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0080发布日期:2019-06-15 00:45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境风险监测及治理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发展,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生产、运输也是日益频繁。据统计,我国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处置企业已经达到三十多万家。2017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远超国家gdp涨幅。我国的危险货物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运输行业。在我国,由于陆路道路运输相比于管道、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受基础设施限制较小,因此成为了危险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据统计,2017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量超过10亿吨,约占各种运输方式的60%。截至2017年底,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单位有12525户。然而我国的危险品行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产销分布非常不均匀:化工原材料产地相对集中在西部地区,但化工园区更加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全国有95%以上的危险货物需要异地运输。这种现状就为危险品道路运输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2017年底,化工物流行业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占比工业行业整体收入的15%-16%。但另一方面,由于道路运输本身相比于其它运输方式安全性较低,再加上危险品自带的危险属性,使得危险品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据统计,2017年道路运输行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1554起,死亡26654人,相当于每天发生113.8起,每小时死亡3.04人,同时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等也具有高发趋势,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评估、规划、决策、监控与治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指导开展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道路运输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评估,科学支撑政府、部门、企业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提升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制定本技术方法。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及时评估或重新评估危化品道路运输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评估,(1)有危化品运输行为,但未开展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评估的或评估已满5年的;(2)危化品道路运输路线发生变化的,包括改变路线、新增路线等;(3)危化品运输路线上发生因危化品泄漏而导致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4)危化品运输种类发生变化的。现有技术中,华南理工大学在中国发明申请201810170048.5中,公开了《一种评估危化品运输风险与泄露扩散事故的系统》,其包括用来计算危化品事故发生概率的危化品事故概率估算模块,分别通过泄漏物质被点燃的概率来计算相对衍生事故发生概率的池火灾、beleve事故后果估算模块与vce事故后果估算模块,用来估算危化品事故导致危化品泄漏概率的事故泄漏扩散模块,以及可接受风险水平分析模块;所述可接受风险水平分析模块根据前四个模块的概率和后果与风险可接受准则alarp原则来判断风险大小。所述系统通过在运输前设置风险评估模型,对制定的运输任务和路线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并在事故发生后进行危险区域的划分,使危化品智能运输更加完善,以提高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但是,该专利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其是为了从危化品运输单位的角度出发,仅提供了基于事故概率估算数学模型的评估危化品运输风险与泄露扩散事故的方法及系统,其通过对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以辅助实施危化品运输线路的优选、降低事故发生率;并进一步通过对危化品泄露扩散事故后进行危险区域划分,以便给遇难者及周围人民提出更加科学的逃离范围,减少事故损失。尤其是,该技术方案并未从流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视角,考虑危化品道路运输过程中,各路段所处地理区域的环境敏感受体(如流域水体、大气)等的生态安全影响程度,以及各路段运输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危害程度、控制与治理成本等。因此,现有技术,不能从环境保护与危急治理的角度,科学地评估拟运输的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其发生道路泄露等事故风险对于环境敏感受体、特别是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为各地方政府、路政管理部门、环保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及危化品运输与生产企业管理者,提供对应科学评估方法和决策依据,以实现保护区域环境安全、降低事故率及事故时对环境危害程度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环境敏感受体影响推导法,以环境敏感受体为评估基础,依据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并进一步根据拟定的危化品运输规划线路,识别出若干环境风险路段,随后对逐条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作为最终确定危化品运输线路方案的辅助决策依据。