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1571发布日期:2021-01-26 12:4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属于非常规石油天然气增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塔中ⅰ号气田奥陶系主力开发层系为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多期次构造和岩溶叠加改造使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多期次的成藏和调整造就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和油水关系。塔中i号气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表现为水体能量整体偏弱,局部水体较强特征,整体水体能量相对局限,具备排水找油气的地质条件。
[0003]
现阶段,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中,因高含水原因导致关井比例大、多口新钻井因直接钻遇水层而失利,因此,如何快速从大量出水井中客观筛选并确定具有油气生产潜力的出水井进行措施,从而提高新井投产成功率以及老井产能贡献率和采收率,进一步深化油气藏认识,为提采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出水失利井和高含水长关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出具有一定油气生产潜力的出水井,高效地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提采增产。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包括:
[0006]
获取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
[0007]
根据所述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评价所述待评价井是否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08]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包括:
[0009]
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
[0010]
对所述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求和,得到所述储层参数评价值。
[0011]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包括:
[0012]
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
[0013]
对所述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油
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求和,得到所述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
[0014]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水体参数评价值,包括:
[0015]
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
[0016]
对所述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求和,得到所述水体参数评价值。
[0017]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包括:
[0018]
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
[0019]
根据所述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得到所述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
[0020]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地面工程评价值,包括:
[0021]
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
[0022]
对所述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求和,得到所述地面工程评价值。
[0023]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评价所述待评价井是否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包括:
[0024]
对所述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求和,得到潜力评价值;
[0025]
若所述潜力评价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26]
若所述潜力评价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待评价井不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27]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包括:
[0028]
获取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
[0029]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030]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所述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031]
所述各个参数分别为所述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平均孔隙度、储层类型、放空参数、漏失参数、酸压参数。
[0032]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包括:
[0033]
获取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
[0034]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
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035]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所述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036]
所述各个参数分别为所述待评价井最近油源断裂类型、油源断裂的距离、微地貌参数、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试油硫化氢、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
[0037]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包括:
[0038]
获取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
