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05267发布日期:2019-09-17 23:3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终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会存储在其个人移动终端中。例如,移动终端除了会存储用户在工作上相关的来电通讯记录之外,还会存储一些非工作相关的来电通讯记录、短信或私密照片等。通常情况下,用户都不愿意自己的隐私信息在意外情况下让他人看到,也不愿意在私密电话来电时被他人察觉或听到自己的通话内容,因此,如何保护移动终端上的隐私信息成为了人们的一项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在通话隐私保护方面,用户通常只能通过降低通话音量等方式来降低他人的察觉,而对于其他隐私信息,往往只能通过设置屏保密码的方式来避免自己的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然而,若屏幕密码被他人获知,则依然存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现有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设备信息,与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绑定;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包含有近场通讯nfc电子标签;

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所述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包含与待保护隐私信息相关的各类私密事件;

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并通知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对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进行恢复展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装置,包括:

绑定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设备信息,与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绑定;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包含有近场通讯nfc电子标签;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所述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包含与待保护隐私信息相关的各类私密事件;

通知单元,用于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并通知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恢复单元,用于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对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进行恢复展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使得用户能够自定义选择自身所需保护的隐私信息,提高了隐私信息保护过程中的灵活度;在私密事件被触发时,通过对该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使得他人即使拿到用户对象的移动终端,其也不会感知到隐私信息的存在且无法对其进行查看,因此,提高了终端隐私安全;对于当前触发的私密事件,通过利用预先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来向合法用户发出提醒信息,能够避免他人察觉到私密事件的出现,同时,用户仅需将其可穿戴智能终端靠近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便能够基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所检测到的nfc电子标签来解锁私密信息,因此,保证了合法用户能够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来恢复自己所需查看编辑的隐私信息,故减少了在隐私信息合法操作过程中的繁琐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s103的另一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用于存储用户隐私信息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中具有逻辑控制功能的器件或装置等。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s101:根据检测到的设备信息,与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绑定;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包含有近场通讯nfc电子标签。

可穿戴智能终端为可佩戴于用户身体的移动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电话手表、智能项链以及其余包含智能处理器的可穿戴器件等。其中,可穿戴智能终端包含有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电子标签。基于预先录入的数据信息,该nfc电子标签能够用于执行移动终端隐私模式的解密操作。

对于检测到的与可穿戴智能终端关联的设备信息,通过预先连接的后台服务器,与该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通信绑定;或者,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该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点对点通信绑定。其中,上述后台服务器中预先注册有可用于执行通信绑定的各个可穿戴智能终端的设备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可根据用户对象所发出的设置指令来确定。在一具体实施示例中,通过展示设备信息设置界面,接收用户对象输入的设备信息,包括网络地址信息、配对密钥信息以及设备唯一标识符等。在另一具体实施示例中,在可穿戴智能终端出厂后,其设备外部会贴附一用于记录其自身设备信息的二维码,当检测到用户对象通过扫描窗口对该二维码进行扫描的操控指令,则解析并获取与该二维码对应的设备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示例,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技术等,自动搜索附近范围内处于待匹配状态的可穿戴智能终端的设备信息。

s102: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所述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包含与待保护隐私信息相关的各类私密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运行用于设置隐私信息保护策略的移动应用。在上述移动应用界面,获取并保存用户对象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其中,私密事件控制列表用于存储与待保护隐私信息相关的各类私密事件。

例如,若用户对象所需保护的隐私信息为关于指定来电对象的来电通话记录,则存储的私密事件为与该来电对象关联的来电事件;若用户对象所需保护的隐私信息为短信信息或相册照片,则存储的私密事件分别为新短信事件以及相册查看事件。

s103: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并通知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在任一时刻,若监测到任一操控事件被触发,则判断该操控事件是否存在于私密事件控制列表。若该操控事件存在于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则确定当前操控事件所关联的信息为隐私信息,因此,将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以对该隐私信息进行隐藏以及静默处理,避免他人察觉到当前隐私信息的存在。

例如,若私密联系人的来电事件被触发,则在移动终端中,并不会进行响铃、振动或其他提醒模式的操作,也不会在通讯录模块显示关于该私密联系人的来电记录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创建关于当前触发的私密事件的通知消息,并将该通知消息上报至预先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以使可穿戴智能终端基于接收到到的通知消息向佩戴该可穿戴智能终端的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可穿戴智能终端发出消息提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音频提醒、色彩变更提醒以及震动提醒。

优选地,控制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发出消息提醒。上述骨传导方式可以是震动提醒方式等,由此使得仅有佩戴该可穿戴智能终端的用户对象能够感知到私密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将私密联系人的来电消息上报给可穿戴智能终端,则可穿戴智能终端会向用户对象发出震动提醒,以告知该用户对象当前时刻存在私密来电。

s104: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对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进行恢复展示。