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基于网络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环境风险评估模块、辅助决策模块;通过环境风险评估模块,完成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指数的计算,将拟运输的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以水环境敏感受体为节点,划分为若干的环境风险路段,随后逐条环境风险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对存在环境风险的路段结合环境敏感受体的级别,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辅助决策模块,用于环境安全隐患模块所管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进行环境事件预测、模拟,实现对拟运输危化品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模拟,有助于提高环境应急处置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危化品运输信息的获取:设置一基于网络的风险评估系统,并在该系统内设置一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采集与管理拟运输的危化品种类、危化品所属级别、危化品运输量、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的信息;(2)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源的获取:在所述的风险评估系统内设置一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在模块中设置一环境风险识别子模块,用来识别拟运输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泄漏路径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源及水环境风险物质信息;(3)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路段的确定:在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内设置一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由所述的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对识别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评估模型评估风险源环境风险路段及划分;以环境敏感受体为基准点,以危化品在水中表征指标的标准限值为基础,向上游反推,得到一临界点,此临界点为污染物若在此处泄漏,则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污染物达标,设为z点;z点以上为无风险路段,即若危化品在此路段泄漏,不会造成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水体相关污染物超标;z点以下为有风险路段,即若危化品在此路段泄漏,将会造成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水体相关污染物超标,即环境敏感受体和z点内的危化品运输路线为有风险的路段,危化品在z点以上泄漏,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无风险,在z点以下泄漏则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存在风险,环境敏感受体与临界点z点间的距离即为环境风险路段长度;(4)环境敏感受体的拟定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评估:在所述的风险评估系统内设置一道路运输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模块,用来对拟定运输线路上的道路、存在环境风险的路段结合环境敏感受体的级别,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当一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重大环境风险路段;当二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较大环境风险路段;当三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所述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基于零维模型中环境风险路段长度模型的标准限值计算公式为:si=qi/q水j(1)si——第i种危化品在水环境中表征指标的标准限值,mg/lqi——第i种危化品单个车辆单次泄漏量,gq水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水量,m3q水j=qj×t(2)qj——危化品泄漏点至环境敏感受体间的河流流量,m3/st——危化品泄漏点污染物迁移至环境敏感受体所用时间,sq水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水量,m3t=lj/uj(3)t——危化品泄漏点污染物迁移至环境敏感受体所用时间,sl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距离,muj——危化品泄漏点至环境敏感受体间的河流流速,m/s结合上述公式(1)(2)(3),对于第i种危险品对应于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距离lij估算公式为:lij=qi×uj/(qj×si)(4)则对于某种危化品,不同环境敏感受体均可计算出对应的环境风险路段;对于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一维动态混合模型,可进一步计算出环境风险路段长度。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时间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当发生危化品泄漏事件,泄漏时间长短将影响危化品进入河流的初始浓度大小,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出危化品液体泄漏速率,随后根据危化品运输量与泄漏速率的比值得出泄漏时间;危化品泄漏速率式中:ql——危化品泄漏速度,kg/s;cd——危化品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a——裂开面积,m2;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ρ——危化品密度,kg/m3。