[0039]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040]
根据所述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所述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041]
所述各个参数分别为所述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排水总量。
[0042]
本发明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从待评价的出水井的储层条件、油气充注情况、水体条件、井筒储层相对位置以及地面工程五个方面对出水失利井和高含水长关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避免因盲目排水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同时,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指导优先选择成功性较高的出水井进行排水,降低了排水失利的风险,不仅能够将失利井变为成功井或高产井,提高新井投产成功率,还能够对高含水长关井进行优选,将长关井变为正常生产井,提高老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因此,本发明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提采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0046]
s101:获取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
[0047]
待评价井是指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中的高含水长关井或者试油出水失利井。
[0048]
在评价待评价井是否为具有排水增产潜力井之前,本实施例需要先获取待评价井的相关性能参数的评价值,具体包括: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
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
[0049]
其中,储层参数评价值用于反映待评价井所在储层的条件。具体地,储层物性条件和储集空间规模是排水增产的物质基础,在保证井轨迹有效沟通井周储层的前提下,储层条件好的出水井排水潜力大。因此,储层参数评价值越高,越有利于证明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50]
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是影响出水井排水成功的关键参数,油气充注越强,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待评价井的排水增产潜力。
[0051]
水体参数评价值用于反映待评价井中水体类型和排水量大小。具体地,水体类型和排水量越趋向于易排水,则排水成本越低(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水体参数评价值越高,越有利于证明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52]
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能够反映待评价井的排水难易度。实践证实,井筒进入储层位置过深出水的井排水成功可能性大于钻揭储层过浅出水的井。具体地,井筒进入储层越深,则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越高,从而该井排水潜力越大,即越有利于证明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潜力。
[0053]
地面工程评价值用于反映待评价井的地面工程配套情况。具体地,由于排出水的拉运处理是排水开采的成本之一,因此,需要将待评价井的机采设备、管线配套等工程因素作为排水潜力井的评价标准,若待评价井的地面具有机采和排水设备,则有利于排水的进行,能有效的提高排水效率,因此,地面工程配套越齐全,则排水成本越低,进而地面工程评价值越高,越有利于证明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54]
s102:根据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评价待评价井是否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55]
通过对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该待评价井是否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056]
若该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则可以对该待评价井进行实施排水,实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提采增产;
[0057]
若待评价井不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则判断待评价井同目的层是否具有侧钻潜力。目的层为出水井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储层发育区。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判断待评价井井周50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比目前钻探储层纵向位置高的碳酸盐岩储层,若存在高部位碳酸盐岩储层,则对高部位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侧钻;若不具有高部位碳酸盐岩储层再复查上覆碎屑岩油气显示及测井储层解释情况,若上覆碎屑岩存在油气显示好且储层条件好的井段可上返碎屑岩生产,否则报废。
[0058]
以下,分别对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0059]
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包括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
[0060]
在上述储层参数评价值组成的基础上,获取待评价井的储层参数评价值,包括:
[0061]
a1:获取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
[0062]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
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包括:
[0063]
a1:获取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的当前检测值、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储层类型的当前检测值、放空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漏失参数的当前检测值、酸压参数的当前检测值;
[0064]
其中,动态储量为待评价井的单井动态储量参数。具体地,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对待评价井进行三维立体雕刻,并求取待评价井的雕刻体积;再根据待评价井所在区块已钻井的雕刻体积以及动态储量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模型,将待评价井的雕刻体积代入拟合模型中,得到动态储量的当前检测值。动态储量的检测值越大排水后可产油气越多。
