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3895发布日期:2019-10-29 03:07阅读:1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慧课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线ip广播以及监控摄像系统等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引进。但是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也逐渐暴露出不同系统平台都需要人工单独管理,使得教学日常管控众多系统平台显得复杂且繁琐;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网络教学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与多样化。针对于组建在局域网络中的智慧课堂,申请人发现在智慧课堂测试过程中,经常需要换老师,换班级测试,每次更换需给每台学生设备手动进行账号登录,相当耗时,且容易出错。而目前自动登录方案中是预先配置好登录信息,并没有适用于智慧课堂有批量设备需要的自动登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方法,在教师通过教师端启动上课模式前,执行账号切换操作,所述账号切换操作包括:切换班级,获取班级对应的所有学生账号id,通过udp组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更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组网广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进一步包括:步骤1:构建教师端与学生端互联的局域网络,并于所述局域网络中设置udp服务器,所述教师端加入预设的udp组播地址,并执行单一学生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的发送;步骤2:学生端在接入所述局域网后,进行所述udp组播的接收,并在拿到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后,去竞争该账号,竞争到的学生端设备进行登录;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全班所有的学生端设备账号登录完毕。更进一步地,教师端在执行所述账号切换操作时,在所述局域网络中上传组播报文到udp服务器,所述的udp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把组播报文分发至学生端;所述学生端设备在收到分发的组播报文后,存储组播报并查看收到的所述组播报文的时间戳信息,比较所述时间戳与当前的时间,若超出预设时间长度则判定所述组播报文中的学生账号id数据为空缺账号,跳过该账号进入下一账号的分发环节。更进一步地,实现所述udp服务器对学生端进行分组播放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创建udp服务器套接字,并构建所述udp服务器地址结构,绑定教师端地址,构建构建组播属性结构,设置所述学生端和所述教师端的组播权限和属性,设置学生端组播地址进行预设udp组播地址的设定,然后教师端发送报文数据。更进一步地,所述执行账号切换操作为一键式操作,通过单次点击实现整班学生的账号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系统,包括:学生端设备、教师端设备及其共同组成的局域网络,其特征在于,在教师通过教师端启动上课模式前,通过切换模块执行账号切换操作,所述账号切换操作包括:切换班级,获取班级对应的所有学生账号id,通过udp组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更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组网广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进一步包括:步骤1:通过初始化模块构建教师端与学生端互联的局域网络,并于所述局域网络中设置udp服务器,所述教师端通过局域网络设置模块加入预设的udp组播地址,并通过账号分发模块执行单一学生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的发送;步骤2:学生端在接入所述局域网后,通过接收模块进行所述udp组播的接收,并在拿到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后,去竞争该账号,竞争到的学生端设备进行登录;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全班所有的学生端设备账号登录完毕。更进一步地,教师端在执行所述账号切换操作时,在所述局域网络中上传组播报文到udp服务器,所述的udp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把组播报文分发至学生端;所述学生端设备在收到分发的组播报文后,存储组播报并查看收到的所述组播报文的时间戳信息,通过对比模块比较所述时间戳与当前的时间,若超出预设时间长度则判定所述组播报文中的学生账号id数据为空缺账号,跳过该账号进入下一账号的分发环节。更进一步地,实现所述udp服务器对学生端进行分组播放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创建udp服务器套接字,并构建所述udp服务器地址结构,绑定教师端地址,构建构建组播属性结构,设置所述学生端和所述教师端的组播权限和属性,设置学生端组播地址进行预设udp组播地址的设定,然后教师端发送报文数据。更进一步地,单点切换模块,所述执行账号切换操作为一键式操作,通过单次点击实现整班学生的账号切换。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显著提高智慧课堂测试中换班测试的效率,再不用一台设备进行登录,一键批量登录即可;同时极大降低账号登录时的因为记忆遗忘等原因造成的课堂上课时间的滞后。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是本发明的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附图所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对各种配置的描述,而不旨在表示其中可以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唯一配置。本文中所记载的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通过各种框、模块、单元、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等(统称为“要素”)来予以示出。