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触控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802发布日期:2019-04-12 23:5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护眼触控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眼触控膜,属于触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触控膜均为普通透明具有单一触控功能的膜,由于我们的触控膜常常被用于教学用的智能触控黑板上,液晶显示器会发出有害蓝光,蓝光是可见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没有单独的白光,蓝光与绿光、黄光混合后呈现出白光,绿光与黄光能量较小,对眼睛刺激较小,蓝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上,对近距离使用黑板的老师和全天都要看黑板的学生的视力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眼触控膜,该护眼触控膜可以对设置于触控膜后方的显示器发出的光进行过滤,将其中的蓝光过滤掉,从而避免了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损伤,保护使用者视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眼触控膜,包括透明层、触控感应层和防蓝光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透明层和防蓝光层之间;

所述透明层包括透明基材和透明胶层,所述透明胶层设置于透明基材的内侧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排布于透明胶层上;

所述防蓝光层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所述触控感应层通过第一胶黏层与防蓝光层粘接连接,所述第二胶黏层外侧粘接有离型膜;

所述防蓝光层进一步包括基材层和涂覆于基材层表面的蓝光吸收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蓝光吸收层内均匀设置有纳米颗粒。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控感应层由若干条横向导线和若干条纵向导线交叉排布而成。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横向导线和纵向导线分别呈曲线分布。

4. 上述方案中,所述透明基材与透明胶层相背的表面为加硬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护眼触控膜,其包括透明层、触控感应层和防蓝光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透明层和防蓝光层之间,通过防蓝光层的设置,可以对设置于触控膜后方的显示器发出的光进行过滤,将其中的蓝光过滤掉,从而避免了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损伤,保护使用者视力。

2、本实用新型护眼触控膜,其防蓝光层进一步包括基材层和涂覆于基材层表面的蓝光吸收层,蓝光吸收层内均匀设置有纳米颗粒,通过蓝光吸收层对蓝光进行有效的吸收和阻隔,起到对蓝光的吸收过滤作用,防止蓝光溢出对人眼的损伤;另外,其透明基材与透明胶层相背的表面为加硬面,对透明基材的外表面进行加硬处理,既提高了透明层的强度,又使得透明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和耐刮擦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眼触控膜结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眼触控膜中防蓝光层局部结构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透明层;101、透明基材;102、透明胶层;2、触控感应层;3、防蓝光层;301、透明基膜;302、蓝光吸收层;4、第一胶黏层;5、第二胶黏层;6、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护眼触控膜,包括透明层1、触控感应层2和防蓝光层3,所述触控感应层2位于透明层1和防蓝光层3之间;

所述透明层1包括透明基材101和透明胶层102,所述透明胶层102设置于透明基材101的内侧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2排布于透明胶层102上;

所述防蓝光层3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第一胶黏层4和第二胶黏层5,所述触控感应层2通过第一胶黏层4与防蓝光层3粘接连接,所述第二胶黏层5外侧粘接有离型膜6;

所述防蓝光层3进一步包括基材层301和涂覆于基材层301表面的蓝光吸收层302。

上述蓝光吸收层302内均匀设置有纳米颗粒;上述透明基材101与透明胶层102相背的表面为加硬面。

实施例2:一种护眼触控膜,包括透明层1、触控感应层2和防蓝光层3,所述触控感应层2位于透明层1和防蓝光层3之间;

所述透明层1包括透明基材101和透明胶层102,所述透明胶层102设置于透明基材101的内侧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2排布于透明胶层102上;

所述防蓝光层3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第一胶黏层4和第二胶黏层5,所述触控感应层2通过第一胶黏层4与防蓝光层3粘接连接,所述第二胶黏层5外侧粘接有离型膜6;

所述防蓝光层3进一步包括基材层301和涂覆于基材层301表面的蓝光吸收层302。

上述触控感应层2由若干条横向导线和若干条纵向导线交叉排布而成;上述横向导线和纵向导线分别呈曲线分布。

采用上述护眼触控膜时,其通过防蓝光层的设置,可以对设置于触控膜后方的显示器发出的光进行过滤,将其中的蓝光过滤掉,从而避免了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损伤,保护使用者视力;另外,通过蓝光吸收层对蓝光进行有效的吸收和阻隔,起到对蓝光的吸收过滤作用,防止蓝光溢出对人眼的损伤;另外,对透明基材的外表面进行加硬处理,既提高了透明层的强度,又使得透明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和耐刮擦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