[0065]
具体地,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为待评价井目的层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结合待评价井的反演孔隙度以及测井孔隙度解释结果,得到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具体为,用反演孔隙度和测井解释孔隙度求取的平均值即为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其中,反演孔隙度数据是用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叠后波阻抗反演得到的。
[0066]
根据待评价井的测井储层解释结果得到储层类型的当前检测值,具体为ⅰ类、ⅱ类或ⅲ类,储层物性由好到差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
[0067]
统计在对待评价井进行钻井过程中的钻具放空、泥浆漏失的情况,分别得到放空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漏失参数的当前检测值。钻井过程中有钻具放空或泥浆漏失代表井轨迹直接沟通储层,无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代表井轨迹未直接沟通储层。
[0068]
评价待评价井完井后酸压改造情况,从而获得酸压参数的当前检测值。酸压改造是完井之后对井目的层段进行进一步的储层改造技术。酸压沟通储层则井周油气能沿着酸压裂缝疏导到井筒;酸压没有沟通储层则井周油气无通道进入井筒。
[0069]
a2: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070]
具体地,对应关系包括待评价井的动态储量、平均孔隙度、储层类型、放空参数、漏失参数、酸压参数与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中的任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
[0071]
更详细而言,对应关系中包括:动态储量、平均孔隙度、储层类型、放空参数、漏失参数、酸压参数,且每个参数具有2-3个预设值范围,又每个预设值范围对应一个预设分数。即,每个参数的预设值范围均对应一个预设分数。
[0072]
例如,a参数有3个预设值范围,且将a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所在的预设值范围称为第一预设值范围,则第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即为a参数的当前分数。
[0073]
以动态储量为例,动态储量具有如下3个预设值范围(10~+∞万吨],[4~10万吨],[0~4万吨),且第一个预设值范围(10~+∞万吨]对应的预设分数为3分,第二个预设值范围[4~10万吨]对应的分数为2分,第三个预设值范围[0~4万吨)对应的分数为1分,在动态储量的当前检测值为13万吨时,则动态储量的当前分数为3分。
[0074]
a3: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075]
每个参数都具有一个权重系数,当获得该参数的当前分数后,当前分数与权重系数的乘积即为该参数的评价值。
[007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层参数的对应关系表,其中包括了动态储量、平均孔隙度、储层类型、放空参数、漏失参数、酸压参数与各自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每个预设值范围的预设分数,并且包括了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具体见表1。
[0077]
表1
[0078][0079]
表1中,放空参数、漏失参数以及酸压参数是判断类型的参数,只根据待评价井发生是否发生过放空、漏失以及酸压沟通情况进行判断,发生过即为有或是,未发生过即为无或否。
[0080]
以表1为例,若平均孔隙度的当前检测值为8%,则平均孔隙度的当前分数为2分,平均孔隙度评价值为4分;若待评价井发生过泥浆漏失,则漏失参数的当前检测值为有,漏失评价值为3分。
[0081]
a2:对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求和,得到储层参数评价值。
[0082]
当分别获得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后,对动态储量评价值、平均孔隙度评价值、储层类型评价值、放空评价值、漏失评价值、酸压评价值进行求和,得到储层参数评价值。
[0083]
待评价井的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包括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
[0084]
在上述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组成的基础上,获取待评价井的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包括:
[0085]
b1:获取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
[0086]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包括:
[0087]
b1:获取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的当前检测值、油源断裂距离的当前检测值、微地貌参数的当前检测值、试油油压稳定性的当前检测值、试油可燃性的当前检测值、试油硫化氢(是否含硫化氢)的当前检测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的当前检测值、试油/试采硫
化氢相对含量的当前检测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的当前检测值;
[0088]
其中,统计待评价井最近的油源断裂级别,从而获得油源断裂类型的当前检测值。油源断裂为纵向上向下断至寒武系的断裂,油源断裂是油气疏导的重要通道,油源断裂级别越大、离油源断裂越近油气疏导越有利。根据断裂解释结果提供的断裂平面延伸距离、断裂破碎带宽度确定油源断裂类型的当前检测值:a1)断裂平面延伸距离大于10千米且断裂平均破碎带宽度大于200米的油源断裂评价为i级油源断裂;a2)断裂平面延伸距离在5—10千米范围内且断裂平均破碎带宽度在100-200米范围内的油源断裂评价为ii级油源断裂;a3)不满足条件a1)和条件a2)的油源断裂评价为iii级油源断裂;
[0089]
统计待评价井距离最近的油源断裂远近,即待评价井井口到最近油源断裂的垂直距离,得到油源断裂距离的当前检测值;
[0090]
利用已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待评价井井周目的层顶层位,并用该层位减去平滑后的层位得到能反映井周构造相对高低变化的微地貌图,从而确定微地貌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其中,井点处微地貌值为正值,代表井点位于局部构造高点处,是油气运移和聚集优势区,对应微地貌参数为高,;井点处微地貌值为负值或零值,代表井点位于局部构造低点处,不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对应微地貌参数为低;
[0091]