这些要素可以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至于这些要素是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施加在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如果使用“第一”、“第二”等描述,该种描述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学生端及教师端的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方法,在教师通过教师端启动上课模式前,执行账号切换操作,所述账号切换操作包括:切换班级,获取班级对应的所有学生账号id,通过udp组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更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组网广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进一步包括:步骤1:构建教师端与学生端互联的局域网络,并于所述局域网络中设置udp服务器,所述教师端加入预设的udp组播地址,并执行单一学生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的发送;步骤2:学生端在接入所述局域网后,进行所述udp组播的接收,并在拿到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后,去竞争该账号,竞争到的学生端设备进行登录;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全班所有的学生端设备账号登录完毕。更进一步地,教师端在执行所述账号切换操作时,在所述局域网络中上传组播报文到udp服务器,所述的udp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把组播报文分发至学生端;所述学生端设备在收到分发的组播报文后,存储组播报并查看收到的所述组播报文的时间戳信息,比较所述时间戳与当前的时间,若超出预设时间长度则判定所述组播报文中的学生账号id数据为空缺账号,跳过该账号进入下一账号的分发环节。更进一步地,实现所述udp服务器对学生端进行分组播放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创建udp服务器套接字,并构建所述udp服务器地址结构,绑定教师端地址,构建构建组播属性结构,设置所述学生端和所述教师端的组播权限和属性,设置学生端组播地址进行预设udp组播地址的设定,然后教师端发送报文数据。更进一步地,所述执行账号切换操作为一键式操作,通过单次点击实现整班学生的账号切换。具体的,实现教师端通过udp服务器对学生端进行分组播放(发送数据)。具体的实现步骤包括:server.c步骤101:创建udp服务器的套接字#include<sys/types.h>#include<sys/socket.h>intsocket(intdomain,inttype,intprotocol);//返回套接字步骤102:构建服务器地址结构structsockaddr_inserveraddr;#include<strings.h>bzero(&serveraddr,sizeof(serveraddr));serveraddr.sin_family=af_inet;server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ipserveraddr.sin_port=htons(server_port);//端口步骤103:绑定教师端的ip地址intbind(intsockfd,conststructsockaddr*addr,socklen_taddrlen);步骤104:构建组播属性结构structip_mreqngroup;#include<arpa/inet.h>inet_pton(af_inet,group,&group.imr_multiaddr);//设置组播地址net_pton(af_inet,"0.0.0.0",&group.imr_address);//设置本地地址group.imr_ifindex=if_nametoindex("ent0");//设置网卡接口步骤105:设置教师端和学生端在组播网络中的组播权限和属性setsockopt(sockfd,ipproto_ip,ip_multicast_if,&group,sizeof(group));//设置组播权限及选项步骤106:进一步设置学生端的组播地址structsockaddr_incliaddr;bzero(&cliaddr,sizeof(cliaddr));cliaddr.sin_family=af_inet;inet_pton(af_inet,group,&cliaddr.sin_addr.s_addr);cliaddr.sin_port=htons(client_port);步骤107:教师端向学生端发送数据sendto(sockfd,buf,strlen(buf),0,(structsockaddr*)&cliaddr,sizeof(cliaddr));//往组播地址发送信息,返回数据大小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组播网络的构建生成。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主要从硬件角度描述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课堂整班切换学生设备账号的系统,包括:学生端设备、教师端设备及其共同组成的局域网络,其特征在于,在教师通过教师端启动上课模式前,通过切换模块执行账号切换操作,所述账号切换操作包括:切换班级,获取班级对应的所有学生账号id,通过udp组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优选地,所述通过组网广播的方式分发学生账号进一步包括:步骤1:通过初始化模块构建教师端与学生端互联的局域网络,并于所述局域网络中设置udp服务器,所述教师端通过局域网络设置模块加入预设的udp组播地址,并通过账号分发模块执行单一学生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的发送;步骤2:学生端在接入所述局域网后,通过接收模块进行所述udp组播的接收,并在拿到账号id以及账号竞争服务地址后,去竞争该账号,竞争到的学生端设备进行登录;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全班所有的学生端设备账号登录完毕。优选地,教师端在执行所述账号切换操作时,在所述局域网络中上传组播报文到udp服务器,所述的udp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把组播报文分发至学生端;所述学生端设备在收到分发的组播报文后,存储组播报并查看收到的所述组播报文的时间戳信息,通过对比模块比较所述时间戳与当前的时间,若超出预设时间长度则判定所述组播报文中的学生账号id数据为空缺账号,跳过该账号进入下一账号的分发环节。优选地,实现所述udp服务器对学生端进行分组播放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创建udp服务器套接字,并构建所述udp服务器地址结构,绑定教师端地址,构建构建组播属性结构,设置所述学生端和所述教师端的组播权限和属性,设置学生端组播地址进行预设udp组播地址的设定,然后教师端发送报文数据。优选地,单点切换模块,所述执行账号切换操作为一键式操作,通过单次点击实现整班学生的账号切换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因此,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