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入河量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危化品泄漏入河量根据离岸堤顶距离确定,危化品泄漏量入河量以危化品单次单车运输最大量的百分比计,离岸堤顶距离划分为200米、100米、50米、10米及0米,泄漏入河量为10%、25%、65%、90%、100%,离岸堤顶距离大于200米时,危化品泄漏入河量可以忽略。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的确定基于如下模型:(1)对持久性污染物采用零维水质模型;零维水质模型:c0=(c1q+q)/qc0——污染物与河水混合均匀后的浓度,mg/lc1——上游来水中污染物浓度,mg/lq——污染物泄漏点至下游某处区段内全部水量,lq——污染物泄漏量,mg;(2)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采用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c=c0exp(-kl/86400u)c——下游某处污染物浓度,mg/lc0——污染物初始浓度,mg/lk——污染物的衰减速度常数,d-1l——污染物泄漏点至下游某处河流长度,mu——河流流速,m/s(3)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非稳定态采用一维动态混合模型;一维动态混合模型:a=q/ua——河床断面,m2u——流速,m/sq——流量,m3/sd——弥散系数,(m2/s)c——某污染物在x断面t时刻的浓度,mg/m3s——源漏项。所述方法还包括路径因素影响因子的确定,路径因素影响因子f主要由道路状况ft,人口分布c,事故概率pw,天气状况fw、地形与地质情况fd和应急情况fe组成,路径影响因素因子f满足如下公式:f=ft×fw×fd×c×pw×fe。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其包括基于网络相互连接及运行的如下模块:一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来采集及管理系统所有的基础信息,包括拟运输的危化品运输信息中的危化品种类、危化品所属级别、危化品运输量、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流域水环境信息中水系基本情况、基础地形图、水系图、道路交通路网图、水工构筑物、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近三年监测断面常规水质监测数据;一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用来完成对拟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指数的计算及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划分;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包括:环境风险识别子模块,用来识别危化品道路运输泄漏路径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源及水环境风险物质信息;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用来对环境风险识别模块识别的风险源,基于环境风险源评估方法,设置评估模型评估风险源环境风险路段划分;一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模块,用来对存在环境风险的路段结合环境敏感受体的级别,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所述系统还包括:一辅助决策模块,用于环境安全隐患模块所管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进行环境事件预测、模拟;所述辅助决策模块包括:一防控可视化子模块,用来对不同风险源事故状况下的处置流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应急人员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和培训;一水上泄漏预测模拟子模块,用来发生水上泄漏事件时,对泄漏进行预测模拟及时获得事件可能影响范围、环境污染程度。所述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一地点信息管理模块,用来收集管理拟运输危化品的地点信息,地点信息包括地点名称、经度、纬度等信息;一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来收集管理拟运输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所属级别信息;一路径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管理系统划分的拟定运输路线的路径信息、路径的编号、路径两端地点名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1、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环境敏感受体影响推导法,以环境敏感受体为评估基础,依据拟运输的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并根据拟定的危化品运输线路,识别出若干环境风险路段,随后逐条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作为最终确定危化品运输线路方案的辅助决策依据。2、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设置了多种危化品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模型,通过针对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非稳定态建模分析,提高拟运输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3、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环境风险评估模块、辅助决策模块;采用环境敏感受体影响推导法,以环境敏感受体为评估基础,依据拟运输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并根据拟定的危化品运输线路,识别出若干环境风险路段,随后逐条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还设置辅助决策模块,用于对不同风险源事故状况下的处置流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应急人员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和培训;以及用于发生水上危化品泄漏事件时,对泄漏进行预测模拟及时获得事件可能影响范围、环境污染程度。