统计待评价井试油过程中油压、点火情况及硫化氢含量,得到油压稳定性的当前检测值、试油可燃性(能否点火)的当前检测值、试油硫化氢(是否含硫化氢)的当前检测值。试油末期油压值小于试油初期油压值1/3,则试油油压不稳定,否则试油油压稳定。试油过程中油压稳定、能点着火、含有硫化氢说明油气充注有利;
[0092]
利用待评价井钻录井过程油气显示层的厚度除以目的层厚度即得到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的当前检测值,油气显示率越高代表油气充注越有利;
[0093]
统计待评价井试油/试采期间的硫化氢含量数据,并与所在区块(具有相似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所有邻井试油/试采期间硫化氢含量平均值相比较确定相对大小关系,得到试油硫化氢相对含量的当前检测值。硫化氢相对含量越高间接反映油充注越有利。待评价井为出水失利井由于没有试采数据则统计试油期间硫化氢数据。待评价井为高含水长关井,硫化氢数据为试油和试采期间硫化氢的平均值;
[0094]
统计待评价井所在区块所有邻井累产油气当量并求取平均值,获得邻井累产油气当量的当前检测值。邻井累产油气越多说明该区块油气充注越强。
[0095]
b2: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096]
具体地,对应关系包括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油源断裂距离、微地貌参数、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试油硫化氢、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邻井累产油气当量与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中的任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
[0097]
更详细而言,对应关系中包括:油源断裂类型、油源断裂距离、微地貌参数、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试油硫化氢、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且每个参数具有2-3个预设值范围,又每个预设值范围对应一个预设分数。即,每个参数的预设值范围均对应一个预设分数。
[0098]
例如,b参数有3个预设值范围,且将b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所在的预设值范围称为第
一预设值范围,则第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即为b参数的当前分数。
[0099]
以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为例,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具有如下3个预设值范围(50~100%],[30~50%],[0~30%),且第一个预设值范围(50~100%]对应的预设分数为3分,第二个预设值范围[30~50%]对应的分数为2分,第三个预设值范围[0~30%)对应的分数为1分,在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的当前检测值为60%时,则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的当前分数为3分。
[0100]
b3: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101]
每个参数都具有一个权重系数,当获得该参数的当前分数后,当前分数与权重系数的乘积即为该参数的评价值。
[010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充注参数的对应关系表,其中包括了油源断裂类型、油源断裂距离、微地貌参数、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试油硫化氢、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邻井累产油气当量与各自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每个预设值范围的预设分数,并且包括了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具体见表2。
[0103]
表2
[0104][0105]
表2中,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以及试油硫化氢是判断类型的参数,只根据待评价井的试油油压是否稳定、能否点火以及是否含有硫化氢进行是或否的判断。若油压稳定、能点火、含油硫化氢则为是,否则为否;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也是判断型的参数,当待评价井试油/试采期间的硫化氢含量数据大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硫化氢含量平均值时,则为高,反之则为低。
[0106]
以表2为例,若试油过程中不含有硫化氢,则试油硫化氢的当前检测值为否,则试油硫化氢的当前分数为0分,试油硫化氢评价值为0分。
[0107]
b2:对待评价井的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
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求和,得到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
[0108]
当分别获得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后,对油源断裂类型评价值、油源断裂距离评价值、微地貌评价值、试油油压稳定性评价值、试油可燃性评价值、试油硫化氢评价值、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评价值、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评价值以及邻井累产油气当量评价值进行求和,得到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
[0109]
待评价井的水体参数评价值包括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
[0110]
在上述水体参数评价值组成的基础上,获取待评价井的水体参数评价值,包括:
[0111]
c1:获取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
[0112]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包括:
[0113]
c1:获取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的当前检测值和排水总量的当前检测值;
[0114]
其中,收集待评价井的水样参数,从水样氯根含量值、总矿含量值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氯根含量平均值和总矿含量平均值相对关系确定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的当前检测值。
[0115]
将待评价井所在区块所有邻井中累产水量最大值作为排水总量的当前检测值。
[0116]
c2:根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117]
具体地,对应关系包括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排水总量与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中的任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
