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3760发布日期:2019-07-13 09:28阅读:10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运维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运维管理是帮助企业建立快速响应并适应企业业务环境及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实现基于itil的流程框架、运维自动化,it运维是it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主要用于it部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涉及的对象分成两大部分,即it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it运维解决方案是根据用户的运维需求而具体来制定的,因此it运维厂商的聚焦点,不应该再是单独提供软件式的产品服务,更多的需要全面考虑用户需求,针对用户不断增长的运维需求去改进、优化产品,并推出基于it基础设施管理的运维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系统的运维管理时,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只能通过网络节点以及内部程序算法对产品的软件部分进行运行维护,一旦硬件方面出现问题,运维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故障信息,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并且现有的运维管理人员较多,每个管理人员的运维情况无法具体统计,从而不方便直观的了解运维情况,而且传统的运维管理中每次更新完系统没有将数据备份到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时不方便及时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运维管理方法不能进行软、硬件相结合的运维管理方式管理系统以及运维人员较多不能具体统计运维情况不方便直观了解整体运维情况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具有软硬件同时管理,运维日志备份直观了解运维情况,系统数据备份便于快速恢复系统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运维管理方法包括:

s1、系统平台搭建:承建单位工程师在充分理解用户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对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的知识和经验,集成先进技术及优秀产品,为业主单位提供完善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使系统包括用户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s2、系统咨询服务:承建单位工程师会对本项目的应用系统的使用提供培训和电话咨询服务,解答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的业务需求进行归类整理,在经过变更管理处理流程确认后,由承建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新需求的开发,使得本项目应用系统的功能逐步得以完善,不断满足业主单位业务处理及变化的要求;

s3、系统配置管理:运维工程师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检查及优化工作,建立系统技术档案,为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具体管理方式是将系统相关的硬件、软件等配置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

s4、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每日必须检查本项目的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完成以下工作:

每日监控各应用系统运行状况,检查系统是否可正常登录使用;

每日检查系统相关计划任务是否正常执行;

每日检查系统日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管理员密码严格管理并定时更换;

协助进行信息的收集与部署;

解答业主单位及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值班人每日下班前填写值班日志;

s5、数据备份: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把重要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存储介质上或其他设备上,现场运维工程师需要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情况,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

s6、系统管理:包括账号管理,在目录系统中建立的是为管理任务而建立的管理员账号,以及为应用程序运行而建立的服务账号;策略管理,策略更改必须提交策略更改申请,由运维组长审核通过,由系统维护/目录管理人员操作执行;目录审核信息管理,目录审核的目的是记录对于目录的访问,以便检验安全性问题。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配置管理的内容如下:

a、建立配置库,存放所有需要管理的配置项的相关数据及配置项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b、对配置项的变换按照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c、定期更新《配置手册》,内容包括配置项的版本变更、使用状态。

优选的,所述步骤s5的备份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每日检查备份执行情况是否正常,备份数据是否生成;定期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数据增长率,评价备份策略,需要时进行调整;每周五值班的人员需要将备份数据转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并异地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保存期限至少十年;对于重要文件,制定切实可靠的备份恢复策略和计划,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及维护;根据实际条件对于数据库进行备份及恢复。

优选的,所述数据库包括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升级,创建新数据库、改变数据库属性;应用数据库根据应用定义,每周六进行全数据库备份,同时删除数据库日志、周一至周五进行数据库差异化备份、每6时或12小时备份一次web日志。

优选的,所述web日志位于每个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下,根据每日日志文件的大小,随着合适的备份间隔,备份后将备份过的日志文件删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运维管理方法通过系统配置管理、应用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对整个系统进行软、硬件的管理使得系统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应用系统维护每天对运行状况以及登录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管理员的密码定时更换防止被人恶意盗号,安全性更佳,数据备份将重要数据备份到数据库中,至少保存十年,能有效地确保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快速恢复使用,数据备份时每周六全数据库备份,周一至周五进行数据库差异化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也方便后续查看备份的数据的时条理更加清晰,每次备份后上传一次web日志,便于管理人员联网查看日志了解运维人员的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运维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管理方法,包括:

s1、系统平台搭建:承建单位工程师在充分理解用户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对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的知识和经验,集成先进技术及优秀产品,为业主单位提供完善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使系统包括用户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s2、系统咨询服务:承建单位工程师会对本项目的应用系统的使用提供培训和电话咨询服务,解答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的业务需求进行归类整理,在经过变更管理处理流程确认后,由承建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新需求的开发,使得本项目应用系统的功能逐步得以完善,不断满足业主单位业务处理及变化的要求;

s3、系统配置管理:运维工程师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检查及优化工作,建立系统技术档案,为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具体管理方式是将系统相关的硬件、软件等配置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

s4、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每日必须检查本项目的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完成以下工作:

每日监控各应用系统运行状况,检查系统是否可正常登录使用;

每日检查系统相关计划任务是否正常执行;

每日检查系统日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管理员密码严格管理并定时更换;

协助进行信息的收集与部署;

解答业主单位及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值班人每日下班前填写值班日志;

s5、数据备份: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把重要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存储介质上或其他设备上,现场运维工程师需要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情况,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

s6、系统管理:包括账号管理,在目录系统中建立的是为管理任务而建立的管理员账号,以及为应用程序运行而建立的服务账号;策略管理,策略更改必须提交策略更改申请,由运维组长审核通过,由系统维护/目录管理人员操作执行;目录审核信息管理,目录审核的目的是记录对于目录的访问,以便检验安全性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3中的配置管理的内容如下:

a、建立配置库,存放所有需要管理的配置项的相关数据及配置项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b、对配置项的变换按照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c、定期更新《配置手册》,内容包括配置项的版本变更、使用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5的备份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每日检查备份执行情况是否正常,备份数据是否生成;定期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数据增长率,评价备份策略,需要时进行调整;每周五值班的人员需要将备份数据转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并异地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保存期限至少十年;对于重要文件,制定切实可靠的备份恢复策略和计划,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及维护;根据实际条件对于数据库进行备份及恢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数据库包括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升级,创建新数据库、改变数据库属性;应用数据库根据应用定义,每周六进行全数据库备份,同时删除数据库日志、周一至周五进行数据库差异化备份、每6时或12小时备份一次web日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web日志位于每个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下,根据每日日志文件的大小,随着合适的备份间隔,备份后将备份过的日志文件删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