本发明可实现对危化品运输中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模拟,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应急处置水平。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粗苯、汽油、柴油、氰化物、苯酚等多种危化品的评估。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环境风险评估总体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模块结构图;图4是危化品运输环境风险路段情景一示意图;图5是危化品运输环境风险路段情景二示意图;图6是危化品运输环境风险路段情景三示意图;图7是a流域某子区域危化品运输路线风险路段情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附图1、2、3所示,提供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危化品运输信息的获取;设置一基于网络的风险评估系统,并在该系统内设置一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采集与管理拟运输的危化品种类、危化品所属级别、危化品运输量、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的信息;(2)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源的获取;在所述的风险评估系统内设置一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在模块中设置一环境风险识别子模块,用来识别拟定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泄漏路径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源及水环境风险物质信息;(3)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路段的确定;在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内设置一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由所述的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对识别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评估模型评估风险源环境风险路段及划分;以环境敏感受体为基准点,以危化品在水中表征指标的标准限值为基础,(确定危化品泄漏进入水体后的表征指标,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应指标,如:汽、柴油泄漏对应监测指标为石油类;甲醇泄漏对应监测指标为cod,1g甲醇对应cod为1.5g。)向上游反推,得到一临界点,此临界点为污染物若在此处泄漏,则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污染物刚好达标,设为z点;z点以上为无风险路段,即若危化品在此路段泄漏,不会造成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水体相关污染物超标;z点以下为有风险路段,即若危化品在此路段泄漏,将会造成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处水体相关污染物超标,即环境敏感受体和z点内的危化品运输路线为有风险的路段,危化品在z点以上泄漏,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无风险,在z点以下泄漏则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存在风险,环境敏感受体与临界点z点间的距离即为环境风险路段长度;(4)环境敏感受体的拟定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评估:在所述的风险评估系统内设置一道路运输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模块,用来对拟定运输线路上的道路、存在环境风险的路段结合环境敏感受体的级别,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将环境敏感受体敏感性划分为以下三级:一级敏感受体——跨国界、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敏感受体——跨省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敏感受体——跨县(市)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他生态类敏感受体。当一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重大环境风险路段;当二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较大环境风险路段;当三级敏感受体受到的影响大于设定的标准限值时,该区域由评估系统自动判定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所述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基于零维模型中环境风险路段长度模型的标准限值计算公式为:si=qi/q水j(1)si——第i种危化品在水环境中表征指标的标准限值,mg/lqi——第i种危化品单个车辆单次泄漏量,gq水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水量,m3q水j=qj×t(2)qj——危化品泄漏点至环境敏感受体间的河流流量,m3/st——危化品泄漏点污染物迁移至环境敏感受体所用时间,sq水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水量,m3t=lj/uj(3)t——危化品泄漏点污染物迁移至环境敏感受体所用时间,slj——危化品泄漏点至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距离,muj——危化品泄漏点至环境敏感受体间的河流流速,m/s结合上述公式(1)(2)(3),对于第i种危险品对应于第j个水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距离lij估算公式为:lij=qi×uj/(qj×si)(4)则对于某种危化品,不同环境敏感受体均可计算出对应的环境风险路段;对于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一维动态混合模型均可计算出环境风险路段长度。