[0118]
更详细而言,对应关系中包括:水体类型、排水总量,且水体类型、排水总量分别具有2-3个预设值范围,又每个预设值范围对应一个预设分数。即,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排水总量的预设值范围均分别对应一个预设分数。
[0119]
例如,c参数有3个预设值范围,且将c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所在的预设值范围称为第一预设值范围,则第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即为c参数的当前分数。
[0120]
c3: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121]
每个参数都具有一个权重系数,当获得该参数的当前分数后,当前分数与权重系数的乘积即为该参数的评价值。
[01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参数的对应关系表,其中包括了水体类型、排水总量与各自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每个预设值范围的预设分数,并且包括了水体类型、排水总量的权重系数,具体见表3。
[0123]
表3
[0124][0125]
表3中,水体类型包括封存水、断裂水和边底水,当水样氯根含量值小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氯根含量平均值2/3且水样总矿含量值小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总矿含量平均2/3为封存水;水样氯根含量值大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氯根含量平均值4/3且水样总矿含量大于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总矿含量平均值4/3为断裂水;不满上述条件的为边底水。
[0126]
以表3为例,若水体类型为断裂水,则水体类型的当前检测值为断裂水,则水体类型的当前分数为1分,水体类型的评价值为5分。
[0127]
c2:根据待评价井的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得到水体参数评价值。
[0128]
对待评价井水体类型评价值和排水总量评价值求和得到水体参数评价值。
[0129]
待评价井的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包括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
[0130]
在上述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组成的基础上,获取待评价井的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包括:
[0131]
d1:获取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
[0132]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包括:
[0133]
d1:获取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检测值;
[0134]
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检测值即为井筒进入储层相对深度。用测井数据、地质分层数据、三维地震数据和层位解释数据进行精细井震标定,确定待评价井钻探地震相位和地质层位,并结合地震剖面情况确定井筒与储层相对位置关系。将待评价井钻探的储集体空间三等分,根据井筒在储集体空间的相对位置将井筒进入储层深度分为三类:

井筒在[储集体空间的底部~储集体空间的下部1/3)范围内,则井筒进入储层深度为储层底部;

井筒在(储集体空间上部1/3~储集体空间顶部]范围内,则井筒进入储层深度为储层顶部;

不满足



,则井筒进入储层深度为储层中部。
[0135]
d2:根据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检测值和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分数;
[0136]
具体地,对应关系包括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多个预设值范围中的任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
[0137]
更详细而言,对应关系中包括: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2-3个预设值范围,又每个预设值范围对应一个预设分数。即,每个参数的预设值范围均对应一个预设分数。
[0138]
例如,d参数有3个预设值范围,且将d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所在的预设值范围称为第一预设值范围,则第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即为d参数的当前分数。
[0139]
d3:根据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分数与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权重系数,得到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
[0140]
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具有一个权重系数,当获得待评价井的井筒的储层深度的当前分数后,当前分数与权重系数的乘积即为待评价井的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
[014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筒储层相对位置的对应关系表,其中包括了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每个预设值范围的预设分数,并且包括了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权重系数,具体见表4。
[0142]
表4
[0143][0144]
以表4为例,若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检测值为井筒在储层中部,则井筒进入储层深度的当前分数为2分,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为8分。
[0145]
d2:根据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得到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
[0146]
当获得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后,井筒进入储层深度评价值即为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
[0147]
待评价井的地面工程评价值包括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
[0148]
在上述地面工程评价值组成的基础上,获取待评价井的地面工程评价值,包括:
[0149]
e1:获取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
