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90637发布日期:2019-11-20 02:0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辆保险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保险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如何精准区分被保险车辆以及精准区分车辆对应的驾驶员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保险主要针对汽车进行投保,无法准确区分驾驶员的状态。碰到车辆投保,但非车主本人时,保险无法识别。特别是随着汽车租赁等业务的发展,无法跟踪和确认驾驶员的问题日益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与方法,能够有助于规范针对驾驶员身份的保险策略以及标准,同时有效识别驾驶员的身份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设置在手机上的保险app以及后台服务器;

所述蓝牙保险标签内设置有车辆信息,所述手机上的保险app设置有驾驶员信息;所述蓝牙保险标签与手机通讯连接之后,手机获取蓝牙保险标签内的车辆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与自身内部存储的驾驶员信息一并传输至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确认驾驶员的合法性以及保险业务状态;当驾驶员处于非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需要重新购买保险;当驾驶员处于保险状态时,确认驾驶员的保险类型;

所述后台服务器确认车辆的保险状态;若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为车主本人,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保险购买;所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非车主本人,则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单次保险购买或者提示驾驶员联系车主进行保险购买;当车辆处于保险状态,驾驶员也处于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可以驾车出行。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型号以及对应的车主信息;所述驾驶员信息包括驾驶员的保险状态以及名下登记的车辆信息。

进一步地,当驾驶员的手机与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连上时,手机上的保险app将手机功能锁死,使得手机当前只能使用车辆导航功能与通话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蓝牙保险标签为保险公司针对车辆保险预置在车辆内部的隐蔽位置,并且需要采用专业工具才可拆卸,以防止被误拆。

进一步地,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手机与蓝牙保险标签的连接断开,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断开蓝牙保险标签连接时的位置和状态,并使用手机的位置轨迹追踪记录轨迹,当需要寻车时,根据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的轨迹找到车辆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的方法,包括确认车辆与驾驶员的信息、确认保险状态的步骤;

所述确认车辆与驾驶员的信息具体为:车辆提前由保险公司针对车辆保险预置蓝牙保险标签,参与保险的驾驶员提前下载安装保险app至手机,并在注册时输入驾驶员信息,蓝牙保险标签以及手机上的保险app提前确认合法信息,确定为合法设备;当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到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时,能够识别车辆信息,确认驾驶员驾驶该车辆属于被保险范围;

所述确认保险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手机上的保险app将获取到的车辆信息与本身存储的驾驶员信息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收到信息后确认驾驶员的合法性以及保险业务状态;当驾驶员处于非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需要重新购买保险;当驾驶员处于保险状态时,确认驾驶员的保险类型;若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为车主本人,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保险购买;所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非车主本人,则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单次保险购买或者提示驾驶员联系车主进行保险购买;当车辆处于保险状态,驾驶员也处于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可以驾车出行。

较佳的,当驾驶员非车主本人时,服务器还可以提示驾驶员按天进行保险的购买。

较佳的,同时本发明可以采用专业的加密方案对身份信息等进行加密,以防止身份信息泄露。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位置追踪步骤,具体为: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手机与蓝牙保险标签的连接断开,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断开蓝牙保险标签连接时的位置和状态,并使用手机的位置轨迹追踪记录轨迹,当需要寻车时,根据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的轨迹找到车辆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针对车辆驾驶员的保险身份核对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车辆对应的驾驶员信息。针对汽车租赁等业务,需要针对驾驶员进行投保行为无法跟踪和确认,通过本方法也能够识别驾驶员的身份后,进行准确的按天甚至按次数投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设置在手机上的保险app以及后台服务器;

所述蓝牙保险标签内设置有车辆信息,所述手机上的保险app设置有驾驶员信息;所述蓝牙保险标签与手机通讯连接之后,手机获取蓝牙保险标签内的车辆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与自身内部存储的驾驶员信息一并传输至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确认驾驶员的合法性以及保险业务状态;当驾驶员处于非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需要重新购买保险;当驾驶员处于保险状态时,确认驾驶员的保险类型;

所述后台服务器确认车辆的保险状态;若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为车主本人,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保险购买;所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非车主本人,则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单次保险购买或者提示驾驶员联系车主进行保险购买;当车辆处于保险状态,驾驶员也处于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可以驾车出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型号以及对应的车主信息;所述驾驶员信息包括驾驶员的保险状态以及名下登记的车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驾驶员的手机与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连上时,手机上的保险app将手机功能锁死,使得手机当前只能使用车辆导航功能与通话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牙保险标签为保险公司针对车辆保险预置在车辆内部的隐蔽位置,并且需要采用专业工具才可拆卸,以防止被误拆。特别的,所述蓝牙保险标签内置与一个壳体内部,该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源等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手机与蓝牙保险标签的连接断开,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断开蓝牙保险标签连接时的位置和状态,并使用手机的位置轨迹追踪记录轨迹,当需要寻车时,根据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的轨迹找到车辆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汽车驾驶员保险身份核对系统的方法,包括确认车辆与驾驶员的信息、确认保险状态的步骤;

所述确认车辆与驾驶员的信息具体为:车辆提前由保险公司针对车辆保险预置蓝牙保险标签,参与保险的驾驶员提前下载安装保险app至手机,并在注册时输入驾驶员信息,蓝牙保险标签以及手机上的保险app提前确认合法信息,确定为合法设备;当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到车辆上的蓝牙保险标签时,能够识别车辆信息,确认驾驶员驾驶该车辆属于被保险范围;

所述确认保险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手机上的保险app将获取到的车辆信息与本身存储的驾驶员信息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收到信息后确认驾驶员的合法性以及保险业务状态;当驾驶员处于非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需要重新购买保险;当驾驶员处于保险状态时,确认驾驶员的保险类型;若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为车主本人,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保险购买;所车辆处于非保险状态,且驾驶员非车主本人,则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进行单次保险购买或者提示驾驶员联系车主进行保险购买;当车辆处于保险状态,驾驶员也处于保险状态时,服务器通过手机上的保险app提示驾驶员可以驾车出行。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当驾驶员非车主本人时,服务器还可以提示驾驶员按天进行保险的购买。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同时本发明可以采用专业的加密方案对身份信息等进行加密,以防止身份信息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车辆位置追踪步骤,具体为: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手机与蓝牙保险标签的连接断开,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断开蓝牙保险标签连接时的位置和状态,并使用手机的位置轨迹追踪记录轨迹,当需要寻车时,根据手机上的保险app记录的轨迹找到车辆位置。

特别的,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与系统可以使得车辆保险由原来的针对车辆转变为针对驾驶员,在每次驾驶中都能够确定驾驶当前车辆的具体驾驶员,并且提示驾驶员购买针对驾驶员的保险,在责任与赔偿的判定时能够追踪到驾驶员,更加公平与准确。

特别的,关于驾驶员的保险可以包括交强险、商业险以及其他针对驾驶员个人的增值保险类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