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6177发布日期:2019-08-20 21:0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卡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自动发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卡机。



背景技术:

自助式发卡机在高速公路或者停车场的日益普及,对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目前的发卡机大多使用两种卡片: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卡和cpc卡(compoundpasscard,复合通行卡)。ic卡的is0标准尺寸为:85.6×53.98×0.76,cpc卡的标准尺寸为:85.5×54×5,单位均为mm。随着cpc卡的推行,高速公路或者停车场自动发卡机正从发送ic卡向发送cpc卡切换。从ic卡切换为cpc卡,对于自动发卡机来说,主要的区别为:卡的厚度从0.76mm增加为5mm,相应地重量也有所增加。

为了提高发卡机的一次性装卡量,必然采用多卡箱的方式工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种发卡机采用4-8个卡箱按圆周排列,固定在旋转底盘上,其中一个卡箱内的卡发完后,底盘旋转将下一个卡箱旋转到发卡机位置,进而实现大容量储卡。但是这种发卡机结构比较复杂,价格昂贵,不便于维护,其适用性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发卡机,以改善现有发卡机储卡量不足以及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卡机,包括:储卡卡箱、送卡机构以及出卡机构;储卡卡箱,具有出卡槽和至少两列并排设置的用于存放卡片的储卡槽,所述出卡槽与每个所述储卡槽连通;送卡机构,具有卡箱槽和部分位于所述卡箱槽内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推卡组块;所述储卡卡箱安装在所述卡箱槽内,且与所述输送带存在间隙,所述推卡组块的高度不高于位于所述出卡槽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的高度,所述输送带受控转动时,通过所述推卡组块推动所述出卡槽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移动,从而将卡片从所述储卡卡箱推送至出卡卡道中;出卡机构,具有所述出卡卡道,所述出卡机构位于所述送卡机构的出卡侧,用于将进入所述出卡卡道中的卡片卷送至外部出卡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多列储卡式卡箱结构,能够同时存放多列卡片,成倍增加了单组发卡机芯单次装卡的数量,并且多列储卡槽与一个出卡槽连通,使得能采用同一个配套的送卡机构进行处理,使得当储卡卡箱安装在送卡机构的卡箱槽内时,当输送带受控转动时,通过推卡组块推动出卡槽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移动,从而将卡片从储卡卡箱推送至出卡卡道中,极大的简化了送卡机构的结构,不需要复杂的旋转机构,降低了故障率及维修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储卡卡箱包括:箱体本体以及与所述箱体本体侧面铰接的箱盖,所述箱体本体由沿长边方向设置的隔板隔开形成至少两个并列的用于存放卡片的所述储卡槽,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每个所述储卡槽连通的所述出卡槽;所述箱盖具有限位件,用于在所述箱盖闭合时对所述箱盖进行限位,所述箱盖在闭合时用于对存放于所述储卡槽中的卡片进行限位。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隔板将箱体本体隔开形成至少两个并列的用于存放卡片的储卡槽,如此一个卡箱即可成倍增加单组发卡机芯单次装卡的数量,并且结构简单,节约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箱盖包括: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所述第一箱盖和所述第二箱盖相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箱盖和所述第二箱盖均具有所述限位件。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对开式箱盖,便于打开装卡,能提高装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本体远离所述出卡槽的一端设置有提手。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本体上设置提手,便于移动。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本体和/或所述箱盖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重的镂空孔。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开设镂空孔一方面可以减少重量,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靠近出卡方向的所述箱体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出卡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出卡机构靠近所述出卡卡道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正对所述开口,通过检测所述开口是否被遮挡,从而判断所述储卡卡箱中是否有卡。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在靠近出卡方向的所述箱体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出卡槽连通的开口以及在出卡机构靠近所述出卡卡道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来检测该开口有没有被遮挡,从而判断所述储卡卡箱中有没有卡,以便于及时补卡。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储卡卡箱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箱体,以及所述出卡槽,每个所述独立的箱体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储卡槽,所述出卡槽与每个所独立的箱体的储卡槽的连通,使得多个储卡槽共用一个出卡槽。该结构通过将多个独立箱体与同一个出卡槽连通,即可实现在增大储卡量的同时,不需要旋转结构,所以结构简单。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两个推卡组块,所述两个推卡组块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输送带长度的一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输送带上设置两个推卡组块,使得任何时刻总有一个推卡组块在推卡,相比对只有一个推卡组块的方式来说,推卡效率从输送带转动一周提高了转动半周即可推卡,提高了推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送卡机构包括垫板、卡口板和设置于所述垫板上的左前挡位块、右前挡位块、左后挡位块以及右后挡位块;所述卡口板、所述左前挡位块、所述右前挡位块、所述左后挡位块以及所述右后挡位块合围成所述卡箱槽。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卡片存储于所述储卡槽内时,所述卡片的长边方向与所述出卡卡道方向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卡箱设计的卡片存放时的长边方向与出卡卡道方向一致的设计,来降低塞卡的故障率。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申请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卡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卡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卡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卡机的送卡控制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发卡机;1-储卡卡箱;11-箱体本体;12-储卡槽;13-出卡槽;14-箱盖;15-限位件;16-开口;17-提手;18-镂空孔;19-活页;2-送卡机构;21-卡口板;22-左前挡位块;23-第一检测装置;24-垫板;25-输送带;26-右前挡位块;27-右后挡位块;28-推卡组块;29-过渡轮;30-主动轮;31-张紧轮;32-左后挡位块;33-机芯主板;34-第一传动皮带;35-从动轮;36-第二检测装置;37-第一电机;4-出卡机构;41-第二电机;42-第一组对辊;43-第五检测装置;44-第三组对辊;45-第四检测装置;46-第二组对辊;47-第二传动皮带;48-第三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端”、“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诸如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应用场景的自动发卡的发卡机100,如图1所示。该发卡机100包括:储卡卡箱1、送卡机构2以及出卡机构4。储卡卡箱1为多列储卡式卡箱结构,能够同时存放多列卡片,成倍增加了单组发卡机芯单次装卡的数量,配套的送卡机构2,用于将储卡卡箱1内的卡片输送到出卡机构4的出卡卡道中,出卡机构4实现将进入出卡卡道的卡片卷送至外部出卡口的功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卡机100,下面仅以在高速公路或者停车场的应用为例,可以理解的是,该发卡机100还可以应用于诸如银行、安保等有自主发卡需求的场景。随着cpc卡的推行,高速公路或者停车场自动发卡机100正从发送ic卡向发送cpc卡切换。从ic卡切换为cpc卡,对于自动发卡机100来说,主要的区别为:卡的厚度从0.76mm增加为5mm,相应地重量也有所增加。由于卡的厚度增加为原先的6.5倍,这导致操作人员补充卡的次数显著增加。