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时间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当发生危化品泄漏事件,泄漏时间长短将影响危化品进入河流的初始浓度大小,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出危化品液体泄漏速率,随后根据危化品运输量与泄漏速率的比值得出泄漏时间;危化品泄漏速率式中:ql——危化品泄漏速度,kg/s;cd——危化品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a——裂开面积,m2;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ρ——危化品密度,kg/m3。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入河量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危化品泄漏入河量根据离岸堤顶距离确定,危化品泄漏量入河量以危化品单次单车运输最大量的百分比计,离岸堤顶距离划分为200米、100米、50米、10米及0米,泄漏入河量为10%、25%、65%、90%、100%,离岸堤顶距离大于200米时,危化品泄漏入河量可以忽略。所述方法中的危化品泄漏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1)对持久性污染物采用零维水质模型;零维水质模型:c0=(c1q+q)/qc0——污染物与河水混合均匀后的浓度,mg/lc1——上游来水中污染物浓度,mg/lq——污染物泄漏点至下游某处区段内全部水量,lq——污染物泄漏量,mg;(2)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采用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c=c0exp(-kl/86400u)c——下游某处污染物浓度,mg/lc0——污染物初始浓度,mg/lk——污染物的衰减速度常数,d-1l——污染物泄漏点至下游某处河流长度,mu——河流流速,m/s(3)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非稳定态采用一维动态混合模型;一维动态混合模型:a=q/ua——河床断面,m2u——流速,m/sq——流量,m3/sd——弥散系数,(m2/s)c——某污染物在x断面t时刻的浓度,mg/m3s——源漏项。实施例2:请参阅附图4-图7,以a区域内b河流域的拟危化品道路运输评估为例,对本发明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具体描述,其包括如下步骤:(1)危化品运输信息的获取:选择a流域某子区域危化品运输路线,其拟运输的危化品为汽油,单次危化品运输体积为30m3,拟定的运输路线为省道、编号为s228;(2)所处流域水文资料的获取;①评估a区域内某流域一级支流b河95%保证率最枯月流量约为100m3/s。②水工构筑物:区域内无水库、电站等资料。③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3)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源的获取;拟定运输路线s228所关联河流(b河)下游包含的水环境敏感受体有: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环境敏感受体)1个,不包含一级环境敏感受体。(4)评估路段在a区域内对流域内b河的沿河公路、跨河桥梁等进行识别,将流域内离岸堤顶距离200m内的道路以及跨河桥梁等作为环境风险评估路段。依据潜在环境风险路段识别原则,a流域某子区域共识别出潜在水环境风险路段35段。本实施案例从潜在环境风险路段识别结果中选择路段s228(02)进行分析。(5)评估参数的确定①危化品泄漏对应监测指标及其标准限值汽油泄漏进入环境后在水环境中的表征指标为石油类,石油类在地表水中的标准限值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如下所示。i类水体ii类水体iii类水体iv类水体v类水体0.05mg/l0.05mg/l0.05mg/l0.5mg/l1.0mg/l根据地表水功能区划b河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执行iii类标准,石油类标准限值为0.05mg/l。②危化品道路运输最大泄漏量本方法采用危化品道路运输最大泄露量为危化品最小运输单元的运输量。根据前面资料的获取信息,本实施例最大泄漏量为30m3。③危化品泄漏入河量经过测量,路段s228(02)离河距离约28m,在10-50m区间内。根据前面相关参数选择,此路段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则其泄漏入河量为运输总量的65%,约14.24吨(运输体积为30m3,汽油密度按730kg/m3算,总量约21.9吨)。④危化品泄漏时间危化品泄漏速率式中:ql——危化品泄漏速度,kg/s;cd——危化品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a——裂开面积,按0.01m2估算。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取槽罐车槽罐罐体最大高度,约2m;ρ——密度,汽油密度约730kg/m3。上述公式中,cd取值0.64;a取值按0.1m×0.1m,即0.01m2算;内外压力相同,即p=p0;g取值9.81m/s2;h取槽罐车最大高度,约2m。依据上述公式和参数取值,可计算出汽油泄漏速度ql为29.3kg/s,据此估算,泄露时长路段s228(02)约为8.1min。⑤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模型选择鉴于某流域流态为非恒定流,汽油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因而,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使用一维动态混合模式。一维动态混合模型:a=q/ua——过水断面面积,m2u——断面平均流速,m/sq——流量,m3/sd——纵向弥散系数,m2/sc——某污染物在距离事发点xkm断面t时刻的浓度,mg/m3s——各种源和漏的代数和上述公式中u取0.6m/s,q取100m3/s,a=q/u=166.6m2,s取0,d取10000m2/s。