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8995发布日期:2019-11-16 01: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



背景技术: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

在我国政府职能的实现及政府工作由中央政府到中央政府各个部门,经过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和县区市政府最终落实在乡政街道办及村。在此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障系统,来确保政府职能的顺利、有序实现,需要相关的智慧化、智能化的数据管理来辅助政府实现有担当、有继承、有落实、有成果的发展,且便于人民群众直观的了解到政府各项工作,进行群众监督,追究相关责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息交互的多级信息平台,所述信息平台与政府行政的各个层级一一对应,多级信息平台中设有公示信息的公示模块和用于监督的监督模块,信息平台中还设有用于对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的大数据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级信息平台具体包括一级信息平台、二级信息平台、三级信息平台、四级信息平台、五级信息平台、六级信息平台和七级信息平台,其中:

一级信息平台,所述一级信息平台与中央政府层级对应,一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中央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中央政府层级以下的中央政府各部门、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二级信息平台,所述二级信息平台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层级对应,二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中央政府各部门层级以下的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三级信息平台,所述三级信息平台与省市政府层级对应,三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省市政府的公示模块及对省市政府层级以下的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四级信息平台,所述四级信息平台与地方政府层级对应,四级信息平台包括ⅰ型平台和ⅱ型平台,所述ⅰ型平台将地市职能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与上下级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所述ⅱ型平台中设有用于地市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地市政府层级以下的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五级信息平台,所述五级信息平台与县区市政府层级对应,五级信息平台包括ⅰ型平台和ⅱ型平台,所述ⅰ型平台将县区市职能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与上下级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所述ⅱ型平台中设有用于县区市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县区市政府层级以下的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六级信息平台,所述六级信息平台与乡镇街道办层级对应,六级信息平台设有用于乡镇街道办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乡镇街道办层级以下的村的监督模块;

七级信息平台,所述七级信息平台与村层级对应,七级信息平台汇总设有用于村的公示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信息平台、二级信息平台、三级信息平台、六级信息平台和七级信息平台为服务于各个层级的单独建设的网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四级信息平台和五级信息平台中的ⅰ型平台为大数据中心,所述四级信息平台和五级信息平台中的ⅱ型平台为服务于地市政府层级和县区市政府层级的单独建设的网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级信息平台中的公示模块公示的内容包括政策、规划的具体的流程、图片及文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级信息平台中的监督模块监督的内容包括下属层级的落实政策、规划的流程、图片及文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各个信息平台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关键字核对输送模块,所述关键字输送核对模块中的关键字包括层级地域关键字及部门功能关键字,关键字核对输送模块将确定关键字的公示模块中的公示内容输送至各个对应层级的信息系平台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政府智能的智慧化、智能化、数据管理化,通过大数据系统将中央政府、直辖市政府或地市政府职能的规划和政策等分解到地市、县市的大数据中心管理,转变政府职能运行方式;使政府发展变为可视发展,利于监督——群众能直观看到政府工作过去、现在和未来某项规划或政策等的具体运行情况,易于政府工作开展;使政府发展变为法制发展,利于执行——将政府工作录入大数据系统,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便于后续工作衔接;将政府工作变为长期发展,利于稳定——将政府工作放到群众眼前,杜绝后任不买前任账,易于项目完成;某项规划或政策等,从开始设计到执行、完成情况,明确责任人,明确完成与否,未能完成注明原因,需要追责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大数据中心建设,减少各种数据中心重复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息交互的多级信息平台,所述信息平台与政府行政的各个层级一一对应,多级信息平台中设有公示信息的公示模块和用于监督的监督模块,信息平台中还设有用于对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的大数据模块,具体的,所述所述多级信息平台具体包括一级信息平台、二级信息平台、三级信息平台、四级信息平台、五级信息平台、六级信息平台和七级信息平台,其中:

一级信息平台,所述一级信息平台与中央政府层级对应,一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中央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中央政府层级以下的中央政府各部门、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二级信息平台,所述二级信息平台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层级对应,二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中央政府各部门层级以下的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三级信息平台,所述三级信息平台与省市政府层级对应,三级信息平台中设有用于省市政府的公示模块及对省市政府层级以下的地市政府、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四级信息平台,所述四级信息平台与地方政府层级对应,四级信息平台包括ⅰ型平台和ⅱ型平台,所述ⅰ型平台将地市职能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与上下级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所述ⅱ型平台中设有用于地市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地市政府层级以下的县区市政府、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五级信息平台,所述五级信息平台与县区市政府层级对应,五级信息平台包括ⅰ型平台和ⅱ型平台,所述ⅰ型平台将县区市职能规划、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与上下级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所述ⅱ型平台中设有用于县区市政府的公示模块以及对县区市政府层级以下的乡政街道办及村的监督模块;

六级信息平台,所述六级信息平台与乡镇街道办层级对应,六级信息平台设有用于乡镇街道办的公示模块以及对乡镇街道办层级以下的村的监督模块;

七级信息平台,所述七级信息平台与村层级对应,七级信息平台汇总设有用于村的公示模块。

进一步的,对各个信息平台进行具体的阐述,所述一级信息平台、二级信息平台、三级信息平台、六级信息平台和七级信息平台为服务于各个层级的单独建设的网站,所述四级信息平台和五级信息平台中的ⅰ型平台为大数据中心,所述四级信息平台和五级信息平台中的ⅱ型平台为服务于地市政府层级和县区市政府层级的单独建设的网站,通过信息交互的多级网站及大数据中心构成完成的数据系统,融合政府功能,实现政府有担当、有继承、有落实、有成果的发展,利用大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料,有过程、有数据、有图片、立体的展显在人民面前;通过系统网站建设,实现政府资源共享、管理、监督。

更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多级信息平台中的公示模块公示的内容包括政策、规划的具体的流程、图片及文字,所述多级信息平台中的监督模块监督的内容包括下属层级的落实政策、规划的流程、图片及文字,通过流程、图片及文字及大数据中心的存储和传输,使相关政策、规划精准的进行传递和分配,且便于监督。查询与问责。

通过该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政府智能的智慧化、智能化、数据管理化,通过大数据系统将中央政府、直辖市政府或地市政府职能的规划和政策等分解到地市、县市的大数据中心管理,转变政府职能运行方式;使政府发展变为可视发展,利于监督,群众可以直观的看过政府各项工作具体运行情况,易于政府工作开展;使政府发展变为法制发展,利于执行,将政府工作录入大数据系统,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便于后续工作衔接;将政府工作变为长期发展,利于稳定。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一种可视长期发展战略大数据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具体为:

所述各个信息平台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关键字核对输送模块,所述关键字输送核对模块中的关键字包括层级地域关键字及部门功能关键字,关键字核对输送模块将确定关键字的公示模块中的公示内容输送至各个对应层级的信息系平台中,实现各项政策、规划的有效的传达落实。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