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转换电路、接口转换器、充电宝、影音设备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6504发布日期:2019-08-07 01:1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接口转换电路、接口转换器、充电宝、影音设备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口转换,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接口转换电路、接口转换器、充电宝、影音设备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不断更新,电子设备的便携、轻薄、扁平以及短小化成为人们最为热衷的追求,这就使得电子设备上的接口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导致电子设备难以支持多种外接设备的接入。

于是技术人员研发了接口转换器,通过输入端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连接,输出端可以与多种接口的外接设备进行连接,丰富了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

目前,申请号为20172134390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SD、TF卡座及RJ45接口的多功能转换器,它包括Type-C接口、HUB主控模块、电源模块、高清视频转换模块、Type-C母座、USB3.0接口、网络接口转换模块、RJ45网络接口、读卡器转换模块、SD卡座、TF卡座及HDMI接口;该方案将一个Type-C接口转换成具有USB3.0接口、HDMI接口、Type-C母座及RJ45网络接口,同时还具有SD卡座和TF卡座,使得其可以同时连接多种功能接口。

这种多功能转换器虽然具有多种功能接口可供选择,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被该多功能转换器占用,造成使用该转换器与充电不能同时进行,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具有使用接口转换功能时还可同时充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包括

分立模块,与输入端连接,用于将输入信号分离为视频数据与其他数据;

视频模块,与分立模块连接,将视频数据转化为标准视频信号输出;

拓展模块,与分立模块连接,将其他数据转化为适于各类型输出接口的数据信号输出;

反向充电模块,连接在一输出接口与输入端之间,用于在该输出接口接入电源时,保持拓展模块的数据传输,并通过所述输入端给该输出端的接入设备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通过输入端接入电路,首先经分立模块将输入信号分离为视频数据以及其它数据,一分为二,两路输出,其中视频数据通过视频模块转化为标准视频信号进行输出,其它数据则通过拓展模块转化为与各种类型接口相匹配的信号类型进行输出,从而实现一到多接口转换的功能;在其中一输出接口插入电源时,检测到该电源的电平信号,反向充电模块开始工作,继续保持拓展模块的数据输出,并通过输入端给接入设备充电,实现接口转换的同时支持充电,延长接入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分立模块与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支持输入端正反插入的正反插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接入输入端,由于正反插模块的作用,使得无论电子设备怎样插入输入端都可实现连接,无需拔出调整,进一步带来便利。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转换器,具有使用接口转换功能时还可同时充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口转换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支持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输入端为Type-C第一母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ype-C为现阶段支持较广的接口,功能先进,使用便利。

优选的,所述输出接口包括任意数量的Type-C第二母座、Type-A母座、TF+SD读卡器、RJ45母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常用的接口都集成化在接口转换器中,只需转接器,即可支持大多数的拓展应用,给使用带来便利。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宝,具有使用接口转换功能时还可同时充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宝,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宝内集成接口转换电路,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支持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优选的,还包括与电池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口转换时,无线充电模块实现无接口、无线的充电功能,给使用带来进一步的便利。

优选的,还包括蓝牙模块、与蓝牙模块连接的功放模块以及与功放模块连接的发声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充电宝的电池,将蓝牙、音箱的功能集成在充电宝中,功能更加丰富。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音设备,具有使用接口转换功能时还可同时充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影音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影音设备内集成接口转换电路,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支持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具有使用接口转换功能时还可同时充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智能终端内集成接口转换电路,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支持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持进行接口转换的同时进行充电,互不影响,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带来便利;

2.通过正反插模块支持输入端的正反插,电子设备接入后自动识别,无需拔出调整,使用便利;

3.将电子设备的输入信号剥离开来进行传输,视频数据与其他信号分为两路,依据需求进行输出,减少影响,增强拓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口转换电路及接口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宝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01、正反插模块;102、分立模块;103、拓展模块;104、视频模块;105、反向充电模块;201、Type-C第一母座;202、Type-A母座;203、TF+SD读卡器;204、RJ45母座;205、Type-C第二母座;206、HDMI母座;301、蓝牙模块;302、功放模块;303、喇叭;306、太阳能面板;307、电池;308、无线充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参照图1,包括正反插模块101、分立模块102、视频模块104、拓展模块103以及反向充电模块105。

其中,正反插模块101连接在输入端与分立模块102之间,检测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接入输入端的正反插向,进而调整输入的正反向,从而无需拔出进行调整,自动调整,使用方便。

分立模块102用于将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具体为将视频数据从输入信号进行剥离,一分为二成视频数据与其他数据,避免在接口转换时其他数据对视频数据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分分立模块102与正反插模块101采用为PS8742芯片及外围电路来实现。

拓展模块103与分立模块102连接,接收分立模块102输出的其他数据,并将其他数据转化为与各类型接口匹配的数据类型,例如转化为可与Type-A、Type-C、TF+SD读卡器203、RJ45等接口进行传输的数据类型,完成接口的实际转换。本实施例中拓展模块103为FL5001X芯片。

视频模块104与分立模块102连接,接收分立模块102输出的视频数据,并将视频数据转化为标准视频信号进行输出,例如转化为适于HDMI接口输出的视频信号,支持高清输出,对应的,视频模块采用为PS176芯片。

反向充电模块105连接在输入端与其中一个输出接口之间,该输出接口可供电源接入。反向充电模块105在检测到电源接入时,保持该输出接口持续输出的功能,并通过接入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此时其他的拓展接口仍可进行接口转换,与充电互补影响,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反向充电模块采用为FL7102芯片。

实施例2

一种接口转换器,参照图1,包括实施例1中的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与正反插模块101连接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输入端为Type-C第一母座201,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类似具有视频传输及支持正反插的接口。

接口转换器还包括与拓展模块103连接的各类型的输出接口,具体包括Type-C第二母座205、Type-A母座202、TF+SD读卡器203、RJ45母座204,支持日常的各种接口转换需求,给使用者带来便利。

接口转换器还包括与视频模块104连接的HDMI母座206,支持HDMI接口的高清视频输出。

实施例3

一种充电宝,参照图2,包括实施例1中的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电池307、与电池307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308,对于支持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在进行接口转换的同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模块308进行充电,无需连线,使用便利。

充电宝还包括牙模块、与蓝牙模块301连接的功放模块302以及与功放模块302连接的发声器,本实施例中发生器为喇叭303。利用充电宝的电池307,进一步拓展应用。

此外,充电宝还可以通过太阳能面板306对电池307进行充电,在无外接电源时,利用阳光进行充电,支持更多使用需求。

实施例4

一种影音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接口转换电路,影音设备可以为高清显示器、投影仪、音箱、功放等需要多接口转换需求的设备。

实施例5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实施例1中的接口转换电路,智能终端可以为电脑、手机、平板等具有数据处理、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