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3541发布日期:2019-07-31 20:4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识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是一些场所(小区、家庭和涉密机构等)所需要的重要功能,如何识别进入这些场所的陌生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有技术中识别进入这些场所的陌生人通常采用门禁系统或保安人员来辨别;采用门禁系统的缺点在于每次都需要携带一种卡片,携带不方便,且卡片容易被复制,当门禁系统采用密码输入时用户容易把密码忘记。而若通过保安人员人工识别判断陌生人,保安人员在人数众多的场所容易判断错误,识别效率低,影响陌生人的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以实现高效率的对陌生人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控制单元、网络通信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存储单元;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通过所述网络通信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网络通信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单元;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网络通信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电池和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池供电接口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

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与电池充电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一降压芯片;

所述第一降压芯片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取样输入端;所述第一降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降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降压芯片的取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第二反馈电路和第二降压芯片;

所述第二降压芯片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取样输入端;所述第二降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降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降压芯片的取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网络通信单元包括以太网PHY芯片和RJ45集成变压器;

所述RJ45集成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以太网PHY芯片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MAX6Q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控制单元、网络通信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的人脸识别装置,解决了无法高效识别陌生人的问题,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通信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101,控制单元102,网络通信单元103、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和存储单元105;

图像采集单元101通过网络通信单元103与控制单元102通信连接,存储单元105与控制单元102电连接;

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接口A电连接;

图像采集单元101,控制单元102,网络通信单元103和存储单元105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的输出端电连接。

具体的,图像采集单元101采集图像信息并通过网络通信单元103传送给控制单元102,网络通信单元103可采用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存储单元105中可存储有预设数量的图像信息,控制单元102根据图像采集单元101采集的图像信息与存储单元105中存储的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相匹配,则控制单元102执行相匹配之后的操作,若两者不匹配,则控制单元102执行不匹配之后的操作;存储模块105中也可不存储预设数量的图像信息,控制单元102可根据图像采集单元101采集的某个图像出现的次数通过算法学习,从而确定控制单元102进一步的操作;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用于对电源输入接口A中输入的电压值进行转换,以满足人脸识别装置中至少一个单元工作所需电压,示例性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02电连接,用于提供控制单元102的工作电压,此时图像采集单元101、网络通信单元103和存储单元105工作所需电压可由其他电源提供,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人脸识别装置可用于小区、家庭或涉密机构等处,以判断图像采集单元101采集的图像信息是否可以使控制单元102开启相应的权限。图像采集单元101可采用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先通过网络通信单元103传送至控制单元102后,控制单元102首先运用算法识别出图像信息中是否包含人脸信息,若包含人脸信息则进一步的与存储单元105中预先存储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若相匹配,则说明此时摄像头采集到的不是陌生人,控制单元102可执行允许进入的操作,如开启小区的大门等;若不匹配,则说明此时摄像头采集到的是陌生人,控制单元102可执行不允许进入的操作,并可输出报警提示。存储单元105中也可不预先存储有图像信息,控制单元102根据图像采集单元101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通过算法学习,从而确定陌生人的图像信息和不是陌生人的图像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控制单元、网络通信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的人脸识别装置,解决了无法高效识别陌生人的问题,保障安全。

可选的,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

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接口A电连接;

图像采集单元101、控制单元102、网络通信单元103和存储单元105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的输出端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和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的输出端输出电压值可不同,以满足人脸识别装置不同单元所需的不同电压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的输出端可为人脸识别装置中的各单元供电,也可为人脸识别装置中的部分单元供电,例如,若图像采集单元101相距控制单元102较远,则图像采集单元101可通过其他电源单独供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人脸识别装置,更有利于对人脸识别装置中的各单元供电,同时可用一个电源输入接口即可满足人脸识别装置中各单元的供电,便于人脸识别装置的集成安装。

可选的,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电池301和晶体管302;

晶体管302的第一极与电池供电接口电连接,晶体管302的第二极分别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302的控制极与电源输入接口A电连接;