针对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存储多列卡片的储卡卡箱1,该储卡卡箱1具有出卡槽13和至少两列并排设置的用于存放卡片的储卡槽12,使得能同时存放多列cpc卡,成倍增加了单组发卡机芯装卡的数量。其中,所述出卡槽13与每个所述储卡槽12连通,使得存储于储卡槽12内的卡片可以掉落于出卡槽13,被送卡机构2从该出卡槽13中送出,也即卡片被送卡机构2从储卡卡箱1底部的出卡槽13卷入出卡机构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储卡卡箱1包括:箱体本体11以及与所述箱体本体11侧面铰接的箱盖14。

其中,所述箱体本体11由沿长边方向设置的隔板隔开形成至少两个并列的用于存放卡片的储卡槽12,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每个所述储卡槽12连通的出卡槽13,提供cpc卡输送的无障碍通道。也即,该箱体本体11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分割成多列,使得可放置多列卡片,例如,一个隔板可以将其分割为两列,2个隔板可以将其分割为3列。可选地,储卡卡箱1设计的cpc卡存放时的长边方向与出卡卡道方向一致,也即卡片存储于所述储卡槽12内时,所述卡片的长边方向与所述出卡卡道方向一致,即卡片从发卡机100出来时,是竖着出来的,即沿长边方向出来的。

