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89833发布日期:2019-06-13 15:3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一般涉及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只有实时监测系统无法直接判读,其工作过程为:实时监测系统从各个分系统得到数据(比如遥测数据,地测数据,供配电系统),然后,该实时监测系统将数据通过表格或曲线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各个系统的人员对各自数据进行判读,即为人工判读。

应用如上的判读方法,各个系统需要派人监视自己的数据,判断数据正确性,人工成本高,而且判读数据量大且速度快,非常容易发生误判。若针对不同系统开发不同的判读系统,成本则更高且适用性不广泛,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开发,故亟待提供成本可控,适用广泛且对人工依赖度较低的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成本可控,适用广泛且对人工依赖度较低的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

第一方面,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包括: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并获取预设初始判据,将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进行比对;根据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的比对结果,依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显示线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之前包括:读取原始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其中还包括: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之后还包括:对数据库内的缓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判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数据库内的缓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判据,之后还包括:将测量判据在配置文件中更新。

第二方面,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数据判读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并获取预设初始判据,将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进行比对;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的比对结果,依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显示线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原始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数据缓存模块,用于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及系统的具体方案。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配置文件中根据不同的数据格式预设不同的初始判据,然后,在数据接收并处理之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和与其相应的初始判据进行比对,若超出初始判据,则判断异常,否则,则判断正常。此外,本技术方案还将比对的结果显示。

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还优选地将处理后的数据缓存至数据库中,并对该缓存后的数据进一步地分析,以得到测量判据,并将该测量判据在配置文件中更新,从而为后续提供更为精准地判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第1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第2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第3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第4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第5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第1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第2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第3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

s2: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并获取预设初始判据,将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进行比对。

s3:根据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的比对结果,依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显示线程。

其中: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s1中,首先根据xml格式的配置文件,并根据不同数据的来源(例如:可以是来源的ip地址)和通信协议,建立数据接收线程,所述数据接收线程至少包括:建立不同的端口号(socket)和接收缓冲区,此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接收的数据缓存,即存入对应端口号和接收缓冲区中。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s2中,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其将根据不同数据的数据格式建立不同的数据处理线程,然后,将s1中缓存至对应端口号和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从接收缓冲区中按一定规则取出,然后进行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内部帧格式发布在内部网络上。具体地,取出的规则有如下两种规则:其一为,定长数据缓冲区:每次从接收缓冲区中取固定长度的数据。这种适合原始遥测数据的接收和处理。(遥测数据每一帧为104*96byte)。其二为,变长数据缓冲区:根据帧格式定义,读出帧长度,然后从缓冲区中取出此帧长度大小的数据,判断帧头帧尾或者校验和,如满足要求则进行后续处理,不满足则抛弃。

此外,在s2中,在建立数据处理线程之后,还将从配置文件中选择针对该接收数据的初始判据,并将转化为内部帧格式的数据与初始判据进行比对,分析该数据是否符合判据并给出判断。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s3中,根据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的比对结果,依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显示线程。当数据符合判据的时,提示正常;当数据不符合判据的时候,报警提示,并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地,根据配置文件将需要显示的数据以不同表格或者曲线等不同方式显示。例如:对变化缓慢且数值变化不大的参数一般显示为表格,反之显示为曲线,但最终显示形式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具体地,一般参数如传感器或设备电压电流值等会设置一个阈值,当大于最大阈值或小于最小阈值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与这个参数有关的设备有异常。

具体地,对有些参数变动较大或者趋势变化不符合常理的(比如:该增加的一直减少),也会提示报警。

请参考图2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在s1: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之前包括:s0:读取原始数据。

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的数据来源包括不同的数据来源。

例如:数据服务器所传递的遥感数据、外感数据以及软件运行状态数据。

具体地,遥测数据至少包括:综控机28v供电电压电流、一级尾段温度传感器、发动机压力传感器、伺服指令数据、伺服反馈数据等等。

具体地,运行状态数据至少包括:处理,存储软件的接收状态计数(如:接收了多少个数据)、处理状态计数、存储数据计数。

又如:前端测控终端所传递的由前端测发控模块检测的地测数据。

具体地,地测数据至少包括:伺服零位数据,惯组陀螺测量数据(遥测也有),供电控制单元状态(电池电压,充电电流,供电控制单元时序输出状态等)。

还如:主控计算机所传递的测发控指令执行结果数据。

具体地,测发控指令执行结果数据包括:启动存储模块是否成功、控制供电控制单元给综控机上电是否成功。

针对上述不同的数据来源,s0分别读取,然后,依次进入s1-s2-s3进行相应的处理。

请参考图3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与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其中还包括:s4: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s2中,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其将根据不同数据的数据格式建立不同的数据处理线程,然后,将s1中缓存至对应端口号和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从接收缓冲区中按一定规则取出,然后进行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内部帧格式发布在内部网络上。

而后,在本实施例中,经转化成为内部帧格式的数据将被缓存至数据库中。

请参考图4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之后还包括:对数据库内的缓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判据。

本实施例中,将针对数据库内的缓存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至少包括:聚类分析、统计分析。

上述分析方法皆可适用,如果出现数据异常时,人工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检查整个系统这个异常数据的原因。

请参考图5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方法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对数据库内的缓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判据,之后还包括:将测量判据在配置文件中更新。

当确定出现数据异常时,人工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检查整个系统这个异常数据的原因。如果异常数据是由于对系统正常运行时所造成的,是由于对系统本身和周围环境考虑不全所设定的判据不合理,重新设定判据,作为测量判据,然后将测量判据更新至配置文件。否则不更新配置文件。

本实施例中,将初始判据与测量数据进行结合,经过多次操作,得到最终判据,基于上述分析方法和过程,本实施例将得到基于测量数据而来的测量判据。该测量判据依赖于测试所得的数据,故其以覆盖地面测试环境,有利于评估飞行环境。而初始判据能够,覆盖飞行环境。

将初始判据与测量判据相互结合,既能够覆盖飞行环境,又能够覆盖地面测试环境,覆盖效果好,有利于最终飞行环境的评估。

请参考图6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接收线程并将接收数据缓存;数据判读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处理线程并获取预设初始判据,将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进行比对;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处理数据与初始判据的比对结果,依据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显示线程。

请参考图7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原始数据。

请参考图8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测发控测试实时监判系统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缓存模块,用于将处理数据缓存至数据库。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