假设泄漏量恒定不定,则事发点河道初始距离初始时刻至泄漏终止时刻的浓度c0t均恒定(0表示初始断面距离,km,t表示时间),则c0t=14.24t*109/8.1*60min/100m3/s=293000mg/m3,通过公式可计算出cxt,在事发点至下游833km断面,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均超过或等于50mg/m3即0.05mg/l,超标;大于833km后的断面则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低于0.05mg/l,达标。(6)水环境敏感受体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以上述路段距离下游环境敏感受体最近的点为模拟危险化学品泄漏点。通过模型计算可知,路段s228(02)泄露14.24吨汽油,污染团浓度衰减至0.05mg/l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为泄漏点下游833km。同时,通过对泄漏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离泄漏点距离的测算,路段s228(02)泄漏点下游最远且敏感等级最高的环境敏感受体为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约为400km。路段s228(02)长度为3000m。路段s228(02):以最高等级环境敏感受体,即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基础,向上游反推833km(污染物从泄漏点扩散至达标的影响距离),此距离涵盖了路段s228(02)的全部,因此,该路段为有环境风险路段。根据受影响的最高环境敏感受体等级(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环境敏感受体)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即该路段为较大环境风险路段。至此,系统可以得出结果,路段s228(02)的水环境风险等级分别为较大环境风险路段。对于单一危化品运输环境风险路段情景的评估:对于单一危化品,其道路运输水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有以下3种情景:情景一,参阅附图4;对于某一敏感受体以及某一评估路段,当临界点z落在评估路段中,该评估路段z点以上环境风险等级为无风险,即污染物在z点以上泄露后的环境风险小。z点以下为有风险路段。情景二,参阅附图5;对于某一敏感受体以及某一评估路段,当临界点z落在评估路段上游某处,则该评估路段环境风险等级为有风险。情景三,参阅附图6;对于某一敏感受体以及某一评估路段,当临界点z落在评估路段下游某处,则该评估路段环境风险等级为无风险。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其包括基于网络相互连接及运行的如下模块:一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来采集及管理系统所有的基础信息,包括拟运输的危化品运输信息中的危化品种类、危化品所属级别、危化品运输量、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流域水环境信息中水系基本情况、基础地形图、水系图、道路交通路网图、水工构筑物、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近三年监测断面常规水质监测数据;一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用来完成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指数的计算及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划分;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模块包括:环境风险识别子模块,用来识别危化品道路运输泄漏路径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源及水环境风险物质信息;环境风险评估子模块,用来对环境风险识别模块识别的风险源,基于环境风险源评估方法,设置评估模型评估风险源环境风险路段划分;一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模块,用来对拟定的危化品运输道路中,存在环境风险的路段结合环境敏感受体的级别,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其还包括:辅助决策模块,用于环境安全隐患模块所管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进行环境事件预测、模拟;该辅助决策模块包括:防控可视化子模块,用来对不同风险源事故状况下的处置流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应急人员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和培训;水上泄漏预测模拟子模块,用来发生水上泄漏事件时,对泄漏进行预测模拟及时获得事件可能影响范围、环境污染程度。其中,所述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地点信息管理模块,用来收集管理地点信息,地点信息包括地点名称、经度、纬度等信息;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来收集管理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所属级别信息;路径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管理系统划分的拟运输道路的路径信息、路径的编号、路径两端地点名称。实施例3:以拟运输危化品的a区域内对流域内b河的沿河公路、跨河桥梁等道路,将流域内离岸堤顶距离200m内的道路以及跨河桥梁等作为环境风险评估路段,以多种不同危化品的道路运输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危化品运输信息的获取:选择a流域某子区域危化品运输路线,(1)运输的危化品为汽油,单次危化品运输体积为30m3,运输路线为省道,编号为s228;(2)运输的危化品为氰化物,单次危化品运输体积为5m3,运输路线为省道,编号为s230;(3)运输的危化品为苯酚,单次危化品运输体积为20m3,运输路线为省道,编号为s320。(4)运输的危化品为柴油,单次危化品运输体积为30m3,运输路线为省道,编号为s380(2)所处流域水文资料的获取:①评估a区域内某流域一级支流b河95%保证率最枯月流量约为150m3/s。②水工构筑物:区域内无水库、电站等资料。③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3)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源的获取:运输路线s228所关联河流(b河)下游包含的水环境敏感受体有: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三级环境敏感受体)1个,不包含一级环境敏感受体。