箱盖14与所述箱体本体11的侧面铰接,例如,通过活页19连接。所述箱盖14在闭合时用于对存放于所述储卡槽12中的卡片进行限位,所述箱盖14具有限位件15,用于在所述箱盖14闭合时对所述箱盖14进行限位,以免箱盖14打开。一种实施方方式下,该箱盖14可以是单开式箱盖,例如,箱盖14的左边与箱体本体11的左侧面铰接,箱盖14闭合时,其右边位于箱体本体11的右侧面,为单开式箱盖,通过设置于箱盖14右侧边的限位件15使其与箱体本体11贴合。又一种实施方式下,该箱盖14为横向打开的对开式箱盖,以便于装卡操作。此时箱盖14包括:第一箱盖14和第二箱盖14,所述第一箱盖14和所述第二箱盖14相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箱盖14的和所述第二箱盖14均具有所述限位件15。例如第一箱盖14的左侧与箱体本体11的左侧铰接,第二箱盖14的右侧与箱体本体11的右侧铰接,第一箱盖14向右侧方向翻折时为闭合,第二箱盖14向左侧方向翻折时为闭合,所述第一箱盖14的右侧具有限位件15,所述第二箱盖14的左侧具有所述限位件15,使得第一箱盖14、第二箱盖14闭合时,两者通过限位件15进行限位。

其中,限位件15可以是魔术贴,也可以是锁扣,或者其他器件,例如,当该箱盖14为单开式箱盖时,箱盖14上的限位件15可以是魔术贴的毛面,对应的在箱体本体1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魔术贴的勾面,使得箱盖14闭合时,其毛面与勾面贴合,又例如,当该箱盖14为单开式箱盖时,箱盖14上的限位件15可以是锁扣的活动扣件,对应的在箱体本体1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锁扣的固定扣件,使得箱盖14闭合时,其活动扣件与固定扣件作用。例如,该箱盖14为横向打开的对开式箱盖时,如第一箱盖14的限位件15为魔术贴的毛面,第二箱盖14的限位件15为魔术贴的勾面。

为了便于移动该储卡卡箱1,可选地,该箱体本体11远离所述出卡槽13的一端设置有提手17,例如,在箱体本地的顶端设置有提手17。

为了减重以及节约材料,可选地,所述箱体本体11和/或所述箱盖14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重的镂空孔18。也即,可以在箱体本体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重的镂空孔18,也可以是在箱盖14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重的镂空孔18,也可以是在箱体本体11和所述箱盖14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重的镂空孔18。该镂空孔18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

其中,为了便于判断所述储卡卡箱1中有没有卡,在靠近出卡方向的所述箱体本体11上开设有与所述出卡槽13连通的开口16,该开口16正对靠近出卡方向的储卡槽12(以图3的视角来说,则该开口16正对储卡卡箱1最左列的储卡槽12),也即出卡槽13在靠近出卡方向的那列储卡位置下方开设有一个开口16;对应的,在所述出卡机构4靠近出卡卡道侧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23(参阅图3),所述第一检测装置23正对所述开口16,通过检测该开口16有没有被遮挡,从而判断所述储卡卡箱1中有没有卡。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储卡卡箱1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箱体,以及出卡槽13,每个所述独立的箱体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储卡槽12,所述出卡槽13与每个所述箱体的储卡槽12的连通,使得多个储卡槽12共用一个出卡槽13,使得存储于储卡槽12内的卡片可以掉落于出卡槽13,被送卡机构2从该出卡槽13中送出。其中,为了便于判断所述储卡卡箱1中有没有卡,出卡槽13在靠近出卡方向的地方设计有一个开口16,此开口16用于检测该位置是否有卡,也即出卡槽13在靠近出卡方向的那列储卡位置下方开设有一个开口16;对应的,在所述出卡机构4靠近出卡卡道侧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23(参阅图3),所述第一检测装置23正对所述开口16,通过检测该开口16有没有被遮挡,从而判断所述储卡卡箱1中有没有卡。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送卡机构2,具有卡箱槽和部分位于所述卡箱槽内的输送带25,所述输送带25上设置有推卡组块28。储卡卡箱1安装在该卡箱槽内,且与所述输送带25存在间隙,输送带25受控转动,将储卡卡箱1内的cpc卡依次送入出卡卡道。进一步地,所述储卡卡箱1安装在所述卡箱槽内时与所述输送带25存在间隙,所述推卡组块28的高度不高于位于所述出卡槽13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的高度,也即推卡组块28的高度高于储卡卡箱1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的下表面,同时低于该卡的上表面,使得所述输送带25受控转动时,通过所述推卡组块28推动所述出卡槽13内最下方一张卡片移动,从而将卡片从所述储卡卡箱1推送至出卡卡道中。