在接收到可穿戴智能终端发出的消息提醒后,若用户想要查看移动终端所触发的私密事件,则可将其可穿戴智能终端移动至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之内,以使得其nfc电子标签能够处于移动终端的nfc感应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检测到上述预设距离范围内所存在的nfc电子标签,则启用nfc功能,以解析nfc电子标签所对应的数据信息后,解锁移动终端的隐私模式,从而实现对移动终端所隐藏的隐私信息的恢复展示。

在恢复展示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后,恢复移动终端用户对该隐私信息的编辑权限,以使得用户对象能够在移动终端界面对隐私信息进行查看、修改以及删除操作等。

优选地,若触发的私密事件的数目大于一,则表示存在多项隐藏的隐私信息,因此,获取各项隐私信息的解锁条件。解锁条件例如可以是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距离区间等。

示例性地,若私密短信的解锁条件为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距离在两厘米内;私密来电通话记录的解锁条件为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的距离在两厘米以上五厘米以下,则在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nfc电子标签时,若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距离值所属的距离区间与私密来电通话记录的解锁条件匹配,则仅将已隐藏的私密来电通话记录进行恢复展示,而仍然保持对私密短信的隐藏操作。

优选地,若检测到关于隐私信息操控等级的设置参数,则获取各等级操控权限的解锁条件。解锁条件例如可以是上述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距离区间等。因此,根据nfc电子标签与nfc感应区域的距离区间大小,确定并启用当前用户对象对隐私信息的操控权限。操控权限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权限、删除权限以及编辑权限等。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上述s104之后,还包括:

s105:通过预置的计时器,获取所述隐私信息的展示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恢复展示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后,启动内置的计时器。在将计时器置零操作后,重新记录该隐私信息的展示时长。

s106:若所述展示时长达到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nfc电子标签未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之内,则重新隐藏所述隐私信息。

在计时器的启动过程中,用户对象可对恢复展示的隐私信息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在展示时长达到预设阈值时,再次检测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已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的nfc电子标签。若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未检测到上述nfc电子标签,则再次隐藏该条隐私信息,并对用户对象的操作记录进行保存。

在下一次重新检测到上述nfc电子标签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加载该条隐私的的编辑操作记录,以使用户对象继续执行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使得用户能够自定义选择自身所需保护的隐私信息,提高了隐私信息保护过程中的灵活度;在私密事件被触发时,通过对该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使得他人即使拿到用户对象的移动终端,其也不会感知到隐私信息的存在且无法对其进行查看,因此,提高了终端隐私安全;对于当前触发的私密事件,通过利用预先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来向合法用户发出骨传导提醒信息,能够避免他人察觉到私密事件的出现,同时,用户仅需将其可穿戴智能终端靠近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便能够基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所检测到的nfc电子标签来解锁私密信息,因此,保证了合法用户能够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来恢复自己所需查看编辑的隐私信息,故减少了在隐私信息合法操作过程中的繁琐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s1031: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

s1032:获取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所述实时工作状态包括佩戴状态以及非佩戴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移动终端对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后,在向可穿戴智能终端发出消息提醒之前,检测预先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实时工作状态包括佩戴状态以及非佩戴状态。

示例性地,当可穿戴智能终端为电话手表等环状佩戴物时,在其表扣位置设置有电路开关。若用户对象佩戴该电话手表,则表扣上的电路开关将处于闭合状态,根据闭环通道所产生的电流信息,确定电话手表处于佩戴状态。

示例性地,在可穿戴智能终端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若读取到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可穿戴智能终端处于佩戴状态。

除了上述判别方式之外,还可以基于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或上述各类判别方式的组合参数信息来判定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例如,仅在检测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值大于第一阈值,且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才确定可穿戴智能终端处于佩戴状态。

通过接收可穿戴智能终端所反馈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确定可穿戴智能终端处于佩戴状态还是非佩戴状态。