运输路线s230所关联河流(b河)下游包含的水环境敏感受体有:某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环境敏感受体)1个,不包含一级环境敏感受体。运输路线s320所关联河流(b河)下游包含的水环境敏感受体有:跨国界断面(一级环境敏感受体)1个。运输路线s328所关联河流(b河)下游包含的水环境敏感受体有:跨省界断面(二级环境敏感受体)1个。(4)评估风险的目标路段识别在a区域内对流域内b河的沿河公路、跨河桥梁等进行识别,将流域内离岸堤顶距离200m内的道路以及跨河桥梁等作为环境风险评估路段。依据潜在环境风险路段识别原则,a流域某子区域共识别出潜在水环境风险路段35段。本实施案例从潜在环境风险路段识别结果中选择路段s228(02)、s230(05)、s320(10)、s328(13)进行分析。(5)评估参数的确定①危化品泄漏对应监测指标及其标准限值汽油、柴油、苯酚、氰化物泄漏进入环境后在水环境中的表征指标为石油类、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在地表水中的标准限值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根据地表水功能区划b河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执行iii类标准,石油类标准限值为0.05mg/l、挥发酚为0.002mg/l、氰化物为0.005mg/l。②危化品道路运输最大泄漏量计算本方法采用危化品道路运输最大泄露量为危化品最小运输单元的运输量。根据前面资料的获取信息,本实施例最大泄漏量汽油为30m3,氰化物为5m3,苯酚为20m3,柴油为30m3。③危化品泄漏入河量计算经过测量,路段s228(02)离河距离约28m,在10-50m区间内。根据前面相关参数选择,此路段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则其泄漏入河量为运输总量的65%,约2吨(运输体积为30m3,汽油密度按700kg/m3算,总量约21吨);路段s230(05)离河距离约5m,在0-10m区间内。根据前面相关参数选择,此路段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则其泄漏入河量为运输总量的100%,约1.5吨(运输体积为5m3,氰化物密度按1500kg/m3算,总量约7.5吨);路段s320(10)离河距离约100m,在50-100m区间内。根据前面相关参数选择,此路段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则其泄漏入河量为运输总量的25%,约5.35吨(运输体积为20m3,苯酚密度按1071kg/m3算,总量约21.4吨);路段s328(13)离河距离约200m,在100-200m区间内。根据前面相关参数选择,此路段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则其泄漏入河量为运输总量的10%,约2.55吨(运输体积为30m3,柴油密度按850kg/m3算,总量约25.5吨);。④危化品泄漏时间计算危化品泄漏速率式中:ql——危化品泄漏速度,kg/s;cd——危化品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a——裂开面积,按0.01m2估算。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取槽罐车槽罐罐体最大高度,约2m;ρ——密度,汽油密度约730kg/m3。上述公式中,cd取值0.64;a取值按0.1m×0.1m,即0.01m2算;内外压力相同,即p=p0;g取值9.81m/s2;h取槽罐车最大高度,约2m。依据上述公式和参数取值,可计算出汽油泄漏速度ql为28kg/s、氰化物泄露速度ql为60kg/s、苯酚泄露速度ql为43kg/s、柴油泄露速度ql为34kg/s,据此估算,泄露时长路段s228(02)约为12.5min,路段s230(05)约为2min、路段s320(10)约为8.3min、路段s328(13)约为12.5min。⑤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模型选择鉴于某流域流态为非恒定流,汽油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因而,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使用一维动态混合模式。一维动态混合模型:a=q/ua——过水断面面积,m2u——断面平均流速,m/sq——流量,m3/sd——纵向弥散系数,m2/sc——某污染物在距离事发点xkm断面t时刻的浓度,mg/m3s——各种源和漏的代数和上述公式中u取0.6m/s,q取150m3/s,a=q/u=250m2,s取0,d取10000m2/s。假设泄漏量恒定不定,则事发点河道初始距离初始时刻至泄漏终止时刻的浓度c0t均恒定(0表示初始断面距离,km,t表示时间),则路段s228(02)汽油c0t=13.65t*109/(12.5*60min)/150m3/s=121330mg/m3,通过公式可计算出cxt,在事发点至下游506km断面,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均超过或等于50mg/m3即0.05mg/l,超标;大于506km后的断面则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低于0.05mg/l,达标。路段s230(05)氰化物c0t=7.5t*109/(2*60min)/150m3/s=416670mg/m3,通过公式可计算出cxt,在事发点至下游850km断面,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均超过或等于5mg/m3即0.005mg/l,超标;大于850km后的断面则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低于0.005mg/l,达标。路段s320(10)苯酚c0t=5.35t*109/(8.3*60min)/150m3/s=71620mg/m3,通过公式可计算出cxt,在事发点至下游1100km断面,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均超过或等于2mg/m3即0.002mg/l,超标;大于1100km后的断面则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低于0.002mg/l,达标。路段s328(13)柴油c0t=2.55t*109/(12.5*60min)/150m3/s=22667mg/m3,通过公式可计算出cxt,在事发点至下游162km断面,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均超过或等于50mg/m3即0.05mg/l,超标;大于162km后的断面则事故产生的最大浓度低于0.05mg/l,达标。