[0150]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包括:
[0151]
e1:获取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的当前检测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的当前检测值;
[0152]
其中,根据待评价井的机采设备和地面管线配套情况确定地面机采设备的当前检测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的当前检测值。
[0153]
e2: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和各个参数预设值与预设分数的对应关系,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
[0154]
具体地,对应关系包括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参数以及地面排水设备参数与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各个参数的多个预设值范围中的任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
[0155]
更详细而言,对应关系中包括:地面机采设备参数以及地面排水设备参数,且每个参数具有2-3个预设值范围,又每个预设值范围对应一个预设分数。即,每个参数的预设值范围均对应一个预设分数。
[0156]
例如,e参数有3个预设值范围,且将e参数的当前检测值所在的预设值范围称为第一预设值范围,则第一预设值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分数即为e参数的当前分数。
[0157]
e3:根据各个参数的当前分数与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参数评价值;
[0158]
每个参数都具有一个权重系数,当获得该参数的当前分数后,当前分数与权重系
数的乘积即为该参数的评价值。
[015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工程的对应关系表,其中包括了地面机采设备参数以及地面排水设备参数与各自多个预设值范围以及每个预设值范围的预设分数,并且包括了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具体见表5。
[0160]
表5
[0161][0162]
表5中,地面机采设备参数以及地面排水设备参数是判断类型的参数,只根据待评价井的地面是否具有机采设备和排水设备进行是或否的判断。
[0163]
以表5为例,若待评价井的地面含有排水设备,则地面排水设备的当前检测值为有,则地面排水设备的当前分数为1分,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为2分。
[0164]
e2:对待评价井的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求和,得到地面工程评价值。
[0165]
当分别获得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后,对地面机采设备评价值以及地面排水设备评价值进行求和,得到地面工程评价值。
[0166]
此外,在获取待评价井的上述各个参数(动态储量、平均孔隙度、储层类型、放空参数、漏失参数、酸压参数、油源断裂类型、油源断裂距离、微地貌参数、试油油压稳定性、试油可燃性、试油硫化氢、目的层钻录井油气显示率、试油/试采硫化氢相对含量、邻井累产油气当量、水体类型、排水总量、井筒进入储层深度、地面机采设备以及地面排水设备)的当前检测值之前,需要对待评价井的动静态数据(地震数据、反演数据、层位及断裂解释数据、钻录井数据、测井数据、酸压数据、试油数据、水样参数、试采数据)以及待评价井所在区块所有邻井水样参数、试采数据进行收集,从而便于获得各个参数的当前检测值。
[0167]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评价待评价井是否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包括:
[0168]
s201:对储层参数评价值、油气充注参数评价值、水体参数评价值、井筒储层相对位置评价值以及地面工程评价值求和,得到潜力评价值;
[0169]
该潜力评价值即反映了待评价井的排水增产潜力。
[0170]
s202:将该潜力评价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0171]
该第一预设阈值即为待评价井具有最低排水增产潜力的潜力评价值,当待评价井的潜力评价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当待评价井的潜力评价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待评价井不具有排水增产潜力。第一预设阈值是目前所有排水成功井中潜力评价值最低值。
[0172]
值得注意的是,若同时对多个待评价井进行潜力评价,获得了多个大于等于第一
预设阈值的潜力评价值,潜力评价值越大的待评价井越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因此,在开发成本有限的条件下,按照潜力评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对待评价井实施排水。
[0173]
以表1-表5为例,若采用表1-表5中的对应关系对待评价井进行潜力评价,目前第一预设阈值为80分,即,当待评价井的潜力评价值大于等于80分时,则待评价井具有排水增产潜力;当待评价井的潜力评价值小于80分时,则待评价井不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174]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出水井的排水增产潜力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0175]
实施例1
[0176]
z11-h15井为试油出水失利井,该井完井后用8mm油嘴求产,折日产水317方,测试结论为水层。
[0177]
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分析得到该井的潜力评价值为119分(见表6),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178]
对该井实施排水,在排水初期时,含水量为100%,排水13天后油压从8mpa上升至40mpa,含水率下降为0%,累计排水1674方后日产油147吨、日产气9.95万方获成功。
[0179]
类似地,用上述方法优选出的4口出水失利井排水获成功,截止目前4口井累计增油1.68万吨,累计增气4930万方。
[0180]
表6
[0181]
[0182][0183]
实施例2
[0184]
z29-1井为高含水长关井,该井完井后试采22天,累产油171吨,累产气6.2万方后高含水关井。分析认为该井钻遇缝洞储集体低部位,油水界面附近,试采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
[0185]
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分析得到该井的潜力评价值为121(见表7),具有排水增产潜力。
[0186]
该井排水3095方后见效,含水率从96.5%下降到20.4%,截止目前该井累计增油2.28万吨,累计增气481万方。
[0187]
类似地,用上述方法优选出的13口高含水长关井排水获成功,截止目前13口井累计增油5.26万吨,累计增气5680万方。
[0188]
表7
[0189]
[0190][019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