热处理入炉料盘1两侧对称设置有折弯板2。两个折弯板2上都设置有方向孔3(方向孔3设置在折弯板2最左侧中间位置),若干编码孔4设置在折弯板2右侧上下分行排列(编码孔4是一个阵列)。两个折弯板2的方向孔3和编码孔4的位置关于热处理入炉料盘1的左右对称、正反面对称(如图1),以便热处理入炉料盘1实际工作中的翻面使用仍保持其独有的编码信息。

探入式识别器5包括识别器壳体7,识别器壳体7上设置有定位挡边6、识别器壳体7、顶针8、定位针81和接近开关9。

定位挡边6位于识别器壳体7的前端外侧壁,可嵌入热处理入炉料盘1(定位挡边6嵌入折弯板2),方便探入式识别器5准确定位折弯板2。

识别器壳体7内腔中设置有接近开关9、定位针81和若干个顶针8,定位针81和顶针8均从识别器壳体7内腔伸出到识别器壳体7外部(伸出识别器壳体7前端外侧壁),接近开关9和顶针8配合使用(每个顶针8均通过弹簧与接近开关9连通),接近开关9能感应顶针8对于其的接近,形成信号通路。当顶针8探入编码孔4时,通过孔洞(编码孔4)的有无,从而导通相应信号(如果相应位置设置有编码孔4,则对应位置的顶针8穿过编码孔4,接近开关9无感应;如果相应位置未设置有编码孔4,则折弯板2会顶住顶针8使其向接近开关9一侧移动压缩弹簧,接近开关9感应到该顶针8的接近),形成独有的编码,编码传输到外部的装置。

接近开关9的由施耐德公司生产的XS218BLNAL2C型号产品。

定位针81与方向孔3配合使用,定位针81穿过方向孔3能起到固定折弯板2和探入式识别器5的作用。方向孔3略大于定位针81的直径,编码孔4的直径略大于顶针8的直径,

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专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信息自动识别,使热处理联机作业成为可能,避免了热处理单机作业时易造成人员及经济损失的人为错误操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识别器壳体7上还设置有方便使用者手握的手柄13。

本实用新型孔洞式编码自动识别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热处理入炉料盘在入炉工作之前,将探入式识别器5通过定位挡边6准确嵌入折弯板2处,使探入式识别器5中的定位针81伸入方向孔3中,固定折弯板2和探入式识别器5。

方向孔3和编码孔4的直径大于顶针8的直径,通过编码孔4的有无使顶针8与后端的接近开关9相接触,即为:顶针8为矩形的阵列,编码孔4可以供部分顶针8穿过,剩余未穿过的顶针8与折弯板2抵接,向识别器壳体7内腔推动,直至顶针8压缩弹簧后与接近开关9抵接。接近开关9导通相应信号,形成独有的编码,用以识别该热处理入炉料盘1。方向孔3可用于辨别编码孔4的起始方向,以避免不同方向读码引起的编码重复。通过该方式识别该热处理入炉料盘1,记录其在主炉、回火炉和清洗机等热处理设备之间的流转,实现热处理自动化联机模式的运行。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