电源输入接口A与电池充电接口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还可通过电池301供电,也即电池30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单元104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201的输入端,电池301的负极接地。电池301还可包括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电源输入接口A电连接,当电源输入接口A有信号输入时,一方面向电池301充电,另一方面,晶体管302的控制极控制晶体管302关断,从而避免电池301和电源连接接口A的输入信号重复向人脸识别装置的各单元供电。当电源输入接口A无信号输入时,晶体管302的控制极控制晶体管302导通,从而利用电池301向人脸识别装置供能,避免人脸识别装置不工作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晶体管302可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可根据电源输入接口A的输入信号极性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电池和晶体管的人脸识别装置,当电源输入接口无信号输入时,晶体管的控制极控制晶体管导通,从而利用电池向人脸识别装置供能,避免人脸识别装置不工作的情况,提高人脸识别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的,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电容1041、第一电感1042、第一二极管1043、第一反馈电路1044和第一降压芯片1045;

第一降压芯片1045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电压输出端BOOT和取样输入端VSENSE;第一降压芯片1045的电压输入端VIN作为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B,第一降压芯片1045的电压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1041与第一电感104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感1042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C;

第一反馈电路1044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感104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反馈电路1044的输出端与第一降压芯片1045的取样输入端VSENSE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1043的阴极与第一电感的104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1043的阳极接地。

具体的,第一降压芯片1045可采用TPS5430,通过调节第一反馈电路1044的参数值,可调节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的电压值,第一电感1042为降压型电感,第一二极管1043用于对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续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使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满足人脸识别装置中各单元的电压需求,有利于节约成本。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第一反馈电路1044包括第一电阻1046和第二电阻1047;

第一电阻1046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104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阻1046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104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1047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104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第一反馈电路104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通过调节第一电阻1046和/或第二电阻1047的电阻值,可调节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值,以使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还可包括第一滤波单元501,用于将第一电感1042的第二端的信号滤波后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C输出。

可选的,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二电容2011、第二电感2012、第二二极管2013、第二反馈电路2014和第二降压芯片2015;

第二降压芯片2015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电压输出端BOOT和取样输入端VSENSE;第二降压芯片2015的电压输入端VIN作为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B,第二降压芯片2015的电压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2011与第二电感201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感2012的第二端作为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E;

第二反馈电路2014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感20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2014的输出端与第二降压芯片2015的取样输入端VSENSE电连接;

第二二极管2013的阴极与第二电感的20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2013的阳极接地。

具体的,第二降压芯片2015可采用TPS5430,通过调节第二反馈电路2014的参数值,可调节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的电压值,第二电感2012为降压型电感,第二二极管2013用于对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续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使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满足人脸识别装置中各单元的电压需求,有利于节约成本。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5,第二反馈电路2014包括第三电阻2016和第四电阻2017;

第三电阻2016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20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阻2016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201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2017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20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第二反馈电路201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通过调节第三电阻2016和/或第四电阻2017的电阻值,可调节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值,以使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阻2016、第四电阻2017的电阻值可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值不对应相同,以使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不同。

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还可包括第二滤波单元502,用于将第二电感2012的第二端的信号滤波后通过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E输出。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和图5,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

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的阳极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C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的阴极接地;

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的阳极与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E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的阴极接地。

具体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还可分别包括第一限流电阻1048和第二限流电阻2018,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的阳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1048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C电连接,以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中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的阳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2018与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E电连接,以避免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中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第一发光二极管1049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019分别用于指示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工作状态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通信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以太网PHY芯片和RJ45集成变压器;

RJ45集成变压器的输入端与以太网PHY芯片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

以太网PHY芯片的控制方式为SDI0,RJ45集成变压器上的SPEED_LED端、MDI0_P端、MDI0_N端、MDI1_P端、MDI1_N端、MDI2_P端、MDI2_N端、MDI3_P端和MDI3_N端分别对应电连接以太网PHY芯片的SPEED_LED端、MDI0_P端、MDI0_N端、MDI1_P端、MDI1_N端、MDI2_P端、MDI2_N端、MDI3_P端和MDI3_N端。

可选的,控制单元采用IMAX6Q板。

采用IMAX6Q板,处理速度高的同时人脸识别装置的成本也较低。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