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454发布日期:2019-08-16 21:3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与艺术品相结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伴随着艺术品交易市场规模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赝品问题也日益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市场中正规交易方的利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艺术品具有高价值和高排他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艺术品资源的稀缺性,同时导致艺术品市场产生大量欺诈行为,因此艺术品的交易比普通商品交易多了两个环节——防伪和鉴定,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防伪技术的改进,与防伪技术相结合的成功商业模式还比较缺乏。

目前,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艺术品防伪以及追溯,还处于从培育期到发展期的过渡阶段,现有防伪追溯系统存在成本较高、专业性过强、产品形态比较单一、应用领域窄等问题,难以普及应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现有的射频读取模块电路结构十分复杂,抗干扰性能差,传输速度慢,读取标签信息不全面、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具有防伪识别、数字管理、智能监控、可追溯等功能的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第一门禁装置、手持端及云服务器,所述第一门禁装置、手持端均与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相互通信,所述第一门禁装置设置在艺术品区域的出入口处,所述RFID标签安装在艺术品上,所述手持端设有读取RFID标签的RFID读取装置、显示模块、采集使用者身份的生物信息采集设备、门禁感应模块、与云服务器交互信息的无线通信模块、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连接蓝牙模块、显示模块、生物信息采集设备、门禁感应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包括ibeacon发送设备及设置在手持端内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连接微处理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持端上设有工业摄像头、图像对比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工业摄像头、图像对比模块及报警模块均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工业摄像头的采集精细度范围为10cm尺度-0.01um尺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信息采集设备为指纹采集器、摄像头、虹膜采集器、声音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手持端内设有相互连接的生物识别模块及锁屏模块,所述生物识别模块与锁屏模块均连接微处理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门禁装置包括第一IC读卡器与第一门禁控制器,所述第一IC读卡器连接第一门禁控制器,所述手持端内的门禁感应装置为IC卡芯片。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设有第二门禁装置,所述第二门禁装置连接特殊容器或仓储设备的电子锁。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门禁装置内设有权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RFID标签封装在艺术品上,通过读取RFID标签信息识别艺术品,提高盘点、整理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RFID射频读取模块能够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同时采用改频和跳频来避免干扰,传输速度快,读取验证标签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手持端3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门禁装置2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1中第二门禁装置21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

1、RFID标签;2、第一门禁装置;3、手持端;4、云服务器;5、RFID读取装置;6、显示模块;7、生物信息采集设备;8、门禁感应模块;9、无线通信模块;10、微处理器;11、第一IC读卡器;12、第一门禁控制器;13、IC卡芯片;14、ibeacon发送设备;15、蓝牙模块;16、工业摄像头;17、图像对比模块;18、报警模块;19、生物识别模块;20、锁屏模块;21、第二门禁装置;22、权限模块;23、第二IC读卡器;24、第二门禁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1、第一门禁装置2、手持端3及云服务器4,所述第一门禁装置2、手持端3均与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相互通信,所述第一门禁装置2设置在艺术品区域的出入口处,所述RFID标签1安装在艺术品上,所述手持端3设有与RFID标签1交互信息的RFID读取装置5、显示模块6、采集使用者身份的生物信息采集设备7、门禁感应模块8、与云服务器4交互信息的无线通信模块9、微处理器10,所述微处理器10分别连接蓝牙模块15、显示模块6、生物信息采集设备7、门禁感应模块8及无线通信模块9。手持端3记录艺术品的操作记录,使用RFID技术实现操作结点的标记,并上传云服务器4备份,并且工作人员在盘点时手持端3通过读取RFID标签1发送的艺术品编号,微处理器10根据艺术品编号从云服务器4下载相关艺术品信息,并显示,可在不接触艺术品的情况下直观的了解到该艺术品的信息,在保护艺术品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具体说明各个模块的功能及本技术工作原理:

所述门禁装置包括第一IC读卡器11、第一门禁控制器12及设置在手持端3内的IC卡芯片13,所述第一IC读卡器11连接第一门禁控制器12,第一门禁控制器12与开门机或电子锁相连接,当工作人员使用手持端3贴在门禁装置上后,第一IC读卡器11读取IC卡芯片13内的信息,核对后发送开门信号给第一门禁控制器12,第一门禁控制器12开门,并将该信息发送给云处理器,云处理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储存,记录内容包括手持器编号、时间点、门禁编号。

所述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包括ibeacon发送设备14及设置在手持端3内的蓝牙模块15,所述蓝牙模块15连接微处理器10。当使用者进入到存放艺术品的区域内,打开手持端3的蓝牙模块15,微处理器10通过蓝牙模块15与ibeacon发送设备14交互信息,该信息包含艺术品编号,微处理器10根据ibeacon信号强度对艺术品编号排序,并将排序顺序发送到显示模块6上显示,即艺术品距离工作人员的距离排序,便于工作人员识别艺术品,解决了盘点或整理时艺术品相似导致识别不清的问题。使用ibeacon技术进行室内定位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在赘述。

所述手持端3上设有工业摄像头16、图像对比模块17及报警模块18,所述工业摄像头16、图像对比模块17及报警模块18均连接微处理器10,所述工业摄像头16的采集精细度范围为10cm尺度-0.01um尺度。由于艺术品均具有特殊的纹理,如画、书法等艺术品中任何纸张都具有自然、随机的植物纤维分布,使每个纸张均具有唯一、稳定且不可复制的特性,使用专业图像设备采集艺术品的纹理图像信息后备份到云数据库中,形成纹理备案信息。工作人员使用手持端3的工业摄像头16采集艺术品上备案位置的鉴定图像信息,图像对比模块17调取云服务器4内相对应的纹理备案信息,将鉴定图像信息与纹理备案信息进行对比,若二者一致,则判定为真品,若二者不一致,则报警模块18向微处理器10发送报警信息,显示模块6上显示赝品提示信息。

所述生物信息采集设备7为指纹采集器、摄像头、虹膜采集器、声音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用于采集至少一种生物信息,提前在云服务器4中备份工作人员的生物信息,形成备份生物信息。待每次工作人员使用手持端3时,需要采集当前使用者的生物信息,通过微处理器10上传云服务器4,根据时间点顺序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当前采集的生物信息、时间点、门禁编号、手持器编号、艺术品编号等,形成历史操作记录。

所述手持端3内设有相互连接的生物识别模块19及锁屏模块20,所述生物识别模块19与锁屏模块20均连接微处理器10。待生物信息采集设备7采集到当前生物信息后,生物识别模块19调取相对应的备份生物信息,并将二者进行对比,若二者一致,锁屏模块20解锁,即手持端3开机。

所述可追溯艺术品管理系统设有第二门禁装置21,所述第二门禁装置21设置在存放艺术品的柜门上。有些比较重要的艺术品,需要单独放置在特别容器或仓储设备内,因此需要记录操作该类艺术品的全部操作记录,第二门禁装置21内设置权限模块22,存入部分备份生物信息或者部分手持端3编码,实现对管理人员的权限限定。所述第二门禁装置21包括第二IC读卡器23、第二门禁控制器24及设置在手持端3内的IC卡芯片13,所述第二IC读卡器23连接第二门禁控制器24,第二门禁控制器24与第二电子锁相连接,该第二电子锁设置在特别容器或仓储设备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