其中,可穿戴智能终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上报其实时工作状态信息,也可以在检测到实时工作状态信息发生变更时,才上报其实时工作状态信息。

s1033:若所述实时工作状态为佩戴状态,则通知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可选地,若图4所示,在上述s1032之后,还包括:

s1034:若所述实时工作状态为非佩戴状态,则继续监测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

s1035:若监测到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从非佩戴状态切换为佩戴状态,则通知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提到的步骤实现原理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实现原理相同,因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为非佩戴状态,则表示当前用户对象未佩带设备,若在此时向其发出通知提醒,则会导致用户对象无法获知当前未读取的隐私信息,甚至可能会导致可穿戴智能终端附近区域内其他用户察觉到通知提醒。因此,通过在监测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从非佩戴状态切换为佩戴状态时,才通知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向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使得在用户下次佩戴设备的时候,依然能够利用安全度较高的提示方式来获知其未读的的隐私信息,因此,保证了合法用户对隐私信息的准确获取,提高了关于隐私信息的通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隐私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s1041: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获取所述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合法授权的用户对象可在上述用于设置隐私信息保护策略的移动应用中,对已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的nfc电子标签进行开关状态的设置。其中,开关状态包括开启状态以及关闭状态。通过将携带开关状态的设置指令发送至可穿戴智能终端,实现对nfc电子标签开关状态的更改控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若可穿戴智能终端上配置有可交互式显示屏或其他可交互式控制按键,则根据用户对象在通过上述可交互式显示屏或其他可交互式控制按键所发出的设置指令,对nfc电子标签开关状态执行更改。

优选地,获取用户对象所设置的有效标签时间段。在任一时刻,判断该时刻是否在有效标签时间段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nfc电子标签切换为开启状态;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控制nfc电子标签切换为关闭状态。

当用户对象将可穿戴智能终端的nfc电子标签移动至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之内时,若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则执行步骤s1042;若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则执行步骤s1043。

s1042:若所述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则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维持对所述隐私信息的隐藏操作。

s1043:若所述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则恢复展示所述移动终端所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则无法解析nfc电子标签所携带的数据信息,无法根据该数据信息来解密移动终端的隐私模式。因此,对于当前所触发的私密事件,在移动终端中维持对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的隐藏操作。

若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则在检测到其处于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之内时,通过nfc技术解锁移动终端的隐私模式,并将隐藏的隐私信息进行调用显示。

优选地,在用户对象将其可穿戴智能终端移动至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之前,控制可穿戴智能终端采集用户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信息、声纹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等。判断采集得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存储的隐私信息授权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将可穿戴智能终端的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以禁止当前用户对象通过nfc电子标签解锁移动终端的隐私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合法用户能够自定义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因此,避免了他人在非法得到可穿戴智能设备时能够利用其内置的nfc电子标签来解锁移动终端的隐私信息,因此,提高了对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另外,由于nfc电子标签为关闭状态时,用户无法解锁隐私模式,因而也避免了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与移动终端频繁靠近的情况下会对用户需求之外的隐私信息进行解锁,因此,提高了对隐私信息的控制灵活度。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6,该装置包括:

绑定单元61,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设备信息,与可穿戴智能终端进行绑定;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包含有近场通讯nfc电子标签。

获取单元62,用于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所述私密事件控制列表包含与待保护隐私信息相关的各类私密事件。

通知单元63,用于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并通知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恢复单元64,用于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对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进行恢复展示。

可选地,所述通知单元63包括:

隐藏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私密事件被触发时,对所述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预先绑定的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所述实时工作状态包括佩戴状态以及非佩戴状态。

第一通知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实时工作状态为佩戴状态,则通知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可选地,所述通知单元63还包括:

更新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实时工作状态为非佩戴状态,则继续监测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

第二通知子单元,用于若监测到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实时工作状态从非佩戴状态切换为佩戴状态,则通知所述可穿戴智能终端通过骨传导方式向所述用户对象发出消息提醒。

可选地,所述恢复单元64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检测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nfc电子标签,则获取所述nfc电子标签的开关状态;

维持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则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维持对所述隐私信息的隐藏操作;

展示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则恢复展示所述移动终端所隐藏的所述隐私信息。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装置还包括:

计时单元,用于通过预置的计时器,获取所述隐私信息的展示时长。

隐藏单元,用于若所述展示时长达到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nfc电子标签未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之内,则重新隐藏所述隐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对象所预先设置的私密事件控制列表,使得用户能够自定义选择自身所需保护的隐私信息,提高了隐私信息保护过程中的灵活度;在私密事件被触发时,通过对该私密事件所关联的隐私信息进行隐藏,使得他人即使拿到用户对象的移动终端,其也不会感知到隐私信息的存在且无法对其进行查看,因此,提高了终端隐私安全;对于当前触发的私密事件,通过利用预先绑定的可穿戴智能终端来向合法用户发出骨传导提醒信息,能够避免他人察觉到私密事件的出现,同时,用户仅需将其可穿戴智能终端靠近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便能够基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所检测到的nfc电子标签来解锁私密信息,因此,保证了合法用户能够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来恢复自己所需查看编辑的隐私信息,故减少了在隐私信息合法操作过程中的繁琐程度。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移动终端7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例如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程序。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4。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单元61至6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在所述移动终端7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移动终端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移动终端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移动终端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移动终端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移动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