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2092发布日期:2019-04-09 22:0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触控白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电子触控白板,可配合电脑和投影机使用,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学,具有无尘书写、随意书写、可远程交流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电子触控白板通常包括白板主体和触控模块,该触控模块直接粘贴在白色有机板上,触控模块中的电容式触控膜为一层薄膜。因此,为了提高在触控电子触控白板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需要再设置一个对该电容式触控膜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这样既增加了电子触控白板的厚度,也增加了工艺流程。图1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电子触控白板包括白色有机板11,在该白色有机板11上依次设置有电容膜12、挤塑芯13及钢板14,电容膜12包括由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组成的触控电极层,该挤塑芯13及钢板14均对该电容膜12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导致该电子触控白板厚度较大且质量较重。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电子触控白板包括白色有机板11,在该白色有机板11上依次设置有电容膜12、白色有机板11、挤塑芯13及钢板14,电容膜12包括由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组成的触控电极层,该白色有机板11、挤塑芯13及钢板14均对该电容膜12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导致该电子触控白板比图2中的电子触控白板厚度更大且质量较重。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3,该电子触控白板为减轻重量,将钢板14替换为铝蜂窝16。具体地,电子触控白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白色防刮保护膜15、电容膜12、白色有机板11、挤塑芯13及铝蜂窝16,在将钢板14替换为铝蜂窝16后,该电子触控白板的质量有所减轻,但是厚度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触控白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触控白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油墨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为所述电子触控白板的触控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墨层为白色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为黑色油墨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横向电极时,所述第二电极为纵向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纵向电极时,所述第二电极为横向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油墨层之间设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电子触控白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在玻璃基板上涂布第一油墨层后,再依次在该玻璃基板上制作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第二油墨层,从而使得电子触控白板较为轻盈且厚度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触控白板的制造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触控白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触控白板,包括玻璃基板21,所述玻璃基板2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油墨层22、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5和第二油墨层26,所述第一电极23和所述第二电极25形成为所述电子触控白板的触控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墨层22为白色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26为黑色油墨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23为横向电极时,所述第二电极25为纵向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23为纵向电极时,所述第二电极25为横向电极。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之间设有绝缘层24。

具体地,所述第二电极25和第二油墨层26之间设有绝缘层24。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电子触控白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在玻璃基板上涂布第一油墨层后,再依次在该玻璃基板上制作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第二油墨层,从而使得电子触控白板较为轻盈且厚度更小。

如图4所示,一种电子触控白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玻璃基板21进行预处理;

步骤S2:在预处理后的玻璃基板21上设置第一油墨层22;

步骤S3:在所述第一油墨层22上设置第一金属层,采用激光或蚀刻膏蚀刻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图案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四周边缘并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的第一边缘走线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形成第一电极23,所述第一边缘走线图案形成第一边缘走线;

步骤S4: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互绝缘的第二金属层,采用激光或蚀刻膏蚀刻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图案及形成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四周边缘并围绕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的第二边缘走线图案,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形成第二电极25,所述第二边缘走线形成第二边缘走线,所述第一电极23和所述第二电极25形成电子触控白板的触控层;

步骤S5: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设置第二油墨层26,所述第二油墨层26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绝缘设置。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中,该玻璃基板21为减反射玻璃(AR玻璃),制作该减反射玻璃具体为运用磁控溅射镀膜在普通强化玻璃表面镀上一层减反射膜,能有效减少玻璃的反射并保护使用者的视力。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2中,该第一油墨层22为白色油墨层,该白色油墨层在该玻璃基板21上整面涂布,且涂布的厚度为20um。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3中还包括,在该第一油墨层22上设置第一金属层后,在该第一金属层上设置感光膜,并通过黄光工艺进行曝光显影,该感光膜在该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图案以及形成在该第一金属层四周边缘并围绕该第一电极图案的第一边缘走线图案。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4中还包括,在该第一金属层上设置与该第一金属层相互绝缘的第二金属层,在该第二金属层上设置感光膜,并通过黄光工艺进行曝光显影,该感光膜在该第二金属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图案以及形成在该第二金属层四周边缘并围绕该第二电极图案的第二边缘走线图案。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3和S4中,第一电极23为横向电极,第一边缘走线为横向电极边缘走线;第二电极25为纵向电极,第二边缘走线为纵向电极边缘走线。具体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可以均通过金属银制作而成,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也可通过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3可以为横向电极,第一边缘走线可以为横向电极边缘走线;第二电极25可以为纵向电极,第二边缘走线可以为纵向电极边缘走线。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3和S4中,第一边缘走线和第二边缘走线均连接至电子触控白板的控制区。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