可选地,所述送卡机构2包括垫板24、卡口板21和设置于所述垫板24上的左前挡位块22、右前挡位块26、左后挡位块32以及右后挡位块27。所述卡口板21、所述左前挡位块22、所述右前挡位块26、所述左后挡位块32以及所述右后挡位块27合围成所述卡箱槽。当然,该左前挡位块22和右前挡位块26可以合成为一个前挡位块,同理,左后挡位块32以及右后挡位块27也可以合成为一个后挡位块,即此时,卡箱槽由卡口板21、前挡位块和后挡位块合围而成。

其中,卡口板21、垫板24固定在在机芯主板33上,该卡口板21用于连接出卡机构4,该卡口板21上开设有与出卡机构4的出卡卡道连通的出卡口,当储卡卡箱1安装在该卡箱槽内时,出卡槽13的出卡方向正对该出卡口,使得储卡卡箱1内的卡片在推卡组块28推动下从所述储卡卡箱1内经该出卡口推送至出卡卡道中。

其中,输送带25的表面为平滑结构,且静止和转动时均低于最下方卡片的下低面,即输送带25表面不会带动卡移动。其中,输送带25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7、主动轮30、过渡轮29、从动轮35、张紧轮31以及第一传动皮带34。第一电机37通过主动轮30、过渡轮29、从动轮35及第一传动皮带34,带动输送带25。第一传动皮带34带套设于主动轮30、过渡轮29、从动轮35上。其中,通过调整张紧轮31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传动皮带34的松紧度,进一步地,主动轮30、过渡轮29、从动轮35相当于三个支撑点,第一传动皮带34套设于这三个点上,通过调整张紧轮31来挤压位于主动轮30与过渡轮29之间的第一传动皮带34即可调整第一传动皮带34的松紧度。

其中,设置于所述输送带25上的推卡组块2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当输送带25上的推卡组块28的数量为一个时,输送带25转动一圈完成一次推卡。当输送带25上设置有两个推卡组块28时,所述两个推卡组块28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输送带25长度的一半,使得任何时刻总有一个推卡组块28位于卡箱槽内,输送带25转动半圈完成一次推卡。其中,一个推卡组块28可以只包含一个推卡块,也可以包含两个以上的推卡块,其中,当包含多个推卡块时,首尾两端推卡块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卡片的长度,例如假设有五个推卡块,位于首位的为第一个推卡块,位于尾位的为第五推卡块,则第一推卡块的最左边沿到第五推卡块的最右边沿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卡片的长度。

在所述出卡机构4靠近出卡卡道侧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23,第一检测装置23安装的位置位于储卡卡箱1的开口16的正下方,通过检测该开口16位置有没有被物体遮挡,从而判断储卡卡箱1中有没有卡。在位于送卡机构2的尾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推卡组块28是否位于初始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36,从而便于控制推卡组块28的停止位置和推送距离。其中,该第一检测装置23以及第二检测装置36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红外模块。

