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91652发布日期:2019-06-22 00:5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火灾发生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火灾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的消防系统存在以下缺陷:消防巡逻人员进行巡逻检查,巡逻情况不能及时的传送到消防控制中心,更不能及时的传送到消防监管中心和消防处理中心,当发生火灾时,救援人员不能确定火灾现场是否有人员被困,即使知道存在受困人员,也不能确定受困人员的具体位置,耽误了救援时间,而且提高了搜救人员的人身危险程度。因此,对防火的安全性和防火的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9011312a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智能消防系统,检测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通讯模块与监控模块连接,监控模块包括安装有客户端的pc机、平板电脑和手机,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感应模块、湿度感应模块、热量感应模块、烟雾感应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报警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传感器模块包括检测烟雾的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热度的热度传感器。本发明的监控模块、传感器模块能对需要监控的建筑物进行及时有效的火灾探测和控制;检测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对火灾情况进行报警与联动灭火,实现了火灾报警系统的智能化。

灾后需要进行重建,但是重建过程中需要对每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补修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具有提高补修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火灾现场预置多组扫描装置并通过扫描装置进行扫描识别;

步骤二,录入现场的三维模型且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

步骤三,将扫描装置与三维模型进行连接,同时建立显示屏进行扫描残缺识别点在三维模型上的显示;

步骤四,通过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输入火灾中心位置信息并依层次进行颜色分类,分类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扫描装置进行扫描识别,识别待补修区域,同时采用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进行补修区域的定位,提高补修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扫描装置采用电池进行供电,同时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各检测点,其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火灾现场往往停止供电,灾后重建工作通过会在前期断电,故扫描装置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能够保证定位不受断电的干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二包括:

(1)通过预置于现场的多组摄像头进行数据的采集;

(2)将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汇编以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胚体;

(3)通过录入数据进行补充以最终完善三维立体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火灾现场模型的建立可能存在于很久以前,不方便进行图纸的找寻,通过设置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人员进行数据的补充,以建立最相近的三维立体模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二的第(3)步包括:在输入节点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数据补充,同时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将同一位置处的多组三维模型信息进行统计,相似量超过80%则进行采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发动网络的功能,通过所有人员进行现场数据的传递,基于安全性考虑将三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相似量超过80%时采纳,最终建立现场的三维立体模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方便对数据进行采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摄像头采用独立电源供电方式工作,同时每组摄像头均无线通讯连接有控制其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头采用独立电源供电,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同时采用开关进行控制,便于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包括:

(1)设置手机端以及pc端的显示界面;

(2)将扫描装置与三维模型进行连接,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输数据以进行显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手机端以及pc端的显示,便于实时掌握受损区域,操作方便并且提高搜救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可采用手机移动端以及pc端进行输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可采用pc端进行输入,便于短时间内进行数据的统计,操作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扫描装置进行扫描识别,识别待补修区域,同时采用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进行补修区域的定位,提高补修效率;

2.由于火灾现场模型的建立可能存在于很久以前,不方便进行图纸的找寻,通过设置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人员进行数据的补充,以建立最相近的三维立体模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火灾现场提前预置多组扫描装置并通过扫描装置进行扫描识别,其中扫描装置采用电池进行供电,以防止火灾现场断电时无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同时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各检测点以防止现场其他人员对扫描装置进行拆卸。

步骤二,首先通过预置于现场的多组摄像头进行数据的采集,其中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且采用独立电源供电方式工作,同时每组摄像头均摄像通过无线通讯连接的开关;然后将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汇编以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胚体;最后通过录入数据进行补充以最终完善三维立体模型,录入数据的方式可通过区块链完成,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可采用手机移动端以及pc端进行输入;此时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所有了解现场的人员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入过程中将三维立体模型建立多个模块,每组模块进行单独的输入,在每组输入完成后进行大数据的统计,相似量多于该位置处的80%则进行采纳,最终完成三维模型的建立。

步骤三:设置手机端以及pc端的显示界面;然后将扫描装置与三维模型进行连接,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输数据以进行显示,便于了解待补修区域,操作简单方便。

步骤四:通过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输入火灾中心位置信息并依层次进行颜色分类,分类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后建筑物补修方法,包括:步骤一,在火灾现场预置多组扫描装置并通过扫描装置进行扫描识别;步骤二,录入现场的三维模型且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步骤三,将扫描装置与三维模型进行连接,同时建立显示屏进行扫描残缺识别点在三维模型上的显示;步骤四,通过区块链的各输入节点输入火灾中心位置信息并依层次进行颜色分类,分类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本发明具有便于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子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北国泰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2
技术公布日:2019.06.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