(6)水环境敏感受体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等级划分以上述路段距离下游环境敏感受体最近的点为模拟危险化学品泄漏点。通过模型计算可知,路段s228(02)泄露13.65吨汽油,污染团浓度衰减至0.05mg/l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为泄漏点下游506km。同时,通过对泄漏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离泄漏点距离的测算,路段s228(02)泄漏点下游最远且敏感等级最高的环境敏感受体为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约为400km。路段s228(02)长度为3000m。路段s228(02):以最高等级环境敏感受体,即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基础,向上游反推506km(污染物从泄漏点扩散至达标的影响距离),此距离涵盖了路段s228(02)的全部,因此,该路段为有环境风险路段。根据受影响的最高环境敏感受体等级(某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三级环境敏感受体)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即该路段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至此,可以得出,路段s228(02)的水环境风险等级分别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路段s230(05)泄露7.5吨氰化物,污染团浓度衰减至0.005mg/l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为泄漏点下游850km。同时,通过对泄漏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离泄漏点距离的测算,路段s230(05)泄漏点下游最远且敏感等级最高的环境敏感受体为某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约为400km。路段s228(02)长度为1000m。路段s230(05):以最高等级环境敏感受体,即某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基础,向上游反推400km(污染物从泄漏点扩散至达标的影响距离),此距离涵盖了路段s230(05)的全部,因此,该路段为有环境风险路段。根据受影响的最高环境敏感受体等级(某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环境敏感受体)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即该路段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至此,可以得出,路段s228(02)的水环境风险等级分别为一般环境风险路段。路段s320(10)泄露5.35吨苯酚,污染团浓度衰减至0.002mg/l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为泄漏点下游1100km。同时,通过对泄漏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离泄漏点距离的测算,路段s320(10)泄漏点下游最远且敏感等级最高的环境敏感受体为跨国界断面,约为800km。路段s320(10)长度为400m。路段s320(10):以最高等级环境敏感受体,即跨国界断面,向上游反推1100km(污染物从泄漏点扩散至达标的影响距离),此距离涵盖了路段s320(10)的全部,因此,该路段为有环境风险路段。根据受影响的最高环境敏感受体等级(跨国界断面,一级环境敏感受体)确定该路段环境风险等级,即该路段为重大环境风险路段。至此,可以得出,路段s320(10)的水环境风险等级分别为重大环境风险路段。路段s328(13)泄露2.55吨柴油,污染团浓度衰减至0.05mg/l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为泄漏点下游162km。同时,通过对泄漏点下游环境敏感受体离泄漏点距离的测算,路段s328(13)泄漏点下游最远且敏感等级最高的环境敏感受体为跨省界断面,约为300km。路段s320(10)长度为200m。路段s328(13):以最高等级环境敏感受体,即跨省界断面,向上游反推162km(污染物从泄漏点扩散至达标的影响距离),此距离不涵盖路段s328(13),因此,该路段为无环境风险路段。本发明的重点在于:1、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环境敏感受体影响推导法,以环境敏感受体为评估基础,依据拟运输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并根据拟定的危化品运输线路,识别出若干环境风险路段,随后逐条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作为最终确定危化品运输线路方案的辅助决策依据。2、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设置多种危化品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模型,通过针对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非稳定态建模分析,提高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3、本发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环境风险评估模块、辅助决策模块;采用环境敏感受体影响推导法,以环境敏感受体为评估基础,依据拟运输危化品泄露对环境敏感受体的影响程度来筛选环境风险路段并定级;并根据拟定的危化品运输线路,识别出若干环境风险路段,随后逐条路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设置辅助决策模块,用于对不同风险源事故状况下的处置流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应急人员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和培训;以及用于发生水上泄漏事件时,对泄漏进行预测模拟及时获得事件可能影响范围、环境污染程度,实现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中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模拟,有助于提高环境应急处置水平。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粗苯、汽油、柴油、氰化物、苯酚等多种危化品的评估。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