如图5所示,出卡机构4,具有所述出卡卡道,所述出卡机构4位于所述送卡机构2的出卡侧,用于将进入所述出卡卡道中的卡片卷送至外部出卡口。进一步地,该出卡机构4具有卷送机构,卷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传动皮带47以及三组对辊(分别为第一组对辊42、第二组对辊46、第三组对辊44)。第二电机41通过第二传动皮带47带动三组对辊转动,将进入第一组对辊42的cpc卡依次通过第二组对辊46、第三组对辊44推送至外部出卡口。第三检测装置48、第四检测装置45、第五检测装置43用于出卡过程中的卡位置检测。cpc卡被第一组对辊42向外侧卷动,当第三检测装置48检测到有卡时,则认为送卡成功,送卡机构2仅需要正常将推卡组块28停在设定位置即可;如果推卡组块28已经到达设定的停止位置,但第三检测装置48仍未检测到有卡,则认为送卡失败。由于第一组对辊42与第二组对辊46的距离、第二对辊与第三组对辊44的距离均小于cpc卡的长度,所以送卡成功后,cpc卡经过第三检测装置48继续向外侧出卡口方向卷动,离开第一组对辊42后,将继续被第二组对辊46向外侧卷动;第四检测装置45检测到cpc卡后,延时停止第二电机41,使得cpc卡停留在第二组对辊46与第三组对辊44之间的位置,等待进行读写卡等操作。当读写卡操作完成后,第二电机41转动,第二组对辊46、第三组对辊44继续带动cpc卡向出卡口卷动,第五检测装置43检测到cpc卡后,延时停止第二电机41,使得cpc卡停留在出卡口处,等待司机取卡。当司机取走卡后,第五检测装置43返回信号,告知控制系统卡已被取走,完成整个出卡流程。其中,上述的该第三检测装置48,第四检测装置45以及第五检测装置43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红外模块。

其中,为了便于理解送卡过程的控制流程,以图6所示的流程图来对送卡过程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其中,图6中位置是以图3的视图来进行描述的。其中,推卡组块28的几个位置定义为:初始位置是指推卡组块28位于储卡卡箱1右侧外部,紧靠着储卡卡箱1、随着输送带25转动立即会推动cpc卡的位置;位置1是指,推卡组块28位于储卡卡箱1最右侧一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位置2是指,推卡组块28位于储卡卡箱1自右向左的第二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位置n是指,推卡组块28位于储卡卡箱1最左侧的那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核心目标是,保证推卡组块28每次推完一张卡后,停留的位置,要么位于“初始位置”,要么位于“位置x”,其中x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1,n大于等于2。发卡机100在接收到备卡指令后,判断当前是否可以备卡,如果是,则判断第一检测装置23处是否有卡,如果第一检测装置23处有卡,则判断推卡组块28是否位于初始位置,如果是位于初始位置,则设置推卡组块28的转动距离为4/3卡长,如果不是位于初始位置,即是“位置x”,则设置推卡组块28的转动距离为卡长,当推卡组块28位于位置n时,也即推卡组块28位于储卡卡箱1最左侧的那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时,则转动输送带25使推卡组块28回到初始位置。

为了便于理解,分别以储卡卡箱1具有3列储卡槽12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刚开始推卡组块28位于初始位置,则第一推卡时,设置推卡组块28的转动距离为4/3卡长,此时,推卡组块28位于位置1,即位于储卡卡箱1最右侧一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在第二次推卡时,设置推卡组块28的转动距离为卡长,此时,推卡组块28位于位置2,即位于储卡卡箱1自右向左的第二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在第三次推卡时,设置推卡组块28的转动距离为卡长,此时,推卡组块28位于位置3,即位于储卡卡箱1自右向左的第三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此时,由于推卡组块28位于最后一列储卡位置的下方,位于偏离该列储卡位置中心左侧1/4卡长度的位置,因此,则自动转动输送带25使推卡组块28回到初始位置。上述三次推卡过程为一个推卡周期,在下一次推卡周期时重复上述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是以3列卡为例进行的说明的,当储卡卡箱1具有5列卡时,其推卡周期包含5次推卡过程,其余情形与之类似。

此设计的意义有两点:(1)保证了每次推卡时,所有被推卡组块28推动的卡移动距离不会太大(不超过一张卡的长度),有效降低了cpc卡因为彼此碰撞摩擦而导致的塞卡;(2)输送带25每次停留的位置,能够保证下一次推卡时,在推卡组块28向前推进后,上方的cpc卡下落时不会出现塞卡。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